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实验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2407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二轮实验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化学二轮实验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化学二轮实验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化学二轮实验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化学二轮实验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二轮实验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化学二轮实验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二轮实验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二轮实验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⑥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⑦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A.①④B.②④⑤C.①③D.③④⑥⑦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FeCl3溶液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两组实验:

(1)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明显现象;

(2)将镁粉投入FeCl3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同时逐渐产生红褐色沉淀。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镁只与FeCl3溶液中的Fe3+直接反应

B.气泡是镁与FeCl3溶液中的水直接反应产生的

C.红褐色沉淀是镁与水反应生成的Mg(OH)2与Fe3+反应所得

D.气泡是镁与FeCl3水解生成的盐酸反应产生的

.为鉴定某盐成分,选用如下方法: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Z中一定有Fe3+B.X中一定有Fe3+

C.Y为AgBr沉淀D.X一定为FeBr2

.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gZnSO4·

7H2O溶解在90g水中

B.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下列实验的失败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

①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再加入稀硫酸共热制乙酸乙酯 ②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的Cu丝冷却后插入乙醇中,Cu丝表面仍是黑色 ③要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得到干燥纯净的甲烷,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④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后未析出银镜

A.①④⑤B.①③④⑤

C.③④⑤D.④⑤

.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

、SO

、CO

、Cl-、I-等阴离子。

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仅含NO

、Cl-三种阴离子。

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

A.①②④⑤B.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碱式碳酸铁的组成可表示为xFe2(CO3)3·

yFe(OH)3·

zH2O。

某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以下实验目的:

(1)探究碱式碳酸铁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是否可使乙醇(已知乙醇的沸点为78℃)发生去氢氧化,并检验反应产物。

如图14-5中已装配好一套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装置用于进行实验需加热的仪器有(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

②若在试管A中观察粉末由红色变成黑色,试管D银氨溶液中观察到试管壁内产生银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确保反应物有较高的利用率,且使装置中气流平稳,应对C部分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上图中选择适当的装置采用氢气还原法测定碱式碳酸铁组成:

①如何检验E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

E→G→G→I→G→F→H,则:

第1、3次使用G装置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除可获得NaCl、MgCl2外,也是自然界提取卤素的重要来源。

(1)由于溴离子在海水中浓度很低(0.067g/L),要进行溴元素的浓缩、富集。

实验室若要直接浓缩海水时,下面的仪器肯定不需要的是(填编号):

A.玻璃棒B.三脚架C.酒精灯D.蒸发皿E.坩埚

(2)工业上把海水先进行氧化,再吸收溴,达到富集溴的目的。

吸收工艺常用的方法是“空气吹出法”,其原理为:

SO2+Br2+2H2O=2HBr+H2SO4。

另一种方法是用纯碱浓溶液代替SO2吸收溴,请完成下列方程式的配平(酸性条件下该反应逆向进行):

Na2CO3+Br2=NaBr+NaBrO3+

(3)现有一份吸收了溴的无色溶液(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之一,且吸收剂和溴恰好完全反应),请你通过实验探究该溶液究竟是采用那种方法吸收溴的。

①提出合理假设(以下可不填满)

假设1:

采用纯碱吸收法,吸收液中含大量Na+、Br–、BrO3-。

假设2:

假设3:

②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假设:

请在表中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

10mL量筒、小烧杯、试管、胶头滴管;

无水乙醇、苯、0.10mol/LAgNO3、0.10mol/LBaCl2、2mol/LHCl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用量筒取样品溶液2mL于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2mol/L盐酸,充分振荡,观察

若,则假设1可能成立;

若,

则。

步骤2:

往步骤1的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

充分振荡,观察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面所提供的仪器装置和药品制取

溶液,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室提供的药品、仪器装置如下:

药品:

①2%NaOH溶液 ②稀HCl ③稀

 ④饱和

溶液 ⑤浓

 ⑥

固体 ⑦

粉末仪器装置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下表要求,填写选择的装置和药品。

(2)如何检验所选择的

发生装置(X)的气密性,请写出主要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装置按X、Y、Z顺序连接并检查气密性后,当加入药品实验时,X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Y装置中除去的杂质为_____________,

(4)常温下,向Z装置的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

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通入过量

后,Z装置内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保证Z装置中不析出晶体(不考虑过饱和溶液问题),NaOH溶液最大浓度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质量分数)。

附:

有关物质在常温(20℃)时的溶解度

化学式

NaOH

NaCl

溶解度(g/100g

21.3

9.60

107

35.8

19.4

.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丙)

(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

先关闭弹簧夹_______,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___,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

(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②试管中的NO2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按标准状况计算)。

.拟用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

必要时可以加热;

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

a

b

c

d

C2H4

乙醇

浓H2SO4

NaOH溶液

Cl2

浓盐酸

MnO2

NH3

饱和NH4Cl溶液

消石灰

H2O

固体NaOH

NO

稀HNO3

铜屑

P2O5

⑴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⑵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

1气体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体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将A逐滴加入B中。

⑴若A为醋酸,B为石灰石,C为C6H5ONa溶液,则在小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B为生石灰,实验中观察到C溶液中先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

当沉淀恰好溶解时,关闭E,然后向烧杯中加入热水,静置片刻,观察到试管壁上出现银镜。

则A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_和乙醛的混合液,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D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

某校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与四氧化三铁反应制取铁粉。

(装置中的铁架台、铁夹等必要的夹持仪器在图中均已略去)

(1)烧瓶A中常加入碎瓷片,其作用是,

小试管C的作用是。

(2)为了安全,在E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

E管中的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处应。

(3)反应3Fe+4H2O(g)

Fe3O4+4H2在一定条件下实际上为可逆反应,本实验中是如何实现Fe向Fe3O4的转变的?

试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加以解释

(4)停止反应,待B管冷却后,取其中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简述证明滤液中

含有Fe3+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进行如下实验。

(1)使用铜和稀硫酸制备硫酸铜晶体。

步骤如下

加稀硫酸

CuSO4·

5H2O

Cu

步骤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步骤③的主要操作包括:

(2)硫酸铜溶解度的测定。

用石墨电极(相同)电解饱和Cu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已知饱和CuSO4溶液的质量为60g,通电10min后,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称量发现两电极质量差为4g,此温度下CuSO4的溶解度是。

(3)某同学查询资料得知:

铜屑放入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H2O2,铜屑可逐渐溶解。

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右图,验证该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将H2O2和稀硫酸加入烧瓶中的顺序颠倒,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有A,BC,D,E,F,G7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 

Na2SO4、KCl、AgNO3、Ca(NO3)2、Na2CO3、Ba(OH)2和MgCl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变化.试回答下面问题:

E

F

G

(1) 

A的化学式是________,G的化学式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 

写出其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

C_______;

D______;

E______;

F________

1C2D3B4B5A6D7B8D9C10AD11D12A13C14C15B

16.

(1)①A、B、C ②残留固体(Fe2O3)可使乙醇发生去氢氧化

3CH3CH2OH+Fe2O3

3CH3CHO+2Fe+3H2O

③水浴加热,温度计控温78℃或略大于78℃

(2)①关闭活塞a,往长颈漏斗中加入蒸馏水,静置片刻,如果长颈漏斗中水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除氢气中的HCl气体 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 防止空气中的水和CO2干扰测定

【解析】

(1)碱式碳酸铁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是Fe2O3,它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乙醇发生脱氢氧化反应。

为确保反应物有较高的利用率,且使装置中气流平稳,提供乙醇气体的装置C应采用水浴加热。

(2)①气密性的检验采用“液面差法”;

②根据连接顺序分析三次G装置的作用是:

第一次用水除氢气中的HCl气体;

第二次用浓硫酸干燥氢气;

第三次用浓硫酸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

H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CO2干扰测定。

17

(1)ade(3分)

(2分)

(2)

(3)②相同pH值的稀硝酸,有银镜的试管(4分)银镜消失、银镜不消失(2分)

(4)不同意(1分)甲同学检验出了Fe2+,可确定Fe3+一定氧化了Ag。

乙同学虽然

验证了此条件下

能氧化Ag,但在Fe(N03)3溶液氧化Ag时,由于没有检验

的还原产物,因此不能确定

是否氧化了Ag。

18

(1)说明:

每个选项1分…………………………………………………………………5分

选择的装置(填序号)

f

选择的药品(填序号)

②⑥

(2)方案1:

塞紧单孔塞,(1分)关闭开关,(1分)将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使干燥管下端管口浸没在水中(1分),如果干燥管内外液面有一定高度差,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1分)。

方案2:

塞紧单孔塞,关闭开关,将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使干燥管下端管口浸没在水中,如果用手捂住干燥管,管口处出现少量气泡,松手后,干燥管下端管口处出现一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其他方案合理均给分)。

 ……………………………………4分

(3)

(或氯化氢)(每空2分)…4分

(4)使溶液中的NaOH完全转化为

……………………………………2分

4.4%(4.39%或4.41%)……………………………………………………………3分

19.

(1)

(3分)

(2)①可以控制反应。

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4分)

(3)关闭c;

打开a、b。

(4)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②试管。

(合理答案均给分)(4分)

(5)

20Ⅰ.(8分)⑴NO

⑵①C2H4装置中没有温度计,无法控制反应温度

②Cl2反应生成的Cl2被c中的NaOH溶液吸收了

③NH3反应生成的NH3被c中的水吸收了

Ⅱ.(8分)

⑴溶液变浑浊,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⑵浓氨水,硝酸银,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防止试管中液体发生倒吸

21.(18分)

(1)防止液体暴沸(2分)冷凝水蒸气(2分)

(2)检验氢气的纯度(2分)点燃氢气(2分)

(3)实验中不断通入水蒸气增大反应物浓度,并移走氢气减小生成物浓度,从而使反应正向进行(2分)

(4)取滤液少量,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即证明含有Fe3+(2分)

22.(12分)

(1)红色固体变黑;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各2分,共4分)

(2)Cu2++2e-==Cu20g………(各2分,共4分)

(3)Cu+H2O2+H2SO4=CuSO4+2H2O铜屑放入H2O2中不发生反应,若在H2O2中加入稀硫酸,铜屑可逐渐溶解。

………(各2分,共4分)

23

(1)AgCl,AgNO3.因为混合时只生成一种沉淀的是KCl,生成的沉淀是AgCl,所以A是KCl,G是AgNO3.

(2)B.Na2SO4;

C.MgCl2;

D.Na2CO3;

E.Ca(NO3)2;

F.Ba(O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