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685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docx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docx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的考点

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二)疏导原则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严要有度;

②严要有方;

③严要有恒;

④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⑥不能迁就学生。

(四)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客服缺点;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①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六)因材施教原则

①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③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与活力。

 

  德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1.语言说服

①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

②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③做好引导总结。

2.事实说服

①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②做好充分准备;

③加强指导;

④做好总结工作。

(二)榜样示范法

①选好示范的榜样(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

②引导学生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

③激起学生学习榜样的倾慕之情;

④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调动行为,提高境界。

(三)情感陶冶法

①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③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四)指导实践法

①坚持严格要求;

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五)品德评价法

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②发扬民主,获得学生支持;

③注重宣传与教育;

④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种类:

实物直观、言语直观、模像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三)巩固性原则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四)循序渐进原则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五)量力性原则

①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③恰当的把握教学难度

(六)因材施教原则

①坚持课程计划与学科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④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①确保教学的科学;

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学;

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可分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②讲授要有启发性;

③讲究语言艺术;

④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二)谈话法

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③善于启发诱导;

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三)讨论法 

①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③做好讨论小结。

(四)演示法

演示工具:

①实物、标本、模型、图片;

②图表、示意图、地图;

③实验;

④幻灯、电影、录像。

(五)练习法

①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

②练习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③严格要求。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考点

1.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间接性)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③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②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互动性)

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④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③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防止两种倾向

2.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

3.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演示法

(4)练习法

(5)实验法

(6)讨论法

(7)参观法

(8)读书指导法

4.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汇总

(1)没有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知识知识被动接受

(2)没有师生互动,整个课堂完全是在灌输知识,学生没有参与进来

(3)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学习效果不能保证

(4)没有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德育专题

1.德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因材施教的原则

(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2.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法

(3)锻炼法

(4)陶冶法

(5)品德评价法

三、班级管理专题

1.班集体的建设策略

(1)班级目标建设

班主任在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时,总体上应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意要高远,落脚点要实际,内容要全面,表述要简洁,做法可操作,效果可评估。

 

具体做到:

第一,渐进。

目标要循序渐进,借每一个目标的奋斗过程来推动班集体的逐步形成和巩固发展。

第二,有恒。

第三,多样。

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都得到发展。

(2)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以班委会、团支部和小组长为主的班级骨干的选任与培养。

 

首先,选拔班干部,必须在学生的思想作风、学习态度、办事能力、群众关系、主动精神、责任心等诸多方面进行客观公正地考察和选拔,采用民主选举与自荐相结合的方式。

 

其次,是培养班干部,应在随时充分了解班干部思想脉搏的基础上,注重对其独立组织管理班务工作与协调配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他们协调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尤其班主任须注意既要在培养中使用,又在使用中培养,班级管理中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

 

再次,实行定期轮换制,有利于班中更多同学有当班干部的机会,不仅可以使更多同学得到锻炼和发展,也可使更多同学有为班集体服务、分担班级管理责任的机会,增强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从而使班集体充满生机与活力。

(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每位班主任都应重视在集体舆论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为此应做到:

①善于及时强化,随时关注班级学生的思想言行和舆论倾向,及时予以恰当形式的奖励或惩罚。

 

②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吸引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③充分利用舆论阵地,如班会、团队活动、墙报等形式,指导学生骨干注重其内容的思想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以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

④树立榜样典型。

(4)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根据现代管理心理学家梅奥教授在其著名的霍桑试验中相对于正式群体而提出的。

是指“以个人好恶兴趣为基础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无成员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

”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必须注重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

首先,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和评价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一般有三种类型:

其一是积极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亲班集体的类型,其目标与集体目标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其活动对班集体有促进作用。

其二是中间型,是一种与班集体若即若离的类型,其活动与班集体目标有时一致,有时相悖,其存在对班集体的发展有利有弊。

其三是消极性,是一种与班集体相疏离的类型,其目标与班集体总目标不一致,其活动总是与班集体的发展有一定的摩擦,对班集体产生消极作用。

其次,重视非正式群体的领袖人物。

2.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3.教育机智

(1)教育机智的类型

①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原则:

实事求是、正视错误、因势利导)

②处理学生不当行为的机智(原则:

关爱学生、采用暗示、旁敲侧击、宽容感化)

③处理教学疑难的机智(原则:

随机应变、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策略运用

教师应遵循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为达到正确教育效果。

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

“四不三要”:

不体罚学生;不伤害感情;不搞事件扩大化;不搞师道尊严、高高在上。

要目中有人、言中有情、教中有新。

四、家校沟通与合作专题

1.学校与家庭的协调

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是指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双向互动、互相信任,从而协调家长与学校的关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步调,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彼此配合,协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合作,不仅能保证学校教育效能的充分实现,避免彼此因教育理念或内容方式的冲突与对立,导致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的互相抵消。

而且,有利于孩子在教育合力作用下,迅速地健康成长,形成健全人格品质。

再者,也有利于在组织班级活动中,挖掘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使活动顺利进行并达成预期教育目标。

2.家庭协调的常用方式:

(1)家访

应注意:

①明确家访目的;②分析家访对象、选择家访时机以及与家长沟通访谈的恰当方式。

(2)班级家长会

(3)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组织家长学习进修的教育机构。

(4)家长沙龙与家长委员会

家长沙龙是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家长委员会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

(5)班级网络

3.家校沟通的原则

(1)语言要委婉

(2)要有针对性

(3)换位思考,用诚恳的态度以心换心

(4)彼此合作、相互支持

(5)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消除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误解、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五、新课改专题

1.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现代创新观

破除知识中心观念。

破除教师权威观念。

培养问题意识。

3.现代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4.教学方式改革

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外社区综合教学模式。

由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社会知识。

教材中的知识由脱离生活的知识→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知识。

5.学习方式改革

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主动探求知识。

只注重学习教材中的理性知识→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良好人格的获得。

只注重与书本结论一致的知识的获得,忽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现代学习方式主要有: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

主动、合作与独立、问题与探究性。

 

6.新课改的评价观

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六、学习动机专题

1.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适当使用奖励和惩罚

(2)适当开展竞赛

(3)设置中等难度的任务

(4)实施启发式教学

(5)中等的动机水平

(6)合理的反馈信息

(7)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七、归因理论专题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内外维度:

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

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

稳定维度:

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则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

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则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

可控性维度:

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

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八、气质类型专题

1.多血质: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可塑性强,情绪兴奋性高,外向。

因而多血质的学生外表上活泼好动、不甘寂寞、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力和毅力;情绪情感易产生也易改变,体验不深但明显表露在外面。

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灵活性,容易适应环境。

2.胆汁质: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型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胆汁质的学生热情直率、精力充沛;脾气暴躁,易冲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绪明显表露在外,但持续时间不长。

其显著特点是:

具有很高的兴奋性,行为不均衡,易感情用事。

工作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3.粘液质: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低,情绪兴奋性低,内向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但具有稳定性。

粘液质的学生安静稳重,交往适度;反应缓慢,沉默寡言;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以转移;善于忍耐,沉着坚定;做事不够灵活,因循守旧。

其显著特点是:

安静、均衡。

4.抑郁质:

感受性高,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性高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

抑郁质的学生行为孤僻,动作迟缓;多愁善感,体验深刻,情绪不易外露,敏感多疑,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观察别人不易发现的细小事物。

其显著特点是敏感、多疑、忧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