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考点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x.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215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考点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考点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考点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考点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考点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考点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x.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考点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考点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x.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考点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x.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考点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

考点6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人民自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1.三元里抗英

[微点拨] 

(1)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提不出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斗争方式落后。

(2)对义和团运动既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否定,要辩证地看待。

义和团运动一方面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带有盲目的排外性质。

二、中国官兵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黄海海战

[微点拨] 巧识妙记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面对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掀起如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等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粉碎了列强将中国沦为殖民地的迷梦。

2.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大都失败,但它们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迟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3.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客观原因是列强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实力大增。

4.扶清与灭洋口号

(1)“扶清”:

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灭洋”:

具有爱国性质,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

5.义和团运动从革命史的角度看,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从近代化的角度看,它的盲目排外又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6.列强侵华一方面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另一方面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史料探史——三元里抗英斗争特点

史料 三元里人民发布《申谕英夷告示》:

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探究 史料体现了三元里抗英斗争怎样的特点?

答案 史料体现了人民自发反侵略的抗争特点,体现了人民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

2.史料证史——中国海战失败的原因解读

史料 中国所制子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

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

——《甲午战争》

李鸿章认为,北洋舰队“只八船可用,北洋千里,全资屏蔽,实未敢轻于一掷”。

“无论如何,北洋舰队勿得再行出行于山东高角(成山角)与鸭绿江口划线以外。

论从史出 史料反映出弹药质量不合格、领导决策人惧战妥协、军队丧失灵活机动作战能力是中国在海战中失利的原因,究其根源,腐朽的封建统治仍是关键。

3.史料探史——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史料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男无伦,女鲜节,鬼子不是人所生。

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睛都发蓝。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神爷怒,仙爷烦,伊等下山把道传。

不用兵,只用团,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

探究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答案 

(1)性质: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2)特点:

义和团运动具有爱国性,也具有落后性。

其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反侵略的决心,但对外来事物的一概排斥体现了其盲目性和落后性。

4.重点讲解——义和团运动体现的革命性与局限性

(1)革命性:

义和团运动中打出了“灭洋”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旗帜,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粉碎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2)局限性: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在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的同时,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王朝的警惕,最终为此付出了巨大而惨痛的代价。

5.重点讲解——中国军民反侵略斗争及特点

(1)活动

(2)特点

①由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逐步向有组织、有准备的自觉斗争转变。

②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由附属于政府逐步走向独立。

高考题组

1.(2015·海南高考)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体现了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因此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不属于洋务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外洋的主张,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故C项错误;魏源之所以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导致的,故D项正确。

2.(2015·山东高考)“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旨信息是中国融入世界,中国与西方相互影响,B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相互影响,没有体现西方的主导性以及按西方模式演变,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向西方学习,D项错误。

3.(2013·四川高考)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分别反映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

伴随三次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来挽救民族危亡,故选择D项。

模拟题组

4.“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②团结一心的精神

③敢于造反的精神④抵御外侮的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这首诗体现了三元里人民团结一心、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精神,①②④正确。

而敢于造反与反击外来侵略无关。

5.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

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

9∶00~10∶00

朝鲜东学党起义

10∶10~11∶00

北洋海军的悲歌

11∶10~12∶00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影响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答案 B

解析 观察表格,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线,北洋舰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曾鼓励实业,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故B项正确。

6.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

“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

”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

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是从近代化的角度评论义和团运动,由于它盲目反对西方文明,体现出了明显的落后性。

考点训练

1.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

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教会因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享有许多特权,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成为西方列强的帮凶,以及持特权欺压中国百姓,因此,教案频发的历史现象说明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中的“主要原因”不符,排除。

2.中日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

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中日甲午战争(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答案 D

解析 抓住关键句“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见材料并没有说明洋务运动破产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对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加深做一比较说明,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研究中国前途的问题,故C项错误;前后认识的反差确实能表明作者已经放弃了原有大国梦的幻想,清醒意识到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当务之急是救亡,故D项正确。

3.《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辫,以为人腊”。

“遇粤之荔支干,又以为人眼,相与同詈西人,暴其残酷。

”以上材料反映出(  )

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

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

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拳民“见……以为”和“遇……以为”事实上是以古老中国传统的封闭的观念去臆想被他们痛恨的外国传教士,这体现的是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

A项不符合题意,C、D项则只体现了对题干的一部分认识。

故选B项。

4.“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

”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答案 C

解析 关键信息“缺乏建设性的”。

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辛亥革命要求学习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不符合“缺乏建设性”,排除A、B、D三项。

5.左宗棠病逝后,有人评论说: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

”左宗棠哪些行为受到人们如此称颂(  )

①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 ②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③兴办洋务,创办军事工业 ④建立新疆行省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绝口不谈和议事”主要反映了左宗棠对外来侵略势力不妥协,最终以武力收复新疆的爱国行为;③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④项是清政府的行为。

6.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中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依据地图判断出战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

通过观察地形图,可判断此地是山东威海;再据日军和中国军队进退路线综合判断可知图示战役为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

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役后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故正确答案为A项。

7.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