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一中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0596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家界市一中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张家界市一中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张家界市一中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张家界市一中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张家界市一中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家界市一中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张家界市一中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家界市一中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家界市一中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2、课程实施方式与阶段目标设计

(1)高一年级以小组为单位的年级组、班级共同课题研究:

以培养学习“问题意识”为核心,采用专职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教材课堂教学为主、学科组备课组积极参与的方式,以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与文理科综合课程相关课题研究为载体,体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初步学习。

教师以讲座,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文献资料收集等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思考分析社会、生产、生活现状、发掘问题,提出问题,选择研究课题。

(2)高二年级小组自主课题研究:

采用学科组备课组为主、专职教师协助指导的方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核心,以“课题研究”课程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课题研究,使学生理解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如何实施课题研究过程,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并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确定研究课题,寻找解决的方案与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等。

使学生了解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了解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3)高三年级小组自主课题研究:

以培养学生思辨学习和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学科课程为主要载体,通过对中学各科的基本原理、方法、价值观和相互关系的整体了解,探究认识世界万物的基本方法,并尝试加以检验。

立足于使学生在反思已有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以正确的科学态度,实践创新精神对待知识,为更高层面上研究问题,以及为个人初步发展方向打好基础。

(4)课题实施阶段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成立课题小组,聘请辅导教师,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基础培训,初步论证课题;

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1-2周)

第二阶段:

分配课题任务进行课题规划:

选定课题组长,分配课题小组成员具体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选择课题。

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教师(各年级成立选题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

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

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制定计划。

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见研究性学习册)

第三阶段:

资料收集与课题调查:

收集近期有关报刊杂志、查阅资料。

搜索资料。

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作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第四阶段:

建立资料包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研究、对比核实。

(2-3周)

整理总结。

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作出处理,如发现还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练等,形成课题成果。

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第五阶段:

在辅导教师指导下编写论文与研究报告提纲。

(1-2周)附撰写论文基本格式:

1、课题名称;

2、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3、摘要;

4、关键词;

5、研究的现状;

6、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7、研究的主要内容;

8、研究的方法;

9、成果及分析;

10、结论;

11、体会与致谢;

12、参考文献等。

研究性学习课程

第六阶段:

分步、分工完成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辅导教师指导修改论文与研究报告,专家审核评价。

第七阶段:

交流评价。

1课题成果展示:

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进行论文、研究报告展示或答辩、模型作品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

②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

③指导教师考核,并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老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老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

)原则上每班“优”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

“良” 

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

“合格” 

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

“优” 

级课题组1/2学生研究性课题成绩为“优”,其余为“良”或“合格”;

级课题组1/3学生研究性课题成绩为“优”,其余为“良”或“合格”;

“合格”级课题组1/4学生研究性课题成绩为“优”,其余为“良”或“合格”。

学生研究性课题成绩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

④教研处审核,教务处备案。

3、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进程:

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计划安排

第一学期

阶段

时间

内容

动员阶段

第一周

思想动员

第二周

讲座: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第三周

讲座: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

第四周

培训课题小组长

准备阶段

第五周

学科导引:

语文、数学、化学

第六周

英语、地理、物理

第七周

历史、政治、生物

初期交流及组织

第八周

我是怎样想问题的?

(学生自行交流)

第九周

组成课题小组,申报课题

第十周

各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

第十一周

研究方法与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十二周

期中考试

第十三周

以班级为单位,课题组交流研究计划

第十四周

选择优秀的研究方案,在全级介绍、展示

研究阶段

第十五周

沟通协调

第十六周

各课题组开展研究活动(分科分组进行)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进程汇报

第十九周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归纳,初期交流

中期报告

第二十周

资源利用

第二十一周

检查各课题组进程,作初步评分

第二学期

拟写研究报告

寒假

学生拟写研究报告

中期交流

3月

中期总结交流

修改补充

4月

学生完成初稿,教师检查,提出修改意见

后期研究

5月

评价、总结、汇报

验收总结

6月

四、课程组织与管理

1、课程管理组织机构: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领导小组责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监测、教学质量评价与师生成果奖励、后勤保障,指导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定、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负责,具体由学校教研处和教务处负责实施负,定期组织各学科进行交流、公开展示。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建立起研究性学习

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校长

教务处、教研室

年 

级 

组、学科组模 

班主任与指导教师

班级课程代表

课题小组长

学生成员

这七个层面构成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完整的组织管理组织机构,形成一个管理体系。

其中,每个层面都有其具体任务和职责。

教科室职责:

(1)教科室接受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具体负责每学期各年级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的制定,领导学生选题指导委员会工作,并与教导处共同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落实和检查督促。

(2)组织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前期教育和教学。

(3)协调与校外有关方面的联系,寻求家长委员会及社会力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支持。

(4)组织开展课题展示活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进行签字、认定,一设二份,一份存档、一份交教导处备案并记录学生学习报告单。

(5)汇总学生研究成果,定期编辑优秀研究成果集。

(6)向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提出优秀学生和优秀指导老师建议名单。

教务处职责:

(1)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每学期安排规定的课时。

领导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组工作,与总务处一起统一安排学校公益劳动,与团委、学生会和年级组共同组织各年级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2)组织对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前期教育。

(3)协调与校外有关方面的联系,寻求家长委员会及社会力量对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支持。

(4)组织进行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交流,负责对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学分进行签字、认定,存档备案并记录学生学习报告单。

(5)协同校长办公室对班主任和指导老师工作量的核定及工作质量的评价。

(6)汇总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成果,向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提出优秀学生和优秀指导老师建议名单。

年级组职责:

(1)协助教研室、教务处具体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协调学生跨班级组建小组中出现的问题,配合学生选题委员会对学生雷同选题的建议调整,协调本年级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项目分布等。

(2)配合教研室、教务处在开展活动前对学生的教育。

(3)与教研室、教务处一起协调与校外有关方面的联系,寻求家长委员会及社会力量对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支持。

(4)协助教研室、教务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和交流汇报。

向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提出优秀学生和优秀指导老师建议名单。

(5)协助教研室、教务处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的认定工作。

学科组职责:

学科组根据学校目标,确立研究性学习方向、步骤,监督进程,组织公开研讨,开展对学生研究学习课题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审定备课组的方案,组织答辩会,评价成果。

备课组职责:

备课组的主要组织工作应包括:

①学生发动——诱发学生动机;

②本学科研究性课程的特色和要求,指导学生学会确立课题;

③审定学生提交的课题,合并相似课题,公布初选课题;

④组织课题组;

(建议让学生自由报名并民主管理)

备课组的主要指导工作应包括:

①开题报告;

②中期报告;

③成果报告;

④班级展示、同学评议;

⑤论文答辩;

⑥评定成绩;

⑦写出总结。

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是指:

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分管指导教师。

(2)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在选题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分管指导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小组中的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负责。

配合学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

(3)对学生选定课题并写出研究方案后要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师生共同讨论修改,使方案即符合课程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

对学生确定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项目要给予关注,注意安全性、主题性、价值性、实效性、可行性、经济性。

(4)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校内校外都应及时主动了解学生的活动状况,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给予帮助与指导,激励、爱护学生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5)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填写相关表格并签名核实,要配合学校、班级组织学生扎实有效地开展成果展示和交流汇报,在一学期内课程结束后要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活动表现给出恰当的评价。

(6)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得随意改变课程内容,更不能不到岗。

班主任职责:

(1)班主任接受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对全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负责;

(2)对全班学生就遵章守纪、文明礼貌、交通安全等内容进行教育,保证班级各小组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对班级课题、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小组的组成进行指导和协调,填写班级综合实践活动有关汇总表交教科室、教导处。

(4)加强与各指导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了解和掌握各活动小组的动态和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将课程评价结果报教科室、教导处审核。

(5)学期课程学习结束后,将活动小组的有关成果包括打印稿、软盘、音像资料等一并交教研室、教务处存档。

学生注意事项:

(1)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提高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或不开展活动,更不能搞虚假欺骗。

(2)活动前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教育活动,明确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各小组外出开展活动限在本市区进行,凭班主任的签字条出校门,各成员不能分散活动一定要集体行动。

要将前去的活动地点、联系方式告知班主任、指导教师及家长。

外出途中一定要注意交通、人身安全,活动一结束立即回校,不要在外逗留。

(3)严格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各自的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及时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每组写出研究成果报告,每人完成学习小结。

在集中辅导期间,每天按原定时间到校;

外出活动每天下午第四节课前一定要到班级填写当天活动情况汇报表后,交指导老师或班主任。

(4)外出采访、考察、调查一定要注意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维护学校声誉,体现省中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自身素质。

(5)在校内活动时,不能干扰其它年级的正确上课,禁止在开展活动的时间内做与综合实践活动无关的任何事。

2、教师队伍建设

采用专任教师和多学科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教师结构,通过研究和实验,形成一支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队伍,使专任教师能胜任对研究课题的全程的研究技术的指导,使各科任教师形成人人参与研究课题指导的意识,并善于指导学生课题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明确专任教师和指导教师的职责,积累对研究课题、学生小组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3、师生成果奖励:

参考高考与毕业水平考试奖励。

五、 

课程学分评定及管理细则

(一)、成绩评审机构:

成绩评审小组:

由分管校领导、教务处与教科室教研员;

各课题小组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组成。

(二)、评价内容:

每位学生在高中阶段完成三个研究性课题,完成一个课题5个学分,共计15个学分。

学分主要依据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课题研究中收集的材料及加工处理资料记录、课题研究成果(论文、研究报告、个人感受与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案、活动设计、实物设计等)认定。

(三)、学分评价操作细则:

1,每个课题的学分评价指标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开题评价、结题评价和过程评价。

三部分的权重分别为0.2,0.4,0.4。

各评价分值满分值为100分,评价时以10分为单位打分。

总分超过60分即可获得学分。

2,开题评价、结题评价通过现场答辨后,由评审小组评定课题组成绩。

班主任以课题组成绩为基础,经过自评、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最后确定个人成绩。

报学校审核批准认定汇总后,交教务处按年级组登记、存档。

3、学分认定表

(1)小组学分认定表

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学分认定花名册

(2)

年级班组长电话导师电话班主任电话

课题名称

成员姓名

所负责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主要成果

个人得分

组长姓名

小组评优》4.5分

自评分

学校评价

学分认定

指导教师意见:

情况属实,同意认定学分。

签名:

20年月日

班主任意见:

签名:

20年月日

教务处意见:

教务处复核盖章

学分认定委员主任意见:

学分认定委员主任签章

(2)个人(三学年)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表

学籍号

姓名

班级

总学分(15分)

课题组

同学姓名

组长

课题1:

基础考试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名称(5分)

获奖等级

课题2名称(5分)

课题3名称(5分)

过程与成果相关材料及目录

目录粘贴处

材料粘贴处

总分分

基础考试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分;

课题2分;

课题3分;

总分分

学习考试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分;

课题2分;

总分分教务处复核盖章

情况属实,同意认定学分分。

(四)、仲裁机构:

学生对本人或他人学分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学校学分管理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

学校学分管理委员会自接到申请15日内召集学分评审小组有关人员进行复审,作出书面决议并及时通知申请人。

(五)、监督措施:

1,对每位学生的学分评审要做到过程公开,公正,透明,并对结果进行公示。

2,对在学分评审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者,严肃查处,维护学分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张家界市一中教科室

2012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