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初中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872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市初中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省武威市初中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省武威市初中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甘肃省武威市初中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甘肃省武威市初中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市初中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练习.docx

《甘肃省武威市初中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市初中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武威市初中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练习.docx

甘肃省武威市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练习

甘肃省武威市2019-2019年度初中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

A.碳素墨水            B.打印碳粉

C.低碳生活            D.石墨碳棒

2、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

D.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用于人工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4、两同学围绕蜂窝煤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当煤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层上出现蓝色火焰。

解释:

此时氧气不足而产生的CO在燃烧

B.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小。

解释:

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

C.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解释:

CO难溶于水

D.将煤做成蜂窝状就更易燃烧。

解释:

蜂窝状的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

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

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干冰易升华的性质          

B.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若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会使人窒息死亡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人与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反,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树林中空气清新

7、下列关于2CO+O2====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

4

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

2

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9、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0、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

将CO2气体通人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

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人CO2,溶液又变红色。

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 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 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 以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 CO2具有酸性

11、右图是碳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的示意图。

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燃料

B.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C.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12、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没有改变       D.该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13、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4、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

B

石墨有导电性

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C

活性炭的吸附是化学变化

活性炭可作冰箱除味剂

D

碳有还原性

焦炭可以冶炼金属

15、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下图装置制取纯净的CO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固体反应物还可用Na2CO3

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中已经不含有HCl气体

C.④装置起干燥作用,故④中“某液体”为浓硫酸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⑤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二、解答题

16、物质由元素组成,相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1)碳元素可以组成金刚石或石墨。

①金刚石和石墨硬度不同的原因是              。

 

②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转变为金刚石,这一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

下列属于同素异形体的

有    (填字母序号)。

 

A.C60和C70                  B.CO和CO2

C.O2和O3                   D.生铁和钢

(2)CO与CO2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

①用化学方法区别两种物质,可选择的试剂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CO与CO2相互间可以转化,写出CO2转化为CO的化学方程式:

     。

 

(3)C、H、O三种元素可组成碳酸、乙醇(C2H5OH)和乙酸(CH3COOH)等。

①以上三种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②在汽油中添加一定量的乙醇可制得“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相比较,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是            (写一点)。

 

17、“低碳生活”理念,就是指生活作息时,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

包括煤、和天然气。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倡导“低碳”生活,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外出随手关灯       B.双面使用纸张

C.骑自行车出行       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瓶

18、小明、小华和小林三位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并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       装置(填编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2)小华同学用浓HCl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3)小林同学用A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纯净的气体,他制取的气体可能是     ,

试用最简便的方法验证他所制取的气体             。

19、如图为教材中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Ⅰ.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装好药品,先通一会儿CO,再点燃酒精喷灯;

Ⅲ.实验结束,先撤去酒精喷灯,继续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却。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可看到A处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说明Fe2O3转化为(填化学式);B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Ⅲ中先撤去酒精喷灯,继续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3)盛满石灰水的B装置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有下列说法:

①收集多余的CO

②检验并吸收反应生成的CO2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

A.只有①      B.只有②      C.是①和②

20、请结合图1(A至E)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

①         ,②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      (选填序号)和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H2,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          。

用E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4)有同学将实验室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未变浑浊,于是将气体通往图2(F至H)装置进行探究:

①实验室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装置F、H中溶液变浑浊,G中溶液不变浑浊,则原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          ;

③装置G的作用是                。

21、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猜想】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          

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1)观察到   (填序号)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

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            ; 

②E装置中出现             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

猜想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问题讨论】

(1)B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的作用是          。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

 

22、下图为实验室加热碱式碳酸铜(即“铜绿”)的装置。

试回答: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C             。

 

(2)实验开始时,将碱式碳酸铜粉末装入试管中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3)实验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

(4)实验完毕后,应如何操作?

为什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