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强: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12434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0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明强: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明强: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明强: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明强: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资料下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明强: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资料下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明强: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资料下载.pdf

《苏明强: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明强: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资料下载.pdf(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明强: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资料下载.pdf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与方法在更高层面上的抽象与概括。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

数学思想高于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同时,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又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不是相互孤立、相互割裂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也就是数学思想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还感悟到:

数学思想是一种稳固的思维模式,是数学思考的一种更高境界,也就是,数学思想还与数学思考和思维模式紧密相关。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明确数学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哪些?

史宁中教授认为:

数学的基本思想不应当是个案的,而必须是一般的,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数学产生以及数学发展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二是学习过数学的人所具有的思维特征,根据这两个标准,他归纳出数学的三种基本思想,即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建模思想。

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就是由基本思想演派出来的一些具有操作性的下位数学思想,如:

由抽象思想派生出的分类思想、对应思想、集合思想、极限思想、变中不变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表示思想等;

由推理思想派生出的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演绎思想、逼近思想、代换思想等;

由建模思想派生出的量化思想、简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优化思想等等。

二、在哪里二、在哪里为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融入数学思想的教学,让课堂焕发出数学应有的魅力,除了明确数学思想是什么?

有哪些?

还应该更进一步明确数学思想一般都蕴含在哪里?

只有明确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数学思想,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时也才能更好挖掘出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才能更好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因此,当我们要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去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时,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和分析。

1、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一般地,数学知识的产生常常伴随着数学概念的形成,也就是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往往蕴涵着数学思想。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数学知识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中,主要的数学概念有:

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方程的概念、图形的概念、周长的概念、面积的概念和体积的概念等。

在这些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都蕴涵着抽象思想,主要包括对应思想、符号表示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等。

比如:

0的认识和分数初步认识这两节课,在0和分数的产生过程中,都必须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数学的逐步抽象过程,最终用一个新的数学符号“0”和“1/2”分别来表示“没有”和“一半”,在这个过程中蕴涵着符号表示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

再如:

方程的认识这节课,在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也必须经历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包含着等式、不等式以及含有未知数、不含未知数等四个方面要素两次分类的过程,分类的结果就产生新的集合,因此,在方程概念形成过程中主要蕴涵着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

2、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在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是在一些已经形成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经过一定逻辑推演得出一些新的数学结论,以此推动数学向前发展,不断完善并建构了数学的知识体系。

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中,主要的数学知识就是在数、运算、方程、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演得到了一系列新的数学结果,形成了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推理思想,推理是数学思考的一种重要形式,推理思想主要包括归纳思想、转化思想和类比思想等。

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以及面积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演就可以推导出相应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在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都是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问题,在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都是把它们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在这些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都蕴含着归纳思想和转化思想等。

3、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数学知识的应用主要是指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具体应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数学知识在数学问题上的应用,二是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这些过程中通常也都会蕴涵着一些数学思想。

在一个三角形中,00100,30BA,求?

C,这就是“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这一数学结论在数学问题上的一个具体应用,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蕴涵着推理思想中的演绎思想。

另外,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常常蕴涵着建模思想,一般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必须经历以下三个主要步骤: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最后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建模的过程,蕴涵着模型思想。

三、怎么办三、怎么办经过前面两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已经明确了数学思想是什么,也了解了一般情况下数学思想蕴含在哪里,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么办?

也就是,如何才能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突出数学思考,从而让课堂焕发出数学应有的魅力?

笔者结合自身近五年来的教学实践与体会,主要总结以下三个方面:

1、要从数学思想的深度分析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和基础,从数学思想的深度分析教材是课堂教学融入数学思想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必须突破传统“双基”的分析方法,有意识地从“四基”的角度分析教材,在明确所教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要从“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角度分析教材,尤其是必须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认真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这样才能为融入数学思想的教学设计奠定重要基础。

在“0的认识”“分数初步认识”“确定位置”等课例中,都蕴含着抽象思想中的符号表示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在“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负数的认识”等课例中,都蕴含着抽象思想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在“9加几”“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等课例中,都蕴含着推理思想中的转化思想等。

2、要从数学思想的高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和基础,从数学思想的高度设计教学是课堂教学融入数学思想的关键和保障。

传统意义上的“双基”课堂,数学留给孩子的印象只是想办法记住“结论”和无休止的“计算”,最终“谈数色变”,无法真正让孩子体会数学的神奇、感悟数学的奥秘。

因此,要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必须突破传统“双基”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从“四基”的角度设计教学,在确保“双基”的基础上,从数学思想的高度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并将数学思想融入整体的教学设计之中。

在“分数基本性质”“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等课例中,可以从“变中有不变”的思想高度把握所教知识的数学本质,整体上从数学思想的高度设计教学,启发学生体会感悟: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在“变”,而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在“变”,而边的关系和内角和都“不变”。

这样的整体设计,不仅把握住了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而且能让孩子真实体会到数学的神奇,感悟到数学的奥秘,从而让课堂焕发出数学应有的魅力!

3、要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启发思考启发思考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启发思考是课堂教学融入数学思想的重要举措。

一般地,一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往往是由一系列紧密相联的数学活动所构成,教师从数学思想的高度设计教学,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数学活动的设计之中,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学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通过落实已经设计好的每一个细小数学活动,来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落实每一个细小数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借助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得以实现,因此,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教师必须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启发学生进行必要的数学思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奥秘,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数学应有的魅力!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可以设计这么一个片段,让学生认真观察屏幕上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它是什么图形那就好办了?

”这时学生可以提取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到“如果它是个长方形就好办了”,此时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你打算如何把它变成长方形?

”在这个师生互动交流的片段中,就体现了从“转化思想”的角度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本文系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JA13253S)(作者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附:

苏明强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附:

苏明强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能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感受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观察分析几何图形,经历问题解决和猜测验证的过程,体会变中不变思想、归纳思想和转化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学会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观察分析几何图形,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一、复习铺垫情景导入情景导入1、教具呈现:

出示自制长方形框。

2、复习铺垫:

复习几何图形的主要要素“边、角、周长、面积”。

3、展示情景:

长方形框掉在地上。

4、情景小结: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不小心将东西掉在地上,它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们曾经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过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利用教师自制的长方形框(可以拉动)复习几何图形的四个基本要素“边、角、周长、面积”,为后面的有序思考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引入生活情景,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为学生从形状和数量两个角度思考问题,提供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

二、观察思考二、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