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5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

环湖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第三合同段)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

 

项目总工:

项目经理: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环湖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

经理部编制

2014年7月25日

 

环湖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第三合同段)

碎石桩专项施工方案

编号:

版本号:

发放编号: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有效状态: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环湖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

经理部编制

2014年7月25日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5其它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

6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起点为k5+240,位于大和尾村东侧,止点为k8+200,位于四家村东侧,全长2960m,全线双向四车道,道路红线宽26m,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涵洞工程、雨水工程及道路附属工程。

全线新建便道8km,新建机动车道45870㎡,非机动车道21534㎡,人行道12064㎡;路基挖方7374m³,填方227961m³,新建箱涵、圆管涵618m;公交站台4座;d300-d600雨水管道6280m,雨水检查井213座。

路基地基处理采用CFG桩,沉管碎石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三种桩型加固处理,CFG桩30.032万延米;碎石桩16.4866万延米;预应力管桩40.4081万延米。

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宽度为路基段26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设计最高水位:

1887.9m(百年一遇洪水频率);环境类别为I类。

三、工程施工特点

3.1地质情况

本合同段内全线路基地表主要为水塘、鱼塘或农田,地基内分布有软塑-流塑状粘土、淤泥及泥炭质土,土体属“三高”(大孔隙比、高含水量、高压缩性)软土,这些软土层力学性质差,不能直接利用作路基持力层。

根据地质剖面图,本合同段内软土非常深、厚,其层底埋深约13-25米。

3.2碎石桩的型号及布桩范围

本次设计碎石桩桩径0.5m,桩间距1.5m,桩长17-20m,碎石桩按等边三角形排列布置,布桩范围为路基坡脚线外2m。

碎石桩布桩范围:

路基坡脚线外2m。

具体打桩范围及各项参数见下表:

表3-1碎石桩工程一览表

图3.2-1沉管碎石桩横断面图

图3.2-2沉管碎石桩横断面图

四、施工部署

4.1、工期目标:

计划工期240天

2014年9月18日-2015年5月15日。

4.2、机械配置

本合同段共采用2台振动沉管钻机,分别配置在两段碎石桩处理段内。

表4.2-1碎石桩施工进度计划表

表4.2-2特殊路基设计工程数量表(碎石桩)

4.3、现场施工人员配备

桩机24小时施工,每台静压桩机配备2套操作班组,每班组5个人。

表4-1碎石桩施工人员配置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职责

1

班组长

4

负责施工指挥,协调各工序间联系

2

司钻

4

负责钻机成孔、压桩

3

投料操作员

4

负责碎石卸料、投料

4

其他

8

配合钻机的零星工作

五、施工工艺

5.1工艺流程

5.1.1、施工准备

(1)、场地平整施工:

振冲碎石桩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标高为根据地形图拟定的标高,施工时根据"宁填勿挖"的原则进行整平。

挖除地表坚硬物体,使振冲器能顺利下钻。

(2)、布置场内运输道路、道路两边的排水盲沟、纵向排水沟、料场、准备好照明设施以便夜间施工。

(3)、场地清理与掘除:

在现场确定清理、掘除、拆除的范围后,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清理。

①、土及草皮在较干硬的地主要用推土机、人工配合、装载机铲除,自卸车运输弃于指定弃土区。

低洼潮湿的地方主要用挖掘机清除,机械无法清除的地方则用人工挖除。

②、填方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200mm内的草皮、树根、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予以清除,并符合振冲碎石桩桩顶标高。

(4)、测量放样及布桩:

测量放线,恢复中线,放出路段边线桩,清理平整施工段地基表面,测量地面整平后的标高,做好排水系统,保证排水通道的畅通;根据图纸要求的布桩原则进行布桩,并绘制测量放线图,交与监理及项目部复核后,方进行测量放样,每个桩位均作标志,编制桩号。

(5)、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在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根据设计要求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1.2、振冲碎石桩施工顺序及技术措施

碎石桩采用振动沉管法施工,施工顺序采用跳打形式,在砂质土地基中:

由外缘或两侧向中间进行,且隔行施打,相邻两根桩必须采用跳跃间打;在淤泥质粘土地基中:

宜从中间向外围逐行或隔行施打,每根桩的碎石灌注量不小于0.24m3/m,具体成桩工艺如下:

(1)、清理整平施工场地,在施工部位回填50cm厚砂夹碎石土施做平台,进行桩位放样。

轴线放样:

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及设计图纸,由专业测量人员测放出中桩,并加以妥善保护。

测放桩位:

放线定位严格遵守《工程测量规范》中有关桩基施工的规定。

定位与打桩间隔不超过24小时,施工过程中,要尤其注意防止破坏标识引起桩位不准,并随时复核,对因挤土作用引起的桩位偏差,及时调整。

(2)、桩机就位,合拢合瓣桩尖,将管桩向下垂直,桩尖对准桩位标记,利用锤重及沉管自重徐徐静压1-2m后开动振动锤振动下沉。

调整桩机搭架,使沉管与地面基本垂直,校正桩管垂直度应≤1.5%;校正桩管长度及投料口位置,使之符合设计桩长;设置二次投料口;在桩位处铺设少量碎石。

(3)、启动振动锤,将桩管下到设计深度,每下沉0.5m留振30秒。

(4)、稍提升桩管使桩尖打开。

(5)、停止振动,立即将碎石由加料口注入桩管内,灌入量按桩身理论方案量值与充盈系数计算。

做好现场施工记录,严格控制每根桩的碎石充盈系数,充盈系数一般控制在1.02。

避免先期大后期小的不良现象,以增加桩的均匀性。

(6)、振动拔管:

管内灌入碎石高度需大于1/3管长,方可开始拔管,应有专人负责碎石灌入量,以防超灌或少灌。

拔管前先振动1分钟以后边振动边拔管,每提升0.5-1m导管应反插30cm,留振10-20秒,如此反复直至全管拔出,拔管速度为1.2~1.5m/min(平均速度)。

(7)、根据单桩设计碎石用量确定第一次投料的成桩长度,进行数次反插直至桩管内碎石全部拔出。

(8)、提升桩管开启第二投料口并停止振动,进行第二次投料直至灌满。

(9)、继续边拔管边振动,直至拔出地面。

(10)、提升桩管高于地面,停止振动进行孔口投料(第三次投料)直至地表。

(11)、启动反插,并及时进行孔口补料至该桩设计碎石桩用量全部投完为止。

(12)、孔口加压至前机架抬起,完成一根桩施工。

(13)、移动桩架至另一孔位,重复以上操作

(14)、清沟排污:

打桩过程中,施工现场安排人力清沟,保证排污网络畅通,避免泥浆漫淌,沉淀后的泥浆采用泥浆车出运至弃土场排放;做好场地整洁,文明施工。

 

图5.1-1碎石桩施工示意图

工艺流程图如下:

 

 

图5.1-2碎石桩操作流程图

5.2、材料要求

碎石桩所用碎石应由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扎制碎石而成,级配采用1-2-3自然级配,要求碎石坚硬,压碎值小于32%,含泥量不大于5%,最大粒径8cm,大于粒径5cm要求要超过50%,最小粒径2cm。

5.3、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后应加强处治段落的沉降观测。

(2)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桩长、桩径、桩间距、碎石灌入量进行施工,确保挤密均匀和桩身的连续性,碎石灌入量不应少于设计值的95%,如不能顺利下料时,可适当往管内加水。

(3)采用逐步拔管法将钢管拔出,拔管速率一般控制在1.5~3.0m/min。

(4)应保证起重设备平稳,导向架与地面垂直,且垂直高度偏差不应大于1.5%,成孔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径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桩长偏差不大于100mm,桩的垂直度不大于1.5%。

六、质量保证措施

6.1质量保证组织、管理措施

6.1.1自检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项目部的安全质量部为主导,各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各施工班组设兼职质检员。

6.1.2质量自检制度

(1)安质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每季度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召开一次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会。

(2)施工队每天进行中间检查及竣工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

(3)班组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然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6.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材料卡控:

碎石使用前应对碎石的级配、粒径、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退回。

(2)测量定位:

由专业的测量组根据控制点施放轴线和桩位,测量仪器定期检查,做好测量的原始资料。

(3)桩机在定位后应将桩机垂直度调校在1.5%范围内方可钻进。

在钻进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桩位垂直度,若发现偏差过大时应立即停机,调整后再行施工。

(4)振动成孔后,停振灌料至满,先振动再开始拔管,边振边拔,每次拔管高度0.5~1.0m,反插深度0.3~0.5m,并停拔振动5~10S。

反插数次至桩管内碎石全部投出,第一次投料成桩长度应小于桩管长度的一半。

用料斗从空中进行第二次投料直至灌满,振动拔管,进行数次反插,直至管内碎石全部投出。

提升桩管高于地面,停止振动,进行孔口投料至地面,反插并补料,数次反复至设计用料用完。

在上述过程中,提升和反插速度须均匀,拔管速度一般控制在1.0m/min,在穿过软弱的淤泥夹层时,应放慢拔管速度,控制在0.5m/min,并减少拔管高度和反插深度。

七、质量检验

(1)成桩30天后,采用重型(N63.5)动力触探检测桩身密实度及桩长,抽检频率为总桩数的1%~2%,要求灌入量100mm时,锤击数不少于5击。

(2)成桩30天后进行载荷试验,检验单桩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检频率为总桩数的0.2%~0.5%。

且不少于3处。

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160kPa。

其余监测项目及质量标准按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3)中7.5条执行。

八、碎石桩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根据工艺要求及施工经验,施工中应切实注意振密挤实效果,防止发生“断桩”、“瓶颈桩”等质量事故。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处理方法如下表: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与处理办法

断桩

常见于地面以下1~3m的不同软硬层交界处,裂痕呈水平或略倾斜。

1、严格控制软硬层交界处的拔管速度在0.5m/min以内;

2、控制拔管高度,确保桩管内有足够的石料。

瓶颈桩

常发生在饱和的淤泥或淤泥质软土地基中。

1、在穿越软弱土层时,减少拔管高度和反插深度;

2、严格控制在软弱土层中的拔管速度在0.5m/min以内。

九、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安全施工是促进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在施工中应经常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从各工序各环节展开,并贯穿工程的施工的全过程,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先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学习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1、组织措施

现场建立安全生产制度,设置专职安全负责施工期间的全面安全工作,各工种、各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负责具体检查监督工作。

坚持执行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开展安全活动,认真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要求,严禁违章作业,杜绝各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