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1567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一些国内外的名校,都相当重视寄宿学生的管理,对寄宿制管理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功的管理经验。

但他们的研究都偏重于对城市住校学生生活、教学两方面的规范管理方面。

对于规范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自立意识的发展之间的这一矛盾问题,却没有更加深入而有实效的研究结果,可以说对寄宿制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所以,无论国内国外,寄宿学生的管理经验很少用于进行公开的交流,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这些经验都存在操作性强、学术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不便公开。

综观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来看,对农村欠发达地区寄宿制条件下的学生的德育工作开展的内容、方法、措施等,更是缺乏系统而有价值的研究。

可以说,这部分的研究国内外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去研究和探索。

例如,如何引导学生淡化对家庭的依赖心理,培养其自主自立意识;

住宿管理制度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品质的影响;

如何正确处理寄宿管理中的共性与个性、制度约束与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

心理咨询在寄宿制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及模式研究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而且从国内外来看,对特定研究对象——中学生群体的关注程度明显不够。

四、研究意义

我校现有住宿生200多人,明后年住宿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现已争取国家立项于2009年暑假兴建一栋容纳500人的学生公寓,必将成为周边乡镇最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校对寄宿制学生的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能为我校乃至周边地区的教育顺利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探讨在寄宿制条件下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总结出适合于初中年龄段的青少年在心理、生理、性格、品质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管理的有效、科学方法和措施,丰富中学德育教育的实际内容,是一条可行之路。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核心是形成有效的制度化管理机制,落实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独立生活、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能力的提高。

其实践意义在于能不断解决学校管理(特别是后勤管理)、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管理者素质和水平,构建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局面和氛围。

其理论价值在于深化对管理理念的认识,提高有效的管理策略和评价机制,形成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模式;

使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形成处处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的德育教育体系。

五、理论依据

1、约法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2、马克斯·

韦伯的结构主义管理理论。

3、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将农村教育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中指出“国家将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4、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研究制定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指出“要认真总结现有寄宿制学校办学经验,形成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寄宿制学校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六、研究目标

学校为了促进寄宿生生动活泼、主动、有创造性地发展形成寄宿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规范学校对寄宿制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研究内容

1、明确学校寄宿制管理指导思想

学校规范化管理利于发展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劳动观念、服务和合作精神。

以学生自主、自治、自力,以及主动服务社会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上,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体,进一步让学生在学校一切活动中充分发挥群体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从而让学生获得全面、健康、主动发展。

2、建立健全寄宿制管理制度

①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在硬件建设达标同时,加强管理制度、组织纪律人际关系、礼仪修养、文化氛围等软件建设,营造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环境。

②健全寄宿管理制度

③提高校园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建立教育资源开展式制度。

将学校的图书系统、电脑系统、实验系统、文体实施、科技实施、教育实施,组成一个教育教学系统,全天向学生开放,并制定规范管理制度,为学生自动发展提供充分的教育环境与条件,并倡导学生参与管理、参与服务。

同时,建立学生开展活动的信息反馈和分析系统,以加强对寄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指导

八、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教育观查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1、行动研究法:

边探索,边实践,边积累,边改进。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各地区、各校有关寄宿制管理办学经验,在收集、鉴别、整理过程中作出判断和取舍,集众家之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教育观查法。

在自然状态下,考查寄宿学生个体和群体生活、学习情况,随时注意学生出现的个别化和趋向化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对寄宿学生管理方法,不断改进教师和学校教育管理行为。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以及有关人员对自已的管理教育过程加以不断主观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将教育管理措施和管理效果之间的关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规律的形成理论,以致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九、研究过程和措施

(一)开办了专题学习班

寄宿生的管理对农村中学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为了进一步开阔课题组成员的视野,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经验,从而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本课题组积极采取“采众人之长”的措施,成立了专门的学习班。

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资料收集了全国各地有关寄宿生管理的科学经验并写好学习心得每月定期在学习班上交流,这样大大地丰富了管理经验,提高了义务水平。

(二)深入开展了寄宿生家庭大走访活动

为了掌握我校每个寄宿学生的一手材料,了解每一个寄宿生的思想动态,更好地提高我校寄宿生的管理效益,树立学校管理寄宿生的良好形象,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各班主任的大力配合下采取分区包干的办法,于2009年下学期对全镇寄宿学生的家庭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大走访活动。

活动结束,每个课题组成员及班主任认真书写了每个学生的家访记录。

同时在期未结束召开了一次寄宿生家长会,在会上介绍了我校寄宿生的管理方法并向家长宣讲了新形式下科学的育人教子方法,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同与好评。

(三)举办了学习交流活动

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课题组一方面精选有关寄宿生管理案例并制成多媒体课件,先后10次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交流讨论,并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必须依据实际书写学习心得和案例。

另一方面课题组购置了价值近千元的的理论书籍,以供课题组成员借阅学习。

这样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开展了专题研讨

开题以来,课题组先后组织了五次大型的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的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六)建立了课题实验评价小组。

为了充分探讨和研究寄宿生管理策略不断改进寄宿生管理方法,自课题立项以来,成立了课题实验评价小组,主要收集和整理寄宿班生和走读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道德品德评价,并以一学期为单位定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依据结论随时调整研究方法。

运用此法,大大的提高了研究效益和成果。

(七)成立了寄宿生心理辅导室。

为了充分了解和帮助学生,提高寄宿生的管理效益,本课题组聘请了学校有丰富经验的心理辅导员,成立了心理辅导室,为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

并鼓励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同老师交流。

课题组成立以来,共收集和整理了5本寄宿学生的日记,为进一步研究寄宿生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十、研究结论及分析

1、初步建构了农村中学寄宿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1441”管理模式,使寄宿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1441”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是:

“1”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学生宿舍文明公寓》《寄宿生作息时间表》《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用餐管理制度》《夜自习管理制度》《值班教师轮流表》《行政值周轮流表》《生活教师职责》《食堂人员工作职责》《寄宿生管理教师职责》《夜自习值班教师职责》《寄宿生卫生员职责》《文明寄宿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寄宿生训诫》《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标准》《文明寄宿生评比标准》。

(管理制度详见附件一)

“4”个层面管理体系:

1、德育处、团总支联合主管;

2、班主任第一责任人管理;

3、生活管理员全天候跟踪服务管理;

4、以宿舍长为代表的学生自我管理。

“4”个层面的宿舍制度,如宿舍卫生的“四个面”整洁(即地面、墙面、床面、被面),宿舍内务整理的“四个一条线”(即被子、鞋子、牙具、毛巾),学生个人卫生的“四勤”(即洗澡、换衣、剪指甲、理发),作息时间的“四统一”(即早起床、午休、开关门时间、熄灯),出勤的“四点名”(午饭、晚饭、午休、晚休)等。

“1”个行政人员联系室:

就是学校每一个行政人员联系一间宿舍,参与寄宿生的管理。

我校推行寄宿生“1441”管理模式以来,收到良好效果。

寄宿生管理井井有条,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2、初步建构了农村中学寄宿生管理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分教师和学生两部分:

学生部分包括《寄宿生综合素质考评细则》、《寄宿生班级目标管理考评细则》、《寄宿生文明寝室评比细则》等,教师部分包括《生活辅导教师考评细则》、《寄宿生班主任考评细则》、《食堂工作人员考评细则》、《行管理人员考评细则》等等。

3、学业成绩有明显的上升

我们的课题组自2009年下学期开始进行农村寄宿生的教育与管理课题研究实验,到2010年上学期已完成了第一轮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认真遵守实验原则。

通过实验,发现寄宿班学生成绩明显优于走读班学生。

下面是实验各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

表1寄宿班与走读班2009年下期成绩综合评价年级排名比较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生物

地理

寄宿班

第1名

第2名

165班

第4名

第3名

166班

167班

表2寄宿班与走读班2010年上期成绩综合评价年级排名比较

 

表3寄宿班与走读班2010年上期升入一、二中就读人数比较

班级

升入一、二中就读人数

占全年级的百分比

寄宿班(160班)

13

72%

走读班(161班)

5%

走读班(162班)

3

16%

走读班(168班)

以上是第一轮实验中寄宿班与走读班成绩对比,从上述成绩中可以看出:

寄宿班成绩明显优于走读班。

4、寄宿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普遍提高。

推行寄宿生“1441”管理模式以来,寄宿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明显优于走读班学生。

下表是近一年的综合素质评价对比表:

表4宿宿班与走读班综合素质评价比较表(2009年下期)

评价

等级

道德与素养

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

审美能力

运动与健康

综合等级

宿

(164班)

A

95%

92%

98%

96%

B

3%

1%

2%

C

D

走读班

(165,166,

167班)

90%

88%

86%

89%

6%

10%

7%

4%

表5寄宿班与走读班综合素质评价比较表(2010年上期)

审美能力

93%

97%

91%

8%

以上对比结果说明,寄宿班的综合素质评价整体水平明显优于走读班的学生。

5、理论成果。

我们的课题组自2009年下学期开始进行农村寄宿生的教育与管理课题研究实验以来,参与课题组研究的所有人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总结了大量的有关寄宿生教育与管理研究的论文、案例、家访记录等。

其中:

、多篇研究论文发表或获奖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或评奖单位

级别

时间

作者

浅谈农村中学寄宿生的教育管理

当代商报

省级

09.10.01

陈国求易文辉

农村学校寄宿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4.5

邓稳

农村中学寄宿生管理策略初探

11.4.25

张怀瑾

农村中学寄宿生的教育与管理的研究

湖南教育学会

10.12

易文辉

农村中学寄宿生管理策略的研究

岳阳教科院

地区

09.4.10

09.5.6

、书写了近4万字的有关寄宿生的教育和管理的论文

、整理了近20篇有关寄宿生的教育和管理的案例集

、收集了100多位寄宿生学习和生活的部分日记、心德)

、收集了所有寄宿生的的教师家访记录一本

十一、课题研究的社会反响及效益

我校课题组自2009年6月起开展《农村中学寄宿生管理策略的研究》,通过一年多的研究,首先为我市农村中学寄宿生的管理者、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就如何引导学生淡化对家庭的依赖心理,培养其自主自立意识;

如何正确处理寄宿管理中的共性与个性、制度约束与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可行的实践措施,从而推动农村寄宿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其次,开展本课题研究,立足农村中学实际,针对寄宿生“难管理”、“教师责任重、压力大”的情况,率先摸索出教育与管理的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为我市农村中学寄宿生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与方法,推动了我市农村中学寄宿制学校的兴办与发展并使这种摸索和研讨在走在我市乃至全国多数农村学校的前列。

此外,由于寄宿班的教育效果明显优于走读班,特别是近年来寄宿班毕业的学生升入市重点高中就读的人数大大多于走读班使得家长送读的热情空前高涨,甚至周边乡镇包括市区有部分家长都积极把自已的子女送到我校寄宿班就读。

十二、问题讨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市农村相应采取了调整中小学学校布局和创办农村联办寄宿制学校的策略,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相对集中,教师素质明显增强,办学效益也逐步提高。

但是,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学校教育经费紧缺,寄宿生迅速增加,学校的后勤工作难以跟上,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步履艰难、学生叫苦、家长说难、教师喊累等问题亟待关注。

农村中学生,大多由于离家较远,往返极不方便,一般都在学校寄宿。

和家长的联系相对较少,久而久之,亲情会缺失,心理会变形,这也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而且面对双休日留守孩子的管理,更需社会、家长、学校的共同努力。

十三、参考文献

[1]孙忠生.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研究(寄宿制)[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2]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6

[3]编委会.寄宿制学校规范化建设管理与基本办学校准实用手册.[M].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出版.2004.9

[4]吴秀娟、陈子良著.学生心理与班级管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5]李连英.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研究.[M].北京.继续教育研究.2006.2

[6]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爱的思考.[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7]礼张中心小学课题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研究.[R].浦江县.2008

[8]张辉导.科学管理+爱心=效益.[C].泉州.泉州中小学校长论文汇编.2006.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