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2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4543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182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01182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01182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01182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01182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182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01182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182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182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节电视文艺栏目

1.电视文艺栏目的特征

电视文艺栏目是电视文艺节目制作、编排和播出的基本方式,其特点是其连续性。

2.中国电视文艺栏目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文艺栏目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

当时的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曾开设过不固定的文艺专栏。

1979年的《外国文艺》,是新时期中国电视文艺第一个具有影响的栏目。

第四节电视文艺编导

电视文艺编导有时也被称为“文艺节目导演”,直接负责各类文艺栏目、节目的创作。

作为节目的主要创作人员,文艺编导不仅要在文艺节目的构思、创作、合成、编辑或转播过程中负责各项具体工作,而且要对节目整体艺术效果承担最直接的责任。

1.文艺编导的出现

文艺编导的名称是产生于电视节目制作实践的,不同于原来电视节目生产中的编辑、导演、导播。

2.文艺编导的工作特点

(1)文艺节目没有现成剧本,节目编导的选题需要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当编导发现了有价值的题材后,他要进行先期的采访和策划,形成正式节目选题后向上呈报,然后才能阻止拍摄和制作。

(2)文艺节目不仅要进行艺术创作,很多时候还要承担事务管理的工作和资金管理的事务。

文艺节目的长度相对较短,规模较小,因而人手较少,于是节目编导只能事无巨细审美都自己操心,从艺术构思到联系拍摄、从采访对象到挑选节目、从资金管理到吃喝拉撒,都是编导的事情。

3.文艺编导的素质要求

(1)政治意识。

(2)文艺素质。

文艺素质包括文化素养和艺术素质两方面。

(3)电视专业方面的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包括文字能力、图像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二)电视文艺节目的艺术特征。

(三)电视文艺栏目的特征及中国电视文艺栏目的发展历程。

(四)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养。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识记:

电视艺术的概念

领会:

电视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在审美特征上的区别

简单应用:

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应用: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的新变化

(二)电视文艺节目的艺术特征

电视文艺节目的概念

电视文艺节目的综合性、现场性、参与性和连续性

电视文艺节目的艺术特征在具体节目中的呈现

文艺编导如何利用好电视文艺节目的四种艺术特征。

(三)电视文艺栏目的特征及中国电视文艺栏目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文艺栏目的发展历程

电视文艺栏目的特征

(四)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养

电视文艺编导的概念界定

电视文艺编导的工作特点和基本素养

区别电视文艺编导与其他电视节目编导在工作特点和基本素养上的异同

不同的声画关系的差别和应用

第二章电视文艺节目的视听语言特性

视听语言是影视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基础和手段,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离不开对视听语言的应用。

在本部分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视听语言语汇及表达特性,而且要联系电视文艺节目视听语言的特点进行学习,以保证在实践中能够恰当运用。

视听语言的分析是影视作品本体分析研究的重要部分,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作者对视听语言运用的得当和成熟。

所以在研究电视节目创作之前,很有必要对影视作品的语言方式——视听语言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1节视听语言的发展基础

1.电视作为媒体的特性

作为媒体的影视、报纸杂志、广播和网络之间的异同。

主要从表现方式、性质、受众接受和创作特点几个方面来认识。

2.电影与电视的基本区别

电影与电视的制作技术、材料、传播方式不同,传播领域和欣赏环境不同,电影画面与电视屏幕的差异导致了其语汇的不同。

3.电视视听语言的技术要求

主要讲解电视信号的产生和传送方式;

信号的采集和储存方式以及电视信号的处理。

第2节画面语言

1.构图

本节着重探讨构图的基本元素。

(1)定义

“构图”一词最早来自拉丁语,表示:

结构、组成、联络和联系。

当它落实到行为上时,是一个创作过程,但出于不同的创作观念,可以有多种解释。

(2)画面内部的造型元素

主要从形、质、光、色、速记各方面进行讲解。

(3)画面外部的造型元素

1)景别

本部分讲述景别的概念以及使用意义,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电视文艺节目相对来说更多使用两级镜头。

2)拍摄角度

摄像角度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摄像机相对于被摄物的机位的高低——视线的纵向角度,另一方面是摄像机围绕被摄物移动的角度-——视线横向角度。

角度的选择对电视文艺节目创作中的编导的主观情感表达很有意义。

3)拍摄技巧(镜头的运动)

包括推、拉、摇、移及其运动的方式与速度。

而相对于其它节目类型来说,充满主观情感色彩的电视文艺节目更多运用运动镜头。

4)标准、长焦与广角镜头

摄像机的焦距调节不象人眼那样便捷,只能拍摄一定范围和距离的人和物,于是配有不同焦距的镜头会具有不同的视野范围,导致不同的画面透视关系,于是形成不同的构图效果。

相对来说,电视文艺节目视觉效果的抒情特性使长焦、广角镜头的使用也较为频繁。

5)画面编辑

画面的编辑有两类方式:

直接的切换,特技的转换。

相对于叙事、纪实的节目,抒情、时空跨度大的电视文艺节目会更多采用特技衔接方式。

(4)构图的评价

1)主体是主题的重要载体。

要突出主体,以明确主题;

画面的整体性与均衡感。

2)画面的整体性与均衡感

3)创造动感——电视文艺节目创作常用的思维方式

2.蒙太奇与长镜头

(1)蒙太奇与蒙太奇观念

在大量的电视文艺节目中,蒙太奇结构与技巧经常支撑了作品的“非写实”意义,特别在电视文艺专题片中,蒙太奇是构成导演思想性的基础,而且剪接时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要将画面衔接出思想意义,还可能会跨越时空,于是会较多运用特技技巧进行转换。

(2)长镜头与长镜头观念

长镜头一旦在非纪实的文艺作品中使用,即成为精心设计的行动的和高水平拍摄技巧的展现,同时镜头的移动也造成了画面动感的趣味。

第3节声音语言

1.声音对画面的意义

丰富了表现的语言;

声音赋与电影以尽可能完善表达现实的手法,使画面有了立体的空间纵深感、层次感,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多,从而使所反映的世界变得更为亲切、自然,也更有生命力;

当声音成为创作元素时,声音有独特的意义、独特的美感,可以制造、表达更丰富的情感,可与画面一起创造节奏。

声音也成为画面剪接的依据,经常用于“转场”,被称为声音蒙太奇——声音丰富了蒙太奇语言。

2.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类型

第四节声画关系

声画关系主要有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

1.音画同步

亦称音画统一。

它有两层含义:

广义的指声音和画面在作品的内容、时代特征、民族色彩、地方风俗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方面都统一;

狭义的指声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内容上完全一致,长度和节奏都严密、精确地配合。

2.音画对位

是指声音和画面在各自独立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

音画对位还被细分为音画并行、音画对立。

(一)影视、报纸杂志、广播和网络之间的异同

(二)画面内外部的造型元素

(三)影视作品中的声音类型

(四)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四种媒介的不同的表现方式

四种媒介不同的媒介性质差异

根据媒介接受受众的差别,区别不同媒介传播形式的差异

不同节目形式和相应媒介的关系。

构图的基本含义

画面内外部的各种造型因素

不同形状、颜色、质地、光线等在构图中的意义和作用。

标准、长焦与广角镜头的区别和应用

画面剪辑的各种方式

景别和拍摄角度在视听语言中的运用以及导演的主观意识如何通过这些手段加以表达。

影视作品中声音类型的划分

不同类型的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三种不同的声画关系

音画对立的意义和作用

声音转场

第3章电视文艺节目的制作方式和流程

在掌握基本的视听语言技巧的基础上,本章我们主要介绍电视节目制作一般方式和常规流程。

要求学生从宏观上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过程,并进一步了解文艺节目制作的特点,这也是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的基础知识。

第1节电视文艺节目的制作方式

1.ENG方式

主要讲解ENG的概念、制作特点和ENG的多机录制方式及其在文艺节目中的运用。

ENG方式实际上意味着对节目内容进行分镜头的拍摄:

把前后节目顺序打乱,按时间、场景的需要进行分门别类的拍摄。

一般的电视剧、电影的单机制都是这个程序——导演先要把剧本或节目内容写成分镜头本,作为实拍和剪辑的依据。

视节目的需要,在一些大而复杂的场面,可以采取多套ENG系统一起出动的方式进行录制。

ENG的多机录制是有多少台摄像机就有多少个相应的录像版本,剪辑的效果还是要通过后期制作来完成。

2.EFP方式

主要讲解EFP的概念和制作方式及在电视文艺节目转播节目中的运用。

EFP方式往往意味着被拍摄的场面较大、事件进程不能打断或可以不必为录制打断,节目可以没有后期制作,而机位架设是拍摄工作的关键环节。

3.ESP方式

主要讲解ESP的概念和制作特点及在电视文艺节目中的运用。

演播室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受自然条件和时间限制,如果能有经济实力来建立,演播室有如电影的摄影棚,可以最高效率地制作节目。

在演播室录制过程中,同时参与工作的部门是最全面的,具体大致分为导控室和演播现场两部分人员。

第二节电视文艺节目的制作过程

1.前期

(1)前期创作的核心人员

制片人、编导、作者(作品原创)、电视画面专家在节目制作前其中的作用。

(2)前期创作的重点

1)节目的来源

主要从资金、媒体、社会和观众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2)策划书的拟定

主要从企划动机、项目定位、可行性分析、节目运作进程、资金情况、节目样带文案几个方面入手。

3)音乐创作为先导

电视文艺节目的具体落实往往是从声音制作开始的,修改至此因为可能需要声音形象在前期创作中最先得到确立——作词、作曲、配器、找好演唱者,并在拍摄之前录制完成。

4)制定工作日程——倒计时表

2.拍摄期

(1)先期录音

(2)分镜头与排练

(3)舞美与灯光

(4)流程表与联排

(5)录制

编导——架设机位、录前会、切换……

摄像师——摄像师要与编导建立高度的默契。

灯光师——灯光决定了时空范围和形象的完整性。

音响师——主要负责现场还音与现场扩音制造、制作声音效果、同期声的录制。

美术师——场景造型和人物造型各司其职。

制片部门——主要负责后勤保障。

演播者——节目内容的核心。

3.后期

后期工作主要包括剪辑、节目的宣传与推广、财务结算、创作总结几个方面。

(一)电视文艺节目三种制作方式的异同。

(二)电视文艺节目制作前期、拍摄期主创人员的工作内容。

(三)晚会流程表的制作。

(四)后期的工作内容。

(一)电视文艺节目三种制作方式的异同

三种节目制作方式

单机与多机录制的作用和特点,

ENG方式的制作特点

EFP方式的制作特点

ESP方式的制作特点

演播室内各工种的配合

(二)电视文艺节目制作前期主创人员的工作内容

文艺节目的前期主创人员

策划书的主要内容

美术设计师和摄像师在节目前期中的作用

考察节目的来源与目标

策划书的写作

(三)拍摄期节目的工作内容

晚会流程表的格式和内容

晚会流程表的制作

节目的镜头划分

(四)节目录制完成后节目制作者的工作内容

制作后期节目制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

创作总结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章转播节目

从这一章我们开始学习电视文艺节目的样式之一——电视文艺转播节目的创作特点和创作规律。

转播节目,是指电视转播的文艺演出,如戏曲演出、音乐会、舞蹈比赛、广场艺术表演等。

转播节目是以演出本身为主体,以电视媒介为传播手段,在不改变现场演出的前提下,通过电波将现场的演出实况完整地传送给观众的一种电视文艺节目样式。

转播节目是中国电视文艺早期主要的节目样式,也是保留至今的节目样式。

第一节转播节目的发展

中国电视从诞生时起,就将转播舞台上的文艺演出作为自己的节目。

1958年6月26日,当时的北京电视台对残疾军人演出的文艺节目表演进行了实况转播;

转播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演出;

1959年底,北京电视台的节目中,转播剧院的演出已占到节目总数的30%;

第一次室外文艺演出的实况转播,是195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国庆10周年文艺晚会,为后来电视台转播大型文艺演出奠定了基础;

中国第一代电视文艺导演在创作中积累经验,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

1964年12月31日,第一次用黑白录像技术播出文艺演出。

《朝阳沟》和《红灯记》,

录播转播方式出现;

1978年后,由于专题文艺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竞赛游戏节目的大量出现,转播节目在电视文艺节目中的比例逐渐下降,并逐渐取代实况转播节目在电视文艺节目中的主体地位,但实况转播节目作为电视文艺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依然有其影响,并发挥着其他节目样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二节转播节目的特点

转播节目是以电视屏幕作为呈现方式的、一种艺术对另一种艺术的复现。

它是通过电子图像和伴音系统对另一种表演艺术的即时传达和完美再现。

与其所转播的表演艺术相比,转播节目除了保持演出本来的形态和原来艺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外,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1.传真性

转播节目的传真性突破了空间对表演艺术的制约,使普通人通过电视的实况转播,有机会看到精美的、高质量的演出。

2.同步性

对演出现场进行即时传播的方式又称为现场直播。

3.视点的多样性

景别、机位、角度等的变化,使得观众观看的视点是多元的和动态的

4.视觉的强制性

转播节目是必须通过电视编导的处理后才能被观众看到的,因此观众在视觉上的自由就受到了限制。

第三节转播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1.对传播方式的影响

无论是戏剧、音乐、曲艺杂技等,都有属于自己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空间,如剧院、广场、书场或其他演出场所等,当人们需要欣赏艺术时,他们会去剧场、影剧院等场所。

而电视转播,使这一切发生了变化。

另一方面,通过电视转播演出,电视传播的艺术表演成百上千倍地扩大了观众的数量。

2.对创作的影响

(1)表演的一次性

(2)更注重表演和形象

(3)改变保存手段

第四节转播方式

转播方式有两种,直播与录播。

1.直播

时效性强、真实性强、现场感强,有利于观众与演出直接的感情交流。

直播通常用于时效性较强、规模较大、不可重复的演出

对于观众,现场直播魅力无限,但对于转播者的压力极大

2.录播

录播三种情况:

一是在现场直播的同时进行录播,事后将录制的节目带经过剪辑再行播出,即重播;

二是在演出现场进行录像,然后对录像进行后期制作,即实况录像;

三是在电视台的演播室或其他特定的演出场合,按照电视的规律,在充分保证电视对声音、灯光、色调、镜头等要求的基础上,由录制演出的编导按照表演的内容和画面蒙太奇规律,重新设计分镜头,表演者则按照电视录制的要求而不是舞台表演的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表演以供编导挑选,而编导则可以随时打断表演,并要求表演者再来一次,在多次记录表演的基础上,编导最后挑选最佳表演状态片段进行组接和加工后播出,叫“专场录像”。

第5节现场转播的要求

1.转播原则

转播的基本要求是忠实传达原作的神韵,同时再现演出的最佳屏幕效果。

2.播前准备

无论是直播或是录播,导播在进行转播前的准备工作时,首先是要熟悉作品。

3.景别运用

在转播中,不同的景别有着各自的意义和作用,景别既是导播观察演出的方式,也是导播情感和意图的体现,因此,选择镜头的景别就是确定导播的视点和态度。

全、中、近、特的不同运用场合

4.画面转换

(1)转换依据:

观众的观赏心理和视觉艺术的规律

(2)画面组接方式

注意切换点的选择、组接方式的选择以及切换手法的使用。

选择切换点的三原则。

画面组接有平稳组接和不平稳组接二种方式。

画面切换手法主要有:

无技巧转换盒技巧转换。

5.转播中的注意事项

(1)捕捉重要细节和瞬间神韵

(2)表现运动感

(3)表现现场观众的反应

第六节各类艺术的转播特点

各种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转播时要根据各种艺术门类的特点进行景别选择和画面切换。

1.音乐类

音乐作品的转播在景别的运用上器乐以全景和中景为主,声乐以中近景为主。

2.舞蹈类

舞蹈作品转播在景别的运用上以个人全景、中景和特写为主。

3.戏剧类节目

戏剧作品转播的景别选择除少量全景外,以中景、近景、特点为主。

4.曲艺类节目

曲艺节目的特点是人少,场面空,几乎没有空间运动,因此在转播时曲艺节目时一般不作无谓的镜头运动,力求以干净、简洁的画面表现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景别一般中景、近景为主。

5.大型文艺表演

大型文艺表演的转播中除综合使用各种景别外,尤其应当注意把全景作为视觉语言的“句号”反复使用,这样既能展示整个表演现场的欢乐氛围,又能区分出明显的段落和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一)转播节目的发展历程

(二)转播节目的特点

(三)转播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四)转播方式

(五)现场转播的要求

(六)各类艺术的转播特点

转播节目的发展历程

电视文艺转播节目的发展趋势

转播节目的特点

电视文艺转播节目与其所转播的表演艺术的区别

转播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转播对传统艺术的创作方面的影响极其编导的应对策略

直播与录像的区别

直播的特点

直播对文艺编导的要求

转播原则

转播中的注意事项

转播前的准备工作

电视现场转播时的景别运用技巧

电视文艺节目现场转播过程中画面组接的方式

音乐类节目的转播特点

舞蹈类节目的转播特点

戏剧类节目的转播特点

曲艺类节目的转播特点

大型文艺表演的转播特点

综合应用:

各类文艺节目的转播技巧

第五章综艺节目的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种类型综艺节目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要点,着重理解电视综艺节目在节目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和特点,掌握各种类型的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规律。

第一节综艺节目概述

1.综艺节目的概念

综艺节目,就是将各种艺术表演,如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戏曲片段、相声曲艺、魔术杂技武术等综合在一起,组合成一台完整的电视文艺表演节目。

综艺节目是电视文艺节目中主要的节目类型之一。

2.综艺节目样式的形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现场直播了一台歌舞节目,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电视综艺歌舞节目。

早期有影响的电视综艺节目是在二战后的美国。

1948年6月,美国的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相继推出二个具有开创意义的综艺节目:

NBC的《德克萨克明星剧院》和CBS的《小城明星》。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出现了大量杂耍类的综艺节目,其他西方国家的电视机构也开始大量制作此类节目,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电视综艺节目迅速发展,成为广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样式。

《周六夜直播》《疯狂电视》《欢乐周日》《疯狂幽默》《让我们开开玩笑吧》

3.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中国最早播出的电视综艺节目是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播第一天播出的《工厂里来的三个姑娘》、《大跃进的号角》、《小天鹅》、《牧童和村姑》和《春江花月夜》等。

1963年北京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已长达4个小时,1966年在转播北京市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联欢晚会的同时,也直播了电视台组织的一场迎春晚会,这些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