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施有机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1720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施有机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增施有机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增施有机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增施有机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增施有机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增施有机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增施有机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施有机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增施有机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

长期施用无机化肥的主要缺点是单独施用肥份不完全,掺合增施则造成溶度积剧增,肥份容易流失,不利于作物生长和利用。

并且使土壤盐化板结,污染饮用水源,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破坏生态环境。

为了避免偏施无机肥料导致的必然后患,有些国家已开始限制偏施化肥而施用有机肥料。

所以我们应恢复我们祖辈重视有机肥的光荣传统。

施用有机肥料的优势在于:

1、提供作物生长所需养分:

有机肥经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可不断释放各种作物所需养分,同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2、改良土壤,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有机肥转化成腐殖质,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保水、保温性能,改良土壤。

3、提高化肥利用率: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缓急相济,互相补充,可显著提高化肥的肥效。

4、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

有机肥在分解转化过程中,改善和优化了作物营养条件,不仅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新陈代谢,刺激生长发育,还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5、增强微生物活性:

有机肥料不仅有利于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还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微生物活性,促进微生物对有机肥料的分解转化能力。

 

6、防止环境污染,减少疾病传播:

有机废弃物既是肥源,又是污染源。

充分利用有机肥料,是变废为宝、提高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二、增加有机肥的几项措施:

(一)秸杆还田

1、秸杆还田的意义

农作物秸杆是田间重要的碳素来源,增加有机肥料必须充分利用作物秸杆,要想利用作物秸杆首先必须严禁焚烧秸杆。

作物秸杆焚烧后,只留下其中极少量的矿质元素,大量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碳素则全部付之一炬。

禁烧秸杆就能利用秸杆,或使之直接还田,或使之高温堆肥,或使之填入沼气池,都可避免碳素损失,使其化为优质农家肥。

随着土地复种指数及化学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目前农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它将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日益突出。

除增施有机肥料外,秸杆直接还田可达同一目的,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培肥土壤地力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秸秆还田后,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加强生物固氮能力,减少氮素的损失和作物中、后期可能出现的脱肥现象,提高土壤中代换性钾的水平,增加硫、硅等微量元素。

秸杆还田在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同时,还促进土壤一系列理化性状的改善。

首先,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新鲜秸杆在腐殖化过程中,产生富有活性的团聚剂和土粒结合,促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

其次,能提供较稳定的腐殖质,对保持土壤中腐殖质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土壤肥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秸杆分解释放了大量的能量物质,微生物数量激增,土壤的生化活性强度显著提高,多种酶的活性得到增强。

这对有机质养分的释放有良好的作用。

另外还能减少某些作物的病害。

秸杆还田一般分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杆直接还田等方式。

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杆制成堆肥、沤肥等;

过腹还田是用秸杆饲喂牛、马、猪等牲畜后,以畜粪尿的方式施入土壤;

采取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方便、快速,可大大减少用工,且增产作用也无明显差别,还田数量也较多,所以,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

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

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耕入土。

南方以稻草直接翻压还田为主,在旱稻收割后,将稻草切碎均匀铺于田面,翻耕入土。

覆盖还田,即将作物秸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

这将有利于越冬作物的保温,更常见于果、茶、桑园的秸杆和杂草还田。

2、秸杆直接还田的技术要点:

(1)秸杆还田数量:

无论是秸杆覆盖或翻压还田,都应考虑秸杆适宜还田数量。

数量过多,不利秸杆的腐烂和矿化,甚至影响出苗或幼苗的生长,导致当季作物减产。

过少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一般稻草或稻根茬、麦秸等一般每亩150——200公斤为宜,玉米、高梁等秸杆可全部还田;

桑、果园、茶园等可适当增加还田量。

(2)配合施用氮、磷化肥:

新鲜秸杆碳氮化大,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等速效养分的现象。

秸杆还田的同时应加入适量的氮肥或腐熟的人粪尿等,并可配合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施用。

玉米秸杆还田每亩应施碳铵15公斤。

(3)翻埋时期:

一般在作物收割后立即翻耕入土,避免因秸杆被晒干而影响腐熟速度。

因此,旱地应边收边耕埋;

水田宜在插秧前7——15天施用。

覆盖还田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异。

蔬菜先整地喷除草剂、盖草再移栽。

春播作物(如玉米、西瓜、红薯、甘蔗、大豆等)在最后一次中耕追肥后盖草。

桔园在冬肥或夏肥后盖草。

茶园在施基肥并除草后盖草。

(4)注意事项:

秸杆还田后要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新鲜秸杆在土壤中腐解时会产生各种有机酸,对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有不良影响。

因此,在酸性和透水性差的土壤上进行秸杆直接还田时,应施入适量石灰(30——40千克/亩),中和秸杆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以预防中毒和促进秸杆的腐解。

避免有病秸杆还田。

带有水稻白叶枯病、小麦霉病和根腐病、玉米黑穗病、油菜菌核病等的秸杆,均不宜直接还田

3、秸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

秸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作业为主,将作物秸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

具有作业质量好、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工效比人工沤制粗肥还田提高40—120倍,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田的有效途径之一。

常用机具有:

4Q系列切碎还田机、4F—1.5B型粉碎还田机、XFP—1200型茎杆还田机。

配套动力为大中型拖拉机。

(1)根茬机械化粉碎直接还田技术:

该项技术适用于轮番耕作的垄作地块。

这类地块根茬粗大(玉米或高粱)、人工不宜创除、切碎。

在不耕翻的年份,采用根茬粉碎还田机具,将根茬直接粉碎后均匀混拌于0—10厘米耕层中,达到播前除茬的整地要求。

主要机具有:

1GW—2型、1GX—2型、1MC—2型等灭茬机。

其作用是增加有机质,培肥地力;

增加耕层的透气透水能力;

蓄水保墒防春旱;

防止风蚀、雨蚀;

省工增产。

(2)秸杆整秸机械化还田技术:

利用深翻机械将秸杆直接翻于地下,经腐烂后达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

其主要机具为高柱深耕犁,配套动力为大中型拖拉机。

(二)恢复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是指利用农作物休闲季节或空余的土地种植一些用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绿色植物。

一般都是种植具有固氮能力的豆科植物。

我地一般以水田种植紫云英(红花草)最为常见。

但随着农村外出务工劳力增多,午季粮、油、肥的种植面积急剧下降,田地地力也越来越差,作物品质也越来越低,恢复水田花草种植势在必行!

另外,由于我县地势陡峻,茶桑果菜种植面积扩大,旱地、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应该扩大旱地绿肥种植面积,以保经济作物的持续高产稳产。

1、旱地绿肥种植技术

(1)品种介绍:

冬季可选择秋播的黄花苜蓿、苕子、紫云英、大荚箭舌豌豆及蚕豆等,其中以大荚箭舌豌豆最为理想。

夏季可选择春播的大叶猪屎豆、速生乌豇豆、柽麻、伏花生、黑毛豆、米豆等,其中以速生乌豇豆最为理想,一年可播2次,产量高、质量好。

另外,还应充分利用茶、桑、果园过角空地、梯坎等处种植多年生豆科绿肥,如木豆、紫穗槐、爬地木兰、胡支子、葛藤等。

适宜当前我县冬播的旱地绿肥品种主要有两个:

箭舌豌豆和毛苕子。

箭舌豌豆耐旱、抗寒力强,但不耐湿,适宜有中、上等肥力的土地上种植,种子发芽适宜湿度20-25℃,最低温度4℃。

全生育期220天左右。

毛苕子喜欢温暖气候,具一定的抗寒能力,最适发芽温度16-23℃,开花结荚最适为14-23℃;

苕子对水、肥、气候等条件要求较低,最适宜于有灌溉条件,含磷丰富的砂壤或粘质土壤的稻田栽培,全生育期约210-240天。

(2)技术要点:

①播种时间:

箭舌豌豆一般在9月中旬-10月中旬播种。

苕子适宜播期是8月下旬-10月上旬。

②播种量:

绿肥播种量应根据不同地势、土壤条件和播种早迟而定,一般箭豌4-5斤/亩,苕子8-10斤/亩。

③种植方式:

分为净作和预留行种植两种形式,预留行种植绿肥,一般6尺开厢,实行分带轮茬,一带养一带用,做到年年有田,年年有养的形式。

④播种方法:

窝播:

窝距为5寸,行距为6寸,预留空行内播两行绿肥在中间。

点播:

在预留行空行中部开沟条播两行绿肥,播幅宽4-5寸,空行3寸。

无论窝播,还是条播,播种后必须立即盖土,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盖土厚度根据土壤水分而定,干土略厚,湿土略薄。

⑤施肥:

一般亩用过磷酸钙、草木灰各15公斤左右混合材料,苗期生长不好的,可亩用尿素2.5公斤加猪粪水4-5担泼施,立春前后叶面追肥喷施磷酸二氢钾0.1公斤/亩。

⑥田间管理:

根据绿肥喜湿怕灌的特点,田间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水分管理,要注意湿沟排灌。

⑦适时收割。

生长好的绿肥,冬前可收割1-2次,收割的鲜草可铺在其它田土上,也可作饲料。

割青时应留茬3-4寸,并及时施用水粪、磷肥或草木灰以促进再生快发。

预留行种植绿肥的收割时期,应根据后茬的播、栽期而定,一般应掌握在玉米播种前3-7天比较恰当。

过早,影响鲜草产量,过迟,农活集中,人手不足。

2、冬季绿肥种植技术

冬季绿肥种植在我地主要是指种植红花草。

红花草,是一种豆科作物,它的根部生长着许多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种植绿肥能培肥地力,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利于农作物生长,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因此,恢复花草种植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要种好冬绿肥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1)选用良种。

建议农民去种子部门购买适合本地实际的经过提纯复壮的良种。

如紫云英的“弋江籽”或“平湖籽”品种,防止误购外地的劣子、杂子和陈子。

(2)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齐苗匀。

①播种前开好三沟(围沟、畦沟和腰沟),晾硬田,不把草籽播在稀泥上。

②每亩用种量1.5~2公斤,以保证每亩有30~40万亩。

③每亩用磷肥15公斤,有条件的最好每亩加4克钼酸铵和草籽一起拌匀,对增瘤促根作用很大。

④播种时间以秋分前后4~5天为宜(即水稻勾头散籽时)。

⑤播种时应保持田面湿润或有薄水层,做到薄水播种,胀籽排水,见芽落干,湿润扎根。

(3)抓好越冬管理,防止缺苗。

①水稻收获前要晾硬田,千万不可软泥割稻,否则幼苗易被踩死,田土被踏实,不利于红花草生长。

②水稻收割后,用稻草或猪牛栏粪及时盖好红花草苗,可收到抗旱、防冻、施肥之效。

③花草苗基本上长满田后,应及时施用磷肥和钾肥。

磷肥每亩施过磷酸钙15~20公斤,钾肥每亩施草木灰50公斤左右,这对促进红花草生根增瘤,分枝壮苗十分重要。

(4)抓好春发管理,以小肥养大肥。

①清沟排水,做到雨停田干,降低地下水位,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协调,促进红花草根深叶茂。

②根据苗情补施少量氮肥,一般每亩施碳铵5~8公斤,或窖沤肥500~750公斤,促进红花草均衡猛长。

(5)合理轮作套种,进行“三花”混播。

①10月底完成播种,播迟了绿肥产量达不到2000公斤以上。

②一季中稻,生育期早的可实行翻耕播种,协调土壤水、肥、气、热之间的关系。

在耙田时,土壤要不干不湿,水爽泥散,作畦时注意不要把田土踩得太实。

③畦宽2.7米左右,田沟要开得深,沟平缓,做到雨停田干。

③“三花”用种量要搭配适当,根据各地经验,每亩“三花”用种量是:

红花草籽2.5公斤、肥田萝卜籽0.25公斤、油菜籽0.1公斤为宜。

让绿肥作物形成地面三层花、地下三层根、充分利用空间、阳光和地力,夺取绿肥高产。

(6)适时压青。

我县稻田绿肥在4月上中旬(即紫云英已结荚并有10%的黑荚时)压青为宜,旱地绿肥在5月上中旬(即紫云英已结荚并有10%的黑荚时)压青为宜,压青时结合用10㎏/亩石灰粉撒施,可促进绿肥腐烂并增加后季作物养分的有效利用。

(7)注意留种。

我县每年花草种用量较大,单靠外调,资金支付大,还易引进些劣质品种,给绿肥生产不利,为了保证品种纯度,农民在自己的责任田或田边地头留些绿肥面积作留种田,以解决自家用种问题,种子供应部门调入优质高产品种,作补充调剂用,从而促进绿肥生产的发展。

(三)高温堆肥

高温堆肥是在高温季节,把人畜粪尿和秸秆、杂草、麦紊、杂草、落叶等有机物质等进行堆、翻,在通气条件下,快速腐熟而制成的肥料。

堆肥过程中能杀灭害虫虫卵、病菌孢子和杂草种子,堆成的肥料具有能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能源与养分,能调节土壤水肥气热,提高土壤肥力,保肥保水,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我县可以综合利用的堆肥资源特别丰富,为改善我县地力贫状况十分有利,可以大力推广。

1、高温堆肥技术要点

(1)地面堆肥法:

选择距水源较近,运输方便的地方,肥堆大小视场地和材料多少而定,首先把地面捶实,然后于底部铺上一层干细土,再在上面铺一层未切碎的玉米秆作为通气床(厚约26厘米),然后在床上分层堆积材料,每层厚约20厘米,并逐层浇入人粪尿(下少上多),为保证堆内通气,在堆料前按一定距离垂直插入木棍,使下面与地面接触,堆完后拔去木棍,余下的孔道作为通气孔,堆肥材料包括秸秆,人畜粪尿和细土,其配比为3:

2:

5,配料时加入2-5%的钙镁磷肥混合堆沤,可减少磷素固定,使钙镁磷肥肥效明显提高。

按肥料比例混合后,调节水分为湿重的50%,一般以手握材料有液滴出为宜,在肥堆四周挖深30厘米,宽30厘米左右的沟,把土培于四周,防止粪液流失。

最后,用泥封堆3-5厘米左右,堆好后2-8天,温度显著上升,堆体逐渐下陷,当堆内温度慢慢下降时,进行翻堆,把边缘腐熟不好的材料与内部的材料混合均匀,重新堆起,如发现材料有白色菌丝体出现,要适量加水,然后重新用泥封好,待达到半腐熟时压紧密封待用。

堆肥腐熟的标志:

完全腐熟时作物秸秆的颜色为黑褐色至深褐色,秸秆很软或混成一团,植株残体不明显,用手抓握堆肥挤出汁液,滤出后无色有臭味。

(2)快腐剂堆肥法:

利用各种秸秆粪肥及其它废弃物,加入一定量的“快速腐熟剂”调节营养,接种发酵菌剂进行高温堆制。

一般每立方米麦秸(65-70公斤)需菌剂0.5公斤,尿素0.5公斤,平地堆制,先在堆址下挖宽15-2米,深0.3米的底槽,长度不限,向槽内堆麦秸加水,1公斤麦秸要加2公斤以上的水,同时人工在上面踏实。

当堆制0.6-0.7米高时,先撒一层尿素,尽量撒匀,用量为总用量的一半,第二层堆0.4-0.5米高,将剩余的菌剂和尿素全部撒匀,再堆第三层0.3-0.4米高,人工踏实,加足水,最后取周围泥土严密封堆,7-10天肥堆均匀塌陷,如塌陷不均匀,应在突出部位加水,30天后麦秸变暗褐色或烂泥状,即为腐熟好的堆肥。

(3)注意事项:

通气:

将收集的杂草、垃圾、淤泥、人畜粪便等物料混匀集中堆放成垛,用锨轻拍至不紧不松,保持好气条件,也可在堆垛中央垂直插入简易通气管(秸秆或竹竿)来调节堆垛空气。

堆垛表面覆盖0.1米的细土或用稀泥糊抹封闭。

夏季一般需2个月即可腐熟翻用,一般作基肥。

水分:

堆垛保持水分含量60%左右,即手捏紧物料刚能出水为宜。

酸碱度:

大部分好气微生物适合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活动,可在堆垛时用少量石灰和草木灰调节酸碱度。

 碳氮比:

一般堆肥原料含碳多,含氮少,即碳氮比比较大,这样有机物袋子分解较缓慢并易损失。

可通过按每吨堆肥加入1担人畜粪尿或5斤尿素来调节适宜的碳氮比。

温度:

堆肥在堆制过程中温度升高,主要是微生物强烈分解有机质放出的热量。

大部分微生物活动的适宜温度为50—60℃。

可通过添加畜粪、水分和盖土、通气等措施来调节控制温度。

(四)发展沼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