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412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报告.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报告.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报告

上虞市教科所吴毅松等

一、问题的提出

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是教育的功能之一。

教育发展受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和制约。

不同时代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教育只有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才具有生存和活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实现“两个转变”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要实现两个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国民素质就是民族素质,民族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因此,党和国家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界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学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是使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必要条件;二是教学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品质;三是教育使学生心理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具体形式和个别差异。

因此,在诸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中,教学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

创新素质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社会实践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但最根本的途径是课堂教学。

科学意义的课堂教学决不只是传授知识,它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数学作为一种普通适用的技术,有助于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有其自身的特色与规律,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研究基于学科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而数学学科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具有特独作用这一认识,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理论、课堂策略、具体操作实践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使之达到更佳的效果,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充分的培养。

(一)研究的意义

1、社会意义

(1)联合国科教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前言中曾说过一句十分耐人寻味的话: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了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同时在这个报告中的引言中对教育的地位的作用的变化作了十分深刻的分析:

“青年一代正在跨入一个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在日新月异变化的世界。

未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其轮廓正在形成。

教育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教育曾一度被看作社会内部团结统一的因素,能够克服社会和经济差异的分化,现在越来越变成了全球经济中一个产生上述差异和分化的根源,给掌握先进技术的人以奖励而限制不

掌握先进技术者的社会”。

江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也明确指出: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21世纪知识经济开始代替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各种事实表明:

未来的经济开始呈现崭新的姿态,其特点就是对知识的高度依赖。

能否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精神的人才。

(2)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新世纪不能不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

从目前的形势看,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要牢固树立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忧患意识,落后就要挨打,要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

而要增强实力就要依靠科技,就要有创新精神。

正像江总书记在俄罗斯访问时提出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前我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的事实证明了这点。

我们目前有很多企业出现亏损的诸多原因当中,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人才作用发挥的不明显,人员素质低,创新意识差等,这些与知识经济发展相悖的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来讲应正视这个问题。

江总书记最近指出: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很大的成就。

但是,也要清楚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

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1997年底,中国科学院向中央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三大工程,一是技术创新工程,二是“211”工程,三是知识创新工程。

这三大工程的实施将促使我国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得到较大的提高。

这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就是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我国的教育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和薄弱的环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有人对中国的教育作出了这样评价:

我们有两个优势和两个不足,一个优势是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另一个优势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参加国际的各种竞赛,成绩都很好。

两个不足是:

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这种情况与未来的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在这次全国教育工会会议上,江总书记就指出: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和正在日益显露出来”。

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把充满生机的教育带入21世纪,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且明确提出制定这个“计划”就是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就是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

江总书记明确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并多次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

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他还指出: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要下功夫造就一代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江总书记在全教会的重要讲话中还指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才的重要摇篮。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性,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拟的环境”。

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尤其是能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学教育达到:

“从学有价值的数学”,“从都能获得必要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2、理论意义。

近年来,各地对“创新教育”引起了重视,研究也不断深入。

但从总体来看,整个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真正系统地有组织,全面地研究起始于1999年6月,国务院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

标志性的事件是以阎立钦所长为组长的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建立与课题研究的启动。

目前对从发展形势看,各地区从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到教育模式与学校管理;从课程教材的改革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从学生评价、学校心理性与健康到教育教学评价和教师的进修的提高,等各个领域开展研究与实验(阎立钦语)。

针对创新教育发展现状,本研究提倡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试图通过研究初步构建起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的创新教育目标体系、课堂模式、活动形式、课堂氛围、评价标准等。

同时,在数学学科教学创新教育的理论方面作一些探索,尤其是课题研究对于促进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真正实现数学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提倡课堂民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心身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会学、会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有利于实现:

“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

3、现实意义。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7—12岁的儿童是开发创造潜能的最佳时期。

该时期儿童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敢于冒险。

苏联科学家卡皮查则认为:

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

所有这些,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实践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纵观我市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状况,历年来,已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他们在教育科研领域和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示范和榜样作用,但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还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尚未形成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学科教学应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作为数学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上有其十分重要的作用。

探索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模式,建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体系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探讨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与本研究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构想。

1、创新教育的发展

一般认为,创新教育原于创造教育,创造教育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的出现主要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科学发展,技术创造是有规律可循的,创造性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得到提高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学创造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恢复高考以后的80年代中期,随着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人们认识到光有知识不够,重要的是发现、发展、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并提出了培养人的创造能力,进行创造教育问题。

这时各地开展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研究,引进了国外创造教育思想与经验,使创造教育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

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末期由于对创造教育产生了误解,使创造教育研究与实践逐渐出现低落的态势。

第三个阶段是92年以来,全国连续七次召开创造教育学术研讨会,对创造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成果。

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通过革新、发明,产生出新的思想、技术或产品。

而创新教育的兴起,是在97年底特别是98年江总书记在各种不同场合反复提出“创新”问题。

随后,各地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要是指对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包括新意识和创新个性。

创新意识又可分为好奇性、求知欲、怀疑感、批判精神等因素;创新个性,主要是由意志、兴趣、需要、动机、情感等方面组成。

创新能力由创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两方面组成。

对于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的关系吕福源曾明确地指出:

“创新的内涵与外延都大大超过创造教育。

阎立钦教授认为创新教育是带有全面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可以这样说,创新教育是创造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与升华。

2、创造性人格特质

段继扬先生在《创造性教学通论》中对创造性人格归纳为以下十方面特质:

(1)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喜欢对新奇事物用心思;

(2)思维灵活,反应敏捷,工作效率高;

(3)联想丰富,语言流畅,能恰当而迅速地表达意思;

(4)勤奋热情,专心致志,一心扑在事业上;

(5)观察敏锐,思辨精密,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事物;

(6)勇于进取,渴求发现,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

(7)坚定自信,执着追求,深深理解自己行为的价值;

(8)坚韧自制,不辞劳苦,能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9)独立性强,从众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