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012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docx

《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docx

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突发事件报道一直是是各类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在突发事件中往往存在一些非常态的传播,比如起哄、流言、骚乱等等一些消极信息的出现。

此时,媒体则应利用自己的媒介资源义不容辞地就突发事件中的各种情况向社会和公众进行通报和分析,以引导人们来正确的面对突发事件。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主流媒介不再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

其中微博作为后起之秀,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几乎所有的突发事件第一落点都在微博,比如上海11·15火灾事件、日本9.0级强震以及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微博都是最早的信息来源。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在他的《微博促进政府转型》演讲中说:

“微博的崛起是中国社会力量崛起的重要标志。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传统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和微博等民间舆论场二者缺一不可,应该相互取长补短。

微博上的信息可能鱼龙混杂、时现乱象,但它在提供信息的数量、时效方面占有优势,尤其是在突发事件方面更具人情味;传统媒体即使不能全方位、细节化引用微博,但也应将目光投向由微博引发的网络舆情,这也是关注网络舆情,回应网民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可以促进微博走向一条真正为民服务的道路。

二、理论基础

随着网络媒体的逐步兴起,几乎所有的社会热点都能通过排行榜进行监测,如首页推荐、新闻排行、论坛热帖排行、博客标签排行、搜索引擎热词等等。

而最近两年这种现象发生了变化,随着微博话题榜和百科热词排行榜的出现和日益成熟,微博以其敏锐性和开放性迅速成为反映社会沸点的重要晴雨表。

另外手机网民激增,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实现了对接,因此,社会进入真正的平民舆论时代。

和传统媒体相比,现在的网络信息无论在第一消息源的比重上,还是在有影响的独立言论数量上,都大幅度上升。

其中,主要门户网站的影响力开始降低,论坛、博客因管理技术加强和信息传播的限制,地位有所削弱。

新闻跟帖审核程序的复杂化,也流失了一部分网友。

在这种情况下,以短平快、互动强为优势的微博却异军突起,吸引了众多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人。

经网络观察可知,近年社会热点引发和爆料话题的场所主要在论坛和微博。

虽然论坛、博客等依然适于发表系统和深入的思想观点,但舆论意见的交换重点却转入了微博平台。

《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和突发事件当事人开始使用微博,微博话题也从日常琐事转向社会事件,微博因而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其涉及领域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在重大事件、防灾救灾还是在公民权益、社会救助等各个领域,微博在逐渐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之一的同时,往往也对事件的发展起到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三、微博及其在国内的发展应用

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曾经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其中有五方面的理解:

关注机制:

可单向可双向;内容简短:

通常为140字;实时信息:

最新实时信息;广播式:

公开的信息,谁都可以浏览;社交网络平台:

把微博归为社交网络。

自从各网站开放微博以来,微博已逐渐成长为一个具备巨大影响力的社会化媒体平台。

微博的应用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于信息的传播,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的营销方式等的改变等。

1、信息传播方式。

微博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尤其是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

比如前年8月8日凌晨,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网友kayne第一时间在新浪微博上直播了灾情,通过网友的大量转发,不少网友通过微博获悉了现场的受灾情况。

与此同时,两大官方机构中国甘肃网和甘肃省红十字会选择了开通官方微博,将其当成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为救灾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2011年7·23动车事故中,许多人都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出了灾难和求救的信息,微博之间有强烈的互动,许多网友接力式地报道事故信息,最大程度上还原了事故原貌,并对事故的进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不仅表现出微博作为即时信息平台的用户的急剧增长,也体现了微博作为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互动交流平台的信息传播价值与巨大能量。

2、生活方式。

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不在固定为老套路,各方各面都有新的进展。

比如交友、炒股、观看球赛等都在微博上活跃起来。

3、企业营销。

一般只要有人气的地方必然存在营销。

很多企业都把目光瞄向了微博这个新兴领域,各商家开始斗智斗勇,力争抓住微博这个新的营销平台。

四、微博在突发事件中所承担的角色

微博的全民参与性保障了它的时效性,特别是人们所关心的突发事件问题。

有能力,就有责任,而微博就要扮演好这个角色。

(一)事故中的围观

由于微博的特性,如果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网民马上可以通过微博的信息平台功能,将自己从旁观者变成消息传播者。

但受地域性、现实世界等多方面的限制,网民无法身临现场,一般可以迅速形成全国性的围观态势,进而引发传统媒体的跟进。

比如去年7月23日,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第一条微博发出时间是20时27分,这个时间节点是在动车事故发生之前的20分钟,网友“Smm_苗”发出第一条现场微博:

“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

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

”此条微博转发2.4万次,跟帖评论7600多条。

随后在事故发生后的20时47分钟的节点上,正在出事列车上的博友“羊圈圈羊”发出一条求救微博“:

求救!

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

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

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

快点救我们!

”此条微博被转发10余万次,跟帖评论两万余条。

通过网友的大量转发,不少网友通过微博知道了这次事故的发生并自发到事故发生地参加救援活动。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条求助微博,为救援工作争取了时间。

(二)事故后的全民参与

应该说,微博有让每个社会公众获得公共话语权的可能。

当前,各个社会阶层都希望对自己的利益和诉求进行表达,而微博无疑给了社会公众表达的平台,特别是草根阶层通过种种议题,逐渐介入社会事务的处理当中,打破了过去只有特定阶层的群体才能作决定的状况。

而当突发事件出现后,一般都会有众多的网友使用微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真是突发事件后的这种全民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事情的发展顺应了民意。

在7.23动车事故事发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还专门开辟栏目进行“微博寻亲”,很多网友都参与了寻亲活动。

当寻亲信息在微博上不断接力的同时,网友们还在微博上大量转发已公布的乘客名单和在各医院救治的伤员名单。

上述名单在微博相关话题的页面上被持续更新,每知道某位乘客或伤员的下落,便会用粗体标注出来。

不仅有微博寻亲活动,还在微博上发布献血倡议书。

“温州血液中心陈主任告诉记者现在医院的存血量非常紧张,一车车从别的地方运过来,如果有要献血的朋友可以前往温州新城大道41号,温州血液中心,因为医院没有采血的设备。

所以请大家带上身份证直接前往血液中心。

请大家扩散此消息!

谢谢!

”;“温州萤火虫”官方微博上发出这样的声明:

“如果你是伤员家属,急需要叫车送你到哪里;如果你是私家车主,愿意接送他人,加入我们的服务车队。

”微博在这次事件中,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大型平台,救援活动不仅是政府部门在积极实施,广大人民群众因为微博提供的平台也参与到其中。

五、微博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角色突出的原因

微博在突发事件中所表现的角色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它引导舆论走向的能力,这与微博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基于微博的传播特点

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微博信息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扩张力度强、影响力大,使其在信息传播方面游刃有余。

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现行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有着扩张性的传播。

特别是微博的低门槛信息传送方式,使微博得到了快速发展;微博还设有转发功能,即用户对收到的信息可以进行转发,该用户的所有关注者都可以看到这条消息。

当用户的关注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这种转发功能使讯息在关注群体中迅速扩张,传播速度呈现几何增长。

其次微博几何式的传播不仅使信息赢得更多网民关注,还增加了用户的人气,取得了双赢效果。

深受用户的喜欢。

7.23动车事故发生后,首先向外界公布消息的是一名微博ID为“袁小芫”的用户,事发时她是D301次列车上的一名乘客,事故发生仅四分钟后她就发出了第一条微博。

公共事件的当事人利用微博直播,时效上优于任何传统媒体。

23日当晚,身在事故现场的微博用户不断更新关于现场的种种图片、文字信息,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借助微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

微博最初的目的就是对信息的发布与共享,后来随着发布平台的多样化、便利化,更增加了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影响力。

近期微博网站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用户覆盖人数超过万人的微博运营商已超过30家。

以微博的发展情况来看,相比于社交网站,它越来越像一个新闻媒体了,而随着微博用户群体的增加,它甚至有着比新闻媒体更大的资源优势。

(二)转型期间社会草根问政异军突起

微博的开放性决定了从个人发布信息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公共媒体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存在于复杂人际网络中的信息源,每个微博在信息发布、接受、转发等行为中实际上已经参与了传播内容的建设和传播。

在微博中,当大多数人关注某一事件,特别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突发事件时。

微博能够起到建立讯息警报、搜集、整理的作用,这就为社会草根问政提供了方便。

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某一事件时,微博用户群的重要性就会渐渐浮现。

在互联网时代,虚拟环境正在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而微博能让公民有条件表达意见,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在温州追尾事故中,微博还成了讨论事故原因、思考经验教训等的理想场所,公众对铁道部事发原因解释的质疑,对救援措施效力、责任人追查缺失的追问,对赔偿方案的诘问,对铁道部本身及中国高铁整体安全性的质疑等等,不难发现微博作为一种以核裂变方式传递信息的新兴媒体,在“代表民众监督政府”方面的强大力量。

作为此次事故的首发媒体,微博无疑是舆论形成先锋。

之后,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媒体才以新闻调查、新闻评论、网络舆情反馈等方式进行跟进,加大报道力度、充分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

而网络媒体再将传统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加以转载并跟帖评论,从而使得舆情的传播进入到社会热点和公众热议阶段。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工具必然会加快推动公民报道的进程,由于在信息传播上的便捷与网状传播,微博得以在多次的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传播与讨论中表现出了其巨大的聚合能量。

微博对涉及公众利益事件尤其是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报道后引发出的公共事务的讨论,也意味着微博在公民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六、从微博突发事件处理看微博所发挥的作用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一方面,微博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另一方面,微博也能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

在信息传播中,微博最核心的功能是即时信息的发布与获取,微博具有直播性,发布信息极为迅速。

在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群体冲突等重大事件发生时,合理利用的微博可以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

但微博在带来信息的丰富多元,也使信息泛滥失控,微博涵盖的主题包罗万象,可供延伸的范围过于庞大,微博网站几乎变成了汇聚各类信息的垃圾场,面临失控危机。

(一)正面作用

微博等互联网电子媒介的迅猛发展使我们跨入了多媒介时代,交流的信息模式促成了语言模式的彻底重构,它将人所熟知的现代主体被信息方式置换成一个多重的、撒播的和去中心化的主体。

正是基于这样的转变,在微博上,每条突发事件的发布都有极大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而为事情的及时解决提供了支持。

事故发生后,事发动车上有一小部分乘客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微博立刻成为发动最广泛力量寻找亲人的网络平台,新浪微博、搜狐微博和腾讯微博还迅速开辟了“微博寻亲”专区,实时更新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动态信息。

当寻亲信息在微博上不断接力的同时,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