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295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综合实力,推动学院办学进一步上层次、上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山西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阳泉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院的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省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

五年来,学院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质量为生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服务区域经济和煤炭行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学院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煤炭特色优势逐步彰显。

学院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煤炭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结合煤炭主体产业,新开设了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矿井建设、矿山机电等专业,精心打造采矿工程、煤矿机电、工程测量等传统优势专业。

目前,共设11个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煤矿开采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涵盖文理、煤炭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加强实习实训场所建设,累计投入设备经费达1101万元,建设校内实训用房4619平方米,建立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基地)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9个。

煤矿安全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获国家、省两级财政支持建设资金225万元;煤矿开采技术实训基地和煤矿机电实训基地被评为山西省高职高专示范实训基地,获省级财政支持建设资金60万元。

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各类职业技能鉴定工种20个。

加强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我院教师主持的星火计划项目“产学研基地建设”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阳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南煤集团、和顺县煤管局等企事业单位合作,举办短期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数达到1500人以上。

五年来,煤炭类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达到100%。

(二)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学院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制定实施了《引进人才工作细则》、《引进高级人才暂行办法》等制度,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五年来,结合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56名,引进工程技术人员10名,先后选派189名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8名教师参加岗位培训。

实施“名师工程”,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4名教师被评为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教师被评为山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学名师,9名教师被评为山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优秀教师,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

目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345名,高级职称教师84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硕士以上教师206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102名。

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爱岗敬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院围绕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科教育全面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建立了顶岗实习制度;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建设,建成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加强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环节的管理,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3个实验项目被评为山西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国家级奖5项,省级奖116项,获奖数量和层次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4项,省级奖41项。

在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电子制作大赛中获得好成绩。

本科生四、六级通过率达到75%,学位授予率达到85%,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

2006年,获得山西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四)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高。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修订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注入了动力。

五年来,教师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52部,其中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4部;发表学术论文1070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收录5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篇;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4项,省级教研项目32项,承担阳泉市科研项目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科技发明制作获奖9项,获国家专利12项。

2006年,创办了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学报《教研与科研》(季刊,内部发行),共出版《教研与科研》20期。

(五)校园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总结多年的办学实践,明确了“崇德尚能、行知合一”的育人理念,凝炼出“勤奋、严谨、团结、进取”的学院精神,打造出“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温馨家园”大学生宿舍文化月活动等标志性品牌活动,涌现出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创业实践社、金口才社等优秀学生社团。

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平台,以“挑战杯”为龙头,以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大学生科协为依托,组织参加数学建模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积极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模特大赛、合唱等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

2007年,山西省第九届“兴晋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在我院举行,全省29所高校的指导教师、学生科技创新爱好者汇聚我院,共同学习交流,营造出良好的实践、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六)基本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学院积极争取省市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按照建设性详细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了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

五年来,占地面积从297.45亩增加到1105.78亩;新建了实验楼配楼、综合服务中心楼、锅炉房、2幢学生公寓,建筑面积从13万平方米增加到1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1121万元增加到2222万元;纸质图书资料从8万册增加到58.9万册,电子图书增加到2.6万册,并添置了维普和同方知网期刊数据库,基本实现了图书查阅信息化;在信息服务公共服务和管理平台建设方面,完善了教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走上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制作更新了校园网主页,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见端倪。

(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进程,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构建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加强校系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和规范议事决策的规则与程序;完善了教学、学生管理、党建等工作的考核体系,按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深化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极大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努力构建适应学校发展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学院发展提供了保障,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八)党的建设工程扎实推进。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工程。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认真组织开展“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广大师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创新德育工作新思路,开展毕业德育答辩工作,建成“在路上”思政网,并通过教育厅验收,认真落实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获得2009年度“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的荣誉称号。

胜利召开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学院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明确了学院“十二五”的奋斗目标,为广大师生注入了信心,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带来的新机遇

“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将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从外延发展为主转向以内涵发展为主,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将会体现五大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分层次办学,要求每所学校都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有一个清晰的层次定位,都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二是更加强调办学特色,有特色就有竞争力,就有价值和地位,特色发展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大课题;三是更加强调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中,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四是更加强调高等院校与社会互动,学校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反哺自身得到更好发展;五是更加强调大学文化创新,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辐射作用是高等学校第四项基本功能已成为普遍共识。

国家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同时,国家将全面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强中西部地方高校优势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中西部高校计划,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扶持力度;支持建设一批高等学校产学研基地等等。

“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建设需求旺盛、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00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0个;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行业企业,国家将再建设100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省级政府100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财政投入、税收等政策,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建设200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立起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总之,认清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总体把握学院发展定位,了解国家配套政策和资金投入实施项目,将为我院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山西省转型发展新形势带来的新机遇

“十二五”是山西省全面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目前批准的唯一一家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区域。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的奋斗目标:

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以加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阳泉市作为山西省的东大门,承接京津唐经济圈,必将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阵地,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将为学院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政策机遇。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企业要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大型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65%以上,承担起稳定国内市场、保障煤炭供应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任务。

山西省也将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亿吨级和千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全面实现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提高煤炭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建立晋北动力煤基地、晋中炼焦煤基地、晋东无烟煤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现代煤化工要围绕"气、醇、烯、苯、油"五条主线,重点发展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新型材料工业要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高精尖新材料等。

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延长煤焦化、煤电材、煤电铝等资源循环产业链,提高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矿井水、中水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山西省煤炭工业的发展,需求大量的煤炭技术人才,而山西省高等教育对煤炭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与社会的需求差距较大,培养数量、教育规格和专业结构都与煤炭产业发展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山西省没有一所煤炭类本科院校,这就为我们这所煤炭特色鲜明又有多年办学传统的老牌专科院校提供了机遇。

(三)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带来的新机遇

“十一五”期间,学院得到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历任省市领导多次到学院调研指导和现场办公,帮助学院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为学院发展提供资金、土地和政策支持。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商业银行等为学院建设贷款融资,建立“银校共建”友好合作关系。

阳煤集团、阳泉煤运、西山煤电等煤炭企业与学院多方面合作,实现了“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为适应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山西高校区域和业结构布局,山西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积极筹建煤炭类本科院校,《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

要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加强统筹规划,做好高校设置,加快筹建煤炭、电力、传媒艺术类本科院校,使每个省辖市至少有一所本科院校和多所高等职业院校。

阳泉市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升办本科院校”列为阳泉市委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阳泉市委书记白云在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的讲话中明确表示支持阳泉学院升办本科,建设阳泉人民自己的大学。

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学院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学院办学上层次、上水平提供了机遇。

(四)学院跨越发展新要求带来的新机遇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传承和积淀了“严谨、勤奋、团结、进取”的学院精神,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勤奋严谨的教师队伍和一支乐于奉献、锐意进取的党员干部队伍,这是学院的宝贵财富。

在化解各类矛盾、破解发展难题的攻坚中,在经历失败和挫折的洗礼后,学院人奋发向前的脚步更加坚定执著。

尤其是在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广大师生团结一致,人心思进,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学院第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绘制了美好的发展蓝图,广大师生有了更广泛更强烈期待,集聚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为学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学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分析:

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高校规模达到空前高值,而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步下降,生源竞争日益加剧,我院作为一所坐落在开放程度不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高的城市里的专科院校,更面临着生源质量和数量的严峻挑战。

在学院建设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对学院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研究不够深入,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亟待加强;办学经费投入不足,财务赤字状况亟需改善;内涵建设和发展亟需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专业领军人物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相对缺乏,师德师风建设亟待加强;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院的发展。

要直面问题,迎接挑战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处在一个上层次、上水平的重要发展时期,既是办学由规模扩展的外延发展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发展转变,实现在新一轮高校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各种内外部矛盾的凸显期。

既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激烈的竞争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用发展的方法、改革创新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深入分析、精心谋划“十二五”规划,使规划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蓝图,成为激励广大师生不断前进的进军号角。

三、“十二五”事业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立足阳泉,服务山西,面向全国,以培养区域、煤炭行业所需的高级应用性人才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区域经济和煤炭行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科研水平,优化队伍结构,打造煤炭特色,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科研塑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崇德尚能、行知合一”的教育思想,探索和开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方式,不断拓展学院的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坚持质量、规模、效益、结构协调发展,稳定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创建优秀校园文化,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推行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0000人左右,成人和继续教育规模达到5000人左右;本专科专业达到并稳定在45个左右,基本形成与山西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专任教师人数达到560人左右,专任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和硕士以上人数达到336人以上,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达167人以上;校舍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其中教学行政用房达16万平方米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万以上;图书馆馆藏图书达80万册以上。

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教学条件极大改善,内涵建设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用人机制更加先进,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科学,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基本形成。

教职工生活待遇有大幅度提高,教职工和学生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努力把学院建成健康有序、环境优美、文化情趣高雅、师生安居乐业、平安、和谐、美丽的家园。

全力实现办学层次的新跨越,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一所以工为主、涵盖文理,煤炭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三)发展战略

1.升本建设工程

升本工程既是前途工程、命运工程,又是划时代意义的工程,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院师生要积极行动起来,统一思想、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开拓奋进,确保“十二五”期间,学院实现办学层次的新跨越。

要倾全院之力扎实做好升本工作:

一是由学院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结合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汇集全院各类人才成立升本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总体协调部署各项升本工作,制定工作进度计划,明确目标责任,督促工作落实,确保升本工作按时完成;二是加大筹资融资力度,进一步加强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达到本科设置标准;三是加强与教育厅、教育部的沟通交流,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升本的相关信息和要求,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四是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集中力量撰写申报本科的报告,准备好论证材料、发展规划、迎接专家评估评审的工作方案等等。

2.质量提升工程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要始终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坚持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的特色发展。

按照山西转型发展的需要,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围绕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煤炭资源循环产业链等领域建设一批有潜力的新兴专业,围绕采矿工程、机电一体化、土木工程、工程测量等传统优势专业,精心打造具有鲜明煤炭特色的重点专业,逐步形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专业群。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本科教育以培养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以机械类和电气类等专业为试点,逐步在各专业推行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工程人才教育模式,建立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过程为载体的项目化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

专科教育结合学生管理和就业的需要,逐步推行“2211”培养模式(2学期专业基础课、2学期专业理论、1学期综合设计和技能训练、1学期顶岗实习)。

同时,鼓励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各专业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实行具有本专业特色培养模式。

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依据学生层次的多样性和个性需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和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构建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体系。

基础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度,根据学生生源(普招生、对口生、文理科)的不同,结合新生素质调查状况,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考核评价;专业技能课程突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推行项目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运行、考核和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开设校本课、选修课,自主开发校本教材、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

从严治教、严谨治学,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标准,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试等环节都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和落实;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由教学督导组、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系部、学生信息员组成的多方联动的教学质量保证、监控和反馈机制,确保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行。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行启发式、讨论式、项目化、案例式、仿真式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

加大投入,加强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通过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带动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3.人才强校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强校工程。

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流动和评价机制,以改革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动力,以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的人才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

实施完善高级人才引进、人才评估及其配套制度,结合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优先引进拔尖人才、紧缺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重点专业骨干教师,优先接收“985”、“211”院校的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实施“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和“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和名师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支持计划”,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指导和培养,构建以老带新、学位教育、技能培训、学术研究多位一体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学位,选派优秀教师到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研修访学,在企业和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建立教师实践基地,选派青年专业教师进行顶岗实践和专业培训,使专业教师在实践中获取新信息、了解新需求、掌握新技能,成为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关心和爱护青年教师,切实改善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搭建好平台;以“培养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为主要内容,实施“师德塑造计划”,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表彰“师德标兵”,发挥师德典型示范作用,对学术剽窃、教学科研严重失职、违反规定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等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实施“党政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构建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业务能力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

以公开择优、结构优化和提高效益为导向配置人才资源,建立健全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加大35岁以下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力度,完善干部队伍梯队建设。

推进党政干部定期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