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4372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⑧脑成像技术:

CT,PET,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大脑分为哪些部分?

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①大脑分为六部分:

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

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

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③颞叶:

听觉功能,和记忆有关。

枕叶:

视觉功能。

顶叶:

躯体感觉功能。

额叶:

躯体的运动功能。

前额叶皮层和颞叶、顶叶、枕叶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4.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①边缘系统:

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②功能:

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控功能。

情感、情绪的调节中枢。

5.上行网状激活(激动)系统的功能?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

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携带的上行冲动是“非特异性”的,对于维持睡眠一觉醒状态,即入睡、唤醒、警觉和注意,起决定性作用。

该系统使大脑皮质保持适度的意识和清醒,对各种传入信息有良好的感知能力。

6.树突棘的概念和功能?

①树突棘:

神经元树突表面发出多种形状的细小突起。

②功能:

(1)专供接纳突触。

(2)与信息传递有关。

膜上有许多种受体和离子通道,胞浆内含有多种第二信息和效应系统。

(3)在海马和皮层细胞,树突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钙室,颈部又是一个可调节的机械屏障,使钙不弥散于主干树突内,保护神经元免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

(4)树突棘的密度形状可以随神经元不断活动而变化,与学习记忆及神经可塑性有关。

7.什么是突触?

组成是怎样的?

突触是实现神经元间或者神经元与效应器间信息传递的特异功能接触部位。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8.突触电位包括什么?

概念是什么?

突触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由突触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所产生,突触后膜的去极化。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由抑制性神经递质所产生,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9.什么是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

由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离子通道开放。

不同的递质打开不同的离子通道,从而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0.按照神经递质的化学结构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①胆碱类,有乙酰胆碱。

②单胺类,

(1)儿茶酚胺类:

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肾上腺素。

(2)吲哚类:

包括5-羟色胺。

③氨基酸类,

(1)有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甘氨酸;

(2)抑制性氨基酸:

GABA,天冬氨酸。

④多肽类:

有内源性阿片样肽、P物质、脑利钠多肽、胆囊收缩素等。

⑤其他类:

有NO、前列腺素、组氨、嘌呤核苷酸等。

11.神经递质的受体及分类?

神经递质受体通常按其所识别的神经递质而命名,并进行分类,如乙酰胆碱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等等。

以下3种分类方法:

①根据受体所在突触的位置,神经递质又可分为突触后膜受体和突触前膜受体。

通常突触前膜的受体远比突触后膜的受体少。

②离子通道型受体和非离子通道型受体

③兴奋型受体和抑制型受体。

12.突触前膜受体的概念?

突触前膜受体,又称自身受体。

作用:

(1)调节自身递质的合成,尤其是自身递质的释放。

(2)摄取和灭活神经递质,防止突触间隙中递质过多。

(3)协调共存递质的释放。

13.受体激活后的效应有哪些?

①通过门控离子通道,使神经元产生快速电信号反应,通常历时几个毫秒。

②通过第二信使介导的慢反应,时程较长,几秒到几分钟,主要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的代谢。

③通过第三信使影响基因表达,历时更长,达几小时甚至更长。

这种长时程效应(LTP)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和长时程的记忆。

如CREB为第三信使。

14.乙酰胆碱的功能?

乙酰胆碱是最早被鉴定的神经递质,主要功能是:

作为神经传导的化学递质。

局部激素的作用。

某些细菌、霉菌或植物的代谢产物之一。

毒物作用:

如黄蜂刺及刺草中均含有大量乙酰胆碱。

其中作为神经传导的化学递质,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增进学习记忆,感觉,运动功能,在维持觉醒-睡眠中的功能等。

具体的:

①感觉。

感觉特异投射系统有三级神经元。

其中,第二、第三级很可能是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它参与多种感觉的传入。

还参与针刺镇痛及拟胆碱药的镇痛作用有关。

②与运动功能有关,锥体外系运动的高级中枢在纹状体,内含M型胆碱能中间神经元。

③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兴奋是学习、记忆和意识的基础。

已知隔区-海马-边缘叶M型突触与短期或近期记忆有关,被称为“记忆突触”。

乙酰胆碱是直接执行学习行为的神经递质,它能使神经元持久兴奋,成串放电,并有利于记忆的储存。

故胆碱疗法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学习记忆能力。

④大脑皮质感觉区M1与清醒-睡眠周期活动有关;

乙酰胆碱对行为、脑电及摄食、饮水、体温、血压调节等均起一定作用。

15.多巴胺受体的亚型和中枢多巴胺的功能?

①5种多巴胺受体亚型D1、D2、D3、D4、D5。

D1受体大家族:

D1、D5受体;

D2受体大家族:

D2、D3、D4受体。

(1)调节躯体运动:

锥体外系多巴胺障碍与帕金森氏病、亨廷顿舞蹈病、迟发性运动障碍、锰中毒等多种神经精神及疾病有关。

(2)参与精神情绪活动:

主要通过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层通路发挥作用。

(3)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功能:

对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和催乳素的分泌起抑制作用。

(4)可以使中枢神经元的电活动增加并调节心血管中枢的活动,DA还影响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从而拮抗针刺镇痛的效果。

16.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都包括什么?

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天冬氨酸,NMDA(N-甲基-D天冬氨酸)。

抑制性氨基酸:

GABA(γ-氨基丁酸),甘氨酸,丙氨酸,牛磺酸。

17.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什么?

解剖学的基础是什么?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①警觉网络中,蓝斑-皮层NA系统有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景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因而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激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的功能是对立的。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活动,以优化加工能力,易化反应传出。

②定向网络的组成部分为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

定义是与注意相关的主要部位。

右侧顶叶同时主管对身体左右两侧及其外部空间事物的注意力,而左侧顶叶主管对身体右边的注意。

上丘及其周围区域与视觉定向有关,对有效线索引导行为起定向的作用。

丘脑损伤患者及丘脑枕核被化学损伤的猴子在隐蔽定向上表现出困难。

③执行网络:

位于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

前额叶损伤,导致多种多样的注意障碍。

表现为分心,前额叶病人注意的控制能力低下,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别暗示的事情上,过分敏感新异刺激和环境干扰。

18.什么是对侧忽视综合症?

顶叶的损伤后引起对侧忽视综合征,主要表现是病人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作出适应的反应。

原因是对损伤同侧线索的过度注意或者注意脑损伤对侧的目标出现了困难。

19.什么是朝向反射(定向反射),它的生理反应是怎样的?

①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②生理活动主要有以下的变化:

(1)植物性神经功能变化,如瞳孔放大、皮肤导电增强、躯体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和心率变慢。

(2)脑功能变化,如脑电图出现去同步化快波,皮层兴奋性提高。

(3)运动功能变化,如头颈肌和眼外肌收缩,使感觉器官朝向刺激源。

20.匹配理论如何解释朝向反射?

索科洛夫在朝向反应的研究中发现,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

这一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

这种机制发生在对刺激信息反应的传出神经元中,在这里将感觉神经元传入的信息模式和中间神经元保存的以前刺激痕迹的模式加以匹配,如果两个模式完全匹配,传出神经元不再发生反应。

两种模式不匹配就会导致传出神经元从不反应状态转变为反应状态。

21.什么是负启动?

负启动是一种抑制效应,它是指前一次的干扰刺激如果作为目标再次出现时,对这个目标的反应的抑制。

22.持续行为的概念?

持续行为:

前额叶病人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很难在不同的事物或行为间进行转移。

病人很难抑制已经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额叶损伤导致了行为的选择性和组织性受到破坏。

23.什么是惊反射?

惊反射是哺乳动物的一种最强的全身性反射活动,常规的惊反射能激活全身上百个肌肉,是人与动物对于威胁刺激的一种迅速反应,对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24.什么是前脉冲抑制?

前脉冲抑制(PPI)的含义是:

由出现在强的惊反射刺激之前一定时间内的弱感觉刺激对惊反射所产生的抑制作用。

25.什么是潜伏抑制?

预先给予的弱刺激能够抑制和这个刺激形成的新的联系。

它反映了学习忽略不相关刺激的能力。

26.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指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或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反映。

27.什么是感受器?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信息的结构或装置。

28.什么是感受器的适应刺激?

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可以引起相应的感受。

这一能量刺激形式或种类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9.什么是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都要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有效刺激转变为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或锋电位,这种现象称为换能作用。

30.什么是感受器(发生器)电位?

不论何种感受器,刺激在转变为动作电位以前,一般都要在感觉神经末梢或感受细胞上引起一个在性质上类似于局部兴奋的电变化。

这种电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31.感觉的编码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适应现象?

①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变为神经动作电位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感受器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条件变化的信息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和组合之中,这一过程称为编码作用。

②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经常看到刺激虽然仍在继续作用,但神经纤维上的传入冲动频率已经开始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32.视觉传导通路是怎样的?

视觉信息在视网膜上被转变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脑内。

两眼视网膜鼻侧的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分别交叉到对侧,形成视交叉;

颞侧纤维不交叉。

在视交叉处,左眼视网膜鼻侧的纤维和右眼视网膜颞侧的纤维形成右边视束;

而右眼鼻侧的纤维与左眼颞侧的纤维形成左边视束。

视束纤维一部分终止于上丘,完成瞳孔调节、视觉定位等活动,大部分纤维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这里更换神经元,由中继神经元的轴突组成视放射投射到枕叶17区的一级视觉皮质。

一级视皮质周围的广大区域一般也有视觉功能,并接受来自丘脑的纤维。

这样,从两眼传入的信息汇合在大脑皮质,从而产生种视知觉。

33.什么是瞳孔反射?

瞳孔反射也称光反射,在黑暗中瞳孔扩大,光照时瞳孔缩小的反应。

34.什么是共轭运动?

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

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

35.什么是辐辏运动?

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

36.什么是注视?

持续时间是多少?

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为注视。

其持续时间约在150-400毫秒之间。

37.视网膜的细胞组成是什么?

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是色素上皮层,由色素细胞组成,由此产生和储存一些光化学物质。

内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从外向内依次为视感受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38.什么是视感受单位?

由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在垂直联系之间进行横向联系,1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构成视觉的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之为视感受单位。

39.视锥和视杆细胞的光敏感性的差别是什么?

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度较高,在昏暗的环境中能引起视觉;

但不能产生色觉而只能区别明暗,而且视物时只有粗略的轮廓感,精确性差。

视锥细胞对光的敏感性较低,只能在类似白昼的强光条件下才能起作用;

但视物时能分辨颜色,分辨力也高-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40.V1-V5区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V1区与简单视感觉有关。

V2区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

V3处理视觉对象动态形状的中枢。

V4区主要与颜色觉有关。

V5位于颞叶,处理视觉对象运动信息的脑区。

41.什么是开反应?

什么是闭反应?

对感受野施予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开反应。

撤出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闭反应。

42.什么是功能柱?

它的种类都有哪些?

①功能柱是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

②功能柱可以分为:

方位柱,空间频率柱,颜色柱,眼优势柱。

43.听觉传导通路是怎样的?

听觉传导始于内耳的毛细胞,毛细胞与螺旋神经节内双极细胞的外周支神经纤维相联系,将编码后的听觉神经信息传给双极细胞。

双极神经细胞沿其中枢支神经纤维-听神经向脑内传递,先到达延脑的耳蜗神经核,交换神经元后大部分纤维沿外侧丘系止于下丘,另一部分纤维从耳蜗核经过延脑的上橄榄核与斜方体,再到达下丘。

从下丘向左右两个内侧膝状体传递信息,最后到颞叶的初级听皮层(41区)和次级听皮层(21,22,42区)

44.什么是强度分析机理?

不同刺激强度兴奋的感受细胞和神经单元的多少不同,每一个神经单元兴奋后发放的冲动数目也不一样。

随着声音强度的加大,单根听神经纤维上放电频率增加和它们在空间上活动纤维的数目增多。

听皮层及其他听觉中枢与声音强度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分析关系。

不同区域对不同强度的声音刺激敏感。

45.什么是双耳听觉?

什么是锁相机制?

①听觉系统对同一个声音到达双耳的时间差和强度差的分析发生在脑干水平以上,因为在脑干以下双耳的听觉传导通路没有发生交互作用。

两耳发生交互作用的最低中枢是在上橄榄核。

上橄榄核的许多细胞对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别和强度差别很敏感。

下丘接受的是脑干多个核团输入的信息,它的某些神经元只反应某一方向来的声音而不反应其他方向来的声音。

②神经元仅在声波某一相位时改变单位发放频率,两侧神经元对同相声波产生同步性单位发放的机制,就称为听觉神经元单位发放的锁相机制。

46.什么是痛觉?

痛觉是人类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以提供躯体与内脏受损的信号。

47.痛反应的分类?

①局部反应:

受到伤害刺激的局部出现血管扩张、组织水肿等现象,由于神经末稍受刺激后释放出某些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局部反应。

②全身反应:

心率加快,骨骼收缩,血压升高等。

③行为反应:

躲避,反抗,攻击。

带有强烈的感情的色彩。

48.内脏痛的特点?

内脏痛有时难以定位,常常牵涉到身体的其他表面。

49.什么是牵涉性痛?

内脏痛有时难以定位,常常牵涉到身体的其他表面,叫做牵涉性痛。

50.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脑对客观事物各种特征及其关系的整体反映-脑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各种特征或信息组合在一起并对其意义进行反映。

51.知觉信息处理的两个特征?

①自然匹配原则:

右手比左手对右侧的视野的闪光的反应时间要短,左手比右手对左侧的反应要快。

②恒常性:

一个外部的物体,当它相对人眼的距离、方位、角度(如旋转)和照明光线发生变化时,它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也有相应的变化,然而人对这个物体的视知觉(即看到的、感觉到的)却是恒定不变的,即知觉到的物体的大小、彩色、形状保持不变。

心理学上称之为恒常性。

52.知觉的神经基础是什么?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次级感觉皮层、联络区皮层以及与记忆功能有关的脑结构,形成了知觉的神经基础。

其中,联络区皮层接收来自感觉皮层的信息,经过整合之后传入运动皮层,从而调节行为活动。

联络区皮层在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之间起着联合作用。

联络区皮层包括顶叶联合皮层、颞叶联合皮层、前额叶联合皮层,分别完成对视知觉、听知觉的加工及贮存。

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53.什么是失认症?

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受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54.视觉失认症的几种临床表现和相应脑区是什么?

①统觉性失认症:

这类患者对一个复杂事物只能认知其个别属性,但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故又称同时性视觉失认症。

这种失认症可能是V2区皮层以及与支配眼动的皮层结构间联系受损。

②联想性失认症:

患者可对复杂物体的各种属性分别得到感觉信息,也可将这些信息综合认知,很好完成复杂物体间的匹配任务,也能将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正确地描述在纸上;

但患者却不知物体的意义、用途,无法称呼物体的名称。

这类患者大多数是由于颞下回或枕-颞间联系受损而致。

这是视觉及其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功能、解体所造成的。

③颜色失认症:

指患者不能对所见到的颜色进行命名,同时也不能根据别人的口头提示的颜色,指出相应颜色的物体。

④全盲性失认症:

把世界的各种看成黑白色或灰色。

⑤颜色命名性失认症:

可以看见颜色但是要求把相同颜色的物体匹配起来时,不能说出颜色性质和名称。

⑥特殊颜色失语症:

颜色视觉与言语功能各之间的联系丧失,关于颜色的听觉表象能力也丧失,V4区可能损伤。

⑦面孔失认症:

面孔认知障碍分为两种类型:

熟人面孔失认症和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

熟人面孔失认症对站在面前的两个陌生人可知觉或分辨,也能根据单人面孔照片,指出该人在集体照片中的位置。

但病人不能单凭面孔确认亲人,却可凭借亲人的语声或熟悉的衣着加以确认。

这类病人大多数是双侧或右内侧枕-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

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的患者,对熟人确认正确无误,但对面前的陌生人却无法分辨。

这类患者大多数为两侧枕叶或右侧顶叶皮层受损。

55.什么是听觉失认症、体觉失认症、实体觉失认症?

①听觉失认症:

患者大脑初级听皮层(颞横回的41区)、内侧膝状体、听觉通路、听神经和耳的结构与功能无异常所见,但却不能根据语音形成语词知觉或不能分辨乐音的音调,也有患者不能区别说话人的嗓音。

词聋患者大多数左颞叶22区或42区次级听觉受损所致。

②体觉失认症:

顶叶皮层的中央后回(3-1-2区)躯体感觉区结构与功能基本正常,但此区与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的脑结构间联系受损,引起皮层性触觉失认症,实体觉失认症等多种类型的体觉失认症。

③实体觉失认症:

多为右半球顶叶感觉区域记忆中枢间的联系障碍,引起左手触觉失认症状。

56.什么是超柱?

超柱是指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

57.什么是多模式感知细胞?

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58.什么精神盲?

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

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

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59.什么是学习?

什么是记忆?

学习主要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接受外界环境信息而影响自身行为的过程,记忆是指获得的信息或经验在脑内储存和提取(再现)的神经活动过程。

60.人脑学习记忆功能的生物学特点是什么?

①不变量形成,人脑能够将外来的各种信息依其意义、特征分门别类,记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当在主要特征上与记忆中的某一事物相类似的事物出现时,我们能熟悉地认识它。

②信息平行处理,同时输入各种信息,并分别在脑内相应的中枢区域进行整合和分析,产生综合记忆。

③结构复杂、高效低耗能。

61.学习和记忆的分类是什么?

①非联合型学习和联合型学习

非联合型学习:

在刺激与反应之间不形成明确的学习形式,称为非联合型学习。

主要表现为在单一刺激长期重复作用下个体对该刺激的行为反应改变,增强或减弱的过程。

习惯化和敏感化属于非联合型学习。

联合型学习:

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学习,他的实质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之间的活动形式形成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均属于联合型学习。

②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事实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的记忆,又称外显记忆。

陈述性记忆依赖于对信息的获得和回忆的意识表达,依赖于评价、比较和推理等认知过程。

非陈述性记忆是具有自主或反射性质的记忆,又称内隐记忆或反射性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弹钢琴、打球、做体操、系鞋带等技能或行为的记忆,称为程序性记忆。

③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

短暂的、容量有限的、其内容需要在脑内不断反复加强(重复)的记忆,称为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记忆时间持久、容量大、其内容不需要在脑内经常重复的记忆,称为长时记忆。

④工作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