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阶段报告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2154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阶段报告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阶段报告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阶段报告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阶段报告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阶段报告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阶段报告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阶段报告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阶段报告doc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阶段报告docWord文档格式.docx

普查区属低山地貌,海拔一般400~600m,特兰图山高为644m,相对高程30~50m,山脊总体呈NE走向,地势平缓。

第四纪发育,掩盖强烈。

普查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暑差异剧烈,冬夏温差很大,最低气温-44℃,最高气温37.7℃,昼夜温差大,秋季极端温差可达29.3℃。

降水量在6、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307.7mm,最长连续降水日期14天,4、5月大风天数5—7天,最大风速可达26米/秒,植被以牧草和半灌木为主,每年5—9月份为最佳野外工作时间。

普查区经济不发达,农作物以小麦为主,畜牧业养殖牛和羊。

第四节以往工作评述

本区地质工作最早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表1-1),先后有刘国昌、韩金桂、张有正作过路线地质调查。

1956年~1958年大兴安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第四分队开展头站旅店幅1:

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1982年~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队三分队,开展M—50—(17)、M—50—(25)呼列也吐湖幅1:

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对M—50—(24)头站旅店幅进行修测,著有《呼列也吐湖幅、头站旅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1:

20万地质矿产图。

1994年~1996年,原地质矿产部第二物化探大队在本区开展1:

20万头站旅店幅化探扫面,著有《头站旅店幅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

上述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地质资料,为本次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1-1普查区地质研究简史

序号

工作时间

工作单位或作者

工作性质

主要成果

备注

20世纪50年代

刘国昌、韩金桂、张有正

路线地质调查

2

1956-1958

大兴安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第四分队

1:

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3

1982-1985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队

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地质矿产图

4

1994-1996

地质矿产部第二物化探大队

20万化探

20万化探报告及相关图件

第五节本次工作情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苏木钼矿普查工作始于2006年5月,目前正进行中,至2007年3月,总体分三个阶段开展本年度普查工作。

第一阶段(2006年5月):

收集普查区内地质矿产资料、野外踏勘、检查、编写普查工作设计。

第二阶段(2006年6月-2006年10月):

野外地质填图、化探测量。

第三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3月):

资料综合整理研究,各种图件的编制及阶段性普查地质报告的编写。

本阶段普查的野外工作,根据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苏木钼矿普查设计审批意见精神,同时结合普查区实际地质特征,主要进行了1:

10000地质填图、1:

2000地质填图、1:

5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

10000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及各类样品采集工作,本阶段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2。

表1-2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工作内容

计划工作量

2006年完成

完成计划(%)

备注

10000地质草图

12.64km2

100

2000地质草图

2km2

4.8km2

240

1000地质剖面

2.7km

无该项设计

100简测地质剖面

44m

5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2.64km2

10000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10km

槽探

1000m3

浅井

20m

刻槽样

120个

基本分析样

200项

67项

化探样

550个

621个

113

光薄片样

50片

40片

80

光片样

10片

5片

50

小体重样

10组

通过上述工作,大致查明了普查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化探异常特征,大致查明了铜矿化带分布、形态、规模。

第二章区域地质

普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地处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的大兴安岭华力西中期褶皱带三级构造单元三河镇复向斜之上,位于四级构造单元阔空多鲁山中坳陷西侧。

普查区位于得尔布干区域深大断裂东南侧,该断裂在空间上构成较大的地质构造单元的边界,控制呼伦湖断陷、海拉尔盆地、海拉尔—根河火山岩盆地及额尔古纳东缘侏罗纪—石炭纪岩浆杂岩带的产出,显示长期活动特点。

该断裂地球物理特征上表现为密集的线性重力、磁力变化梯度,综合资料显示断裂两侧地壳厚度有较大差异,为一长期活动的超壳断裂,构成额尔古纳晚元古代变质地体与乌努尔晚元古代岛弧地体的构造边界,为区域上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带。

普查区北西邻八大关铜钼矿(大型)、八八一钼铜金矿(中型)及802.4高地钼铜矿(小型)。

第一节地层

一、青白口系加疙瘩组(Qnj)

组成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含石榴石绿泥斜长片岩,为本区结晶基底,出露零星,出露厚度大于293米。

二、侏罗系

(一)万宝组(J2wb)

组成岩性为暗灰色长石岩屑砂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为区域上八大关铜钼矿赋矿围岩,被石炭纪、侏罗纪花岗岩侵入,出露厚度最大可达1116米。

(二)塔木兰沟组(J2tm)

分布广泛,于万宝组之上,组成岩性为灰绿色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及安山质火山碎屑岩,最大厚度大于1461米。

(三)满克头鄂博组(J3mk)

出露较为零星,角度不整合于塔木兰沟组之上,组成岩性为沉凝灰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厚度最大可达1076米。

(四)玛尼吐组(J3mn)

平行于满克头鄂博组之上,组成岩性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厚度最大可达1348米。

(五)白音高老组(J3b)

平行于玛尼吐组之上,组成岩性为流纹岩、粗面岩及火山碎屑岩,厚度最大可达962米。

三、白垩系大磨拐河组(K1d)

出露零星,组成岩性为砂砾岩、粉砂岩、泥岩,厚度约513米。

四、新生界

(一)第三系上更新统(Qp3)

分布广泛,地貌上构成二级阶地,组成成分为黄土。

(二)第四系全新统湖沼堆积(Qhfl)

分布于现代湖沼,主要成分为灰黑色淤泥。

(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Qhal)

分布于现代河床及河漫滩,主要成分为砂砾石。

(四)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Qheol)

分布于现代山麓缓坡,主要成分为细粉砂。

第二节岩浆岩

一、侵入岩

区域内侵入岩发育,分石炭纪、侏罗纪两个时代侵入,可划分五个侵入次,以侏罗纪侵入岩为主,由早到晚各期次侵入岩分述如下:

(一)石炭纪黑云母花岗岩(Cγβ)

分布于普查区外北西侧,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

区域上,各岩体总体成北东向串珠状排列。

侵入清白口系加疙瘩组之中。

(二)侏罗纪花岗闪长岩(Jγδ)

分布于普查区外北西侧,总体成不规则状岩株侵入,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侵入中株罗统万宝组、塔木兰沟组之中,与围岩接触处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发育,为八大关铜钼矿的成矿母岩。

(三)侏罗纪黑云母花岗岩(Jγβ)

分布于普查区外北西侧,总体成不规则状、纺锤状岩株侵入,岩性为浅肉红色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次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侵入清白口系加疙瘩组之中,局部地区围岩发生较强的绢云母化。

额灵查干岩体,同位素测年为128.6Ma(K-Ar法,1985年,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

(四)侏罗纪钾长花岗岩(Jξγ)

分布于普查区外北西侧,总体成不规则状岩株侵入中株罗统塔木兰沟组,岩性为角闪钾长花岗岩。

(五)侏罗纪花岗斑岩(Jγπ)

分布于普查区外北西侧,总体成北东向脉状侵入塔木兰沟组、白音高老组,岩性为淡肉红色、杏红色钾长花岗斑岩。

此外,区域内亦有大量北东向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岩脉。

二、火山岩

区域上火山岩分布广泛,可划分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两个时代,总计五个火山旋回,由早到晚依次为:

万宝旋回、塔木兰沟旋回、满克头鄂博旋回、玛尼吐旋回、白音高老旋回。

(一)万宝旋回火山岩

为一套陆相断陷盆地的火山——沉积建造,其岩石类型组合属喷发—沉积相,可划分出溢流—喷发—溢流—喷发—正常沉积的两个韵律性组合。

主要岩石类型包括:

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流纹岩、安山岩。

(二)塔木兰沟火山旋回

为一套中性、中基性火山岩,局部夹少量河湖相沉积岩,可划分出喷发—溢流—沉积的二个韵律性组合。

安山岩、凝灰岩。

(三)满克头鄂博火山旋回

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夹正常沉积的砂砾岩建造,可划分出喷发—溢流—沉积的三个韵律性组合。

沉凝灰岩、凝灰岩、沉火山角砾岩、凝灰熔岩、安山岩。

(四)玛尼吐火山旋回

为一套陆相的中—基性火山熔岩,可划分出溢流—沉积的三个韵律性组合。

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粗玄岩。

第三节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区域内岩石变质微弱,主要包括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两种类型。

(一)区域变质作用与区域变质岩

区域内区域变质作用发生于加里东期,变质岩赋存于青白口系加疙瘩组中,主要岩石类型包括:

粉砂质板岩、硅质板岩、变质砂岩、斜长角闪片岩、绢云斜长硬绿泥石片岩、云母片岩、阳起钠长片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等。

岩石变质程度可达角闪—绿片岩相。

其原岩组合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沉积岩组合。

(二)接触变质作用与接触变质岩

区域内接触变质作用与岩体密切相关,可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与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1、热接触变质作用与热接触变质岩:

热接触变质作用发生于少数岩体与围岩的外接触带,在石炭纪黑云母花岗岩的外接触带内,清白口系加疙瘩组岩石受热变质作用,形成角岩;

靠近侏罗纪黑云母花岗岩的中株罗统万宝组部分岩石受热力变质作用影响,形成浅变质的板岩、变质砂岩等。

主要接触变质岩类型包括:

透辉石角岩、石榴长英质角岩、及泥质、粉砂质板岩与碳质板岩。

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与接触交代变质岩:

区域内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于花岗岩与围岩之间,多形成各种热液蚀变,主要包括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等。

第四节构造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地处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的大兴安岭华力西中期褶皱带三级构造单元三河镇复向斜之东南段,得耳布干区域深大断裂东南侧。

区内构造行迹以断裂为主、褶皱为附,断裂方向以北东为主、北西为附,总体形成棋盘式构造格局。

褶皱构造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紧闭线形褶皱、分布于青白口系加疙瘩组,延伸方向为北东向;

另一种为宽缓的短轴背、向斜,分布于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中,延伸方向亦以北东为主。

得耳布干断裂在空间上构成较大的地质构造单元的边界,控制呼伦湖断陷、海拉尔盆地、海拉尔—根河火山岩盆地及额尔古纳东缘侏罗纪—石炭纪岩浆杂岩带的产出,显示长期活动特点。

第五节矿产分布特征

普查区位于得耳布干多金属成矿带嵯岗—得耳布尔Cu、Mo、Au、Pb、Zn成矿亚带嵯岗—八大关铜钼成矿区。

普查区北西邻八大关铜钼矿(大型)、八八一钼铜金矿(中型)及802.4高地铜金矿(小型)。

第三章矿区地质

普查区出露地层为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

1、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

分布于普查区西南部,由下至上岩性为灰白色硅化岩屑晶屑凝灰岩、灰白色硅化凝灰岩,岩石蚀变强烈,,累计厚度大于493米

2、第四系更新统风积、残坡积物(QP3(eol+spl))

分布于现代山前缓坡,集中分布于普查区北部,成分为黄褐色含碎石亚砂、细粉砂。

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QP3(eol+spl))

分布于现代沟谷中,集中分布于普查区东北角,成分为灰黑色含砾亚砂土。

普查区内出露岩性总体为岩浆岩,火山岩构成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主体岩性,晚侏罗世花斑岩侵入其中。

其特征叙述如下:

一、晚侏罗世花斑岩(J3γπ)

晚侏罗世花斑岩成不规则岩株状侵入白音高老组之中,集中分布于普查区西部,区内总计分布有两个小岩株,成南北向排列,面积分别为:

花斑岩为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

石英20-23%、钾长石77-80%、不透明矿物微量、绢云母少量。

斑晶:

为自形—半自形的钾长石,粒径一般在0.5—1.5mm之间,少部分粒径可达3.0mm,钾长石普遍遭到泥化蚀变,局部见有微晶高岭石出现,斑晶含量25—30%;

基质成分主要为石英、钾长石,石英与钾长石形成显微文象结构,局部见有少量显微细鳞片状绢云母呈集合体分布。

岩石次生蚀变强烈,表现为强烈的泥化、局部见有微晶高岭石出现,轻度碳酸岩化,同时岩石中亦见有石英细脉发育。

二、下侏罗统火山岩

下侏罗统火山岩主要赋存于白音高老组之中,主要岩石类型包括:

灰白色硅化岩屑晶屑凝灰岩、白色硅化凝灰岩,各种岩石特征分述如下:

灰白色硅化岩屑晶屑凝灰岩:

岩石为灰白色、变余凝灰结构及隐晶结构、斑杂构造,残留的火山物质(凝灰)与硅质分布的相对量很不均匀,火山灰中之长石全部泥化,仅保留假象,玻屑已脱玻化。

晶屑包括长石和石英,均为棱角状,玻屑为长条状、鸡肋状,岩屑为安山岩和凝灰岩。

硅质常常形成一些圆形或椭圆形、球粒状,为隐晶质硅,它们之间被石英充填胶结。

这种球粒状硅质球一般直径为0.25-0.5mm。

火山凝灰8-40%,硅质60-92%,火山凝灰成分以岩屑、晶屑为主。

白色硅化凝灰岩:

岩石为白色,隐晶结构、变余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份为硅质88-95%,泥质5-12%,其中硅质包括蛋白石、微晶石英和一般石英,泥质为粘土矿物。

岩石虽遭到强烈硅化,原岩成份几乎殆尽,但依稀可以见到凝灰结构。

特别是原来玻屑特有的塑性变形状态还比较清楚地保留着。

还有一些石英呈棱角状或次棱角状颗粒(主要粒径由0.05-0.15mm)似乎是原岩中的晶屑,其边缘常受到微晶石英和隐晶质硅的交代。

交代(或硅化)形成的硅为蛋白石和微晶石英。

第三节构造

普查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已发现的均为区内控矿断裂构造,具有多期次活动特点,断裂方向多为北东50°

-60°

向,断裂为褐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充填。

褐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

岩石为浅灰白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角砾含量50-70%,胶结物含量30-50%,角砾成分包括硅质岩、碎粉岩,胶结物为硅质和铁质。

岩石经历多期碎裂和多期固结作用。

其角砾除硅化凝灰岩外,还有碎粉岩。

角砾一般为棱角状,半径一般在2-5mm,个别可达15mm。

普查区内现已发现八条构造角砾岩体,化学分析表明该类型构造角砾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钼矿化。

第四节矿化体特征

钼矿化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目前普查区内已发现八条钼矿化体,由北向南分别编号为: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各矿化体具体特征分述如下:

Ⅰ号矿化体:

发育晚侏罗世花斑岩体内,矿化体走向北东65°

,长约200米,宽1-2米,矿化岩石为浅灰白色褐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

拣块分析结果分别为Mo:

0.010%、0.026%。

Ⅱ号矿化体:

发育于晚侏罗世花斑岩体内,矿化体走向北东30°

,长约60米,宽<1米,矿化岩石为浅灰白色褐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

0.020%。

Ⅲ号矿化体:

,长约140米,宽<1米,矿化岩石为浅灰白色褐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

0.010%、0.030%。

Ⅳ号矿化体:

,长约230米,宽1-2米,矿化岩石为浅灰白色褐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

0.016%、0.026%、0.026%。

Ⅴ号矿化体:

发育于上侏罗统硅化凝灰岩内,矿化体走向北东65°

,长约110米,宽<1米,矿化岩石为浅灰白色褐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

拣块样分析结果分别为Mo:

0.018%、0.014%,WO3:

0.003%、0.003%,Ag:

0.002×

10-6、0.002×

10-6。

Ⅵ号矿化体:

0.020%、0.026%、0.044%。

Ⅶ号矿化体:

发育于上侏罗统硅化凝灰岩内及晚侏罗世花斑岩体边缘,矿化体走向北东65°

,长约820米,宽4-5米,矿化岩石为浅灰白色褐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

35件拣块样分析结果表明该角砾岩体Mo:

最低为0.008%、最高为0.062%、5个样品达到工业品位,具体分析结果见表。

同时,该角砾岩体亦具有一定程度的钨矿化

Ⅷ号矿化体:

发育于晚侏罗世花斑岩体内,矿化体走向北东65°

,长约45米,宽<1米,矿化岩石为浅灰白色褐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

拣块样分析结果为:

Mo:

0.014%、0.016%。

第五节化探异常特征

普查区现已完成全区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2.64km2,1:

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10km。

一、1:

5万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普查区1:

20万地球化学测量完成于1996年,精度较低,同时由于本区掩盖极为严重,为使工作部署更有针对性,根据普查区实际情况,首先开展了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普查设计中未有该项工作)。

(一)化探数据处理及异常圈定

1、全区元素特征值数据处理及异常下限的确定

以全部112件土壤样品为基础,循环剔除掉影响背景的异常畸变点(大于

+3S和小于

-3S的数据)后统计样本数,计算各元素算术平均值(

)、标准离差(S),按

+2S计算各元素异常下限的理论值,再根据各元素的具体情况确定异常下限的实用值(表3-5-1)。

2、元素地球化学图及异常图的编制

表3-5-1普查区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下限

元素

算术平均值

标准离差

异常下限

计算值

实用值

Ag

84

32

147

150

Sb

1.15

1.05

3.25

Cu

20

4.3

28.6

25

W

5.8

1.6

9

8

Mo

1.37

1.54

4.45

(1)在Excel表中准备好关于点号、单元素化探分析结果的数据文件,另存为单元素“*.cvs”格式。

在记事本中打开单元素“*.cvs”文件,在数据前加“NOTGRID”再另存为单元素“.det”文件。

(2)利用MAPGIS6.5应用软件空间分析DTM分析功能GRD模型,打开文件单元素“.det”文件,将离散数据网格化续而绘制平面等值线图,单元素异常图。

(3)应用MAPGIS6.5软件将单各元素异常叠加组合,制成综合异常图,

(二)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1、钼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苏木钼矿普查钼地球化学图表明普查区总体处于钼高背景区,钼元素富集特征清晰,且富集程度较高,分带明显。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Qh1pal及Qp3eol+spl)分布区总体为钼低值、低背景区。

白音高老组(J3b(btf)及J3b(tf))分布区为钼背景区。

花斑岩(Jγπ)分布区及周边围岩分布区为高值、高背景区。

2、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苏木钼矿普查锑地球化学图表明普查区总体处于锑高背景区。

锑元素富集特征及分布区域与钼元素相似,富集特征清晰,富集程度较高,且分带明显。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Qh1pal及Qp3eol+spl)分布区总体为锑背景、低背景区。

白音高老组(J3b(btf)及J3b(tf))为背景、高背景区。

花斑岩(Jγπ)分布区及周边围岩分布区为高背景、高值区。

3、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苏木钼矿普查银地球化学图表明普查区总体处于银高背景区。

银元素富集特征与钼元素相近,分布区域有部分重合,富集特征清晰,但浓集程度较弱。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Qh1pal及Qp3eol+spl)分布区总体为背景、低背景区。

白音高老组长石晶屑凝灰岩(J3b(btf))分布区高背景、高值区,凝灰岩(J3b(tf))分布区总体为背景、低背景区。

普查区南侧花斑岩(Jγπ)分布区及周边围岩分布区为高背景、高值区,普查区中部花斑岩(Jγπ)分布区及周边围岩分布区为背景、低背景区。

4、铜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苏木钼矿普查铜地球化学图表明普查区总体处于铜低背景区,且铜元素富集程度很弱,浓度分带不明显,仅分布有几个孤立零星较小的高值区。

5、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苏木钼矿普查钨地球化学图表明普查区总体处于钨高背景区。

钨元素富集特征与钼元素相近,分布区域有部分重合,富集特征清晰,但浓集程度很弱。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Qh1pal及Qp3eol+spl)分布区总体为钨高背景、高值区。

白音高老组(J3b(btf)及J3b(tf))分布区为背景、低背景区,花斑岩(Jγπ)分布区及周边围岩分布区为高背景、高值区。

(三)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普查区总计圈定11处综合化探异常,其中HS-2、6综合化探异常规模较大,异常区内岩石蚀变类型较多,程度强烈,拣块样分析显示有钼矿化显示,1:

10000及1:

2000地质填图表明矿化规模较大,两个综合化探异常特征分述如下:

HS-2综合化探异常:

分布于普查区中部,由Mo、W、Ag、Sb、Cu构成,各元素浓集中心吻合良好,其中Mo、Sb两种元素异常形态、浓集中心重合性最佳。

该异常强度高,面积大,富集程度高,浓度分带明显,综合化探异常区内为灰白色蚀变花斑岩(Jγπ)及白音高老组硅化凝灰岩(J3b(tf))与硅化长石晶屑凝灰岩(J3b(btf)),其中灰白色蚀变花斑岩蚀变强烈,主要包括硅化、泥化。

经1:

2000地质填图已发现Ⅰ号、Ⅱ号、Ⅲ号、Ⅳ号总计4条钼矿化体,与已知异常浓集中心吻合性良好,矿化体内硅化、褐铁矿化发育。

总之,该异常元素组合好、强度高,异常区内岩石蚀变强烈、成矿条件有利,大比例尺地质填图表明钼矿化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