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037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计新教材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计(新教材)

第一单元:

毛泽东词二首

教学目的:

1初步培养学生理解鉴赏古典诗词的兴趣和能力;2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

3教导学生领略毛泽东的革命家风范。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关于词的文体知识;词的朗读和词语理解;体会词的炼字妙处。

难点:

全词的意象特征和鉴赏要点。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

这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

其实,毛泽东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

炉火纯青的地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欣赏两首毛泽东的古典诗词(板书课题)。

这一

课,我们先来学习《沁园春?

长沙》(板书标题)。

介绍词的有关文体知识:

沁园春,词牌名。

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守。

“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长沙,标题。

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朗读或放教学录音:

要求学生听清生字字音和朗读的语气及感情,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1注音:

沁()橘(  )舸(  )怅()寥廓()(  )峥嵘( )( )遒( )遏()

2理解下列词语: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怅寥廓:

苍茫:

沉浮:

峥嵘:

稠:

风华:

挥斥方遒:

激扬文字:

鉴赏活动: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作于是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

black;background-color:

#ffff66'>人生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解说:

学生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

简析: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作者通过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百舸,鹰,鱼,霜天,大地这些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提出了由谁来主宰祖国命运的深刻命题。

下片抓住“同学少年”这一意象,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都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

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的英雄气概。

这样,上片为景,下片为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

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

black;background-color:

#ffff66'>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意象:

在诗歌中,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客观物象。

换言之,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如“枯藤老树昏鸦”中的“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们在作品上被诗人的情感“剪辑”在一起时,就表现出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

分析意象,就是分析文学物象中所蕴含的意义。

因而,意象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

于是“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

所有这一切,都不能用客观事物的特性来衡量它们。

意象是主体心灵的创造性想象的产物,因此,我们欣赏诗歌,要从物质性的东西中感悟心灵中的东西。

高层鉴赏:

诗人独立在寒秋中的湘江橘子洲头,看到岳麓山上丹枫如锦,湘江流水似碧。

在这山川红遍与碧透的映衬下,还有雄鹰在长空奋击双翅,鱼儿在江中活泼地翔游,就连原属静物的“万山”也因枫叶层层染红而显示出自然界的生气来。

再加上滔滔流去的江水,往来竞驶的百舸,真是火红绚烂,春意盎然。

这种霜秋的严酷萧杀与万类的活跃自由,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一种辩证对立关系:

那就是客观环境越险恶,主观竞争意识越强烈。

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大至阶级,小至个人,无不以斗争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

于是才有了人类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才有了由谁来主宰人类命运的问题,才有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极有分量的发问。

这里诗人描绘的是一幅宏伟壮丽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湘江秋色图,提出的是由谁来主宰祖国命运的深刻命题。

在这里诗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将自己要表达的题旨要发表的议论通过一组生动形象和饱含着激情的语言表达出来,因而诗情和哲理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接着,作者用“携来百侣曾游”一句,过渡到对早期革命活动的回忆。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在那些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正值青春年少,他们才华横溢,热情奔放,以天下为己任,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最后几句,以设问作结,实际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要像当年一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第二课时

直接导入:

这一课,我们来学习《采桑子重阳》(板书)。

题解:

采桑子,词牌名,本为古乐采桑曲。

又名丑奴儿、罗敷媚、醉梦迷、伴登临。

重阳,题目。

我国农历的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传统上有文人登高赋诗的习俗。

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阳历的十月十一日。

便呈现出“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丽景象,“万里霜”写出了秋天的神韵和朝气,由于诗人的革命乐观精神,连秋景也“胜似春光”。

全词极大地鼓舞了革命的斗志和信心。

二次备课

写作背景:

一九二九年的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

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九月来信”支持下恢复职务。

这首诗反映了他在病中的心情。

教师朗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感情和语气。

简析:

首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

black;background-color:

#ffff66'>人生亦老”即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天难老”所说的“天”是指宇宙,即是说宇宙的发展是无限的。

所以岁岁有重阳。

接着一句“今又重阳”给人一种时间易逝的

black;background-color:

#A0FFFF'>感慨,因此,就要求革命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体现了革命家虽身处逆境却心胸开阔,乐观豪迈的精神,连“战地黄花”(即刚做过战场的土地上盛开的菊花),也格外的香气溢人。

下阕“一年一度秋风

劲”与上阕“岁岁重阳”前后呼应,岁岁有重阳,岁岁有秋风。

重阳登高,看到战地黄花,自然联想到强劲的秋风。

经秋风吹过的大地,

思考:

本词初稿中,上下片的顺序曾是相反的,后改定成现在这样。

请问,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原来的顺序使词的意蕴反而缩小,而现在的顺序则由眼前的战地黄花推及到秋色无限的寥廓江天,使词的意蕴更显深厚,韵味也更浓了。

第三课时

直接导入:

本节课,我们来做几道练习。

一.阅读毛泽东、陆游同题词《卜算子?

咏梅》,完成下列题目:

毛泽东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等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毛词原稿有“梅也不争春”,后改“梅”为“俏”,这一改好在哪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隐去“梅”字,使全词处处写梅而字字无梅,收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B.改“俏”字以后,两个俏字相连,使上下片衔接更紧凑,音韵更和谐。

C.用“俏”字体现梅花比其它花卉更美丽、娇艳。

D.用“俏”字突出梅花谦逊自处的高尚品格。

2.陆词中的“群芳”指什么?

毛词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陆词中的群芳指打击作者的政敌――抗金主和派。

毛词中的梅象征了坚持、乐观、谦逊,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

3.比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分析两句各自表现的主题思想。

――毛词最后两句表现成功不居功,胜利不骄傲的谦逊自处的崇高品格,陆词最后两句表现了不怕挫折,永葆高洁的坚贞意志。

4.有人认为毛词中“己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最有意境;有人认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最有意境。

谈谈你的看法。

二.比较毛泽东词《沁园春?

雪》和本课《沁园春?

长沙》的异同。

相同点:

词牌相同,所以句数、字数、平仄均相同。

题材都与中国革命相关。

不同点:

写作背景不同,题目不同,意境也有所不同。

三.请鉴赏毛泽东词《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己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消遁。

【鉴赏】这首词写于1928年秋。

上阕描写的是战前我军产阵以待的战斗场景和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

前两句互文见义,展示的是黄洋界关隘上下红军战士同仇敌忾的战争氛围,为表现红军战士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的下两句作了铺垫。

下阕具体描写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及原因。

“森严壁垒”既指物质上的准备,如工事的构筑等,也指全军上下的密切配合,最后两句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了敌人连夜逃遁的丑态,表达了我军胜利后的喜悦。

这首词高昂雄壮,轻松明快,充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围绕“我自岿然不动”这一中心,运用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通过对典洋界保卫战这一具体战例的描述,小中见大,歌颂了人民战争的正义和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中国现代诗三首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有关知识;2.初步学习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3.了解现代诗的基本流派及风格。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难点:

1.《再别康桥》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2.《死水》的象征意义;3.《赞美》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学习了两首古典诗词之后,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几首现代诗歌。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荇篙溯斓笙漪羹绮酵佝偻嚣圮踟蹰

2、辨析组词:

蒿、篙、稿、槁、缟。

谰、澜、斓。

圯、圯。

踟、踌。

箫、萧、潇踟蹰和踌躇

3、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试读这三首诗。

三、教师名确:

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再别康桥》(板书)。

然后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

1896――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海宁人。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1918―1922年先后在美国、英国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

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

他一生留下4部诗集: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徐志摩是个个性主义者。

他有“单纯的信仰”,信仰个性绝对自由的理想,他为理想奋斗,一生都在追求爱与美,追求个性的表现,向往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但是,当时中国社会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阶级斗争日益尖锐,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也好,超阶级的人性和自由也好与时代潮流是相悖的,最后徐志摩“流入颓废的怀疑”之中。

这四部诗集真实地记录了他由“单纯的信仰”逐步变为“颓废的怀疑”的过程。

写作背景:

康桥,现通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1920年9月离开美国到达英国,在剑桥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