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矿产资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819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矿产资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合肥市矿产资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合肥市矿产资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合肥市矿产资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合肥市矿产资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矿产资源.docx

《合肥市矿产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矿产资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市矿产资源.docx

合肥市矿产资源

合肥市矿产资源

总体规划

(2001—2010)

安徽省合肥市国土资源局

合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1—2010)

规划编制单位:

安徽省合肥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

倪虹(市政府)副组长:

李世华(市政府)赵育民(市国土资源局)

组员:

汪德满(市计委)

赵青(市经贸委)纪开学(市建委)卫修英(市统计局)查晓村(市环保局)张峰(市规划局)王昌寅(市国土资源局)

规划编制成员:

王昌寅、夏玲、郑树东、刘长征规划承编单位: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规划承编人员:

陈兴仁、王华明、路玉林、查世新邱瑞龙、戚关林、刘俊、杨义忠

规划提交日期:

2003年9月

第一章总则1

一、编制规划目的和依据1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1

三、规划适用范围及期限1

第二章区域经济和矿产资源状况2

一、区域经济状况2

(一)自然地理2

(二)社会经济状况2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3

(一)矿产资源基本情况3

(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5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5

(四)矿山生态环境状况7

(五)矿产资源管理状况8

(六)矿产勘查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

三、矿产资源供需和保证程度分析8

(一)矿产资源需求分析9

(二)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和可供性分析9

第三章规划目标11

一、2005年目标11

二、2010年目标12

第四章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14

一、总体要求14

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14

三、商业性矿产勘查14

四、矿产勘查规划分区14

五、重点勘查矿种和地区16

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7

一、总体要求17

二、开采规划分区17

三、矿业结构调整与布局18

(一)矿业结构调整18

(二)矿业布局19

四、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19

第六章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及治理21

一、总体要求21

二、生产和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21

三、闭坑、停产矿山生态环境整治22

四、矿山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工程22

第七章地质环境状况与保护24

一、水资源现状及保护24

二、工程地质环境与分区25

三、地质灾害27

四、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分区28

第八章规划的实施30

第九章附则31

附件:

1.规划编制说明

2.规划附表

3.规划研究报告

附图:

附图1合肥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附图2合肥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

附图3合肥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规划图

附图4安徽省合肥市水资源分布图

附图5安徽省合肥市工程地质图

附图6安徽省合肥市环境地质图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目的和依据

为适应我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落实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加强我市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以及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需要,做好环境地质和城市地质等基础性调查评价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编制《合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为核心,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

从市情、矿情实际出发,以砖瓦用粘土和建筑石料用矿产的合理开发利用为主,加大潜在优势资源石油天然气、地热的勘查力度,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查明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状况,为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服务,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规划适用范围及期限

规划以2001年为基期,2001〜2005年为规划期,2006〜2010年为展望期。

本《规划》适用于合肥市行政区域范围。

第二章区域经济和矿产资源状况

一、区域经济状况

(一)自然地理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16°40'—117°52',北

纬31°31'—32°37'。

作为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辖蜀山、庐阳、包河、瑶海四区和长丰、肥西、肥东三县,南临巢湖市,北连淮南市,东接滁州市,西邻六安市。

全市国土面积7497.66平方公里,人口442.16万。

市区面积458平方公里,人口137.95万。

区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河湖低洼平原三种地貌。

地处江淮之间,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长江水系有巢湖、滁河等,淮河水系有瓦埠湖、高塘湖、池河等。

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5.1〜

15.7C,年平均降水量947.8—985.3毫米,无霜期223—235天。

我市处于全省中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铁路有淮南线、合九线和即将运行的宁西线,公路有合宁、合芜、合铜、合淮、合蚌、合徐等高等级公路,骆岗机场为全国干线机场,水路经巢湖可通航千吨级货轮至长江,交通极为便利。

(二)社会经济状况

“九五”期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综合实力得到增

强,2000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的位次由1995年的21位上升为18位,再次跻身于“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324.73亿元,人均7481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1.1:

47.7:

41.2。

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63.44亿元,居全省第一位,比上年增长12.5%,人均8257元,比上年增长10.4%;地方财政收入4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17元,农民年均纯收入2032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7%和2.89%;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三次产业比例为10.48:

49.30:

40.22。

2001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22.95亿元。

矿业总产值58.6239亿元,其中采矿业总产值16893.64万元,相关矿产品加工业产值56.9345亿元。

矿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86%,采矿业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2.88%。

“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将以年增10%的速度发展,2010年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千亿目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一)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截止2001年底,全市己发现各类矿产15种,矿产地283处,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13种,矿产地280处。

主要为用作普通建筑石料的白云岩、灰岩、砂岩、花岗岩及砖瓦用粘土,其次是铁、磷、石墨、石膏、冶金用白云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用砂、铸型用砂、矿泉水、地热等。

已发现各类矿产中,非金属矿产地261处,占矿产地总数的92.23%,其中砖瓦用粘土和各类建筑石料矿产地239处,占矿产地总数的84.45%。

矿床规模表现为小矿多、大矿少,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32处,小型矿床以下的矿产地占已发现矿产地总数的86.93%。

1.砖瓦用粘土

矿石资源储量12069.3万吨,矿区(床)179处,除1个中型、6个小型外均为小矿和零星资源。

资源分布情况:

合肥市区31处,资源储量3525.47万吨;长丰县41处,资源储量2140.77万吨;肥西县57处,资源储量5185.35万吨;肥东县50处,资源储量1217.71万吨。

2.建筑石料用矿产

有建筑石料用白云岩、灰岩、砂岩、花岗岩,矿石资源储量合计6032.36万立方米,矿区(床)60处,除1处中型、2处小型外均为小矿和零星资源。

资源分布情况:

合肥市区2处,资源储量82.10万立方米;长丰县27处,资源储量2150.62万立方米;肥西县8处,资源储量570.65万立方米;肥东县23处,资源储量3228.99万立方米。

3.磷矿

矿石资源储量2218万吨,约占全省磷矿资源储量的25.90%,居全省第二位。

矿区(床)9处,除2个中型、2处小型外,其它为小矿和零星资源。

资源均分布在肥东县境内。

4.冶金用白云岩

矿石资源储量838万吨,矿区(床)2处,均为小型,皆分布在肥东县。

5.铸型用砂

矿石资源储量3436.91万吨,矿区(床)2处,1处大型,1处为零星资源。

皆分布在肥东县。

6.矿泉水

开采资源量2808立方米/日,有矿泉水水源地18处,皆为小型锶、偏硅酸矿泉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具有埋藏浅、水质好的特点。

资源分布:

合肥市10处,开采资源量1307立方米/日;长丰县2处,开采资源量310立方米/日;肥西县5处,开采资源量895立方米/日;肥东县1处,开采资源量296立方米/日。

7.其它合肥市区西部及肥东县的地热资源、合肥盆地的油气资源、长丰县北部的煤和水泥用灰岩,以及肥东县郯庐断裂带内的贵金属、有色金属

矿产资源等都具有良好的勘查前景。

8.地下水资源

区内被第四纪粘土广泛覆盖,渗透性能较差,地下水资源贫乏,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3.434亿吨/年。

区内地下水主要有四种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水、红层孔隙水、碳酸盐类裂隙水、基岩裂隙水。

(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

1.地质调查评价

区内完成1:

20万合肥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合肥及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合肥幅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1:

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全区;1:

100万航空磁测及全省1:

50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涵盖全区。

七十年代以来,有关本区的《安徽省区域矿产总结》、《安徽省国土资源遥感应用研究》、《安徽省岩石地层》、《合肥盆地油气地质及其与大别造山带构造耦合》等专题研究,丰富了本区基础地质研究成果。

2.矿产资源勘查

全市共有矿床(区)283处,其中达到勘探程度的3处,详查程度的1处,普查程度的24处,合计28个,占9.9%,其余为预查或简测程度。

勘查程度以磷矿为最高,勘探3处(大横山、西山驿、双山磷矿);其次是铁矿,详查1处(铜鼓山)。

达普查程度的24处矿床(区)是:

磷矿2处,冶金用白云岩矿2处,建筑石料用花岗岩1处,矿泉水18处,地热1处。

砖瓦用粘土、建筑石料用灰岩及白云岩等均为简测。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截至2001年底,开发利用矿产12种,矿山261个,其中生产矿山195处,停产矿山64处,闭坑矿山1处,筹建矿山1处。

年产矿石总量392.95万吨,总产值16893.64万元,利润总额为负854.59万元,从业人数17062人。

1.磷矿

矿山4处,其中生产矿山2处,停产矿山1处,闭坑矿山1处,年产矿石量0.6万吨,产值1831万元,利润为负150万元,从业人数530人。

2.砖瓦用粘土

矿山179处,其中生产矿山135处,停产矿山44处,年产矿石量254.8万吨,产值13127.05万元,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