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158288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9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80 

课时,其中新授课 

72节,复习考试 

4节,机动 

4节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章节或单元)

教学辅助活动

实际完成情况

1

2.17—2.23

法的基础理论知识

2

2.24—3.2

我国的旅游法律制度

3

3.3—3.9

合同法律制度

4

3.10—3.16

5

3.17—3.2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6

3.24—3.30

7

3.31—4.6

旅行社管理法律制度

8

4.7—4.13

9

4.14—4.20

10

4.21—4.27

期中考试

11

4.28—5.4

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

12

5.5—5.11

13

5.12—5.18

旅游饭店管理法律制度

14

5.19—5.25

旅游安全管理制度

15

5.26—6.1

出人境管理法律制度

16

6.2—6.8

旅游交通运输法律制度

17

6.9—6.15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18

6.16—6.22

娱乐场所管理法律制度

19

6.23—6.29

期末考试复习

20

6.30—7.3

期末考试

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日期 

2013年2月17日 

星期一

第一节法的本质和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法的概念,理解法的本质,掌握法的基本特征,了解法的起源与发展

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对法的基本认识,规范法制观念。

教学重难点

法的本质

法的基本特征

教 

准 

时间

师 

活 

生 

新课导入:

案例:

这件事情法律管不管?

讨论:

法院会不会受理黄某提出的诉讼?

讲授新课:

一、法的起源

法律和国家一样,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

1、原始社会靠各种习惯、习俗来调整人际关系,末期出现国家和阶级。

2、奴隶社会的法:

确认奴隶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奴隶不受法律保护;

惩罚措施十分野蛮残暴;

维护等级特权。

3、资本主义社会的法: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确认契约自由;

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4、社会主义社会的法:

具有广发的人民性;

具有广泛的水性;

具有真正的民主性;

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二、法的概念

“法”为什么是三点水?

(代表平之如水)“去”代表制裁、惩罚不正的行为。

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概念的解读:

1、法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所制定的;

3、法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三、法的本质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3、作为法的国家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讨论案例

认识、了解

识记、理解

掌握

四、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3、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小知识:

中国古代的法律

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很多,不象现代法律只有法、法规、条例等少数几种。

古代法律形式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

刑、法、律、令、典、式、格、诏、诰、科、比、例。

在一个朝代,经常有几种法律形式同时使用,组成该朝代的法律体系。

不同的法律形式的使用范围也不一样,效力高低也有很大区别。

小结:

理解法的概念和本质,了解法的起源,掌握法的基本特征。

课后作业:

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

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兴趣不浓

2013年2月17日星期一

依法治国的方针与重要意义 

目 

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掌握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特征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增强法律意识,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

重难点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

依法治国的基本特质

新课导入

依法治国方针的提出

一、依法治国的含义

区别“人治”和“法治”

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要实行法治,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需要

(2)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身的要求

(3)是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4)是符合世界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三、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特征

1、其主体是人民群众

2、与以德治国并举

3、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4、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必须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

3、必须从严执法,建立高素质的执法机关和执法队伍。

了解

分析、讨论

主动思考、动手操作

学生理解、识记

法治与德治

“法治”与“德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不可偏废的两种途径,而两者的理性统一实际上要求建立一种宪政秩序。

作为法治的最高形式,宪政不但为法治提供了道德源泉,而且也为实现德治提供了法治的保障。

孔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自古以来,德治一直是中国的治国理想,甚至在境界上被认为超过了法治。

或许是由于中国历史上法治不完善,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儒家所提倡的“德治”是分不开的。

以上的讨论说明,法治国家的建立离不开德治。

德治和法治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某种意义上,“法律就是成文化的道德。

”事实上,法治理念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诉求。

与此同时,片面地强调德治会造成中国传统中的泛道德主义,且如果道德目标定得太高而得不到实现,那么所谓“德治”也就成了空谈甚至虚伪。

因此,德治也面临着几个和法治类似的根本问题。

可以论证,德治的实现同样离不开法治。

三、小结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它是治国之邦,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四、课后作业

依法治国的含义、重要意义和基本特征

听讲

理解

思考

小结

教后录

结合具体的时事新闻进行讲解

2013年2月21日星期五

旅游业中的法律关系 

了解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明确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认识我国旅游业中的法律关系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观念

旅行社设立的条件

案例分析:

团款该由谁退?

本案中有哪些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学生阅读课文

2、特征:

(1)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2)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

1、法律关系的主体

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

“人“指自然人和社会人。

(1)自然人指基于自然状态出生的人。

(2)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一种社会组织)

旅游活动中的法律主体有: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2)旅游者

(3)旅游企事业单位

(4)政府管理部门

(5)其他

2、法律关系客体

指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1)物

(2)行为

(3)人身利益

3、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人们之间利益的获得或付出的状态。

分组讨论、代表回答问题

其他组代表补充

学生听讲

二、我国旅游业中的法律关系分析

旅游法律关系:

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为组织安排旅游活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种情况:

1、旅游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双方的权利不平等,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主要调整对象:

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上下级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2、旅游业中的民事法律关系

遵循平等互利、等价有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

3、旅游业中的刑事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法律关系的构成(主体、客体、内容)

旅游业中法律关系的几种情况

1、法律关系的概念

2、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3、旅游业中法律关系的几种情况

课堂效果良好

授课日期2013年2月21日星期五

旅游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认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权,识记旅游者及旅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识记、理解的能力

提高学生维权观念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特征,旅游者及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新课导入

在课首案例中,旅游执法大队和旅行社之间是什么关系?

(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二、讲解新课:

 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概念

行政机关:

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执行法律、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三个特点:

独立的组织;

一定的组成人员;

国家拨给的一定经费。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我国各级政府管理旅游行业的行政机关。

基本特征:

行使国家行政权;

机构设置、权利义务的内容来源于相关法律规定;

有明确编制和固定的工作人员;

以国家拨款作为其主要来源。

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

1、国家旅游行行政管理部门

2、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职权:

(略)

旅游行政管理机关

旅游行政管理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其授权的旅游管理职能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发挥计划、组织、监督、协调、服务等职能,对本国、本地区的旅游业进行总体管理和综合调控的过程。

简言之,就是政府对旅游业的总体管理。

旅游行政管理是一种宏观管理,如图一所示,它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旅游活动的引导和管理,主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对旅游活动制定促进或限制的政策,协调旅游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盈。

二是旅游行业管理,通过制定和颁布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规划和标准,控制旅游业发展总量,引导市场趋势,协调市场秩序,

分析案例

识记

了解小知识

三、旅游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旅游者:

指暂时离开常住地达24小时以上,在异地进行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以求得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人。

1、旅游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人身、财产安全、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索赔权、受尊重权、投诉及诉讼权。

遵规守纪、保护环境、禁止违法犯罪、尊重他人、签订合同等。

2、旅游经营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依法自主经营、拒绝非法检查、拒绝不合理要求、保护商业秘密等。

公开服务项目、遵守合同、不得强行购物、维护市场秩序、接受部门监督。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2、旅游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利用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

旅游业中民事法律关系的概述及产生、变更和终止 

掌握民法、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

掌握旅游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终止。

增强法律观念

旅游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旅游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终止

回顾旅游业中的三种法律关系。

然后分析案例分别是属于哪种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1、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指平等主体间发生的、符合民事法律规范的、以权力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对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加以调整的结果。

民法: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题地位平等,以此区别于行政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根据当事人的意志发生 

(3)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

3、基本原则

(1)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等价有偿原则 

(5)城市信用原则 

(6)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二、旅游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终止

民事法律事实

(1)概念:

符合民法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现象

特征:

①法律事实是一种客观现象

复习回顾

主动思考

②作为法律事实的客观现象必须同一定的法律效果相联系,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

③作为法律事实的客观现象必须是符合民法规定的

(2) 

分类

①事件指与当事人的主管意志无关而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和终止的客观现象,如人的死亡、自然灾害、战争等。

②行为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而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

和终止的人的自觉活动和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旅游活动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产生:

形成

权力、义务关系 

变更:

发生权力和义务的改变。

通常受到严格的

限制,除不可抗力或主体间实现协商取得一致,否则不得随意改变

终止:

法律事实存在,权力和义务终止。

民法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民事法律事实的特征

结合《民法》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旅游活动中的民事行为 

认识旅游活动中的合法行为、无效行为、可变更或撤销行为以及违法行为。

提高学生对民事法律行为的辨析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细致严谨的做事习惯。

旅游活动中的各种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行为

案例导入

三、旅游活动中的民事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合法行为以法律关系主题的真实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行为的内容、形式符合法律的规定 

合法行为的有效条件:

(1)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行为人的行为能力要与法律行为相适应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 

行为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2、无效行为以及可变更或可撤销行为。

2、无效行为以及可变更或可撤销行为 

下列为无效民事行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其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纯获利民事行为有效,其他民事行为要经过其代理人的追认,因此可视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务民事行为需要经过其法定、指定代理人的追认,在未追认期间效力待定);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其中,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行为确定无效,损害个人利益的行为为可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3、旅游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

⑴违法行为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⑵违法行为必须是某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⑶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⑷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⑸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沈宗灵《法理学》第二版

4、旅游活动中附条件或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是在意思表示当中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常见有延缓条件和接触条件

案例分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014年2月28 

日星期五

旅游活动中的民事代理 

掌握代理的含义和特征,掌握代理行为的有效要件,了解代理权的行使和终止。

提高学生对各种民事行为辨析的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做事习惯。

旅游代理行为的有效要件

四、旅游活动中的民事代理

1、代理的含义:

代理人在代理的权限内以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权利、义务由被代理人承担

2、代理的特征:

代理人是代替被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

代理人在代理的权限内进行代理活动

代理人在代理的权限内可以独立为意思表示

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3、旅游代理行为的有效条件

(1)具备旅游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2)旅游代理人必须实现取得代理权

(3)旅游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以自己的意思表示进行代理活动

(4)旅游代理人的代理活动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并符合被代理人的利益,所产生的旅游权利和旅游义务均由被代理人享有或承担。

3、旅游活动中代理权的行使

代理分为:

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旅游活动中的代理是委托代理

4、旅游活动中代理权的终止

代理期间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

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

作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代理人死亡以及代理人丧失行为能力

学生复习回顾

学生听讲、理解

根据案例分析

综合运用

三、小 

明确代理是旅游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注意在使用代理时要遵守

法律的要求,能够将代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行为中。

1、代理的概念

2、代理的特征

结合部分旅行社的内容

2013年2月28日 

星期五

法律责任概述 

识记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点,了解违法行为的构成需具备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能判断违法行为

案例导入《这是意外事件吗?

阅读案例讨论:

本案责任该由谁负责?

(一)通过案例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

案例中的旅行社要不要承担责任,为什么?

(回顾代理的含义)

(二)继续分析案例

游客冻伤,为什么要由甲方来承担责任?

1、法律责任的含义

因违反法定义务或契约任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案例中旅行社由哪些法定义务或契约任务?

2、法律责任的特点:

(1)法律责任是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

(2)法律责任还表示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不利后果。

(3)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

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有因果关系。

(4)法律责任的追求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潜在保障。

3、违法行为构成的条件:

(1)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分析案例中主体的资格)

识记理解

分析具体事件

(2)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理状态。

分析案例中行为人具有怎样的主观心理状态。

补充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