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6989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中官中学-----张超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

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达到记忆并掌握的目的。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对概念的讲解要结合实验现象,从分析实验现象的变化中总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剖析概念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

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我点评

创设

情景,导入

新课

1、小游戏

提出问题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

(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做保护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

它,它约占空气体积的21%。

[叙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

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回答问题

氮气

氧气

通过师生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2、氧气性

质的

探究、

归纳

2、讨论归纳小结

【板书】氧气的性质

1.出示一瓶氧气,提问:

(1)请大家观察一下这瓶氧气有没有颜色?

有没有固定的形态

(2)想一想它有没有气味?

为什么?

(3)氧气能溶于水吗?

鱼儿的生命活动需要氧气吗?

如果需要,鱼儿所需的氧又来自于哪里呢?

【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讲述:

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

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

【多媒体】展示氧气的三态图及氧气瓶,放映一段有关氧气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的现象。

【板书】一、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3)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

思考、

(1)氧气没有颜色,也没有固定的形态。

(2)氧气没有气味,因为在空气中含有氧气,而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是无味的。

(3)鱼儿需要氧气,这些氧气应该来自水中,说明氧气能够溶于水中,但不能溶得太多。

积极思考、讨论交流

回忆并回答:

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

描述:

无色、无味的气体。

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

讨论归纳

以情

促景,以景

促情

3.指导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讲述:

前面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着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设问:

氧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1.[实验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1)请描述带火星的木条在进入氧气瓶之前和之后的现象。

(2)木条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板书】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检验氧气)【电子板书】观察程序:

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验。

2.让学生观察思考第二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2]硫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

(1)请描述硫分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

请思考:

为什么我国有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介绍:

硫与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SO2)气体。

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

烟花爆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同时引发火灾,带来噪声污染等危害。

所以,应树立环保意识。

(3)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板书】2.硫在氧气中燃烧:

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

3.结合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提问:

(1)木条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⑶P34讨论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一样吗?

说明了什么?

【电子板书】课本P34讨论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

它说明了什么?

(提示:

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

【肯定并讲解】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它说明:

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

4.让学生观察思考第三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3]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请描述现象

(1)将未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有什么现象?

(2)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点燃,观察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3)将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观察木炭燃烧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板书】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热

碳+氧气二氧化碳

5.展示铁丝并设问:

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

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演示实验4]铁丝的燃烧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细沙?

(3)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请写出反应式。

【板书】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积极思考、讨论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配合做实验。

思考教师的提问

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

(1)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无法燃烧起来,仅有残留的火星。

将木条放入氧气瓶中后木条又重新燃烧起来了。

(2)说明了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氧气的存在: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2.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硫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2)因为烟花、爆竹中含有

硫,而硫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3)

硫+氧气二氧化硫

【通过实验填学案表】

3.讨论回答

(1)说明了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产物是一样的,说明了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3)在纯氧气中燃烧剧烈

开动脑筋回忆并思考,可能的回答:

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氧气支持物质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1)不燃烧,不发光,也不放热量。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缓慢,发红,放热。

(3)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会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未点燃的木炭在氧气中没有任何反应,说明了木炭与氧气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点燃。

【填学案表】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做对比演示实验。

(1)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2)为了避免剧烈燃烧时火星散落到瓶底,使集气瓶爆裂。

(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填学案表】

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

使学

生熟

悉探

究程

序,养

成从

实验

到分

析再

到结

论的

习惯。

突出

了实

验,学生有

了感

性认

渐而

从感

性认

识上

升到

理性

思考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

4.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上述四个演示实验:

从上述四个实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氧气的哪些化学性质?

【多媒体】回顾小结

【板书】小结:

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⑵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回答: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跟随教师总结,巩固所学。

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进行有机的总结

5.总结归纳

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跟随教师总结,巩固所学。

认真思考、理解体会

3、课

堂小

6.揭示规律

【电子板书】氧气的化学性质

理解消化

7.知识运

指导学生练习(作业)

书36页1、2、3、5题⑴-⑶

思考回答

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