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2564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文档格式.docx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文档格式.docx

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外交成就斐然。

从国情出发,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政治建设道路。

经济上:

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做准备;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受“左”倾思想影响,脱离了国情,给经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城市都取得突破性发展。

对外开放起步并取得突破,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教文化上:

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文艺发展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补充;

科技建设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需要。

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为科教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科教、文化取得重大发展。

人们的生活及娱乐更加丰富多彩。

四、教材链接:

必修一第20.21.22.23.24课,必修二11.12.13.14.15.16课,必修三18.19.20.21课;

五、作业:

1、课前自主学习:

《赢在高考》p41-p49,并做好例题

2、课后作业:

《赢在高考-素养升级练》p11-p12;

补充练习训练六(后附)

3、自主学习,形成知识框架

六、考向预测,对就训练

考向一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治建设、外交和科教文化

1.命题点:

新中国的扫盲教育与现实主义艺术

(2017·

课标全国Ⅲ,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2.命题点:

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民主法制建设

(2018·

课标全国Ⅲ,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1972年《上海公报》的历史意义

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15)1972年,中美两国发表的《上海公报》指出:

“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中方声明“绝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这一公报(  )

A.遏止了苏联的扩张行径  B.说明两国结盟维护和平

C.针对的是崛起中的日本  D.显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文化“左”倾现象

某一时期,国家文化部召开文化行政会议,要求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

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

这反映了(  )

A.休闲和娱乐成为人们的常态B.“文化大革命”时文艺繁荣的状况

C.文化领域出现“大跃进”倾向D.国人的文化素养大幅提高

考向二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命题点:

“一五”计划的开展

课标全国Ⅰ,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4.命题点:

“一五”计划的特点

(2016·

课标全国Ⅱ,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一五”计划的成效

济宁高三期末,14)下图为1953年至195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示意图。

图中的变化反映出我国(  )

A.人民生活已得到重大改善  B.国民经济的比例趋于协调

C.国家的战略决策富有成效  D.综合国力已接近发达国家

“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沈阳一模,8)阅读下表,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  )

表 “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名称

1952年产量

1957年计划产量

增长%

棉纱

361.8万件

500万件

138

棉布

11163.4万匹

16372.1万匹

147

食用植物油

72.4万吨

155.2万吨

214

面粉

299万吨

467万吨

156

346万吨

593.2万吨

171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B.重点建设、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

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考向三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制度创新和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全国Ⅰ,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

课标全国Ⅲ)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

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

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

这说明当时(  )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分配政策

吉林二模,15)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是“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这一分配政策(  )

A.开始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C.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     D.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

考向四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科教、思想、文化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课标全国Ⅱ,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

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石家庄模拟,17)20世纪80年代,农村职业教育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村、林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

A.使乡镇企业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B.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适应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到集约的转变  D.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改革开放时期的思想解放

邓小平说:

“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

‘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

‘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

”邓小平的这段话(  )

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  B.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

C.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  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六、大题导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到90年代后期,城乡差距再一次拉大。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的影响,虽然一部分劳动力流动到城市或者乡镇企业工作,农村农业劳动力人数在这一时期继续增加,但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90.75%变为1991年的80.29%。

农业增加值占农村增加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83.1%变为1991年的64.24%,到2008年,这一比重接近28%。

——摘编自《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1949~2009)》

材料二 世界能源消耗量以平均每年2%的速度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问题形势严峻。

世界水资源消耗量也以5%的速度递增。

世界现代农业发达国家农业补贴占农业总产值40%~80%。

农业投入产出比较低,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农业投入产出比仅为5。

据2008年统计,主要农产品农药超标率达20%。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导致水土流失量平均为230亿吨/年,15%的耕地已经不再适合农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同时,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农业产业很少能够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特别是在区域生态文化价值的提升上,农业产业贡献小。

——摘编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后现代农业发展建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外农业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13分)

林州一中高三12月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198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1978年

1984年

1987年

粮食(百万吨)

304.77

407.31

420.41

棉花(百万吨)

2.16

4.19

6.25

油料作物(百万吨)

5.21

11.91

15.25

甘蔗(百万吨)

21.11

39.51

46.85

煤(亿吨)

6.18

7.89

9.20

原油(百万吨)

104.05

114.61

134.00

电力(十亿千瓦)

256.60

377.00

496.00

钢(百万吨)

31.78

43.47

56.02

——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

表格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种信息,提取至少两条信息并以史实说明。

(12分)(要求:

信息提取准确,运用史实恰当,史论结合)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

传统经济学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理论和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都不认为社会主义能搞市场经济。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都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坚持搞公有制,就不能搞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国内外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大胆突破传统理论观点的束缚,逐步提出和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其中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观点。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的观点。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等重要论断,从根本上破除了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在上述基础上,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所作的讲话中,首次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

之后,10月12日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七、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

潍坊高三期中,5)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

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

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

这一过程(  )

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

C.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2018·

赣州高三期末,13)下表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

根据表格数据的变化最能反映(  )

从业人员(万人)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1957

23771

81.23%

9.01%

1958

26660

58.23%

26.60%

1959

26173

62.17%

20.64%

1960

25882

65.75%

15.89%

1961

25590

77.17%

11.16%

A.新中国的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一直下降    D.新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3.(2018·

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12)1961年国家征购粮食的数量是4050万吨,与1959年的6740万吨义务交纳粮食相比,这个数字大大下降了,农村保留的产量份额上升到82.5%。

由此可见(  )

A.“大跃进”客观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B.“二五”计划实施加剧了农业的劣势

C.农村消费急剧下跌的态势得以缓解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倾向于以农业为重

4.(2018·

沧州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15)右图为中国某一时期画家创作的一幅宣传漫画。

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到了中国政治形势的影响

C.表明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地位     D.注重于表达一个故事内涵

5.(2018·

新疆乌鲁木齐一模,6)1964年1月,毛泽东正式明确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指出:

讲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的背景是(  )

A.中日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欧共体具有了抗衡美国的实力

C.美苏冷战和中苏关系恶化      D.美苏“冷战”造成两大阵营瓦解

6.(2018·

赣州高三期末,16)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

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

这些措施(  )

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7.(2018·

辽宁五校高三期末,22)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

“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

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

A.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C.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状况  D.呼应教育体制改革的“三个面向”

8.(2018·

滨州高三期末,17)1980年,中共中央印发75号文件指出:

适当地放宽对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

特别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改进劳动计酬办法。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   B.当时仍然深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C.中共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   D.中央逐渐放弃集体所有制经济

9.(2018·

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31)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园区主任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议论“蛇口宣扬拜金主义”、“袁庚要人钱还要人命”。

1984年该口号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赞许,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准则。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领导人的决策决定了社会意识    B.“左”倾思想仍占据社会主流

C.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的关键   D.认识的提高具有长期性、过程性

10.(2018·

滨州高三期中,20)2001年,党中央在党建实践活动方面宣布私营企业主也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

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私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C.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逐步提高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11.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

巩固团结协作;

携手应对挑战;

深化务实合作;

拉紧人文纽带;

坚持开放包容。

这表明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12.(2017·

广西南宁高三摸底,17)美国学者库珀·

雷默在谈到中国特色时,表述为“淡色”。

他指出,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

其依据之一是中国(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普及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

滨州高三期中,3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6月国家开始着手编制经济发展计划。

1951年中财委即试编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的纲要。

1952年,经济形势好转,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并成立以陈云为核心的领导小组,组织“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

6月,“一五”计划的第二次编制宣告完成。

8月,访苏代表团就“一五”计划同苏联交换意见。

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所需的设备、贷款等,同时答应派些专家帮助中国建设。

1952年底,陈云根据苏方的建议,对“一五”计划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编制,但仍不令人满意。

按照预定的时间,“一五”计划应该进入实施阶段了。

1954年初,毛泽东要求对“一五”计划重新编制,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一五”计划草案审议并原则通过。

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

——摘编自人民网《一五计划编制始末》

材料二 1953年9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一段如何看待“施仁政”的问题。

他说所谓仁政有两种:

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

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

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

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

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

——杨树标等《当代中国史事述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编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五”计划指导方针的认识。

(8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次进行政府机构改革。

下表为四次改革情况简表

主要内容

1982年

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

1988年

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

不再保留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委;

撤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成立能源部;

撤销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劳动人事部、国家物资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国家计量局和国家标准局以及原国家经委质量局,设立机械电子工业部、人事部、劳动部、物资部、建设部、航空航天工业部、水利部、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8年

国务院部委由40个减至29个;

撤销电力、冶金、纺织等10个工业专业部门;

新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

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科学技术部;

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

2003年

国务院部委调整为28个;

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委员会;

新组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计生委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表能够反映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多种趋势。

写出其中两种趋势,并说明改革的历史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