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学校月考卷 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720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学校月考卷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学年度学校月考卷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学年度学校月考卷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学年度学校月考卷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学年度学校月考卷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学校月考卷 2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度学校月考卷 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学校月考卷 2Word文件下载.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学校月考卷 2Word文件下载.docx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同____[释]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高祖①曰: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②等对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

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

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①高祖:

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

高祖的臣子。

③略:

攻占。

④天下:

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

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

率领。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

____

(2)悉以咨之悉:

___

(3)晓畅军事晓:

________

(4)战胜而不予人功予:

_____

(5)镇国家,抚百姓镇: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0.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汉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汉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汉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11.诸葛亮和汉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异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由是感激由:

___

(2)北定中原北:

__

(3)庶竭驽钝竭:

__________

(4)察纳雅言纳:

(5)臣不胜受恩感激胜: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请结合选文内容,试着分析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15.选文中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对当今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

16.理解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文章起笔即从蜀国的不利因素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有何用意?

(3)《出师表》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决心?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注意体会其与今义的区别。

(1)诚宜开张圣听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先帝不以臣卑鄙

(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恢弘志士之气恢弘:

(2)引喻失义义:

(3)此皆良实良实:

(4)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

(5)必能裨补阙漏阙:

(6)由是感激感激:

(7)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

(8)夙夜忧叹夙夜:

(9)庶竭驽钝驽钝:

(10)攘除奸凶攘除:

(11)斟酌损益损:

益:

(12)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

(13)以咨诹善道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

魏策四》)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大王加惠加惠:

(2)以大易小,甚善易:

(3)故不错意也错意:

(4)秦王色挠挠:

(5)长跪而谢之谢: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23.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

请简要分析。

24.第三段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孟子曰: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诗》云: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孟子•公孙丑上》)

2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2)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26.孟子认为“霸道”与“王道”的区别在哪里?

27.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名子孟子的名句写作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A.初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希望你时时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2)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9.请说说“不耘苗者”与“助苗长者”的含义。

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30.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31.景春认为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3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33.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34.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戒①往送之门,戒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必敬必戒,无违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选自韩愈《原道》)

[注]①宜:

合宜,恰切。

②之:

往。

③煦煦:

和蔼可亲的样子。

这里指小恩小惠。

④孑(jié

)孑:

谨小慎微的样子。

3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博爱之谓仁______

(2)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______

(3)老子之小仁义______

36.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3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8.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39.理解课文,完成填空。

(1)《富贵不能淫》一文探讨的是“________”的问题。

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________”的威力。

而孟子则针锋相对,首先用一个反问句“________”否定景春的观点;

紧接着用“______”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

接下来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第一,“________”。

第二,“________”。

第三,“________”。

这三条都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

滕文公下》)

[乙]苏武牧羊

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

苏武传》)

[注]①律:

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后投靠匈奴。

②武:

苏武。

③羝:

公羊。

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往之女家______

(2)武既至海上______

4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42.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

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4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居天下之广居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4.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拓展阅读

寡人愿安承教①

梁惠王曰:

“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

“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

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⑤之,如之何则可?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⑥。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⑦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

‘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注释)①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承教,受教。

②梃,木棍。

③庖,厨房。

④莩,通“殍”,饿死的人。

⑤洒,通“洗”,洗雪。

⑥耨,锄草。

⑦溺,淹没。

4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寡人愿安承教/尔安敢轻吾射

B.民有饥色/天山共色

C.叟之所知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

46.翻译下列句子。

(1)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47.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48.文中提到“以梃与刃”的譬喻,其目的何在?

49.孟子分析了可以战胜秦楚的内因和外因,请你简要概括。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5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身亡所寄

B.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荡胸生曾云

D.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

51.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

B.文章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文章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文章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53.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4.翻译下列句子。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5.孟子举母亲告诫女儿“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56.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B.“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D.“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通俗讲就是:

在其位,就和人们一起努力;

不在其位,就独自努力。

57.用简洁的语言陈述本文的论述过程。

58.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

5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

(2)天下熄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4)父命之

(5)戒之

(6)女家

(7)以顺为正者

(8)与民由之

(9)发于畎亩

(10)空乏其身

(11)行拂乱其所为

(12)曾益

(13)衡于虑

(14)出则无敌国外患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

“创业与守成②孰难?

”房玄龄曰:

“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曰: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

①上:

指唐太宗。

②守成:

保持成就。

③草昧:

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

不注意,不重视。

60.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

(3)创业与守成孰难孰:

(4)征与吾共安天下安:

6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断三处)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6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__________)

63.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甲】文第二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

(2)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诚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

背诵。

②方:

正在。

③辍然:

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

遗忘。

⑤引:

拿来。

6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母引刀裂其织:

65.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67.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8.给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

69.选出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两项()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