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294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ocx

《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ocx

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人才培养概况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焊接专业(本科).随后天津大学(1952年开办专科,1955年开办本科)、清华大学(1954年开办本科)、交通大学(1955年开办本科)等院校也相继设立了焊接专业.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第一线的焊接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参加生产运行及全方位的基层管理,这就要求在生产一线造就一批懂技术、通晓一般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焊接人才。

市场对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应当适应这些变化着的需求。

本文以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来谈一谈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

论高校焊接人才培养

2006-9-78:

18:

00

1焊接科学与工程

   焊接科学技术的发展依托于物理和能源科学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几十种各具特性的焊接新方法。

由于不同的焊接热源作用于不同金属的结构,产生了不同的热力学、冶金学和力学相互交叉和依存的焊接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焊接

物理学、焊接冶金学和焊接力学等科学理论,并由此指导焊接工艺、焊接设备和焊接结构工程的发展,形成了有科学基础、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的焊接科学与工程(图1)。

由图看出,焊接已形成理论基础雄厚,横跨材料、机械和电气控制三大门

   图1焊接科学的组成及应用(图略)

   学科门类而应用特别广泛,与工程结合十分紧密并迅速发展的重要学科。

   2新型工业化中的焊接工程和焊接产业

   焊接已由单一的加工工艺发展成为有科学基础、广泛应用范围和前景的焊接工程与产业,包括各类机械制造业中的焊接结构制造业、各类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制造与安装企业、各类轨道桥梁和建筑结构制造与安装企业、机械和结构的修理与再制造企业以及焊接设备和材料制造企业(图2)。

很多工程及机械结构使用中往往危及到生命安全,而其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在正常结构设计的条件下决定于焊接质量。

因此,

   图2焊接工程和焊接产业及其主要工作(图略)

   焊接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从各方面保证焊接质量,并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节能、环保和安全。

现在,我国钢材及钢结构产量、焊工人数、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产量均称世界第一,但在优质焊接结构用优质低合金高强韧钢和合金钢、焊接的高效化和自动化、新型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的品种和质量等方面与一些先进工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至今,我国焊接结构产品大多属于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一些高端产品、关键技术和主要设备受制于人,例如高端的焊接设备、特殊性能的焊接结构材料及焊接材料、重要焊接结构的新型焊接技术还依赖于进口。

因此,用新能源、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学科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中显得十分重要。

   3焊接技术人员的特征和需求

   近几年的供需见面会上,由于各专业的合并只提供材料科学与工程或材料加工工程与控制的毕业生,很多用人单位急切表示需要焊接专业的人才。

本人接触到的一些工厂都反映,真正的焊接技术人才难求。

目前,仅仅只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与控制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焊接技术人员的需求,而过去焊接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在焊接技术上在行,在其他如热加工原理、结构、材料、工艺及设备等也能融会贯通。

由图1和图2看出,焊接技术人员的特征是有广泛的科学及技术基础。

从原理上看,焊接过程包括冶金、铸造、焊接、压力加工和热处理;从材料上看,涉及各种材料的应用和焊接;从结构上看,牵涉到焊接和使用中的力学行为,焊缝及结构的检测和安全评定;从所用能源看,为各种新型能源;从其设备看,为电子电器设备或机电液一体化设备,机器人和信息化产品的应用也以焊接为先。

因此,焊接技术人员的要求特征是在数学、物理、化学和制图的基础上牢固掌握力学、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加工技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焊接科学与基础知识。

由此看出,焊接具有基础雄厚、知识面广、适用性强、应用面广等特征,是一个比较传统但发展迅速和人才需求旺盛的专业和学科。

   4全国高校焊接人材培养简述

   50年代初,我国首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焊接专业,随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交通大学等院校也相继设立了焊接专业。

至70年代后期恢复高考时,我国设立焊接专业的高等学校有17所。

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设有焊接专业的大专院校共有43所(未计入港澳台),分别隶属国家教委及有关各部,培养博士生的单位有6个,培养硕士生的院校有15所。

每年为国家培养焊接专业人才约1300人,各校毕业生都供不应求。

1996-2000年的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如表1。

   表1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情况(1996-2000年的毕业生)

   地区学校及单位学位点数学士数/硕士数/博士数

   学士年人数/平均数硕士年人数/平均数博士年人数/平均数

   东北4校/4校2所/2校1所257-221/23934-45/397-13/9.5

   华北7校/7校2所/4校1所192-244/19945-59/5211-21/14.6

   华东4校/4校/2校156-169/16411-19/14.21-3/1.2

   中南5校/4校/2校109-146/12612-15/13.42-5/2.4

   西南2校/2校/1校69-108/8512-17/130-1/0.7

   西北5校/5校/1校178-206/20519-35/270-8/1,6

   总计27校/24校4所/9校1所5103789167

   1989年8月,国家教委(89)教高司字72号文件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基本专业目录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调整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覆盖压力加工、铸造、焊接和热处理属机械类,另外一种引导性专业设置是都并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从1993年起,各学校先后按新专业目录招生。

从此以后,本科生焊接人才培养采取了三种模式:

(1)按材料科学与工程或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本科生,基础课和基础技术课按一级学科统一只设专业选修课或专业方向;

(2)按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设置二级学科培养本科生,基础课和基础技术课按二级学科统一设专业选修课或专业方向;(3)仍按原二级学科如焊接专业培养本科生,只留哈工大一家。

除(3)外,焊接的课程及内容均大大减少,有的大学虽是按材料工程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招生,但学生一入学就被告知这是焊接学科专业或在最后设焊接方向,保留了较多的焊接特色,但这样的学校为数甚少。

近年来,由于焊接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前几年教育部发布了一批原专业目录外的专业设置目录,焊接技术与工程名列其中,编号为080207-W,部分学校恢复了焊接专业。

由表1看出,西南地区本来焊接人才培养的学校就少,更需要恢复焊接专业。

   从1994年开始,各校研究生也先后开始按新专业目录招生。

焊接所属于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属于本科专业不同的材料类。

但各校学科点的学科方向和择重有所不同,其归属也有不同,有的属材料学院,有的属机械学院或独立的加工工程系,不少学校资源为学校共有,各相关学院都可按其本身实力和学科特点招生和培养(如华南理工、川大、重大、清华等校),从多方面共同发展,这样有利于学交叉和总体实力的增强。

   5我校的焊接人才培养

   我校焊接专业本科于1985年招生。

在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公布后,按材料科学与工程招生,在高年级按学生志愿分材料和焊接两组,在成组选修中保留焊接冶金及材料焊接、焊接工艺及设备、焊接结构等焊接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学科特色,加强了焊接设备及自动化和无损检测的课程或内容。

   2003年,改成按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招生,进一步加强了焊接及其自动化的基础和专业内容,每年招生在70人左右(图3)。

   我校焊接专业研究生培养,始于吸收力学和材料的研究生以焊接力学和材料焊接性的课题为硕士论文。

根据教育部新的研究生学科目录,原焊接教研究室改为材料加工教研室,研究方向变为材料表面工程、工程结构安全坪定、加工自动化和现代材料连结技术。

虽然专业和方向的名称淹没了焊接字样,但是由于就业的需要和原教学科研资源的基础,实际上学习和研究的仍是焊接方面的内容。

20年来,研究生培养情况见图3。

由图看出,研究生数量稳步增长。

   6焊接产业学科及人才培养发展动向

   用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工程科学技术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

焊接科学和焊接结构产业都是传统型的,但在应用高新技术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方面得到很快的发展。

用此,可在焊接过程的模拟理论研究、产过程和设备系统的仿真研究中促使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可以在结构的设计和分析中提高其品质及使用的安全和耐久度,可以在焊接工程和自动化方面的应用中可大大提焊接结构质量和生产率,同时达到节能和环保安全。

   工科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工业现代化,因此必须掌握用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工程科学技术,其中也包括焊接科学和焊接结构产业。

由图4看出,如用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改造学科,必须从教学内容的提高和更新,从实践及创新能力上培养人才。

从2006年一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可看出,在材料加工研究方向中焊接占有重要地位,如华南理工大学在机械学院材料加工的11个方向中有关焊接的达6个,西安交通大学在材料学院料加工的26个方向中有关焊接的达13个,这其中又有相当多的方向融入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学科的取向。

而这方面步子迈得最大的有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初步达到了制造工程类学科的集成和培养人才三个层次的统一,建立了学科信息化改造和促进工业现代的平台,信息化加工工程和信息化结构工程也急待发展,以形成更加全面的制造工程学科体系和对工业现代化的更广泛更深入的支持。

   7结束语

    焊接在我国新型工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些大型工程建设和结构生产中,会看到焊接的弧光;在现代化的汽车及其他制造业中,会看到焊接机器人在不停地工作。

因此,我国还需要大量的焊接专业人才。

即使在近几年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焊接专业人才仍然供不应求。

个人认为:

首先,应在高校加强各层次焊接人才的培养。

在一些有实力的学校恢复焊接专业,其服务对象应由机械制造业扩大到各种结构制造及安装业,从专业要求做到通多精一,从学科结构要加强计算机、自控和信息科学技术基础和与专业学科结合;其次,应加强信息化制造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建设,培养信息化制造及加工工程的高级创新型人才,以适应对传统学科和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和现代工业化需要,为工业现代化作贡献。

台山项目部创新培训方法加强焊接技术人才培养

来源:

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  (2009-10-21)  点击:

91次  〖大中小〗

   在焊接人才稀缺的今天,焊接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五月,台山项目部技术部创新性地推行“讨论+争论”的互动培训方式对焊接人员进行培养,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推进了项目部焊接工作的开展。

   台山项目部焊接技术人员普遍核电工作经验不足,通过前期培训发现,传统的培训方式在台山项目部不能适应,如果不进行改革,各项工作势必进展缓慢。

项目部技术部在总经理部的指引下,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摸索出了一种逆向互动授课的方法。

这种方法以技术文件、程序为材料,学员就这些材料中的内容向教师提问。

这样不但能活跃现场气氛、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让教师明白哪些是重点、难点,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培训的效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相关人员也可以现场解答,体现了人人可以学,人人可以讲的新思路。

此外,在培训过程中,项目部大力启用年轻的技术、管理人员为教师,以技术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