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100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一、课外阅读。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外出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她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杭州读书。

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杭州念书的书生梁山伯,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就义结金兰,一同前往杭州。

在杭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

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

梁山伯只得伤心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

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

当祝英台下轿拜墓时,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一见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结金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两个句子。

3.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________之称。

4.从本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祝英台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中国刺绣

①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②刺绣起源很早.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三国吴王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绣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刺绣闻名,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的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③刺绣在我国的历史已有二三千年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震绣”。

至周代,有“绣绩共职”的记载。

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它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

④刺绣按照材料又可分为丝绣、羽毛绣和发绣,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如:

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

⑤绣品的用途包括:

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

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开始在衣服、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上刺绣图腾和各式纹样。

1.短文从“什么是刺绣、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2.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舜之时,已有刺绣。

B.刺绣只可以用于衣服装饰。

C.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D.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4.请仿照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一种我国的其他民间传统技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垃圾堆上的阅读

米凯·阿尔伯特是美国一名自由摄影师,一天,他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旅游,经过一处约15公顷大的垃圾场时,一个不可思议的情景映入他的眼帘:

一个靠捡拾垃圾卖钱为生的妇女,头顶鸭舌帽,身着长袖夹克,腰围长裙,戴着手套,腿套长袜,脚穿线绑鞋,正坐在如山的垃圾堆上的一个蓝色塑料袋上,聚精会神地阅读一本捡来的书。

此时,天空悬浮着乌云,一场暴雨即将降落,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她遨游于知识海洋的专注……米凯迅速端起相机,凝神屏气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镜头。

阅读的妇女叫安杨拉布尼,就住在附近的贫民窟里。

“我从小喜欢读书,因家境贫寒,小学没上完就开始捡垃圾卖钱补贴家用,长大结婚后,丈夫没有固定工作,要养活四个孩子,靠他打零工挣的那点钱根本不够,我只好继续捡垃圾。

虽然又苦又脏,但毕竟有些收入,孩子们也勉强能够吃饱,这让我很欣慰。

”说完她又笑了。

米凯被安杨拉布尼的乐观情绪所感染,也跟着笑起来:

“你的生活如此艰辛贫困,在这样的环境竟还能热爱阅读,确实令人钦佩。

”对于赞扬她显然有点不适应,脸也微微涨红了:

“看书让我在捡垃圾外,还能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同时也改变了我的内心世界,安慰了我不安的灵魂,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选中,《垃圾堆上的阅读》从来自124个国家和地区5666名摄影师提交的10万余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作品一等奖。

评委会的颁奖词是:

“这张照片既让人心碎,又让人充满希望。

那位肯尼亚妇女生活虽然艰辛,但她只要捡到书就会花时间去阅读。

她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内心世界,嘲笑了世间不肯阅读的卑微。

她拥有好奇心,这好奇心将引导她走向外面的世界,那是远比这里的垃圾场宽广得多的世界。

1.“米凯迅速端起相机,凝神屏气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镜头。

”之所以说这个镜头“震撼人心”是因为()。

(多选)

A.靠捡垃圾为生的妇女,却如此热爱阅读。

B.暴雨即将来临,却丝毫没有影响她专注地阅读。

C.妇女善良而又好学的精神,打动了摄影师。

D.她的身份与装扮和她此时的行为形成极大的反差。

2.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的是______描写。

“说完她又笑了”,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她的____________。

3.摄影作品《垃圾堆上的阅读》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她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内心世界,嘲笑了世间不肯阅读的卑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析题目的亮点。

亮点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点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威尼斯

①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部的拉古纳湖中,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城市,有30多万居民。

②威尼斯素有“水都”之称,水、桥、船构成了威尼斯的三大特色。

③威尼斯全市约有170多条大小不同的弯弯曲曲的河道,两岸是各色的建筑。

河道宽窄不一:

大运河最宽,约100米;而最窄的河道,两岸居民可开窗握手。

④威尼斯全城有桥梁400余座。

它们各具风姿,格调不同。

建于1592年的大理石独拱桥——理阿托大桥,建在大运河上,桥上还开设了许多店铺。

文艺复兴时修建的叹息桥,全桥由桥屋覆盖。

涨潮时,水涌入圣马可广场,这里又会出现许多临时的木板桥。

⑤威尼斯的船,实际上是当地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这里的船是各种各样的:

集体乘坐的,个人使用的,出租的,游览的,比赛的,应有尽有。

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1.用“\”给加点字划去错误的读音。

威尼(ní lǐ)斯  

涨(zhàng zhǎng)潮

绮(qǐ yǐ)丽  

应(yìng yīng)有尽有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画“√”。

(1)素有:

①本色。

 ②颜色单纯,不艳丽。

 ③蔬菜瓜果等,与“荤”相对。

 ④素来,向来,一直以来。

 ⑤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

(2)各具风姿:

①容貌。

 ②姿势、姿态。

(3)绮丽:

①美丽。

 ②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威尼斯的三大特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威尼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写威尼斯的桥“各具风姿”,是用____方法写的。

文中“‘30多万’‘170多条’‘约100米’”等是____方法。

A.打比方B.举例子

C.作比较D.列数字

五、课外阅读。

香菱学诗(节选)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宝钗道:

“何苦自寻烦恼。

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

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香菱笑道:

“好姑娘,别混我。

”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

宝钗看了笑道:

“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

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

”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

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宝钗笑道:

“这个人定要疯了!

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

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

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宝玉笑道:

“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

可见天地至公。

1.选文中的颦儿是_______;香菱的诗写的是_________。

2.看了香菱写的诗,宝钗直接说“________”,黛玉的评价是“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不同。

3.用“”在选文中画出直接描写香菱学诗“疯了”的情景,这表现了她学诗。

4.宝钗说香菱学诗“弄成个呆子了”“定要疯了”,你想对香菱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