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723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完整版.docx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完整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完整版.docx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完整版

HENsystemofficeroom【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一、填空题

1.污水根据其来源一般可分为: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污水污染一般指标可分为: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

3.污水物理性指标主要有:

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

4.污水的化学性质与污染指标:

有机物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

无机物指标:

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等)。

5.污水的生物性质与污染指标: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病毒。

6.河流的自净作用从净化体制看分为: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7.污水中的氮有四种:

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8.污水排入河流混合过程:

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

二、名词解释

1.水体的自净:

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2.水体富营养化:

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氧垂曲线:

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称氧垂曲线。

三、问答题

1.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

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

答:

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

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

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

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

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一、填空题

1.污水的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

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采用方法:

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2.按栅条净间隙:

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细格栅(~10mm)。

按格栅形状:

平面格栅、曲面格栅。

3.格栅的清渣方法:

人工清渣(30o~60o)、机械清渣(60o~90o)。

4.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可分成四种类型: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5.筛网的作用:

用于废水处理或短小纤维的回收。

形式:

振动筛网、水力筛网。

6.沉砂池常作为污水的一种预处理手段,用于去除:

污水中易沉降的无机物颗粒。

7.沉砂池形式:

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旋流式沉砂池、Doer沉砂池。

8.平流式沉砂池:

污水在池内的最大流速为s,最小流速为s。

9.沉淀池:

①按水流方向分为:

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

②按工艺布置不同分为:

初沉池和二沉池。

10.沉淀池分为:

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贮泥区及缓冲区。

11.理想沉淀池分为:

进口区域、沉淀区域、出口区域、污泥区域。

12.沉淀池运行方式:

间歇式、连续式。

13.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方式:

中心进水、周边进水。

14.废水中油的存在形态:

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

15.按生产细微气泡的方法,气浮法分为:

分散空气气浮法、电解气浮法、溶解空气气浮法。

16.斜板沉淀池运用的是哈真浅池理论。

17.浮上法处理工艺必须满足下述基本条件:

①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量的细微气泡;②必须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能形成悬浮状态;③必须使气泡与悬浮的物质产生粘附作用。

18.投加提高气浮的化学药剂分为:

混凝剂、浮选剂、助凝剂、抑制剂、调节剂。

二、名词解释

1.表面水力负荷: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面积的流量。

2.气固比:

即溶解空气量和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的比值。

3.沉淀法:

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三、问答题

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

各有何特点?

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

(1)自由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

发生在沉砂池中。

(2)絮凝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

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3)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4)压缩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5)联系和区别: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什么?

答:

(1)基本原理:

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2)基本规律:

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降(或上浮)时,会受到重力、浮力、摩擦力的作用。

刚开始沉降(或上浮)时,因受重力作用产生加速运动,经过很短的时间后,颗粒的重力与水对其产生的阻力平衡时,颗粒即等速下沉。

(3)影响因素:

颗粒密度,水流速度,池的表面积。

3.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特点?

答:

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

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解,常压下使过饱和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释放出来。

基本流程及特点:

全加压溶气流程,特点是将全部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

部分加压溶气流程:

将部分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其它部分直接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

将部分清液进行回流加压,入流水则直接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

4.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黏附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有哪些影响因素?

如何改善微气泡与颗粒的黏附性能?

?

答:

(1)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基本条件是水中颗粒的润湿接触角大于90度,即为疏水表面,易于为气泡粘附或者水的表面张力较大,接触即角较大,也有利于气粒结合。

(2)影响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因素有:

界面张力、接触角和体系界面自由能,气-粒气浮体的亲水吸附和疏水吸附,泡沫的稳定性等。

(3)在含表面活性物质很少的废水中加入起泡剂,可以保证气浮操作中泡沫的稳定性,从而增强微气泡和颗粒的粘附性能。

5.气固比的定义是什么?

如何确定适当的气固比?

?

答:

气固比(а)的定义是溶解空气量(A)与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S)的比值,可用下式表示:

气固比选用涉及原水水质、出水要求、设备、动力等因素,对于所处理的废水最好金国气浮试验来确定气固比,无试验资料时一般取,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时取下限,如选用;但悬浮固体较高时,可选用上限,如气浮用语剩余污泥浓缩时气固比一般采用。

6.设置沉砂池的目的是什么?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

答:

(1)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

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2)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

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

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7.水的气浮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

水和废水的浮上法处理是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水中,使微小气泡与在水中悬浮的颗粒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上气泡后,密度小于水即上浮水面,从水中分离,形成浮渣层。

第十一章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一、填空题

1.根据对溶解氧的需求不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分为:

好氧生物处理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等)、厌氧生物处理法、缺氧生物处理法。

2.按照微生物生长方式的不同分为:

悬浮生长法(典型代表:

活性污泥法)、附着生长法(典型代表:

生物膜法)。

3.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4.按微生物的生长速率,生长过程分为:

延迟期、对数增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5.对微生物来讲,一般情况下BOD5:

N:

P=100:

5:

1

6.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因素:

营养、温度、ph、溶解氧、有毒物质。

二、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微生物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通过生物酶催化的复杂生化反应,在体内不断进行物质转化和交换的过程。

2.好氧呼吸:

是营养物质进入好氧微生物细胞后,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的过程。

好氧呼吸过程实质上是脱氢和氧活化相结合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同时放出能量。

3.厌氧生物处理:

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4.好氧生物处理:

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三、问答题

1.简述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污水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答:

好氧生物处理:

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这些高能位的有机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质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环境或进一步处置。

适用于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5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

厌氧生物处理:

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

适用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BOD5≥2000mg/L)。

2.简述城镇污水生物脱氮过程的基本步骤。

?

答:

(1)氨化:

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的过程称为氨化反应。

在氨化微生物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

(2)硝化反应:

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O3-)。

(3)反硝化反应:

在缺氧条件下,NO2-和NO3-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

?

3.简述生物除磷的原理。

?

答:

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