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模块3 专题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68647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模块3 专题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材料探究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只是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排除C、D两项。

答案 A

3.(2019·

河南期中)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

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

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

这些现象(  )

A.加快了两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B.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C.受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

D.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解析 葡萄牙商人“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说明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因此没有推动其社会转型,A项错误;

而“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推动了社会转型,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B项正确;

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地理环境无关,C项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符合时间限制,D项错误。

4.(2019·

安徽联考)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人从《圣经》中找到依据,认为其在非洲起到的作用是拯救黑人,理由是非洲有用战俘作祭祀的习俗,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等于逃过一死,因此他们是奴隶贸易的受益者。

这可以用来解释(  )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B.葡萄牙等国家的衰落

C.英国人为从事奴隶贸易找借口

D.西欧殖民扩张的步伐

解析 材料表明,英国人为从事奴隶贸易,从《圣经》中寻找依据,这其实是一种借口,C项正确;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主要是其在军事实力强大之上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排除A项;

西班牙、葡萄牙之所以衰落,主要是其把掠夺来的财富主要用来王室的挥霍,没有用作资本扩大再生产,排除B项;

“西欧殖民扩张的步伐”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答案 C

5.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不少的殖民垄断公司,有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

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

这两类垄断性质的组织(  )

A.两者都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B.两者都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

C.两者都只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D.两者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殖民垄断公司是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国家在生产力不高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方式包括正当贸易、黑奴贸易、屠杀掠夺等方式攫取利润,有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垄断组织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

殖民垄断公司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产物,排除A项;

垄断组织时期,政府奉行自由主义政策,排除B项;

两者在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和痛苦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排除C项。

答案 D

6.(2019·

福建期末)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欧文考察东非后,竭力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就地利用当地资源,他说:

“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放。

”这一主张反映了当时(  )

A.资本原始积累不断扩张的需要

B.重商主义者增殖国家财富的强烈诉求

C.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D.商品输出逐渐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手段

解析 据材料“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放”,联系背景可知,19世纪初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期间,商品输出逐渐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D项正确;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西欧,19世纪后转变为自由主义,它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排除B项;

19世纪初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此之前已经确立,排除C项。

7.(2019·

云南诊断)

西方黑奴贸易废除情况表

1807年后

英美法先后宣布禁止黑奴贸易,但黑奴贸易禁而不止

1861-1865年

美国南北战争使大西洋黑奴贸易的根基发生了彻底的动摇

1890年

布鲁塞尔国际会议通过了反对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黑奴贸易最终划上了句号

由上表可推知,黑奴贸易终结主要是因为(  )

A.工业革命与黑奴贸易的矛盾

B.国际会议通过立法方式推动

C.各国政府先后采取措施推动

D.黑人奴隶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解析 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需要广阔的殖民地与劳动力,黑奴贸易的终止有助于提供广阔的劳动力与市场,A项正确;

国际会议的推动为黑奴贸易的结束提供了重要保障而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

各国政府的先后推动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排除C项;

据材料可知,政府的推动作用促进了黑奴贸易的终结,而未涉及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排除D项。

8.(2019·

湖北模拟)1786年,一封提交给政府的请愿书上写道:

“机器产生的罪恶不胜枚举。

我们真诚希望人类的判断力不受狭隘利益的左右,发现继续使用机器将产生的危害,例如后代人口减少、贸易消失、地产利益得不到满足,以致最后被吞没等恶果。

”这表明当时(  )

A.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B.劳动者深刻认识到贫困根源

C.处于机器大工业的早期时代

D.工人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

解析 据材料“继续使用机器将产生的危害,例如后代人口减少、贸易消失、地产利益得不到满足”,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危害当时并未发生,此时处于机器大工业的早期时代,C项正确;

据材料“一封提交给政府的请愿书”,可知不是社会大众,排除A项;

劳动者贫困的根源在于被剥夺剩余价值,排除B项;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使工人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排除D项。

9.(2019·

四川宜宾一模)

人物

观点

汤恩比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主义的转变是工业化的原因,经营企业的自由是主要推动力

坎宁汉

日益增加的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的结合,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曼图

强调商业和信贷的扩大对工业革命作了准备

上表是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一些认识,据此可知(  )

A.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

B.这些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认识

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没有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

解析 材料从“自由放任主义”“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商业和信贷的扩大”等方面解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体现出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A项正确;

这些观点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排除B项;

材料反映出历史解释角度影响历史认识,排除C项;

材料考虑到了英国传统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排除D项。

10.(2019·

湖北期中)1896年,一位英国记者在《德国制造》一文中说:

“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

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里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的。

”这位记者意在说明(  )

A.英国自由主义政策遇到困境

B.德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C.德国政治经济制度比较先进

D.英德两国应相互设置贸易壁垒

解析 自由主义政策是指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据材料“看看你们的周围……是德国制造的”可知,英国的自由政策使德国产品大量输入英国,违背初衷,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德国是否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B项错误;

据所学知识,德国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保留大量封建残余,C项错误;

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政策仍旧是各国的政策,D项错误。

11.(2019·

广东惠州一调)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有些学者提出用“起飞”、“原工业化”或者“勤劳革命”等概念替代“工业革命”,研究流派就有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等众多学派。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  )

A.导致民众史学认识的混乱

B.拓展不同视角并趋于全面

C.削弱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D.注重学科交叉领域的融合

解析 题干表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工业革命,而并非是这些不同的视角促使史学认识的混乱,A项错误;

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工业革命,使人们对其研究更加全面,B项正确;

题干中的不同视角不但没有削弱工业革命,反而使人们对它的研究更加深入,C项错误;

题干并没有从学科交叉领域对工业革命进行研究,D项错误。

12.(2019·

湖北黄冈检测)“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许多技术成果在被发明之前,其原理已经在理论上被阐明,如电气技术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电学的发展。

19世纪是自然科学获得长足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热力学、电磁学、化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

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的新进展,并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材料突出强调了(  )

A.科学与技术尚未做到真正结合

B.电的发现是推动新工业的主要途径

C.科学理论一直落后于技术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

解析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做到真正结合,A项错误;

电的发明仅仅是推动新工业的一个途径,除此之外,还有石油化工、热力学等,B项错误;

题干说明科学与技术有了紧密结合,C项错误;

题干中“电气技术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电学的发展”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以此推动生产发展,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

13.(2019·

山东德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国富论》。

随后,支持其理论的有大卫·

李嘉图和曼彻斯特学派(1820年创立)等,他们的学说被称作“自由放任主义”。

他们认为,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经济关系的世界,它是同政府或政治分开而独立的。

这就是自由市场的世界,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如供求规律所制约。

政府应尽可能不加干预。

不应设有关卡,到处都应实行自由贸易,因为这种制度是世界性的,不受政治障碍或民族不同的影响。

至于工人,他们不应期望得到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

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材料二不管是法国的小农场主,还是德国东部那些大容克地主,都要求实行关税保护措施,因为他们不可能与美国中西部或南俄大平原的农业竞争,这两个地区在1870年以后都以低廉的价格向欧洲倾销他们的谷物。

德国的容克地主和正在崛起的莱茵实业家联合起来,迫使俾斯麦在1879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

1892年法国也采取了高关税政策。

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保护关税政策。

组织起来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政党、男性普选权和对社会灾难的敏感,这一切都迫使政治领导人日益介入经济事务之中。

俾斯麦开创的社会保险传到了其他国家,国家对其国民的社会和经济福利正在承担起责任。

在美国,无论是共和党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民主党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还是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在寻求用政府行动反对垄断和托拉斯以复兴经济竞争。

——以上均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自由放任主义的主要观点。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5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经济关系的世界是同政府和政治分开独立的”,可得出经济独立于政治;

根据材料一“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可得出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规律;

根据材料一“政府不应该加强干预”,可得出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

根据材料一“到处都实行自由贸易”,可得出实行自由贸易;

根据材料一“工人不应该期望得到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可得出漠视工人利益。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不管是法国的小农场主,还是德国东部那些大容克地主,都要求实行关税保护措施”,可得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根据材料二“政治领导人日益介入经济事物之中”,可得出政府干预经济;

根据材料二“俾斯麦开创的社会保险传到了其他国家,国家对国民的社会和经济责任承担起责任”,可得出国家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增强。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政治、经济变化的角度上去考虑,如:

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竞争的加剧,垄断组织的产生,工人运动的发展等。

(3)本题要求答出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变化的认识,主要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上去回答,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其积极作用。

答案 

(1)观点:

经济独立于政治;

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规律;

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

实行自由贸易;

漠视工人利益。

(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2)变化:

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政府干预经济;

国家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增强。

(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原因:

世界市场形成,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更易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冲击;

英、法、美、德之间国际竞争的加剧;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产生;

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俾斯麦、威尔逊等政治家个人的因素;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做出调整。

(3)评价:

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做出变化;

这些变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与完善,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5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14.(2019·

内蒙古自治区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20世纪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分布

时间

中心城市

所在区域

14-15世纪

威尼斯、佛罗伦萨等

北意大利

17世纪

阿姆斯特丹

荷兰

18-19世纪中后期

伦敦

英国

20世纪初-20世纪

四五十年代

华盛顿、纽约等

美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香港、东京、新加坡等

亚太地区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上海、深圳等

——摘编自吴晓求《历史视角:

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

阅读材料,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合理,阐述恰当,史论结合)

解析 注意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比如从材料的出处《历史视角:

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结合材料的标题,我们知道材料的主旨就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分布与迁移,注意要求从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中拟定论题(转移的原因是什么),论题明确合理,阐述恰当,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

论题:

新航路开辟,推动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分)

阐述:

14、15世纪,以威尼斯、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地区借助传统丝路贸易中间站的有利条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经贸金融领先于欧洲其他地区,逐渐成为欧洲贸易金融中心;

但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传统陆路东西贸易逐渐被海路东西贸易所取代,引发欧洲商业革命,使地处新航路起点的大西洋沿岸的荷兰、英国等经贸渐趋兴盛,从而使欧洲商贸中心发生转移。

(9分)

示例二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美国经济崛起。

18世纪,英国率先发生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直接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通过全球范围地拓展市场,成为“世界工厂”,到19世纪中后期,使英国居于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美国借助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等因素,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赶超了英国。

到20世纪初,美国成为后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逐渐取代英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示例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略)

示例四

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世界经济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

(注:

有其他论题,凡是符合题意,论述合理,可酌情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