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押题全真模拟核心密卷一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3466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1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押题全真模拟核心密卷一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押题全真模拟核心密卷一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押题全真模拟核心密卷一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押题全真模拟核心密卷一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押题全真模拟核心密卷一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押题全真模拟核心密卷一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高考生物押题全真模拟核心密卷一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押题全真模拟核心密卷一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押题全真模拟核心密卷一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链DNA一定有氢键,单链RNA一定没有氢键

B.等重量的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中,含水量较多的应该是圆粒豌豆

C.麦芽糖水解一定产生葡萄糖,mRNA的合成不一定在细胞核中进行

D.缺水时,动物体内的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排出

【答案】A

【解析】双链DNA一定会有氢键,单链RNA在局部区域会形成双链,也有氢键,故A错误;

等重量的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中,含水量较多的是圆粒豌豆,因为皱粒豌豆缺少淀粉分支酶,吸水能力差,故B正确;

麦芽糖水解一定会产生其基本单位葡萄糖,mRNA的合成也会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进行,故C正确;

缺水时,动物体内的反馈调节产生较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的排出,故D正确。

4.将某哺乳动物的两种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Q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Q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两种细胞吸收Q均取决于浓度差

B.两种细胞吸收Q均不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C.胚胎干细胞吸收Q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成熟红细胞吸收Q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与未通入空气组相比,通入空气组胚胎干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使细胞吸收Q的速率明显增加,说明胚胎干细胞吸收Q的方式与能量的多少有关,则应为主动运输故A、B均错误,C正确;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故通入空气后其吸收Q的速率不变,其吸收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D错误。

5.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并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据此叙述正确的是()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

Ⅱ<

Ⅲ<

C.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D.操作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解析】I是胡萝卜素、Ⅱ是叶黄素,Ⅲ是叶绿素a,Ⅳ是叶绿素b。

与正常光照相比,强光下的幼苗颜色要黄,A错误;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B错误;

操作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色素会溶于层析液中,不会得到色素带,D错误。

6.下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加入NaH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

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

【解析】根据装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氧气传感器监测到的O2浓度越高,则该颜色的光越有利于光合作用,A正确;

加入NaHCO3溶液的目的是维持装置内CO2浓度不变,B错误;

若拆去滤光片,则自然光更有利于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C正确;

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D正确。

7.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

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

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解析】线粒体内膜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由此可见,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正确;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吡唑醚菌酯可抑制细胞呼吸第三阶段,进而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B正确;

吡唑醚菌酯对真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因此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C正确;

厌氧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属于无氧呼吸,无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第三阶段,故吡唑醚菌酯不能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D错误。

8.科学研究发现:

癌变前衰老的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清除。

利用该成果可对癌变前衰老的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衰老的肝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停止,多种酶活性降低

B.肝细胞衰老的过程中,会产生与癌细胞相似的膜蛋白

C.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体内,衰老的肝细胞不会积累

D.细胞癌变后将脱离正常分化,细胞内酶活性进一步降低

【解析】衰老的肝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没有停止,A错误;

由题意可知,癌变前衰老的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清除,说明肝细胞衰老的过程中,会产生与癌细胞相似的膜蛋白,引起免疫应答,B正确;

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体内,衰老的肝细胞因为不能被清除而积累,C错误;

细胞癌变后将脱离正常分化,细胞内酶活性进一步增强,D错误。

9.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当青蒿素进入患者体内,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青蒿素与疟原虫发生特异性结合B.青蒿素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C.青蒿素会诱发疟原虫的定向变异D.青蒿素治疗疟疾

属于主动免疫

【解析】由题意可知青蒿素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

所以当青蒿素进入患者体内后阻止了疟原虫对机体的损害,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故B正确;

青蒿素不会和疟原虫发生特异性结合,故A错误;

自然条件下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

青蒿素治疗疟疾不属于免疫,D错误。

10.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

B.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

C.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

D.“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

【解析】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不一定会降低出生率,A错误;

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可通过增加死亡率来实现,但人口数量的减少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实现,B错误;

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代表的是幼年个体数,随着“421型”家庭增多,幼年个体数越来越少,故底部面积所占比例减少,C正确;

政府推出“二孩政策”是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出台的政策,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因为某项政策的出台或者规定提高或者降低,D错误。

11.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

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解析】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群落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的总量也增加,A正确;

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错误;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生物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因此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可能高于该蜘蛛同化量的20%,C错误;

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D错误。

12.贵州茶闻名中外,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生物防治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等。

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选项

措施

原理

A

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

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对害虫进行检测和预报,实时防治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C

种植能散发气味去除害虫的苦楝,防治害虫进入茶园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

保护茶树虫害的天敌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维持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解析】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

对害虫进行检测和预报,实时防治利用了种群数量变化规律,B正确;

苦楝散发气味去除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C正确;

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利用种间制约关系,维持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

13.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

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

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A正确;

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B正确;

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C正确

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免疫调节,D错误。

14.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

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涉及到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该过程涉及到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双向传递

D.此过程涉及到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解析】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会作用于突触后膜,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故A正确;

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会被灭活,所以血压能恢复正常,故B正确;

该过程是在体内进行的,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故C错误;

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故D正确。

15.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

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其致病性主要由拟核DNA上的基因控制

B.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

C.患者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

D.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细胞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拟核,A错误;

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病原体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因此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B正确;

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因此破坏吞噬细胞后,患者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C正确;

疫苗属于抗原,因此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细胞,D正确。

16.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浓度高于1μmol·

L-1的ACC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B.浓度高于50μmol·

L-1的IAA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C.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D.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

【解析】由图可知,ACC浓度高于1μmol·

L-1时插条不定根数比对照组少,说明浓度高于1μmol·

L-1的ACC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故A正确;

当IAA浓度高于50μmol·

L-1时插条生根数比对照组多,说明仍然是促进作用,故B错误;

ACC对插条生根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说明具有两重性,故C正确;

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生根数不为0,主要是自身也会产生内源性的激素,故D正确。

17.下列关于白化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化病与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B.双亲表现型正常能生出患病的女儿

C.白化病患者体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D.调查白化病发病率在患者家系开展

【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两者遗传方式不相同,A错误;

双亲表现型正常能生出患白化病的女儿,B正确;

人白化病患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导致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酪氨酸不能转化为黑色素,进而出现白化的症状,C错误;

调查白化病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错误。

18.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下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Ⅰ-2

D.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解答】根据II-3与II-4正常,子代Ⅲ-8为突变型,且Ⅱ-3无突变基因,可推知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A项正确;

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说明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一种含Y染色体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都不含隐性突变基因,所以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图中Ⅲ-11的突变基因只能来自于II-7,B项正确,C项错误;

根据题意可知,每一代都会有一部分含突变基因的个体被淘汰,造成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D项正确。

19.下列有关实验或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应用了类比推理法

B.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并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D.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

【解析】萨顿提出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应用了假说演绎法,A错误;

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但没有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C错误;

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D正确。

20.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B.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

C.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根据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析】质壁分离复原后的植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增殖,所以不能用来观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变化,A错误;

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进行饥饿处理后,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B正确;

先将淀粉、淀粉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再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能根据是否产生CO2判断,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CO2,D错误。

二、非选择题(12小题)

21.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第1-3天

第4-9天

第10天

叶面喷洒

日温/夜温

光照

分组

检测

H2O

25℃/18℃

适宜

A1

光合速率

A2

G基因表达量

18℃/12℃

弱光

B1

B2

SA

C1

C2

(1)实验中A组为____________组,B组叶面应喷洒____________。

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____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2)G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中C3的____________过程。

(3)实验检测结果如右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____________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4)该实验的目的是。

【答案】

(1)对照(等量)H2O诱导气孔开放

(2)还原

(3)①明显降低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②促进

(4)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

(1)本实验探究的是水杨酸(SA)的作用,而A组喷洒的是水,为对照组。

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B、C两组的条件相同,C组喷洒的是水杨酸(SA),则B组应该喷洒水作为对照。

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诱导气孔开放,加速喷洒的水或水杨酸(SA)的进入,以便结果更科学准确。

(2)根据题意分析,G基因的表达产生的酶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而[H]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剂,说明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中C3的还原过程。

(3)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促进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杨酸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22.下图是采摘后的几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果实呼吸速率的变化是用单位时间内

的数值来表示。

(2)随着摘后天数的增加,4种果实呼吸速率变化的共

同趋势是。

(3)已知摘后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标志着果实开始

衰老,不耐贮藏,则图中最不耐贮藏的果实是。

为了延长摘后果实的贮藏时间,可采用的措施

有(答出两点)。

(4)已知果实中含有淀粉等贮藏物质,摘后10天,由于,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引起香蕉果实呼吸速率急剧上升。

(5)研究发现,摘后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是因为脱落酸的积累诱发了的生成,进而使呼吸速率加快,促进果实的成熟与衰老。

由此说明,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

(1)CO2释放量/CO2释放/CO2产生量(答CO2浓度不给分)

(2)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表述不完整不给分)

(3)鳄梨(错别字不给分)降低氧气浓度、适当降低温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如避免机械损伤、调节贮藏湿度、激素处理、应用植物杀菌素等)(答出一点给

1分)

(4)贮藏物质(淀粉)加速水解/淀粉酶含量增加/淀粉酶的活性增强(没有加速、增强等词不给分)

(5)乙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多种激素共同作用

(1)观察曲线图的纵坐标可知,该实验测量了单位时间CO2的产生量来定量表示呼吸速率。

(2)观察图中曲线的走势可知,随着摘后天数的增加,4种果实呼吸速率变化的共同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

(3)由于呼吸高峰出现就标志果实开始衰老不耐贮藏,从图中可知鳄梨达到呼吸高峰的时间最短,所以鳄梨最不耐贮藏。

为了延长贮藏时间就要减慢呼吸速率,从而延长达到呼吸高峰所需要的时间。

所以相关措施主要是适当降低温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其他有助于果实保鲜的措施也正确。

(4)本小题强调摘后10天香蕉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是与10天前对比分析,所以强调贮藏物质(淀粉)加速水解。

(5)由于空后方提示该物质促进果实的成熟与衰老,而且还提到多种激素,所以此空应该就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乙烯。

23.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仅仅禁食2天以上就可以重启人体免疫系统。

这项研究对因年老或癌症而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的治疗带来了福音。

研究发现,禁食2-4天就迫使身体进入“生存模式”,首先耗尽体内储存的糖分,其次消耗脂肪;

更换掉不需要的尤其是受损的免疫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重建整个免疫系统。

(1)禁食后初期,血糖浓度下降,(填激素)分泌量上升,它主要通过作用于肝细胞使血糖较快得到补充;

禁食中后期该激素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胞使血糖持续得到补充。

(2)受损细胞被“更换”的过程属于(填写“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

(3)新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各种免疫细胞。

机体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将癌细胞杀死,此过程主要为(填写“体液或“细胞”)免疫。

免疫系统通过它的功能实现它在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

(1)胰高血糖素脂肪

(2)细胞凋亡

(3)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细胞防卫、监控和清除

(1)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会上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时补充血糖,后续的可以通过非糖物质的转化,由题意可知消耗脂肪,所以是脂肪细胞进行转化补充血糖。

(2)受损细胞被更换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表达,属于细胞凋亡。

(3)形成各种免疫细胞的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

将癌细胞杀死主要是效应T细胞将其裂解掉,所以主要是细胞免疫。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

24.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