思想品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0528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思想品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思想品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思想品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思想品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docx

《思想品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品德.docx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一、命题的依据

初中思想品德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福建省教育厅颁发的《2008年福建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和本考试大纲命题。

二、命题的原则

1.思想性:

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大时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基础性:

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性质,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反映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

3.科学性:

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高效,试题难易适当,不断提高信度和效度。

4.人文性: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5.导向性:

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突出“双基”,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综合性和教育性,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政治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七、八、九年级部分内容;2007——2008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含党的十七大精神)。

五、内容目标

1.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目标要求

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七、八、九年级部分内容的考查,其目标要求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高一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

各层次目标主要通过一些动词来呈现,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并且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维度。

具体内容目标如下:

知识板块

学习领域

(内容呈现)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心理健康

(认识自我)

1.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

2.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

1.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道德

(自尊自强)

1.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2.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的关系。

1.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1.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

2.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法律

(学法用法)

1.知道什么是法律;掌握法律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掌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通过搜集典型案例,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其意义;

2.列举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3.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心理健康

(交往与沟通)

1.知道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2.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与同学朋友交往、与异性交往、与教师有效沟通;

2.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合作与竞争。

1.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道德

(交往的品德)

1.理解孝敬父母的原因;

2.知道诚信的基本要求;

3.理解共同生活需要关心、尊重、宽容和相互理解与帮助;

4.理解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5.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2.学会尊重不同文化与习俗。

1.努力做诚实的人;

2.善于关心和尊重他人。

法律

(权利与义务)

1.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2.理解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

3.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

2.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学会运用法律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人格尊严、个人隐私;

4.学会运用法律维护经济权利;

5.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1.树立权利义务意识,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心理健康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学会独立思考,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2.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关心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道德

(承担社会责任)

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3.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1.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

2.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1.树立公平意识;

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法律

(法律与社会秩序)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作用;

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

1.学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利。

1.树立宪法意识;

2.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守法。

国情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1.了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成就;

2.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3.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5.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7.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8.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9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0.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2.知道民族精神的含义和体现;

13.了解先进文化的内涵;

14.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15.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6.知道共同理想,认识其实现途径。

1.针对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学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1.感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2.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关心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增强使命感;

4.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6.体会理想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2.时事政治

本学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含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考试,以教育部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办的《时事》杂志(初中版)2007——2008年度第1至6期有关内容为范围。

纯时事试题的命题以其中的“时事观象台”、“本期专稿”、“热点追踪”、“漫话发展”、“考考自己”、“大事记”的有关内容为依据。

六、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

考试时考生可携带课本和《时事》等相关资料进入考场供作答时参考。

七、试题难度

试题难度值约为0.8,易中难题量的比例约为8:

1:

1。

八、试卷结构

题型结构:

一、选择题占50%。

二、非选择题占50%。

内容结构:

“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25%;“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40%;“时事”约占20%。

九、例题示例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07年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大在北京胜利召开。

党的十七大有许多“新表述”。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十七大提出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2.在寒假的一个上午,15岁的小华独自一人在家,突然听到门外有声响,好像有人在撬大门,她从自家的猫眼往外看,却发现猫眼被堵住了。

接下来他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A.打开大门看个究竟B.赶快跑回房间关上门躲藏起来

C.大声喊叫把门外的人吓跑D.打电话给邻居、门卫或拨打“110”报警

3.下列行为中,既违背道德又违反法律的是()。

A.发泄怨气,砸坏公用电话B.摆阔、铺张浪费

C.选举班委时搞小团体主义D.在公交车上与老人争座位

4.漫画《“四手”干部》反映了当前社会上少数干部()。

 

①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不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具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缺乏社会责任心

④通过会议的形式来逃避责任,推卸责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两年前,福建省泉州市郊外的一个小山村建立起一家私人投资的皮革制品厂,工厂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300多人,带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使本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这一事例说明()。

A.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

D.国有经济将逐渐削弱,最终将被非公有制经济所取代

6.2007年1月8日,广东省饮食文化研究会牵头制定并召开了知名食品企业大会,签署了《广东省食品行业安全自律公约》,禁止在包装上标识“不含防腐剂”等标识。

这一公约的签署有利于()。

①维护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知悉真情权②维护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③维护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④维护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7.据《广州日报》报道,一天晚上,一位女事主在广州市一公共汽车站被两名男子抢去手袋,刚好从这里经过的林晓毅挺身而出,奋力将其中一名歹徒抓获,可是另一名歹徒纠合两名同伙持刀向林晓毅砍来,林晓毅受伤后仍然与歹徒搏斗,直至巡逻民警赶到,才把歹徒制服。

林晓毅的事例告诉我们()。

A.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B.在危险或危急时,不必冒险去承担社会责任

C.在危险和危急时承担责任,容易受到伤害

D.承担责任总会负出一定的代价,但不能因此逃避责任,推卸责任

8.下列对漫画《放学了!

》(节选自《杂文报》)的点评正确的是()。

 

A.漫画中的学生缺乏自立自强能力

B.漫画中的父母正在行使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权

C.漫画反映了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素质教育

D.漫画说明父母的关怀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

9.某些商店实行“商品售出,概不退换”的做法;每逢节假日,更是进行一些“跳楼价”、“全场二折”等诱惑性虚假广告宣传,推销质次价高商品,这侵犯了消费者的()。

①公平交易权  ②自主选择权  ③真情知悉权  ④依法求偿权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0.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下列说法中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

B.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C.中国是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

D.中国是推动世界科技发展的领头雁

(二)非选择题(根据下列各题的要求回答)

1.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1)根据所学时事知识,说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各地在当前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现象。

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3)你所举的例子如果是发生在你所在地区,请你根据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提出两条以上解决的办法。

2.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多次强调,做任何工作都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我国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今年召开的全国人大非常关注“民生”问题。

许多代表说:

“凡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都应当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党和国家的性质角度回答,强调“以人为本”表明了什么?

(2)为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我国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其中包括坚持“可持续发展”。

请说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3)为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我国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包括深化和完善经济体制改革。

请回答“以人为本”要求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应特别注意哪个问题?

为什么?

3.材料一:

据2007年5月28日《华西都市报》报道,今年黑龙江省将建立高考考生诚信档案,所有违规考生情况将被如实记录到其诚信电子档案中,并且无论今后哪年再参加高考,这一污点都将永远地记入到违规失信的档案中。

材料二:

你昨天已庄重承诺:

我已经学习了《考试规则》,承诺在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诚信参加考试,并了解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如果在考试中违法规定,愿意接受相应处理。

上述材料都是要求学生讲诚信。

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要求学生讲诚信?

(2)要想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你应该怎样做?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应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1)请你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2)请你结合本校实际,针对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向校领导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至少两条)

5.一天下午放学后,马某和刘某把张某强行拉到一僻静处,然后将其身上的20元钱抢走,还狠狠踢了张某几脚,并威胁他不得告诉其父母和老师。

第二天张某气愤不过,找了五个同学把马某和刘某暴打了一顿。

根据材料,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马某、刘某、张某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2)该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6.赖某,1993年1月出生,在2007年4月间,连续抢劫某校多名学生的钱物,并殴打一名学生致重伤,造成恶劣的影响。

公安部门经过排查,破获此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赖某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为什么?

(2)如果你是该校正在受侵害的学生,你会怎么做?

7.老师就“履行保护环境责任”组织同学讨论:

小明:

当你不乱扔废纸,选用环保铅笔……便履行了具体的环保责任。

小芳:

我市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污染等环境压力,面对新一轮跨越式的发展,保护环境更加任重道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列举日常生活中三个履行环保责任的事例。

(不能重复材料中所列事例)

(2)结合我市实际,谈谈履行环保责任的重要性。

8.15岁的小朱平时就爱和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经常夜不归宿,家长和老师多次找他谈心,耐心教育他,可他总认为夜不归宿是小事。

一次因为和斥责自己的父母争吵几句,小朱一气之下便冲出家门,整晚没有回家。

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说小朱夜不归宿的那天晚上受几个社会不良少年的唆使,持刀抢劫了两名学生,并致使两名学生重伤。

(1)从公民履行义务的角度,你怎么看待小朱的行为?

(2)请谈谈小朱从夜不归宿到抢劫的发生给你什么启示?

(至少答出三点)

9.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将建立国家考试诚信档案,作弊黑名单将令高校不诚信者付出惨重代价,考生的作弊记录将供高等学校、招生单位甚至将来的用人单位查询。

材料二:

在宁波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摊主误将一个空盒当整盒茶叶卖给顾客,当他发现后,不顾繁忙的生意,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这位顾客,将整盒茶叶还给他。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请你评价材料二中摊主的行为。

(至少答出2点)

10.关注民生,是去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热点。

从代表和委员的建言中,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随处可见民生的细节,感受到民生的重量,体味到民生内涵之深刻,感知到其外延之宽广。

民生正成为当下中国的主流话语。

(1)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为解决民生问题而努力,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请你列举二例。

并结合其中的一例,谈谈这样做的重要意义。

(2)列举你所观察或了解到的当地的民生问题(至少二个)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建议。

(3)“民生关系你、我、他。

”请你写出一句有关民生的感言。

 11.材料一:

建设节约型社会,始终是温家宝总理十分关注的问题,他不仅从战略高度多次阐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还具体提出了“上三层楼不乘电梯,办公室空调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的细节要求。

 材料二:

2006年12月21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纽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实施的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有关的发展战略、基本国策有哪些?

(2)资源循环利用在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3)你打算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做些什么?

 

12.材料一:

据《时事》刊载:

我国用近50亿吨的自然资源创造了1.6万亿美元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而日本只用20亿吨却创造出5万亿美元;不到50年,韩国人均GDP由87美元跃升至1.4万多美元,靠的是技术进步和创新。

中央提出,未来15年建成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面对当前严峻的资源形势,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什么?

(至少写出2个方面)

(2)请列举几个利用创新技术节约资源的事例。

(至少2个)

(3)某校初三年(6)班决定组织一次以“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社区走访,收集相关材料,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请你帮助完成以下调查报告。

关于节约资源的调查报告

为响应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提高同学们的节能意识,我们对周边资源节约与浪费情况,开展一次调查活动。

调查结果表明。

总体情况比较好,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表现在:

资源节约意识不强,资源利用率不高;不爱惜粮食,餐桌浪费严重;不随手关灯、关水的现象屡见不鲜……

为此,我们建议:

××中学初三年(6)班全体同学

2008年×月×日

13.刘晓今年16岁,是我市某中学初三学生,在他的成长记录袋中,有下面三个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一:

初一下学期,有段时间我时常旷课去网吧玩网络游戏。

多亏上初三的李波同学对我进行耐心教育,我才远离了网吧,远离了网络游戏。

我真该谢谢他。

(1)假如你是李波,你将如何劝说刘晓远离网吧?

成长记录二:

今天是我国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校团委、学生会在学术报告厅举办“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演讲比赛,我作的题为《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的演讲获一等奖。

(2)请你合理推测刘晓在演讲中可能会选用哪些法律知识?

成长记录三:

2006年2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终止“国统纲领”适用。

为此,我通过互联网致信陈水扁:

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及其活动,绝不允许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3月15日,电脑公司的工作人员为我家更换了一台新电脑,并当面表示歉意。

经过长达两年的维权努力,我们终于赢了,爸爸说这是我依法维权的“经典之作”。

(3)你从刘晓的这段成长记录中得到了哪些重要启示?

14.2007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推进和谐家园建设的重要一年。

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家园的活动中,某校九年级(6)班同学结合构建和谐家园的要求,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

现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同学们围绕社区、农村、家庭、学校等范围对身边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现象积极展开了调查。

请你完成“学校”部分:

(1)社区:

公用设施损害严重,草坪、花卉遭到破坏;邻居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等。

(2)农村:

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等。

(3)家庭:

家庭暴力;离婚率上升;养老问题突出等。

(4)学校:

(至少两条)

任务二:

针对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向当地政府部门递交调查报告,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请你也献出锦囊妙计。

(至少三条)

任务三:

根据自己在社会、家庭、学校所担任的不同角色,请你(化名李小明)按要求制定一份“建设和谐家园我的责任”承诺书。

 

15.《思想品德》八年级教材指出,在当今社会繁荣进步的同时,我国也存在着不少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社会各界和全体人民长期努力,共同奋斗。

近年来,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物,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中国。

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国存在哪些上述材料中所指的“社会问题”?

(至少两方面)

(2)请简要写出让你感动的富有责任感的两个先进人物的事迹。

(3)为了倡导同学们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光明中学初二

(1)班团支部决定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你把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负责任能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负责任能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如果人人都能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人们之间就能获得更多信任和自由,从而营造出更好的社会氛围。

为此,我们倡议:

                                    

                                                               

光明中学初二

(1)班团支部

2007年X月X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A4.C5.B6.A7.D8.A9.B10.A

(二)非选择题

1.第一小题可参考《时事》第2期有关内容作答,只要能答出四个基本内涵即可;第二、三小题是开放性问题,其中第二小题考核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所举实例只要真实存在即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回答,第三小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实际进行拓展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审清“以人为本”与“我国党和国家的性质”、“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这些字眼的关系,找出这些关键词中“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原理,然后回归教材,准确、规范作答。

3.

(1)①中华民族是诚信之邦(或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诚信是做人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立业治国之道(或诚信是立身之本,立业之本,立国之本)。

③诚实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正常关系的基础(或诚实才能得到信任)。

④在一些学校,还存在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现象。

(2)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要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或要守信,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办到)。

②不违反考试规则。

4.

(1)渠道:

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②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媒体进行监督。

(只要内容符合、言之有理即可)

(2)合理建议:

学校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立各学科兴趣小组。

(建议合理,表述清晰,即可得分)

5.

(1)马某、刘某和张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①马某、刘某侵犯了张某的财产权利、人身自由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