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4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丰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一化学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14Na23Fe5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本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气体过量排放不会导致酸雨的是

A.SO2B.CO2C.NO2D.NO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详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CO2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故选B。

【点睛】酸雨的危害是很大的。

例如,酸雨能危害人体健康,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能腐蚀建筑物、能毁坏森林、能使土壤酸化、能使水体显酸性等等。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NaCl溶液B.Fe(OH)3胶体C.Na2SO4溶液D.蔗糖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Fe(OH)3胶体,故选B。

3.氯酸钾(KClO3)可用于制造烟花、安全火柴等,关于该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盐B.氧化物C.酸D.碱

【答案】A

【解析】

【详解】氯酸钾属于盐,故选A。

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ZnB.NaOHC.H2SO4溶液D.MgCl2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电离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详解】A、Zn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A错误;

B、NaOH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该物质是电解质,B正确;

C、H2SO4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C错误;

D、MgCl2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D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定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都是化合物,故单质和溶液都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

5.生石灰(CaO)可作食品干燥剂,属于碱性氧化物,不能与其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H2SO4B.SO2C.H2OD.Na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CaO是碱性氧化物,可以和H2SO4反应生成CaSO4和水,A不符合题意;

B、CaO是碱性氧化物,可以和酸性氧化物SO2反应生成CaSO3,B不符合题意;

C、CaO可以和水反应生成Ca(OH)2,C不符合题意;

D、CaO是碱性氧化物,不能和碱NaOH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SO2B.NOC.O2D.CO

【答案】A

【解析】

【详解】SO2易溶于水,也会和水反应生成H2SO3,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SO2;而NO、O2、CO均难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这三种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选A。

7.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是

A.黄绿色B.难溶于水C.有刺激性气味D.有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微溶于水,仅B错误,故选B。

8.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银白色柔软B.密度比水小

C.与水反应生成氢气D.

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是银白色的金属,较软,可以用小刀切割,A正确;

B、钠的密度比水小,和水反应的时候,浮在水面上,B正确;

C、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C正确;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D错误;

故选D。

9.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保存于煤油中B.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C.浓硝酸保存于无色试剂瓶中D.浓硫酸保存于铁质容器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和煤油反应,实验室中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

B、过氧化钠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应密封保存,B正确;

C、浓硝酸对光不稳定,应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C错误;

D、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钝化,故可将浓硫酸保存于铁质容器中,D正确;

故选C。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SO2可用于漂白纸张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作干燥剂

C.Na2CO3受热易分解用作膨松剂D.Na2O2用于呼吸面具供氧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具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漂白纸张,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B正确;

C、NaHCO3对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用作膨松剂;Na2CO3对热稳定,受热不会分解;C错误;

D、Na2O2可以和呼出气体中的CO2、H2O反应生成O2,故Na2O2用于呼吸面具供氧,D正确;

故选C。

11.在含有大量的OH-、K+、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SO42-B.H+C.Ag+D.Mg2+

【答案】A

【解析】

【详解】四种离子中,H+、Mg2+和OH-不能共存,Ag+和Cl-不能共存,仅SO42-可以和OH-、K+、Cl-共存,故选A。

12.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Cl2→Cl-B.H+→H2C.CO32-→CO2D.CO→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Cl2→Cl-的过程中,Cl2作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H+→H2的过程中,H+作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B不符合题意;

C、CO32-→CO2的过程中,无化合价的变化,故不需要加入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

D、CO→CO2的过程中,CO作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D符合题意;

故选D。

13.Na2SO3与下列物质的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的是

A.盐酸B.Ca(OH)2C.BaCl2D.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2SO3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Cl、SO2、H2O,体现盐的性质;

B、Na2SO3和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SO3、NaOH,体现盐的性质;

C、Na2SO3和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3、NaCl,体现盐的性质;

D、Na2SO3和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4,体现还原性;

综上所诉,Na2SO3与O2反应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故选D。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6g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

B.常温常压下,1molCl2的体积是22.4L

C.1mol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D.0.5mol·L-1MgCl2溶液中Cl-为0.5mo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A、n(H2O)=

=2mol,A错误;

B、非标况下,不能使用Vm=22.4L/mol计算气体的体积或者物质的量,B错误;

C、1mol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C正确;

D、0.5mol·L-1MgCl2溶液中Cl-为1.0mol·L-1,D错误;

故选C。

15.下列试剂能用于鉴别CO2和SO2的是

A.BaCl2溶液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CO2、SO2均不能和BaCl2溶液反应,故BaCl2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A错误;

B、CO2、SO2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故NaOH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B错误;

C、CO2、S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澄清石灰水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C错误;

D、SO2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O2不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用于鉴别CO2和SO2,D正确;

故选D。

16.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铜粉中滴加稀HNO3溶液,产生气体:

Cu+2H+=Cu2++H2↑

B.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为黄色:

2Fe2++Cl2=2Fe3++2Cl-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

Cu2++2OH-=Cu(OH)2↓

D.Fe(OH)2由白色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Cu和稀HNO3反应放出的是NO,不是H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8H++2NO3-=3Cu2++2NO↑+4H2O,A错误;

B、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Cl2将Fe2+为Fe3+,溶液变为黄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u2+和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D、Fe(OH)2由白色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由于Fe(OH)2和Fe(OH)3都是沉淀,不能拆开,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是化学方程式,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故选A。

17.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矿石时,把浓盐酸和软锰矿矿石混合加热,意外得到了氯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MnO2是氧化剂B.HCl具有还原性

C.MnO2被HCl还原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

【答案】D

【解析】

【详解】A、MnO2中Mn的化合价由+4价降为+2价,故MnO2是氧化剂,A正确;

B、HCl中Cl的化合价由-1价升为0价,故HCl是还原剂,即HCl具有还原性,B正确;

C、MnO2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则MnO2被HCl还原,C正确;

D、4份HCl在该反应中,有2份HCl体现酸性,另外2份HCl体现还原性,此时需要1份氧化剂MnO2,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D错误;

故选D。

18.如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

B.该实验说明氨气可电离产生OH-

C.该实验说明氨气易溶于水

D.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喷泉实验原理:

按压胶头滴管,水被挤出,NH3溶于水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溶液压入烧瓶中继续溶解气体,直至压强和大气压相平。

【详解】A、烧杯的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会继续溶解氨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