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医望诊六要点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220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0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苗医望诊六要点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苗医望诊六要点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苗医望诊六要点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苗医望诊六要点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苗医望诊六要点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苗医望诊六要点教案.docx

《苗医望诊六要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医望诊六要点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苗医望诊六要点教案.docx

苗医望诊六要点教案

苗医望诊六要点

望诊是苗医诊断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指望形态、神志、面色、眼球、四毛、(头发、眉毛、睫毛、毫毛)、口舌、耳壳、鼻、指纹、指甲、手掌、二便、病灶等,尤其望四毛、口舌、鼻、指纹、指甲、掌纹方面独具特色。

凡能用眼睛看到的都要观察,包括病人的神色、体型、皮肤颜色、大便、小便、痰等。

特别要仔细观察舌和尿的变化,舌诊主要是看舌质和舌苔。

1.望四毛:

病人头发光泽,无明显改变,主病情轻而易治。

病人头发失泽,枯槁而乱,是重病久病之象,治疗较难。

小儿头发干枯无泽,卷曲,眉乱而坚,为"牛胎"病,头发枯黄而乱,多为"猪胎"病;眉毛乱而失泽,欲皱眉而眉不举,称"眉下坎"",是重症病象,眉光秃而面腻为"麻风证",眉如新月多聪贤,眉乱细软失泽多体弱。

睫毛难举,或举而不灵为重病,举而灵者为轻病;双睫毛举而不闭为"突眼病",单睫举而不全闭多见于"中风证";望毫毛主要是以两鬓角下、两肘、两膝以下部位,观其色泽、顺乱情况,毫毛竖而卷曲为慢性病,竖乱、枯槁、失泽为重病。

  

2.望口舌:

通过对口腔粘膜、口唇色泽、形态、舌质、舌色、舌态、舌苔等变化来诊断疾病,口腔粘膜色红为热病,色淡为冷病,色紫暗而黑为重症,粘膜呈沟路形糜烂、分泌脓液、味臭为"白口腻",口内生疮色白如菌朵样突起叫"白口菌"。

唇色深红为热病,苍白失泽为冷病,孕妇唇苍白谨防难产,唇青时时吐涎,母子难全。

久病突见唇若涂朱或人中色白,或上唇缩短,皆为病情危重之象。

舌红为轻热,绛红为重热,紫而干为极热,舌淡白或青蓝或紫润者皆为冷病,舌边缘长出两条肉筋抱住大舌(叫双龙抱柱),或舌生恶肉头大蒂小、溃烂而臭,或舌下长出一条似舌非舌的半月状肿物,将大舌往上顶者均为热病,舌胖大淡润,边有齿印者为冷病。

  

3.望鼻:

鼻腔淡白无泽、鼻尖色白(或青、黄|失泽为冷病;若腔内潮红或赤肿,或鼻尖色红为热病。

男子鼻翼色黑下连人中,多有阴茎、睾丸疾患;女子鼻翼色黑多有经带疾患。

鼻内生瘤称为"鼻舌"。

初病鼻煽为热病,久病鼻煽为冷病。

病中鼻尖歪斜主病危。

  

4.望指纹:

主要用于小儿,观察食指外侧的脉络纹,脉络粗壮一端名"蛇头",细小一端名"蛇尾",粗壮端由指根往指尖爬行名"去蛇",主伤于湿气为冷病;由指尖往指根爬行名"来蛇",主伤于风雨为热病;脉络连接间断,形如滴水状,时隐时现,名"流珠",主伤食;连接间断,形如丸珠者名"圆珠",主热病。

  

5.望指甲:

指甲色苍或青,按之回血缓慢,或久病甲青者为冷病;指甲红紫、按之回血快者为热病;指甲扁平或凹陷,周围隆起,多为肝病;若数根或全部指甲中心呈一横条鼓出多为心病;若呈竖条破裂多见于"米黄证"或老年人(老年性甲退化)。

  

6.望手掌:

大、小鱼际红赤为热病,苍白为冷病,黄而枯瘦为慢性病,枯燥色黑为肾病,长期色红,刮之退色,即刻复红为肝病,大鱼际的弧形褶皱纹下端近掌根处的分叉叫"撑叉",其位置低则孕育功能强,位置高则体衰而孕育功能弱,位置靠近掌心处称不育线,多为孕育能力差。

可预知疾病的四类脸型

作为中医“望、闻、问、切”4诊法之首,“望”诊主要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来判断病情。

在数十年行医经验的积累下,杨华总结出了“望”诊中的“四型诊病法”:

从患者的脸形判断出其易患疾病。

该法简单易学,普通群众即可对照进行自我诊病,及早预防。

  

“四型诊病法”中的“四型”是指呼吸型、消化型、脑型、肾病型4类脸形,每一类脸形对应一类易患疾病。

  

呼吸型脸形

  

典型特征是面部颧骨高、双颊发红,甚至双颊呈现紫红色;

  

消化型脸形

  

主要指面部丰满多肉的“大胖脸”,就像小品中所说的“脑袋大、脖子粗”的类型;

  

脑型脸形

  

主要特点是额头大、头发稀疏;

  

肾病型脸形

  

指的是瓜子脸、桃花面,这类脸形多尖下巴、面色桃红。

  

中医讲“有诸外而知其内”,不同的脸形就反映出不同的易患疾病。

像呼吸型脸形的人比较容易得感冒、咳嗽、肺结核、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型脸形的人容易得肠炎、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心脏病、内分泌失调类疾病;脑型脸形的人容易得癔病、神经衰弱、抑郁症、头痛等神经病症和脑血管疾病;肾病型脸形的人易得腰酸、腰痛、足跟痛、尿频等泌尿系统疾病,男性还易得男科疾病,女性易得妇科疾病。

  

通过“四型诊病法”,您能够对照自己脸形进行自我诊病。

对于属于自己脸形的易患疾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调整饮食和锻炼的方法进行防治。

如何观察耳朵判断内脏健康状况

耳朵薄小多肾气亏虚牙疼长痘可揉捏耳垂

在中医全息学中,耳朵和眼睛、手一样是机体全部信息在局部的投影。

耳朵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发生关联,其中与肾、肝胆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此通过对耳的观察,可以推测机体的健康状况。

对耳朵的观察主要从颜色、光泽,形态变化,定位诊断几个方面进行。

  

颜色、光泽

就耳部整体而言,正常人的耳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如果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反应机体肾精不足。

 

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还见于素体阳气不足的人,这类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

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

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因为在这个阶段,机体阴液已经严重耗伤。

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形态变化

望耳的另一个内容是观察形态变化。

耳朵厚大的人,肾气充足;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

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

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

此外,若耳内流脓,伴有耳部红肿热痛,听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风热上扰或肝胆湿热。

  

定位诊断

就耳的定位诊断而言,人体各部位在耳朵上的分布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而致牙齿、牙龈肿痛时,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在耳垂上点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经常按捏耳垂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正对耳孔开口处凹陷叫耳甲腔,这个地方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

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

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对捏即可。

  

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

  

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如今的耳诊与传统的耳诊相比,加入了精确定位的耳穴内容。

诊法也不再局限于望诊、触诊,染色诊法、生物电测定法等方法正在蓬勃发展。

当然,望耳只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判断机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应当结合全身的其他表现。

如何入得中医之门之如何学脉学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

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

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学。

原:

很多学生觉得脉象学很难,您的中医全部是自学的,在脉诊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忠告?

李 可:

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

比如说,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了。

数在脉经上讲,属热,但是我发现呀,数脉它不但主寒,而且是主大寒,非常危险的寒,正所谓热极必反。

就是当你这个脉搏跳到一百次以上,甚至两百次,这个时候啊,你这个阳气已经没有了,完全外散了。

可它是数脉,对于这种数脉你绝对不能用凉药。

所以学中医的人你要活看,你要结合不同机体的病人,在我身上如果是数脉,可能就是……唉呀,我身上哪一个地方有火,清泻一下就过了,但是有些病人他表现出一种反相,一种假相。

你比如说肺结核,肺结核的病人,他那个基础脉搏数啊,就在一百次以上,他能有什么热?

他那个元气都散光了,你要再给他去治热,那他就死路一条了,然后他得感谢你给他治病。

(笑)很多东西并不像书本上写的那么简单、明了,一眼就能看透。

再说迟脉,迟脉主寒,但是有些热极的病,上下关格不通,他那个脉也很迟,那你就要给他通腹,要用大承气去让他泻肚子,一般的迟脉是要扶阳,但是特殊的迟脉就不能一样治了……所以要把这些情况都搞清楚,你心中就有数了。

现在把脉一般都是个样儿,看上去是看脉呢,其实脑袋不知道想啥呢。

然后他问你,你怎么回事,你说了半天,他把那个脉早忘记了是啥脉了。

所以判断脉的时候啊,要读那个彭子益脉法,很有特殊启发作用。

他那个方法特殊,病人坐在对面,两个手平放,这六部脉,心、肝、肾、肺、脾、命门,哪一路脉独特,就是那个地方有病。

田原:

同时按,然后进行比较?

李 可:

哎,你不比较怎么知道强弱、快慢?

所以看病的时候你还要结合望诊。

比如面色晦暗,但是他脉非常快,那就是阳气快完了,绝对不是热症。

田原:

是寒症?

李 可:

对。

所以你看那个脉案上写着脉数,数不但主虚、主寒,而且主亡阳,但是脉诀上没给你那么写吧?

你要这么讲那别人都得说这家伙是胡说八道,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还有浮,浮主表,但是当人阳气外散的时候,这个浮啊,绝对不是表症,如果你按表症给他治,用麻黄汤、桂枝汤,他就完了,赶快用四逆汤吧。

这只是四种脉里面的三种,就有这么多变局啊,正局当然好看了,那个变局呀,十有九都是变局,正局表现的很少。

尤其是一些现代病,西医治到不能治的才找中医,他那个脉象就是恰恰相反,你看他热症,他肯定是个寒症。

真正对脉很通的,现在周围已经没有。

最好的脉法还是《难经》脉法。

过去河北有一个梁秀清,他看脉,旁边放张纸,在那儿画图,最后画到肺这个地方了,他说你这个肺的左边有这么大块的东西,你去透视一下。

出来一看,他左边有个肿瘤;还有一个将军去找他看病,其实也不是看病,本来是计划砸他那个牌子,说这个人太神了,肯定是一个江湖术士啊。

这个将军进去以后,这个梁秀清一般不许病人讲话,他就看脉,看了半天以后啊,他说你这个背部太阳经第几个穴位那个部位啊,有一个异常的东西,不是你本来应该有的,这个将军就惊呆了,说我那是个弹片,正好在那个肺和心的中间。

田原:

太神奇了,就是通过脉象看出来的?

李 可:

就是啊。

但是这个人治病不怎么样,他断病非常强,他就好像有透视眼似的,断病非常准确。

人体的脉象啊,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一个循行的路线,循行到哪一个部位不通的时候,他那个脉象就会出现很突然的变化,他就能抓住那个东西,就给你断定了,告诉你,你哪个地方有病。

这个方法失传了,没有人能知道。

田原:

脉象二十四小时还有一个运动的规律?

李 可:

对,肯定的。

田原:

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中医大夫,把脉就把个半分钟、一分钟,能看出来什么?

李 可:

(笑)啥也看不出来,江湖骗子。

所以说中医的四诊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单纯靠哪一个也不行。

脉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现在也有看脉象和心脏是不是同步啊,心脏跳几下,脉就跳几下,那和中医的脉风马牛不相及(笑)。

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这还算是中西结合里的一个成果呢。

田原:

李老,咱们从开始聊天到现在,你可吸了不少烟……

李 可:

挺好啊,除了感冒,一般是不咳嗽。

田原:

中医说吸烟耗阴,抽烟的人嘴唇一般都是干红的,有虚热的表现。

李 可:

胡说八道。

那是假辨症,看到表相,看不到本质。

我告诉你啊,现在教科书上的结论基本上是错的,特别是阴阳的辨证,其它的就不用讲了。

名中医脉学精华合集学习脉学之经典

脉学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

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

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学。

我们从《战国策》、《史记》等书中可以找到扁鹊的传记和病案,其中起死回生是这方面的著名故事。

有一个,扁鹊带着弟子路过虢国,听说太子死了,虢国正忙着办丧事。

一路上,人们都在谈论太子的病,扁鹊留心听着。

根据大家谈论的病情,他迅速进行判断,认为太子可能害了尸厥(假死)病。

于是,扁鹊急忙赶到王宫,要求给太子治病。

经国王同意后,扁鹊被带到灵堂。

他仔细观察太子的脸色,又摸了摸太子的脉搏。

然后,又解开太子的衣带,摸了摸太子的胸口。

最后,他吩咐弟子取来针,在太子的头顶和身上有关穴位进行针灸,并且给他热敷。

大约过了几个时辰,太子终于完全清醒过来。

扁鹊救活太子后,人人都夸他是起死回生的神医。

通过此事,也可以看到扁鹊在切脉方面造诣很深。

正是由于他了解了太子的脉象,知道脉搏尽管跳得微弱缓慢,但还能救活,因此才采用了相关的治疗措施。

据《史记》记载,扁鹊最初诊脉时无固定部位,凡有浅表动脉部位,都可诊循,以后才改为以寸口切脉为主。

他发明的寸口是人体经脉会合处,切诊寸口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情况。

他发明的寸口切脉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难怪司马迁曾赞扬他说:

“到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扁鹊之后,我国脉学知识经过多年经验积累而越来越丰富,但也十分繁杂、零散,需要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并使之规范化,以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运用。

令人欣慰的是,距医圣张仲景时代不远的汉末晋初产生了一位医学家,他担负起了这一光荣的使命。

此人就是在我国医学史上首次总结脉学的王叔和。

王叔和出身寒门,对医学特别喜爱。

他刚行医的时候,因为家贫,穿得破破烂烂,人们都瞧不起他,也不相信他的医术。

有次他来到河南洛阳,想寄住在药铺里行医,可是门面较大的药店掌柜见他那副穷愁潦倒的样子,都不肯收留。

后来他到一家小药铺,说了许多好话,才得以寄住下来为四方过客治病。

由于医术精湛,他33岁被聘为太医令。

王叔和对脉象一直保持浓厚兴趣,他治病非常重视切脉,每次看病总是仔细分辨不同病情的脉象,记下来后认真加以研究,久而久之便总结出许多经验。

做了太医令后,他更是有条件阅读到许多医学典籍,潜心钻研。

在对医学史上有关脉学的资料进行认真鉴别和整理的基础上,他撰写了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脉经》。

它吸收扁鹊、华驼和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理论,首次总结了两晋以前的脉学经验,对脉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它的问世,对我国和世界医学都有很大影响,使中医诊脉、脉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奠定了脉学诊断基础。

脉晕点

(一)概述:

脉晕点特指脉象中强、弱、大、小、微、浮、沉不等的脉气团形式,它是人体内脏疾病的全息元。

(二)脉晕的研究:

脉晕脉象是一种新的提法,老的脉象现象。

历代脉学著作中对脉晕均视为脉外干扰因素,因而没有进一步的研究成说。

根据古人描述的脉晕特点,结合作者对脉晕脉象的体会。

古人描述的寸口之“独”也有脉晕的成分。

《内经》云:

“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这里的“独”一般可从三方面理解:

1、脉体之独,即左右寸口同出现一种病脉,如同为迟脉为寒症,同为数脉为热症,同为浮脉为表症等。

2、脏气之独:

六部脉同时脉独弦为肝病。

六脉独沉为肾病等。

3、部位之独,即脉晕脉象。

六脉中独部见独,一部独异,则独异之处多见病。

如左寸脉独大多见心脏的增大,独沉、独弱则多见心脏的供血不足等。

双寸脉桡侧缘边脉多见颈椎病等等。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脉神章·独论》中提出:

“切脉论独,独处藏奸”。

可见先导张介宾对脉晕点早有一定的认识。

张景岳还认为:

“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

清代医学家周学海在谈及脉象的单按总按时于《读医随笔》()中云:

“……单按强总按大者,是其脉体弦细而二旁有晕也。

总按指下部位大,而晕亦鼓而应指矣。

单按大而总按细者,必其人血虚气躁,脉体细弱,而二旁之晕较盛也。

食指灵,而晕能应指,名中二指木,而晕不能应指矣。

更有单按浮总按沉,单按沉总按浮者,其浮即晕也……”。

这里的晕即脉晕。

周学海在这里表示出寸口脉不同的脉晕形式。

当代脉学大家赵恩俭在《中医脉诊学》中也认为:

“这里所说的晕,是脉搏振动时所出现的振幅,与脉象有相似之形,但又非脉象。

晕的存在,常常干扰原有的正常脉象。

无论单按总按,都应注意排除晕的干扰”。

可见,脉之晕至今仍然不被脉学家视为病脉,这也是整体辨病识脉的不足之处,说明中医在脉象认识内脏疾病的取法上有求全去微的问题。

作者数十年临床研究证明:

脉晕是人体内脏疾病时的早期脉象形式,了解与掌握脉晕的不同变化态势对现代疾病的诊断有触脉知病的作用,脉晕是脉诊诊断现代疾病的“金钥匙”。

候脉时,左、右寸口脉体上常常会触及许多点状的搏动力点,也常常触及到许多凹陷的或无力的搏动弱点,这些点状脉点在寸口脉上的分属与人体脏器的疾病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研究这些脉点与脉点间的关系、脉点与脉象间的关系、对疾病脏器的早期诊断有重大的现代临床意义。

脉晕点的性质有阴阳之分。

阳性脉晕是指强于、大于或浮于脉象的搏动脉点。

阴性脉晕是指弱于、小于或沉于、细于脉道的搏动脉点。

有时脉晕的性质是混合的,如大而弱的脉点,沉面强的脉点,小而尖如沙石的脉点等。

脉晕的大小以脉道的管径比,其点晕大于脉道的管径为大,反之为小。

脉晕的浮、沉以脉道的浮、沉比,浮于脉道为浮,沉于脉道为沉。

脉晕的脉力以脉道的脉力比,强则为强,弱则为弱。

一般:

1、实质性脏器疾病状态下的脉晕多见大、强、沉。

2、空腔脏器的脉晕为浮、弱。

3、脏器体积小则脉晕小。

4、脏器体积大则脉晕大。

5、脏器在躯体的位置决定脉晕的浮、沉脉位。

如乳房,脉位多浮,肝脏脉位沉。

6、实质性脏器的手术摘除:

其脉晕沉凹,脉气消失(术后二年可见脉气恢复)。

7、空腔脏器的手术切除:

其脉晕多见增大,但也可见脉气的消失,术后数年不变。

8、指标性脉晕点:

(1)慧尾样脉晕点(晕外有余晕),多见炎性病灶、出血灶、结石等。

(2)芝麻点或散沙击指的脉晕点(小而尖):

多见小结石、小息肉等。

(3)蚁行于指腹的脉晕点:

多见早期炎症性病变或见脂肪颗粒的沉积。

(4)若硬豆或柔弱的脉晕则多见于实质性脏器占位性病变,如癌症等。

(5)空腔脏器癌变时脉晕点的脉力有时不强,甚至形成微弱脉力的柔晕团。

(6)如笛音孔,多见脏器的缺血、功能减弱、手术的摘除等。

9、脏器的充血、水肿、体积的增大、淤血性梗阻、静脉的回流受阻、空腔脏器手术后的组织粘连等多见阳性脉晕。

10、脏器的体积减小、慢性病变的萎缩、组织的缺血、缺血性栓塞等多见阴性脉晕。

11、空腔脏器的溃疡多见阴性脉晕,有时合并小的弦边,根据弦边的长短可以了解病变的程度与疼痛的范围。

12、肌肉、筋膜、骨膜的脉晕点呈条索样。

13、内脏实质性脏器的脉晕点呈豆点状。

14、内脏牵涉疼痛的脉晕点呈豆点晕兼边脉的脉象。

(三)脉晕点的特征

1、阳性脉晕点:

如触槐树

豆角。

图()

2、阴性脉晕点:

如触笛

管的音孔。

(四)脉晕点的原理:

人体脏器的发育是按照神经血管的延伸而发育的,胚胎第四周人体的四肢开始发育延伸,而且此时人的心脏及头已经形成,按照信息刻录的先后,各脏器的全息元井然有序的刻录在寸口脉上。

(当然脉象不仅在寸口,全身的脉道都有脉象的信息,在寸口脉上得到的脉诊结果与颞动脉、足背动脉等脉诊结果是相同的)。

临床上乳房切除时其对应关脉的脉气明显减弱,肝硬化、脾肿大病人医生把其脾脏摘除后,左关脉明显减弱,特别是风脉的交差性脉气变化足以证明寸口脉中脉晕点是真实存在的。

脉晕点形成的原理与疾病状态下神经的本位传导和脏器血管与心脏的收缩、舒张不协调有关。

寸口脉中的脉晕其形态与脏器的大小、质地、位置有相似之处,这也说明脉象是全息的。

脉道是一条充满流体的管道,各脏器的信息正常情况下都隐藏在脉道中。

如果某一脏器出现异常的病理信息,则脉道中信息的平衡被打破,这一疾病脏器的疾病信息就会显露在脉象中,音脉就是心脏瓣膜的病变产生了杂音因而出现。

(四)脉晕点的现代临床意义

1、反映对应脏器的病变及其性质。

2、显示对应脏器的功能状态。

3、体察脏器的缺如与否,因而脉晕点应是脏器的“真脏脉”。

4、脉象是脉晕点的堆垒体,没有脉晕点则没有病脉。

(五)脉晕点表示法

脉晕点有强弱之分,脉力强用“”表示,其意义是指脉晕点的脉力超过脉力,脉力弱用“—”表示,其意义是指脉晕点的脉力低于整条脉管的脉力。

脉晕点又有脉位的变化,浮用“1”表示,沉用“2”表示。

脉晕点还有大小之分,其外径未超脉管我们用“小”表示,其外径超过脉管用“大”表示。

如其大小满某部就直接用某部表示,例如左关沉位上脉力减低,表示为左关2—。

脉晕点出现部位的记录方式:

笔者建议用焦树德老师的表格式脉象记录法。

左寸关尺

并把上图肢解成:

例如:

┕表示左寸,┙表示右寸,[表示左关,]表示右关,┍表示左尺,┓表示右尺。

如:

右关出现1枚脉力强于脉管,在浮位的脉晕点,书写成1关],多见肝胆疾病。

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我们可在双寸脉中段内侧各摸到一枚脉位偏沉同时伴有滑数脉的二点共振的脉象。

(用脉晕点记录为:

┕甲2,┙甲2,滑数)。

例如:

扁桃体炎,可在双寸脉中段内容侧各摸到一枚脉位浮,左关脉出现黄豆样脉晕点。

(记录为:

┕扁1,┙扁1,[脾2,脉数)。

同时伴脉数,这是三点共振数脉的例子。

例如:

颈椎病,可在双寸脉的外侧缘各摸到条索状、脉位趋沉、脉力很轻的脉晕点,(记录为:

┕桡2,┙桡2),这是二点共振脉象。

例如:

痛风,可在左关脉、右关脉、左尺脉各摸到一枚小黄豆大小、脉力稍强、脉位沉的脉晕点,同时病人脉缓而宽。

(记录为:

2关,[关2,┍尺2,脉缓宽]。

这是三点共二脉的例子。

(六)脉晕歌诀:

脉晕歌

脉晕疙瘩浮或沉,强弱大小不均等。

(1)

沙粒芝麻豆与线,数点共振病疑难。

候脉当知脉中人,指下脉人各半身。

(2)

左候左身右候右,尺缘腹前桡侧后。

关候腹上寸头胸,尺脐下肢合参中。

肌筋慢炎浮脉边,脏腑知病脉晕点。

(3)

点线合参牵涉痛,脉口独处病见重。

(4)

浮数促滑洪多炎,沉涩弱微机能减。

(5)

奇漾潮代心肌病,浊风击弦防脑栓。

(6)

革牢伏见病,疫病迁延虚细短。

寸晕点

内额沉颅外后枕,寸上头颈下胸心。

寸点头痛鼻耳眼,观眼尚需右关参。

扁桃甲腺淋巴咽,寸外见边痛颈肩。

左心右肺气管咽,胸壁罹及脉现边。

尺缘胸前筋膜痛,桡边侧后筋膜炎。

双寸浮晕点

细濡虚微神经衰,遍觅明医睡难乖。

滑数促洪击甲亢,甲亢手颤弱尺脉。

扁桃淋巴亦数滑,右关必强脾多大。

上感气管肺部染,寸浮见晕痛头颠。

濡滑过敏鼻息花,数浮口疡重辛辣。

浮力浊紧脑血稠,数浮头痛颅喷吐。

洪数化扁浮痛咽,晕大至关晕东船。

数浮结膜炎红眼,紧弦头晕动风肝。

双寸沉晕点

缓迟肢肿别甲减,尺虚脱水头晕眩。

颈椎桡边脑缺血,关动寸短高防蹶。

头晕耳聋减记忆,关动寸击脑血积。

寸沉血少心肺脑,浮沉迟数皆可抛。

降压过量芤晕眩,肢瘫昏迷中脑栓。

左寸浮晕点

鼻窦牙耳偏头痛,滑数寸击头脑同。

浊紧弦紧肥厚心,力见脑血淤滞行。

左寸浮点强左关,检查鼻咽与颔面。

左肺肿瘤左寸异,痰血低热与咳喘。

胸膜胸壁神经炎,对侧尺缘同桡边。

左寸沉晕点

右关尺弱风左脑,独沉耳心供血少。

汗痛心梗左寸边,绞痛症缓硝油甘。

上感周后心肌炎,阴天胸闷节律变。

左肺浸病左寸沉,虚肠迟涩脉中诊。

右寸浮晕点

右偏头痛耳鼻眼,鼻咽肿块参左关。

右寸击晕椎脉风,梗阻栓塞颈脉弓。

右胸肿病寸晕中,右肺气管炎数洪。

右寸沉晕点

右肺耳脑右气管,右胸膜炎右桡边。

在肺哮喘在耳聋,在脑失聪或右风。

关脉晕点

腹中脉气关中叠,合参左右脉症别。

乳肝脾胃肾胰胆,胸腰脊后脉参边。

浮腑沉脏外脉边,浮沉迟数遵前贤。

双关浮晕点

乳胆胃肠尺缘前,肌筋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