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诺苏彝地区的集与现代性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9291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西南诺苏彝地区的集与现代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西南诺苏彝地区的集与现代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西南诺苏彝地区的集与现代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西南诺苏彝地区的集与现代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西南诺苏彝地区的集与现代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西南诺苏彝地区的集与现代性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西南诺苏彝地区的集与现代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西南诺苏彝地区的集与现代性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西南诺苏彝地区的集与现代性Word文档格式.docx

开放后定期集市的地位

2005年我刚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里目

的高山盆地进行艾滋病的研究时,?

便注意到当

地每隔lO天举办一次的热闹集市,在初期的接

触中,我往往会在不经意之间想起施坚雅(G.

W.Skinner)所作的那篇关于四川盆地汉族农民

集市的着名文章,但我当时并未有所深究.我认

为诺苏地区新近引进的这种制度,不过是中国市

场改革开放的时代,政府发起的将当地纳人不断

扩大的消费体系的一项举措.但在我多次往来于

里目并且频繁接触当地的集市之后,集市的周期

性和空间性对当地生活方式造成的改变,开始成

为了我关注的焦点——聚集在集市的商人,消费

者与其他来自四面八方的山区居民,在一种新的时空观念下,是怎样进行社会互动?

虽然在历史和民族地理条件上我们的研究对象有所差异,但诺苏集市中所呈现的多重意义,表明施坚雅对市场扩张所造成的社会变迁研究仍然十分重要,并且具有跨文化与族群的研究意义.不过,施坚雅(1985)后来曾预言,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0世纪末时中国的乡村集市将会不复存在.但民族志的观察表明——即使在今天,这个制度在连结里目的诺苏人与外界广大的市场体系上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里目集市10天一场,是不同集市中间隔时日最长的一种,究竟集市是怎样嵌入诺苏人的生活当中?

当地人又是为何如此依赖这种简单的市场形式呢?

思考诺苏人被纳入国家体系的过程,我们得以理解集市在资本与市场现代性进入诺苏群体时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它是政府为了推动诺苏农村经济发展而实行的一项关键性措施.要理解集市制度在里目地区的多重意义和影响,我们必须对诺苏地区的特殊性有些大致理解.

首先,自诺苏地区被纳入国家体系之后的半个世纪(1956,2005年),此地产生了巨烈的变化.其次,诺苏社会的特殊结构以及文化惯习,使得他们可以根据市场节奏重新调整日常生活.集市并不仅是从事简单商业交易行为的场所,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我们可以用田野和民族志的方法来对当地的集市进行微观考察,探讨市场经济的渗透如何影响当地的道德观,理性,以及自我认同,以及集市又是怎样扩大了当

地人的经济参与及世界观的调适.

二,纳入民族国家体系

诺苏社会不到半个世纪就跨越了三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从自主型经济(1956年以前),公社化时期(1956,1978年),到市场经济时期(1978年至今).1956年以前,诺苏社会无任何凌驾家支以上的一统政治或权力组织(Lin,1961).依父系血缘关系组成的家支是经济活动,宗教仪式与社会团结的主要基础.传统上,人们亦根据亲属原则划分社会等级(如土司,黑彝,白彝等),选择婚姻对象与居住地点.个人的权利,义务,世袭职业和社会权威,都是通过家支系统在出生时便已决定.宇宙观和社会道德伦理大致上也与亲属原则相关.

在前现代时期,诺苏和内地中央政权关系紧本文节译自"

EmergingModernlyin口

PeriodicMarketplaceSouthwestChina"

TaiwanJournalofAnthropology5

(2):

1,30.2007.

译者为作

者本人.

作者简介:

刘绍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人类学博士,台湾"

中央研究院"

民族学研

究所助理研究员(台湾台北,南港区115).?

文中的地名,人名,及家支名皆非真实名称.?

22?

中国西南诺苏(彝)地区的集市与现代性?

刘绍华?

张主要源自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他们在政治上的自主形态,另一则是他们掳获汉人作为奴隶的行为.实际上,在当时,外来者若无强大的土司或

黑彝的保护是无法深入诺苏的腹心地区(Go-ullart,1959;

Lin,1961;

Winnington,1959).

1956年以前诺苏人很少与汉族商人往来,只有位于金沙江沿岸,凉山边缘的土司和黑彝,或者他们的奴隶会与汉族进行买卖交易.在某些民族杂居的凉山边区,集市曾一度兴起,主要是汉商与诺苏进行鸦片交易(岭福英和马童玉,1992;

四川省编辑组,1985;

四川I昭觉县志编纂委员会,1999).

1910年左右,汉族为了躲避清朝的禁烟运动,将罂粟种植引进诺苏地区(Zhou,1999).那些种植鸦片的农民主要隶属于一小批有权势的土司和黑彝,他们用鸦片和汉商进行贸易.鸦片贸易改变了诺苏上层阶级和汉族的关系,诺苏的土地拥有者第一次以种植经济作物的方式和汉族进行交易以换取白银,或枪支,布匹,盐等其他商品.鸦片交易数量之巨,可以田坝集市为例.当时凉山北边的甘洛有一个着名的鸦片与烟草交易市场,以农历每10天为一周期,在初二,初五及初八进行交易.1938到1949年之间,每年农历二月和四月的烟会期间,从汉区来到田坝市场的鸦片商在此地花费了将近一万两千两白银,鸦片贸易极为火热(岭福英和马童玉,1992).越过民族边界,进入腹心地区,那里的诺苏人也逐渐开始种植鸦片,以此换取奴隶与白银,枪枝的情况也更为频繁,交易主要发生在上层阶级之间,有时也在富有的平民阶级(白彝)之间进行.不过在民族边界地区进行的大规模交易和腹心地区所进行的零星交易,其性质终究是不同

的.诺苏人掌控的凉山腹心地区,绝大部分的人很晚才有机会接触到市场机制.

1952年,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地处凉山腹地的昭觉县被定为州政府所在地,并开始推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要,逐步提倡科学,平等,进行土地分配,由国家管控消费,并对私人和公共领域施行严密管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在中国各地逐渐被清除,私人交换与消费同样也慢慢地在凉山地区消失.1956年的民主改革后,国家权威所施加的压力急速地改变了诺苏的社会结构,道德经济及其与汉族的关系.

本文所涉及的调查点,即作为集市所在地的里目盆地,距离当年的昭觉州府不远,是凉山最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地点之一.改革开阔了凉山诺苏的视野,超越他们传统以亲属关系为原则的社会宇宙观,过去人们只认为他们是某一家支的成员,现在人们还根据国家确立的行政等级——

从高而低渐次为国家,省,州,县,乡,村

来确立自己的居住地类别,并以此进行身份认同.透过这些行政建置,政府将抽象的国家观念具体化,现代化的改革在短时间里给诺苏带来了一

种新的空间概念.

民主改革之后就是集体化时期,从1958年到1978年间,诺苏农民被带进了计划经济和分配体制当中(Skinner,1985).人们主要藉由劳动工分来换取食物和日用品,很少有机会接触市场或货币,现金交易只在国家和集体经营的供销

部门才被允许小规模地使用.由于地理条件和交通工具的制约,加上国家对人口流动的严格限制,在时间和空间定位上,此一时期里目的诺苏人在很大的程度上仍局限在他们传统的活动范围里.

随着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行,这种状况终于得到了改变.施坚雅认为,农民市场的发展促使传统社会得以逐渐脱离维持基本生计的目标,这标志着"

从传统农业社会开始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Skinner,1964:

3)."

从80年代开始,随着引进内地的商品经济,诺苏农民社会开始体验资本和市场的现代性.自定期集市出现以来,在经济形态的转型过程中,诺苏当地的社会生活也同时发生了巨大变迁.三,定期集市与社会生活变迁

1977年以后农村集市开始复苏,许多原有的市场限制都被废除,各种农村集市也大量出现在以前从未有过集市的边远农村地区.里目集市也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而成,它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一

种新的生活体验.

该集市位于一大片空地上,比一个标准的篮球场稍大一些.赶集日为公历每月的9,19,及29日,如遇闰年,则将2月最后一场改为3月1日.里目邻近乡镇的集市交易日期不一,但同样是以lO天为一周期,以避免竞争客源.根据施坚雅的理论,里目和邻近集市所呈现的市场网络模式相当简单粗略.施坚雅指出,汉族集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机制,具有等级

性,集市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反映出相当高的经济理性,能够同时使流动商贩和消费者的利润及市场效率臻于极致.施坚雅的分析中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他发现四川盆地集市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等边六边形,中间为一个集市小镇,周边环绕着6个有集市的村子,最外围一圈则是由12个集市村庄组成.这种模型得以让市场在这种地形区中分布最为均衡.施坚雅也同时看到了这种集市?

23?

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J36卷?

.1.2010v.136

模型如何根据农业的季节性和地形特点做出相应调整.地理特点影响了集市辐射的范围以及市场规模和交易量.我曾试图绘制里目及其邻近地区集市的时间和地点分布,但并未找到施坚雅在四川汉区所发现的等级关系或者六边形的分布模式.原因很清楚,因为诺苏集市是由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创建起来的,缺乏汉族农民几世纪以来在市场交易经验上所累积形成的高度效率认知与经济理性.此外,凉山的穷困也限制了集市的规模发展.2004年时昭觉县每人年平均收入仍低于730元,?

一般的诺苏农民买不起太多或太贵的商品,以致于,j.-~-gg人愿意跑到距离遥远的不同集市做买卖.凉山地区到处是高山,道路崎岖,这样的环境条件也使得当地集市无法像低海拔地区般蓬勃发展.

虽然里目集市的规模不大,但它仍是当地极具吸引力的地景.赶集日有点类似于都市里的周末,每隔10天人们汇集到这里,邻近村寨的农

民既可以购买日常用品,也可以兜售他们自种的农产品.除了农闲之际,还有诺苏传统历法里不吉利的日子可以休息外,固定每隔几天便休息放松一下的概念随着定期集市而形成.人们赶集并不仅是为了买卖,他们去市场也是为了凑热闹,寻找乐趣,这使得集市成为一个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里目集市的营业时间表很固定,从早上9点开始,流动商贩陆续来到赶场地把商品摆放安置.大约1个半小时过后,男男女女,老老d--少,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全都赶往市场,这时集市就开始热闹起来了.下午3点收市,以便邻近山区的居民能在天黑之前回家.

里目集市也是随着公路交通的持续发展而逐渐成熟.20世纪80年代,人们主要利用马匹驮载物品,或骑自行车运货到市场上贩卖.自90年代开始,公共交通越来越方便,很多小贩也开始利用公共汽车运输,有些甚至还购买了自用小货车装载物品.近年来,商人开着大卡车卖东西的流动店铺也出现了.为了制造更多的贸易机会和容纳更多的商贾顾客,政府将原为泥土地的集市铺上了水泥.据批发商和流动小贩表示,这次修整使得里目集市成为邻近地区最好的集市,其他的集市大都是在树林旁或者一般的泥土地上进行交易的.

里目集市主要分为几个不同种类的商品区,还有一些挑着东西叫卖的小贩.各种各样的商品包括日用品杂货,农产品,新旧衣服,鞋子,盗版录像光盘,种子,农药,和冰棍,大多为低价

品,但偶而也有从大城市甚至国外进口的大规模生产的物品.集市上也有理发摊子,修鞋铺和补锅铺,也有简陋的娱乐碟厅.

里目集市并非一开始就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诺苏人是经过了10多年才适应了市场的节奏,货币交易的便利,以及计算交易利润的理性.进入市场对里目人的生活至少产生了三方面的重大影响.第一,它带来了新的交易工具(例如,用货币作交易工具),商品和服务的流通超越了以维持基本生计为目标的传统生活方式.大多数的诺苏农民都是在集市建立以后才开始使用货币,由此导致新的经济思维方式,并对传统的道德经济产生了影响.原本个人利益,物质与服务分配的意识基础——亲属原则,逐渐融人了客观的经济理性.善于交易和住在集市附近的农民,代表了有能力过上一种崭新生活的群体,这为他们带来现代性的自豪感.市场化和商业化扩大了人们的欲望并激发了新的行为模式.最后,市场也产生了新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新兴社会集会及社会阶层被嵌入其中.

四,新道德观和经济理性的发展

诺苏社会从传统的道德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很容易使人想起西方学术界1950至1960年代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主义间的经典论争.卡尔?

波兰尼(KarlPolanyi,1957)作为实质论者的代表,认为前现代经济是镶嵌于家庭,亲属和宗教等非市场的制度之中,其运行的经济原则与现代市场的经济原则不同.相反地,形式论者认为,即使在所谓的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做决定时

仍是基于同样的基本理性法则,也就是尽量达成稀有资源分配效益的最大化.由于几乎全球各地都具有某种以货币为交易媒介的经济形式,因此,形式论者驳斥实质论者的看法与现实世界无关.两种立场之间的辩论从未完结,但自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学家已经搁置了这一问题,因为多数的人类学家都同意,世上所有人都参与了各式物质与象征形式的交换.多元形式的资本,货品与社会关系在不同的政治经济体系中互换,人们以多种理性方式计算得失.正如理查德?

威尔克(RichardWilk)指出,实质主义和形式主义各自的立场其实并不互斥,两种理论都有可能对或错.引起争论的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分析的角度不同:

实质论者主要是在比较社会制度,而形式论者则着重个人的决策行为(Wilk,?

请参考2005年9月27日在中国四川省西昌市召开的第三届凉山非政府组织会

议上昭觉县的报告.

?

24?

1996:

12).

本文在此不讨论两种观点孰是孰非,而是针对个人行为随着社会结构改变的社会过程展开讨论.定期集市作为一种新约定俗成的社会交换场所,显示了人们的经济思维和生活已转变为以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为标准.

定期集市里的活动从来就并非无关道德.由

于政府过去曾对市场交易进行过抨击,这使得诺苏人以一种复杂且矛盾的心情开始学习货币市场交易,而原本诺苏社会内部间不进行货币交易买卖的传统禁忌更是加重了这种复杂的心情.依照传统,诺苏人培育的农作物与家禽牲畜不是自家使用,就是与亲友分享,以巩固邻里,亲属关系.这些文化惯习导致了集市建立初期当地人x,-t市场所表现出来的犹豫态度:

里目人很少到集市上买卖东西.为了推广,当地政府举行了一个类似火把节的开幕式以吸引群众.刚开始诺苏人只是去集市里买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如针线,香烟等,或者去兜售少量自家种植的蔬菜.后来他们不仅渐渐习惯了去市场买东西,也学会了做买卖.有些里目人成了小摊贩,卖起汉式的凉粉,油条等;

他们将家中多余的牲畜,比如猪,羊,牛,马,还有家禽等等,牵到市场去贩卖,也将在仪式中宰杀的动物毛皮晒干后拿到集市兜售.近年来,一个不寻常的现象也在里目出现了,当地农民甚至也开始摆起猪肉摊,农村诺苏人过去一般不会卖猪肉,因为猪肉原本只能根据亲属互惠原则用来交换.另外也有农民兜售自家手工做的扫帚,玉米酒,少许的鸡鸭蛋,以及捕获的飞禽和采集的药材等.大部分街头小贩都是当地的小孩,妇女或老年男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诺苏男子也开始加入了做生意的行列.集市上现已有两家诺苏铁匠铺和一家诺苏理发店.稳定的商品价格和不同的市场赋税不仅反映了诺苏人的内在凝聚力,也显示出他们对外来者的区别.在这里,凉山农村的亲属关系原则被用

来进行新一波社会政治的联盟,广泛的血缘关系保证了几乎每个人和他人都有家支渊源或者姻亲连带.在流动商贾或沿街叫卖的小贩及其顾客之间都存在这类亲属关系.这种多样性的关系使得人们在集市上甚少杀价,卖主也不会通过价差竞争或者哄抬高价赚取陌生人的高利,这些都使得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小.相反地,基于在地关系与理性管理,地方政府对外来商贩的和本地商贩有所区分,对其收取不同税率.里目集市所在的村委会对外地商人,而不对当地摊贩收取卫生税.负责此事的村干部强调这是因为他们和当地小贩不是亲戚就是熟人.一些外来商贩告诉我,虽然没有区分外来和本地商人的正式规定,附近县城的管理部门对本县籍的商人收的税相对来说要低一

点.市场改革也促使了传统仪式治疗的复苏.在过去,传统宗教人士——在凉山就是毕摩和苏尼,曾被批评用迷信手段欺压无知落后的农民.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农民有了选择自由,生病时便可同时采用包含传统仪式及现代医学的多元疗法.市场的聚合点为凉山的仪式治疗提供了公共的场所.然而,对不少当地人来说,宗教仪式治疗的商业化也是对传统价值的破坏.大部分诺苏人相信毕摩是掌握传统宗教仪式经文的智者,这些传统知识技艺不该被买卖交易.但实际上所有的毕摩提供仪式服务时,向来都会向主人收取或多或少的酬劳.不过当地人对于他们认为具有神圣性的毕摩传统受到商业化的影响颇有微词.过去几十年里,在诺苏人不断接受并逐渐依

赖于西医西药的过程中,集市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成年人来说,通常赶集的日子也是看病的日子,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买药的日子.他们常买的是头痛药,关节炎药和胃药,要求输液的人也很多.这些药物的效力又强又快,使得人们改变了对西药的看法.赶集日乡卫生所的门诊药房收入也可能高达平日的20倍.诺苏集市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型塑现代生活方式时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

.随着他们对在市场买卖交易的反感消退,他们对商业有了一种新的看法,里目的村寨里,相对富裕的农民也开起了小店铺以方便邻里的日常用度.集市使得基于亲属互惠原则的道德经济变成一种基于客观互惠交易原则的市场经济.从最近一项针对凉山中小企业家的调查研究中,同样可以看到传统道德经济的解体,以及在现代市场驱动下,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个人身份认同的削弱(Heberer,2005).虽然和凉山的城区相较之下,里目农村的主要社会结构仍是以亲属关系为基础,但是当地人的身份认同和他们的权利义务,毫无疑问地已经超越了亲属关系的范畴.五,市场改革中的新兴身份认同

定期集市的出现,使得里目盆地在群山之中成为一个相对的都会中心.人们在赶集El会见朋友,结识陌生人,在货品林立的摊位间闲逛采购,访寻集市上的新人或新新鲜事物.来自邻近山区的人们,汇聚在集市上,身份认同便沿着这个新座标产生了变化:

里目盆地的居民开始认为自己比居住在高山上的居民更为"

现代"

.这种

身份认同的变化与他们居住在市场附近有关,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集市贸易,也因此更渴望享受较高水平的物质生活.现在,盆地居民认为邻?

25?

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第36卷?

.1.2010v0l36

近高山居民"

不卫生"

与"

落后"

.盆地的年轻人常会聚在一块,以取笑赶集的高山访客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为乐.定期集市造就了里目盆定居民的新身份认同,以及"

优越感"

的想法.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外缘的一隅,里目集市已成为进一步区分高山与盆地,以及微缩的"

中心一边陲"

的标志.

这种"

的心态,也影响了人们在消费,穿着,饮食方面的改变.正如吉登斯(Gid—dens)所言,"

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原则,它所问的问题是:

'

我应该如何生活?

这个问题的解答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包括行为举止该如何拿捏,如何穿着打扮,该吃什么等等之类,这些都在自我认同开展的时刻中被诠释"

(Giddens,

1991:

14).现代性早已是汉人社会生活方式的一

部分,也逐渐渗透到诺苏社区之中,甚至变成了本地青年人的理想生活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里目附近的青年男性放弃了他们左耳佩戴耳环的传统习俗,现代诺苏男性几乎都穿着深色西装外套和T恤,当地传统的擦尔瓦则不会带出凉山.自我装饰乃是社会身6~-/A同的一种表达方式(StrathernandStrathem,1971),

放弃传统自我装饰也意味着身份认同发生了改变.不过,很多妇女和儿童还继续穿着传统的服装.在离集市较远的山区,妇女更为传统,里目盆地的妇女则体现了传统与现代风格的结合,市场上出售的多是这个复合风格的女装和童装.另一个现代性的标志就是食物.玛丽?

道格拉斯(MaryDouglas)说:

"

当一切都发生改变时,食物体系则是相对稳定的(Douglas,1982:

88)."

饮食习惯被认为是文化保存的强有力方式;

但另一方面,饮食结构的变化也能表现出身份认同的改变.在里目地区,民族传统饮食与汉族饮食相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里目地区以生产大米而着称,诺苏地区和山地农民都一致认为水稻优于传统农作物荞麦.因此,当人们从高山来到集市时,喜欢在汉族经营的小餐馆里用餐,里目小馆子大部分的生意都是在赶集日做的.传统上,诺苏人鄙视超越传统饮食文化范畴的行为,例如在餐厅里用餐.尽管仍有人抵制,享用汉式食品已成为许多人集市活动的一部分.正如一

些研究者指出,在外用餐对普通人而言,意味着打破烹调,服务,休闲,款待与社会化的常规(WardeandMartens,2000:

47).

在诺苏社会,年轻人受到定期市场的影响更甚于其他群体.集市已经成为一种定期出现并能满足他们娱乐,社交,探索新事物,获取信息的场所.姑娘们组成小圈圈闲逛购物,小伙子们则?

26?

在散场后集结成群喝酒玩乐,偶尔也会发生肢体冲突.有时,年轻人也会选在赶集日物色伴侣,因为躲在人群中观看指点比较不会害羞困窘.这正是为什么当地年轻人把赶集日戏称为"

情人节"

的原因.他们通过朋友和兄弟姐妹的介绍寻找对象.和对象约会时会购买东西相互馈赠:

小伙子买糖果给姑娘,姑娘买酒回赠.一般而言,人们认为在集市那天邂逅异性是很普遍自然的事.当然,这些求偶行为必须要遵守诺苏的传统约束:

如果任何一方在交往后对另一方失去兴趣,必须向对方支4,-1-500元的补偿金.按照诺苏的惯例,婚姻行为必须按照当地传统规范进行,即使时至今日,自由恋爱的作法仍然不被广泛认同.以往只有在婚礼和老人丧礼上.年轻人才被允许调情甚至约会.现在的集市已为年轻人的调情求爱提供了固定的时空场所.年轻人对浪漫的追求已成为里目现代化的一部分.

六,从市场到文化场域的变迁

至目前为止,定期集市带来的影响,已使得里目这个偏远山区的小角落越来越像中国大多数地方的发展情形.不过,诺苏农民并非被动地整合进市场运作和现代性之中,他们也会依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型塑集市的特色.定期市场不仅仅是一

个贸易活动场所而已,诺苏本地人tg利用它的时空特性,将市场转化为一个适合他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域,这与20世纪40年代施坚雅关于四川I盆地农民市场的研究发现类似.集市已经把里目盆地和邻近高山居民由分散

隔绝转变为密切联系的社会.来自不同村寨的人们碰面的机会比从前更容易且更频繁了.颇具创造性的是,诺苏当地人利用集市来举办大型社群活动.定期集市已促使他们用一种新方式排定重大事务,因为"

每个人都会去赶场"

.现在,在年底农忙结束之际,当地农民可能选在赶集日举行家支会议.有时,家支突然遇到麻烦,男性亲属可能就会选在赶集日安排会议,因为方便临时召集氏族成员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