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399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2017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2017三年级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该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强调自主,形象强化。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两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1、想:

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

预习有什么好处呢?

(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2、对于我们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看书中的图: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

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

*自读,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

 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1长城和运河》

  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

是怎样做的?

   (动嘴读,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2、尝试预习

   

(1)出示预习的步骤

   

(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步:

试读,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

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

  第二步:

生再读,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

小结

  第三步:

学生再读,质疑。

  总结

 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

  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

谁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五、总结全

  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第二时

 一、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完成作业?

 二、出示《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中的:

“认真完成作业”一条。

学生讨论“认真”指的是什么?

 三、师生共看第四页下图:

   1观察后,说说,以下作业认真吗?

从哪些地方看出的?

   2教师指导写词、抄诗、抄句子和习作的格式的不同。

   3说说看了范本作业,有何感想?

 四、观察第五页图。

  1、观察第五页的四幅小图。

   

(1)说说图上的同学都完成是哪些作业?

你做过哪几类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作业分内和外,口头和书面。

  明确学习语有很多途径,不光读书、写字、还可以剪贴报纸,收集资料。

   

(2)说说自己的学习环境。

  2、观察第五页下图。

   

(1)读读黑板上的字,说说有什么想法。

   

(2)将自己的寒假作业拿出,认为不认真的内容进行修改。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1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

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

  

(1)自由读,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的样子。

谱写:

本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

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

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

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

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

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引读: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

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会本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联系上下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

  4通过朗读感悟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理解生字词语。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内容。

3、学习并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两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激情导入

  1、欣赏画面。

  2、配乐解说:

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指导读题:

美丽的/南沙群岛。

 二、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三、感知全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2、在中画出有关语句,齐读这三个句子。

  3、教师小结: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生字

  1、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

      浩瀚 海域 岛屿 辽阔

      繁衍 心旷神怡 星罗棋布 海龟

  

(2)查字典,说说带点字词的意思。

      星罗棋布 心旷神怡 繁衍 碧波 浩淼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第二时

 一、检查复习

  1、上节我们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你们知道些什么?

  2、这节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

 二、精读感悟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岛屿多)

  

(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

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

  (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师小结。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

   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后第五题。

    师小结。

  4、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我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金钥匙,开动脑筋去

    打开这座蓝色宝库。

    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思考:

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不竭”的意思。

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师生朗读,体会总分写法。

小结:

南沙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水产资,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a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

   b那金色的沙滩,黝黑的礁石,雪白的浪花,翠绿的海水……任意的组合都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热带风光图。

这些句子你们读懂了吗?

试着画下。

   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d评点学生作品,讨论为什么这样画?

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子说说。

结合创作绘画和理解”清澈明亮”,“蓝玉”,“五彩缤纷”,“心旷神怡”,“碧波浩淼”,“充满魅力”等词语的意思。

指名朗读学生喜欢的词句。

   e指导朗读本段的两个比喻句,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