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教育学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5367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教育学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教育学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教育学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教育学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教育学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教育学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教育学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教育学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教育学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惟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世俗教育,是“宗教教育”的对称);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201310月20日福建真题简答):

教育的终身化(20世纪60年代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8、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书上简答)(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问题是研究的核心,一切研究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为研究对象,(任务:

)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

“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

▲“化(教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201310月20日福建真题选择)(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

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

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 

,阐释了启发式教学 

▲“学不躐等(躐liè

超越,超越等级,不按次序。

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 

,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P13—14:

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

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

第二步叫定义;

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 

  该方法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P17 

创始人:

德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代表著作:

《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贡献:

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传统教育学主张:

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

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P18 

▲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年——1952年)-教育无目的论;

▲代表作:

《民本主义与教育》;

▲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主张: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

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

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在实际生活中学)、活动中心(学生在活动中会遇到疑难问题,在兴趣的支配下,他们会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动脑筋,)”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第一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社会(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文化背景、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

  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体现在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了解)。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

“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近年又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了解)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的?

(书上简答)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受教育的权利、③教育目的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P24: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

(2)教育是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书上简答):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③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使劳动力更牛B^-^)、②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传递给了新一批人). 

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等,或者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 

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201310月20日福建真题选择)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__宪章__”(福建考题-填空)其核心概念: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1、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书上简答)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科学的轨道前进。

①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②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推进科学体制化、③具有科学研究功能、④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功能.

2、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①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②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教育迈向网络时代)飞跃提供平台.

3、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

P35 

 (1)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学校教育由他人掌握的“筛选制度”评定优劣,网络教育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评定;

(3)传统学校教育是“年龄段教育”,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时空限制,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P38;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 

2、学校文化的特性P38:

(1)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

(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有着整体的特点);

(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3、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的构成:

(1)学校物质文化;

(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即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3)学校精神文化;

(4)学校各种亚文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书上简答):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4、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重点):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5、学生文化的特征:

①过渡性(儿童迈向成人的过度)、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对学校文化的互补)。

(填空)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

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能动性:

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

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 

  

(1)内发论(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选择)代表人物:

中国的孟子;

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外铄论(201310月20日福建真题填空)(外铄论者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

中国的荀子——性恶论;

美国的华生——给我一个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打造成仁义类型的人;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另外,关于建构主义发展关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选择题)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书上简答) 

(1)顺序性→循序渐进 

(2)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另外不同的方面成熟时间不一样也属于不平衡性 

(4)互补性(比如失明者听觉和嗅觉等可能更强)→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书上简答)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成熟(成熟是指个体的生理、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

生理方面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背)——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201310月20日福建真题简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学校教育教育;

(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填空)(书上简答) 

(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的活动构成:

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的生理活动;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

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点

1、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就是其社会性——选择题。

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填空。

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填空

2、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

①教育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②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主体地位及尊严.③教育教给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怀疑知识技能.④使人们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

3、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 

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4、心理学家把少年期(201310月20日福建真题填空)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

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5、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总体上:

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

  具体讲: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6、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

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P59 

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要消灭阶级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人人都应成为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

-选择题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P66 

意义:

①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②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③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说核心问题。

  作用: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3、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P68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者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P71-72(书上简答):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以下要点(书上简答):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到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另外的几个知识点1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目的性;

2人的身心发展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5、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

P73(1)、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美育(席勒最先提出的词)的任务: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没的能力;

3形式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要求德智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

智育(201310月20日福建真题简答)的根本任务当然是要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应当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

之所以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因为这两者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

此外,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还需要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6、对素质教育的理解P73—76(书上论述题):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7、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P75:

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异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8、P76重要的三句话: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学生

一、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P83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的教育意义:

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这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并不是盲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同的特殊素质及个人的独立意志。

教师只有在尊重并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合理并巧妙运用自己的权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权威,将阻碍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P84

1、对学生社会地位的传统认识(另外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选择题)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学生是不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是未进入正式成人社会的“边际人”。

长期以来,学生没有被看做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

2、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书上简答题)我国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也对青少年享有的权利作出了规定。

①人身权。

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

由于未成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人身权受到特别的保护。

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②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3、学生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第二节教师

1、教师职业的性质?

P87 

(1)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本质(或说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3、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什么?

P88教师扮演的职业角色主要有6种:

(1)传道者;

(2)授业、解惑者;

(3)示范者;

(4)管理者;

(5)朋友;

(6)研究者。

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书上简答)(201310月20日福建真题论述题)

  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技术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该学科相关知识;

(3)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另外教师最基本条件是-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选择题)

5、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中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语言准确、明了、有逻辑性;

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有个性。

要掌握对话艺术,善于独白。

在对话过程中,善于对学生的谈话作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