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5048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5章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展望-----------------------------------------------(11)

注释-----------------------------------------------------------------------------------(11)

参考文献-------------------------------------------------------------------------------(12)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物联网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阐述物联网技术的定义与概念,对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列举了最具代表性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运用,并且列举了传感器、二维码等在物联网中的各种应用。

通过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实现物物相连的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延展与归结。

【关键词】:

物联网 发展背景 RFID技术传感网二维码

第1章物联网与RFID概述

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其定义是: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2、RFID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第二章中国物联网的现状及其发展因素分析

1、物联网行业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突变的过场,而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的智慧物流逐步深化的过程。

物联网的理念最初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而提出的,并首先在物流业进行了启蒙与推广,后来物联网的理念又是随着各种感知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突破而提升和完善。

根据调研和与企业座谈,我们认为中国物流行业已经历经了如下三个物联网发展阶段:

启蒙阶段(2003-2004);

起步发展与探索阶段(2005-2009);

理念提升阶段(2009-至今)。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挖促使“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业内人士表示,“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网络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

“物联网”在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呢?

国内启动“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又走到了哪一步?

从国内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态势来看。

“物联网”在国内的发展:

  1999年,中国开始传感网研究。

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

“物联网”》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

 

2009年1月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构想,其中“物联网”为“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奥巴马在就职演讲后已对“智慧地球”构想提出积极回应,并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在无锡视察中科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把传感技术和TD的发展结合起来。

  2009年8月24日王建宙访台期间解释了“物联网”概念。

  2009年9月11日“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感知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传感网发展相关政策。

  2009年9月14日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高调表示:

“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放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

  2009年10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部长在科技日报上发表题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的署名文章,首次公开提及传感网络,并将其上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指出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和高度应用将催生出一批新增长点。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首度提出发展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命医药、信息网络、海洋工程、地质勘探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目标,并将”物联网”并入信息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强调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而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种种的数据和形动表明,“物联网”在中国的再次“复出”为我们制订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2、物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物联网产业现存七大问题分析

 1)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在物联网技术发展产品化的过程中,我国一直缺乏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所以产品档次上不去,价格下不来。

缺乏RFID等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产权这是限制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行业技术标准缺失

目前行业技术主要缺乏以下两个方面标准:

接口的标准化;

数据模型的标准化。

虽然我国早在2005年11月就成立了RFID产业联盟,同时次年又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指出应当集中开展RFID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

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RFID产业仍是一片混乱。

技术强度固然在增强,但是技术标准却还如镜中之月。

正如同中国的3G标准一样,出于各方面的利益考虑,最后中国的3G有了三个不同的标准。

物联网的标准最终怎样,只能等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了。

3)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和美国相比,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完善度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虽然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和中兴华为这一类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欠缺。

物联网的产业化必然需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所以要在我国发展物联网,在体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加强广电、电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立。

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进程。

产业链的合作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相当漫长。

4)各行业间协作困难多

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许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但这些行业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发展物联网这种以传感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应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以开放的心态展开通力合作,打破行业、地区、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体制优化改革,才能有效的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5)盈利模式无经验供借鉴

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去开拓市场。

这样,在未来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商业模式变得异常关键。

对于任何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来说,出现一种新型而能成熟发展的商业盈利模式是必然的结果,可是这一点至今还没有在物联网的发展中体现出来,也没有任何产业可以在这一点上统一引领物联网的发展浪潮。

目前物联网发展直接带来的一些经济效益主要集中在与物联网有关的电子元器件领域,如射频识别装置、感应器等等。

而庞大的数据传输给网络运营商带来的机会以及对最下游的如物流及零售等行业所产生的影响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观察。

6)用户使用成本壁垒存在

物联网产业是需要将物与物连接起来并且进行更好的控制管理。

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催生出更多的应用。

所以,在物联网传感技术推广的初期,功能单一,价位高是很难避免的问题。

因为,电子标签贵,读写设备贵,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应用。

而由于没有大规模的应用,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问题便始终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成本高,就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而没有大规模的应用,成本高的问题就更难以解决。

如何突破初期的用户在成本方面的壁垒成了打开这一片市场的首要问题。

所以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7)安全问题是应用推广的关键问题

在物联网中,传感网的建设要求RFID标签预先被嵌入任何与人息息相关的物品中。

可视人们在观念上似乎还不是很能接受自己周围的生活物品甚至包括自己时刻都处于一种被监控的状态,这直接导致嵌入标签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权问题受到侵犯。

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

而且如果一旦政府在这方面和国外的大型企业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信息,国家机密等不会泄露也至关重要。

所以说在这一点上,物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有可能涉及到政治法律和国家安全问题。

3、物联网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因素分析

 1)、物联网产业定位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与传感网结合的不断深入,大规模发展物联网的时机日趋成熟。

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力图占据领先位置,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以预见,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物联网将带来信息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浪潮,更是一场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必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产业,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是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从世界经济发展经验看,新兴战略性产业能够有效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相比,物联网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推进两化融合的迫切需要。

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两化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是引领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提升创新水平的迫切需要。

物联网涉及半导体、计算机、现代通信、新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对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我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意义重大。

 2)、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起步较早,技术和标准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都对物联网产业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前沿技术三个层面均列入传感网的内容,正在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也将无线传感网作为主要方向之一,对若干关键技术领域与重要应用领域给予支持。

国内先后有近百单位开展了传感研究和应用,并建立起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电子十三所、北京大学等研发和生产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内部分地区已采取措施,着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如浙江杭州举办了“2008国内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并成立“中国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联盟”;

浙江嘉兴制定了“50亩研发中心+500亩推广中心+3000亩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并给予资金和政策配套等支持,努力打造一个超千亿元产值的无线传感网产业。

  我国在传感器、通信、网络等方面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专利,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在十年多的时间里,获得“无线传感网”、“微型传感器”、“芯片设计”等许多重大创新科技成果。

在传感网的盲源分离、多目标协同识别、跟踪定位等领域的部分关键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在机场防入侵系统、智能交通等领域已有若干成功案例。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还牵头组建了传感网产学研上海联盟,另外,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国内也较早开展了传感网及物联网的研究,华为技术、中兴通讯、普天通信、中电集团、中电科技等大型企业也加入了研究行列。

  总体看来,我国物联网研究没有盲目跟从国外,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应用需求,开展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应用为牵引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标准、产业及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接近国际水平,使我国在该领域占领价值链高端成为可能。

  在标准方面,2007年,我国领先于国际启动传感网标准化制定工作。

2008年,首届ISO/IEC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大会在我国举办。

第2次会议上,我国代表ISO/IEC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向上级做总体报告,提出了传感网体系架构、标准体系、演进路线、协同架构等代表传感网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并获得了标准组成员国的认可。

我国已成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四大主导国(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之一,在制定国际标准中享有重要话语权。

  在专利方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和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资料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内申请的关于传感网的专利数是378件,基础和核心专利分别是10项和211项,分别占整个比重的2.6%和55.8%,而外围专利为157项,占整个比重的41.5%。

我国物联网领域的专利分布状况与国外情况类似。

为了提高我国物联网研究的核心竞争力,避免知识产权问题成为传感网、物联网研究发展的瓶颈,标准、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迫在眉睫。

  在技术方面,自1999年起,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高校和部分企业在传感网、物联网的许多技术领域已开展科学研究、产业化攻关,支持了从传感器、信号传输、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等多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在应用发展方面,物联网已在我国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农业等行业得到初步规模性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如智能交通中的磁敏传感节点已布设在美国旧金山的公路上;

中高速图传传感网设备销往欧洲,并已安装于警用直升机;

周界防入侵系统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面向个人用户的应用已初步展开,如中科院与中移动集团已率先开展紧密合作,围绕物联网与3G的TD蜂窝系统两网融合的三步走路线,积极推动物物互联的新业务,寻求3G业务的全新突破。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有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偏小。

目前有众多企业开始涉足物联网领域,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联动效应不足。

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缺乏大型企业,难以支撑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的发展路线。

运营与服务环节中,运营商也是初步进入该领域,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拉动效应不明显。

二是技术标准缺乏。

我国在传感网国际标准制定中具备一定话语权,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

但总的来说,标准发展仍相当滞后于应用发展。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标准架构下,共性技术发展不够成熟,应用子集也不够丰富,特别是行业标准规范的缺失,大大制约了物联网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的工程化。

三是创新体系不完善。

我国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展开了物联网技术研究,然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较慢。

四是应用数量层次偏低。

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些物联网应用,但总的来说,现有应用数量仍不足以带动产业发展。

部分领域应用技术水平与工程化程度较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市场风险仍然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

第三章中国物联网行业技术发展研究

1、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政府在1993年制定的金卡工程实施计划,是一个旨在加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大国家级工程,由此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十分迅猛。

现在,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也将在中国很快地普及。

  目前,我国的射频识别技术在下列几种应用中发展前景较好。

当然,这里仅仅罗列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一部分。

任何一种技术如果得到普及,都将会孕育一个庞大的市场。

射频识别将是未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射频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简单介绍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分类,以及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几个代表性领域的发展情况。

2、中国二维码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1993年。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几种常用的二维码PDF417,QRCode,DataMatrix,MaxiCode,Code49,Code16K,CodeOne的技术规范进行了翻译和跟踪研究。

在消化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二维码的国家标准:

GB/T17172-1997《四一七条码》,GB/T18284-2000《快速响应矩阵码》。

为使二维码技术能够在我国的证照管理领域得到应用,在国外应用软件平台的基础上,该中心开发了人像照片和指纹数据压缩软件。

二维码技术已在我国的汽车行业自动化生产线、医疗急救服务卡、涉外专利案件收费、珠宝玉石饰品管理及银行汇票上得到了应用。

二维码与手机结合,为二维码带来更广泛的应用。

二维码目前主要是在行业或企业中应用,对于消费者也许我们没有注意它,但二维码与手机结合拓展了二维码的应用空间,最显著的特征,使得二维码离消费者越来越近。

技术正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二维码不再向是一个黑白条块/方快,它将成为新的信息沟通平台,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更多的应用价值。

手机二维码价值驱动

1)促进跨媒体营销发展

手机二维码促进了媒体、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带来一个全新的跨媒体营销平台。

使得平面媒体、移动运营商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媒体优势,为企业开辟新营销服务;

对于平面媒体延伸了媒体空间、带来新的广告形式,对于广大企业,利用该平台,开创新的营销模式、增进与客户的互动、提升客户服务。

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在时间、空间、媒介三个维度上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

比如一个简单的商品广告,消费者通过扫描旁边的二维码就可以获得产品详细介绍、经销商名录、成功案例、其他产品系列等信息,甚至通过二维码登录广告商的WAP网站。

2)促进社会和企业资源的节约,提升社会和经济效益。

手机二维码在应用到电子票务降低票据制作成本、减少配送成本、提升票务防伪和检验能力;

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营销;

手机二维码在应用到电子折扣上,提升促销效果、增进与客户的互动、降低折扣券制作成本等;

手机二维码用在防伪盗版上,可以有效打击防伪盗版,保护消费者利益,为企业创造效益。

手机二维码用于交通违章处理上,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为手机用户带来精彩体验

手机二维码的发展简化手机用户信息输入,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拓展手机上网入口,带给我们更多精彩体验。

4)促进运营商和SP的增值业务发展

对于移动运营通过二维码作为增值业务引擎,促进了基础通信和增值业务的发展。

虽然增值业务得到比较快的发展,但是目前还是有非常多的手机用户不知道增值业务如何使用或者由于使用不方便而不愿使用,通过二维码可以建立移动增值业务引擎,可以大大促进增值业务的发展。

第四章中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意义

1、助力产业升级

 “目前,射频辨识标签(RFID,俗称电子标签)等物联网上下游相关产业项目已开始在我市得到应用。

”,有关人士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信息网络产业要突破物流网产业关键技术,加快信息识别和传感技术的产业化,启动示范项目和示范区建设,促进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灾害预测、现代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物联网在未来10年内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很快发展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