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30.69KB ,
资源ID:2244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4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1、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丰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一化学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2、;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Na 23 Fe 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2分)本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气体过量排放不会导致酸雨的是A. SO2 B.

3、 CO2 C. NO2 D. NO【答案】B【解析】【分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详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CO2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故选B。【点睛】酸雨的危害是很大的。例如,酸雨能危害人体健康,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能腐蚀建筑物、能毁坏森林、能使土壤酸化、能使水体显酸性等等。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 NaCl溶液 B.

4、 Fe(OH)3胶体 C. Na2SO4溶液 D. 蔗糖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Fe(OH)3胶体,故选B。3.氯酸钾(KClO3)可用于制造烟花、安全火柴等,关于该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盐 B. 氧化物 C. 酸 D. 碱【答案】A【解析】【详解】氯酸钾属于盐,故选A。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 Zn B. NaOH C. H2SO4溶液 D. MgCl2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电离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详解】A、Zn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A错误;B、NaOH在水中或者

5、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该物质是电解质,B正确;C、H2SO4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C错误;D、MgCl2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定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都是化合物,故单质和溶液都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5.生石灰(CaO)可作食品干燥剂,属于碱性氧化物,不能与其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 H2SO4 B. SO2 C. H2O D. NaOH【答案】D【解析】【详解】A、CaO是碱性氧化物,可以和H2SO4反应生成CaSO4和水,A不符合题意;B、CaO是碱性氧化物,可以和酸性氧化物SO2反应生成CaSO3,B不符合题意;C、

6、CaO可以和水反应生成Ca(OH)2,C不符合题意;D、CaO是碱性氧化物,不能和碱NaOH反应,D符合题意;故选D6.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 SO2 B. NO C. O2 D. CO【答案】A【解析】【详解】SO2易溶于水,也会和水反应生成H2SO3,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SO2;而NO、O2、CO均难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这三种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选A。7.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是A. 黄绿色 B. 难溶于水 C. 有刺激性气味 D. 有毒【答案】B【解析】【详解】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微溶于水,仅B错误,故选B。8.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银白色柔

7、软 B. 密度比水小C. 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D. 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答案】D【解析】【详解】A、钠是银白色的金属,较软,可以用小刀切割,A正确;B、钠的密度比水小,和水反应的时候,浮在水面上,B正确;C、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C正确;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D错误;故选D。9.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 Na保存于煤油中 B. 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C. 浓硝酸保存于无色试剂瓶中 D. 浓硫酸保存于铁质容器中【答案】C【解析】【详解】A、Na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和煤油反应,实验室中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B、过氧化钠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应密封保存,B

8、正确;C、浓硝酸对光不稳定,应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C错误;D、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钝化,故可将浓硫酸保存于铁质容器中,D正确;故选C。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 SO2可用于漂白纸张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作干燥剂C. Na2CO3受热易分解用作膨松剂 D. Na2O2用于呼吸面具供氧【答案】C【解析】【详解】A、SO2具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漂白纸张,A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B正确;C、NaHCO3对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用作膨松剂;Na2CO3对热稳定,受热不会分解;C错误;D、Na2O2可以和呼出气体中的CO2、H2O反应生成O2,故Na2O2用于呼吸面具供氧,D

9、正确;故选C。11.在含有大量的OH、K、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 SO42 B. H C. Ag D. Mg2【答案】A【解析】【详解】四种离子中,H+、Mg2+和OH-不能共存,Ag+和Cl-不能共存,仅SO42-可以和OH-、K+、Cl-共存,故选A。12.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A. Cl2Cl B. HH2 C. CO32-CO2 D. COCO2【答案】D【解析】【详解】A、Cl2Cl-的过程中,Cl2作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B、H+H2的过程中,H+作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B不符合题意;C、CO32-CO2的过程中,无化合价的变化,故不需要

10、加入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D、COCO2的过程中,CO作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D符合题意;故选D。13.Na2SO3与下列物质的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的是A. 盐酸 B. Ca(OH)2 C. BaCl2 D. O2【答案】D【解析】【详解】A、Na2SO3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Cl、SO2、H2O,体现盐的性质;B、Na2SO3和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SO3、NaOH,体现盐的性质;C、Na2SO3和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3、NaCl,体现盐的性质;D、Na2SO3和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4,体现还原性;综上所诉,Na2SO3与O

11、2反应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故选D。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36 g 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B. 常温常压下,1mol Cl2的体积是22.4 LC. 1mol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D. 0.5molL-1MgCl2溶液中Cl为0.5 molL-1【答案】C【解析】【详解】A、n(H2O)=2mol,A错误;B、非标况下,不能使用Vm=22.4L/mol计算气体的体积或者物质的量,B错误;C、1mol 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C正确;D、0.5molL-1 MgCl2溶液中Cl-为1.0molL-1,D错误;故选C。15.下列试剂能用于

12、鉴别CO2和SO2的是A. BaCl2溶液 B. NaOH溶液C. 澄清石灰水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CO2、SO2均不能和BaCl2溶液反应,故BaCl2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A错误;B、CO2、SO2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故NaOH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B错误;C、CO2、S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澄清石灰水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C错误;D、SO2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O2不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用于鉴别CO2和SO2,D正确;故选D。16.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离子方程

13、式不正确的是A. 向铜粉中滴加稀HNO3溶液,产生气体:Cu 2H+ = Cu2+ H2B. 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为黄色:2Fe2+ Cl2 = 2Fe3+ 2ClC. 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Cu2+ 2OH= Cu(OH)2D. Fe(OH)2由白色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4Fe(OH)2 + O2+2H2O = 4 Fe(OH)3【答案】A【解析】【详解】A、Cu和稀HNO3反应放出的是NO,不是H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A错误;B、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Cl2将Fe2+为Fe3+,溶液变为黄

14、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C、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u2+和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D、Fe(OH)2由白色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由于Fe(OH)2和Fe(OH)3都是沉淀,不能拆开,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是化学方程式,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故选A。17.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矿石时,把浓盐酸和软锰矿矿石混合加热,意外得到了氯气,MnO2 + 4HCl(浓)MnCl2 + Cl2 + 2H2O 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MnO2是氧化剂 B. HCl具有还原性C. MnO2被HCl还原 D.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5、4【答案】D【解析】【详解】A、MnO2中Mn的化合价由+4价降为+2价,故MnO2是氧化剂,A正确;B、HCl中Cl的化合价由-1价升为0价,故HCl是还原剂,即HCl具有还原性,B正确;C、MnO2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则MnO2被HCl还原,C正确;D、4份HCl在该反应中,有2份HCl体现酸性,另外2份HCl体现还原性,此时需要1份氧化剂MnO2,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错误;故选D。18.如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B. 该实验说明氨气可电离产生OHC. 该实验说明氨气易溶于水D. 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答案】B【解析】【分析】喷泉实验原理:按压胶头滴管,水被挤出,NH3溶于水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溶液压入烧瓶中继续溶解气体,直至压强和大气压相平。【详解】A、烧杯的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会继续溶解氨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