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016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

张畈中心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新学期开始了

【主题说明】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适应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年级小学生经过之前一年的学习,对小学生活比较熟悉,但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的自控力、自觉性都有待提高,因此,新学期开学伊始,有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发生了一些变化,除身材长高外,还学到了一些知识,掌握了一些技能,锻炼了一些能力。

在新的学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新学期努力的方向。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变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

3.行为目标: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难点:

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

【课前准备】

1.搜集学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照片、作业本若干。

2.学生暑假出游的照片。

3.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也可展示学生暑假出游的照片。

2.学生分享暑假的快乐。

3.教师小结:

快乐的假期已经过去,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导入本课课题。

1.此处教师可酌情改变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通过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审视,为自己的变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并明确自己新学期努力的方向

活动一:

不一样的我

1.教师可以采用书中的两幅图,也可以课前搜集学生的一、二年级的作业本,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不同。

2.学生分小组,各自找出自身发生的变化。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小组成员的变化。

4.教师总结: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我们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既有外在的变化,如个子长高,身材壮实,也有内在的变化,如知识增加了,能力提高了,更加坚强了。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会经历不同的变化,现在,新的学期开始了,为迎接新的变化,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

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

你准备好了吗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课本中列举的两方面的准备工作:

调整作息、准备学具。

6.引导学生明确新学期努力的方向,学生可以画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7.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打算,并及时给予反馈。

心理引导:

从认知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是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内在的变化,同时,明确新学期努力的方向,为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

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交流的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新学期开始的准备计划。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分享屋中的儿歌。

2.组织学生在儿歌中寻找新学期的计划。

3.学生在全班分享。

4.教师给予反馈、补充。

心理引导:

总结提升感性的认识,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性认知。

1.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分享。

2.教师的补充应有事例佐证,便于学生理解。

3.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强化学生执行新学期计划,增强对新学期的向往。

1.教师呈现要求:

新学期,你准备怎么做?

请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2.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回顾自己开学以来的表现,把自己表现好的行为告诉父母,不够好的行为暗暗下决心改正。

1.此环节可由教师灵活安排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练习题】

在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你会做哪些准备呢?

【活动反馈】

1.学生对活动是否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2.最后一环节,学生能否坚持。

第二课我喜欢的课程

【教学目标】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凭兴趣、直觉进行学习活动,因而造成对某一学科偏爱,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很容易造成偏科现象,心理健康教育,有别于班会与品德课,它不是摆道理,而是针对现象找原因,指导学生在体验中寻求调整方法,并在生活实践中尝试。

  

【教学重点、难点】

让每一名学生不偏科,并喜欢上原来并不喜欢的课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调查交流先从孩子们每天接触的各门学科调查入手,指导学生自查自己喜欢哪一学科,与父母进行比较,这些学习活动、这些人,都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对比思考,寻根问源对学生喜欢某一科的学习,我采用了让学生回顾、体验、交流、总结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总结喜欢学习的原因,再通过对比,说出不喜欢的学科及其原因。

面对这些情况,孩子们免不了会产生困惑,甚至不安,我及时进行疏导,告诉孩子们造成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与每个人的性格、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很正常。

同时欣赏能实话实说的孩子,消息他们的顾虑。

(三)、体验总结,疏导调整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老师,必须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以有效的方式调查消极行为与心态。

因此,我紧扣主题,通过PPT,引导孩子们对照“喜欢课程”的原因,总结出“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原因找到后,寻找正确的调整方式就水到渠成了。

我通过小品表演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情境,请全班同学一起帮助出主意,孩子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想出了各种办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作画写话,表达心声在课堂最后,我根据孩子们所想的办法,归纳总结出调查的几个方法,并让孩子们在《童年》音乐声中,画一幅代表自己喜欢的学科,或向任课老师写几句话,把自己的心里话与内心世界通过图文方式表达出来。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轻松、愉悦地完成了学习,明白了原因,找到了调整的方法,相信他们一定能慢慢调整过来的。

第三课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主题说明】

微笑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会带给他人快乐的心境、和谐人际关系。

本课的设计宗旨在于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理解微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学会关心他人,萌发爱的情感,让微笑成为人际间最美丽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微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

体验微笑带来愉悦心情。

3.行为目标:

学会乐观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微笑的好处,鼓励学生用微笑、语言等不同形式来传达愉悦的心情。

难点:

学会关心他人,萌发爱的情感,让微笑成为人际间最美丽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PPT;《歌声与微笑》歌曲视频。

学生准备:

纸、画笔。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导入

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鼓励学生说说更喜欢哪一幅图?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

是呀!

微笑的孩子咱们都喜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着微笑,好吗?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通过活动,理解微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微笑带来的快乐,引导学生欣赏最美的笑脸。

活动一:

歌声与微笑

1、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组,面对面围成两个圈。

2、教师播放《歌声与微笑》歌曲视频,学生伴着视频,一起唱这首歌,感受歌声与微笑带来的快乐。

3、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歌声与微笑》。

4、请学生说说唱完《歌声与微笑》后的感受。

5、教师总结:

歌声与微笑都更带给我们愉悦感,歌声流进我们的心间,微笑写在我们的脸上。

你觉得班上谁笑起来最美,请为他(她)画一张笑脸吧。

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

最美的笑脸

6、教师先示范,说出班级中自己认为最美的笑脸,并说明原因。

7、学生明确自己认为班上笑起来最美的同学,并给他(她)画笑脸。

8、学生作画时,教师巡视。

9、教师总结:

生活中,爱笑的孩子总是带给人阳光般的温暖,让人觉得他最美丽,微笑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谐人际间的关系。

1、如果有会跳舞的学生,可以请她伴舞。

2、学生作画时,教师要巡视,适时评价。

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分享屋

(总结提升)

使学生加深对微笑的感受。

理解微笑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请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和同学,表演微笑着向老师和同学问好。

2、说说生活中微笑的好处。

心理引导:

巩固已学的知识,从感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知识内化。

1、联系生活,说说微笑的好处。

2、本环节用时至少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学会对自己微笑,对周围人微笑。

学会乐观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1、请学生对自己的同桌和周围的同学微笑。

2、引导学生练习,每天出门前对镜子里的自己微笑,回家后再对着镜子问问自己:

“今天你微笑了吗?

1、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练习题】

见到长辈和同学时,恰当的做法是。

A、微笑着主动向他们打招呼B、视而不见

C、等待对方先打招呼D、面无表情地问好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学生能否体验到微笑带来的愉悦感。

第四课任性可不好

【主题说明】

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导致一些孩子任性,唯我独尊。

任性的人难以与别人合作和友好相处,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严重的将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多源于教养方式不当和缺乏同伴交往机会。

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和家长引导得当,可以帮助学生改掉任性等不良习惯。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鲜明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清自己能做和不能做的事,初步懂得有些事必须做,有些事不能做,学会简单分辨,不固执己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任性的危害,形成初步的是非观念。

2.情感目标:

体验任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消极情绪。

3.行为目标:

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2.难点:

体验任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消极情绪。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故事书、配套图片。

2.学生准备:

学生用书。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认识到自己的任性行为是不好的。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小女孩和妈妈去玩具店时,吵闹着要买很多玩具,妈妈十分生气。

2、请学生回忆:

你以前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引导学生认识任性的危害,形成初步的是非观念。

活动一:

任性的小花猫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活动一下面的图片,图片包含三个情境,第一个情境:

小花猫与小狗、小象、小兔、小牛等小伙伴开心地围坐在一起,轮流讲故事。

第二个情境,轮到小花猫讲故事了,但小花猫却说:

“哼,我不干!

”,其它小伙伴都很生气,指责小花猫任性、自私。

第三个情境,小花猫仍然不肯讲故事,擅自离开了,其它小伙伴继续开心地玩游戏。

2、教师可以自己讲解,也可以请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讲解故事。

3、听完故事后,请学生思考:

为什么小花猫的行为让大家不开心?

你喜欢这样的小花猫吗?

为什么?

4、学生交流、讨论。

5、请几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6、教师总结:

小花猫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故事,但当轮到小花猫时,它却不干了,说明小花猫自私、任性,因为它的行为,其它小伙伴都很生气,纷纷指责小花猫,小花猫任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