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文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1126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禅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禅文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禅文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禅文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禅文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禅文化Word下载.docx

《禅文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禅文化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禅文化Word下载.docx

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载,佛陀在灵鹫山为众人说法时,闭口不言,拈花而立。

全场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就在众人不明的情况下,佛陀以“佛心印心”的方式传给了摩诃迦叶尊者。

佛陀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与摩诃迦叶”,因此摩诃迦叶尊者为西天(印度)禅宗第一代初祖。

摩诃迦叶尊者秉承世尊衣钵,将法脉传给二祖阿难尊者,法脉迭传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秉承师父般若多罗尊者的嘱咐,来到中国弘法,成为中土禅宗初祖。

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至中国开始,至六祖慧能大师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

由六祖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宗,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当晚唐至南宋初。

自南宋初年临济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话头禅,曹洞宗宏智正觉倡导默照禅,至于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

至于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与儒、释、道三教合一,禅净合一源于禅理在世间已经广泛传播,禅理在世间已经不新奇,禅净合一的影响,使得当时的僧人对世间涅槃影响力降低,只能以念佛坐禅为务,禅宗逐渐不被社会需要,为禅宗的衰落期,又称为晚期禅宗,始于晚明至清朝结束为止。

清末民初之际,有鉴于佛教的过于衰微,虚云大师起而中兴禅宗,为近代禅宗中兴之祖。

虚云和尚在近代传承临济,兼弘曹洞,又遥承了早已断流的法眼、沩仰、云门三宗,以一身兼嗣五宗法脉,承前启后,融会了五宗禅修法门。

为禅宗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禅宗六祖简介

1、初祖达摩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

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

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

梁武帝信佛。

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

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一祖寺---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

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是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

1983年,国务院确定少林寺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1];

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

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法,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

寺处少室山脚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此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

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

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观“,就是面对墙壁静坐。

少林寺在唐初扬名海内。

只履西归的故事

达摩圆寂,世人震惊。

然而东魏使臣宋云因事出使西域,许久未归,对达摩圆寂的事一无所知。

达摩圆寂后两年,宋云从西域返回洛京。

在途经葱岭的时候,看见达摩一手拄着锡杖,一手掂着一只鞋子,身穿僧衣,赤着双脚,由东往西而来。

二人相遇后,宋云急忙停步问道:

“大师,你往哪里去?

”达摩回答说:

“我往西天去”。

接着又说:

“你回京以后,不要说见到了我,否则将有灾祸。

”二人道罢,各奔东西。

宋云以为达摩给他说的是戏言,丝毫没有介意。

回到京城以后,向皇帝复命交旨时,顺便提到了他途经葱岭遇见达摩老祖回西天的事情。

谁知话音未落,东魏孝静帝就发了火,怒斥宋云:

“人所共知,达摩大师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定林寺,你怎么说在葱岭遇见了大师?

这分明是欺君,岂有此理!

”说罢,便令殿角侍卫把宋云扭出殿外,五花大绑投入南监。

事隔数日之久,孝静帝坐朝审理宋云欺君一案。

将宋云传上殿以后,孝静帝问道:

“你在葱岭遇见达摩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要如实说来”。

宋云先叩头,后说话:

“皇上容禀:

葱岭见达摩,祖师光着脚,一手拄锡杖,一手提只履。

僧衣随风飘,翩翩向西行。

称要回西天去,并嘱咐我不要将这件事说出去,假若说出去,便会有灾祸。

臣以为是戏言,兼之不敢欺瞒圣上,便如实奏陈。

臣所言,句句是真。

不敢欺圣上,万望圣察。

”孝静帝听了以后,半信半疑,无所适从。

群臣们在殿角下,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说:

“达摩辞世,人所共知,哪有死人还阳的事?

宋云犯的是欺君之罪,应当依法处置。

”有的说:

“达摩西归宋云见,监禁岂敢再欺天,既然真假是非难辩,可以开棺验证。

孝静帝采纳了后一条建议,遂命人开棺视之,棺中空空,只剩下一只鞋子。

宋云蒙受的不白之冤逐平反昭雪。

2、二祖慧可

禅宗二祖慧可俗名姬光,南北朝时洛阳虎牢人。

少智过人,精儒、道,通易学。

中年皈依佛门,在嵩山少林寺拜师禅宗一祖达摩立雪断臂,拜师求法,得其真谛,赐法号慧可,继列佛禅二十九祖,世称二祖,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和佛教中国化的开拓者。

慧可晚年在成安讲经说法40余年,并圆寂于此,深受当地人民颂扬。

断臂立雪的故事

传说达摩渡江到少林寺以后,在南京讲经说法的神光,历尽千辛万苦,想方设法,终于渡过长江,追赶达摩到达少林。

神光到少林寺以后,一心一意拜达摩为师,向达摩求教。

达摩在南京雨花台和神光会见时,神光傲气十足,极不谦虚。

现在神光提出向达摩求教,达摩不知他有无诚心,便婉言拒绝。

神光并不灰心丧气,仍步步紧跟达摩。

达摩在洞里面壁坐禅,神光合十,侍立其后,精心照料,形影不离。

神光跟随达摩九年之久,对禅师的一举一动,真是心悦诚服。

达摩离开面壁洞,走下五乳峰,回到少林寺,料理日常的佛事活动,神光在跟随师父从山洞回到寺院。

时值寒冬,达摩在后院达摩亭坐禅,神光依矗立在亭外,合十以待。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夜晚入定以后,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压了下来,不一会儿,积雪逾尺。

这时,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浑身上下好似披了一层厚厚的毛茸雪毯,但是神光仍然双手合十,兀立不动,虔诚地站在雪窝里。

第二天一早,达摩开定了,他走到门口一看,神光在雪地里站着。

达摩问道:

“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

”神光答道:

“向佛祖求法”。

达摩沉思片刻说:

“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

”神光解意,他意识到这里圣僧指点他禅悟的诀奥,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听:

“咔嚓”一声,一只冻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神光的衣衫。

谁知这虔诚的刀声穿云拨雾,飞报西天,惊动佛祖如来,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

霎时,整个少林,红光笼罩,彩霞四射,鹅毛似的大雪片被鲜血映得彤红,粉扬而来。

神光放下手里的戒刀,弯腰拿起鲜血淋离的左臂,围绕达摩亭转了一圈,仍侍立于红雪之中,亭周围的积雪也被染成红的。

此情此景,达摩看得一清二楚。

他感到神光为了向他求教,长期侍立身后,今又立雪断臂,原来的骄傲自满情绪已经克服,信仰禅宗态度虔诚。

达摩逐传衣钵、法器予神光,并取法名:

“慧可”。

慧可断臂以后,表现出高度的刚毅,他忍受着剧烈的伤痛,双膝跪在雪窝里,用仅有的右手,恭敬地接了“法”。

顶礼拜谢而退。

从此,慧可就接替了达摩,成为少林寺禅宗的第二代,称之为“二祖”。

为了纪念二祖立雪断臂,寺僧们将“达摩亭”改为“立雪亭”。

清乾隆皇帝瞻游中岳时,对“立雪断臂”的故事颇有感触,逐挥毫撰写“雪印心珠”匾一块,悬挂于立雪亭佛翕上方,以戒后生:

佛业来之不易。

对二祖断臂求法,古人有诗云:

众口销金唤祖师,而今悔不慎当时。

当时早荐浑仑底,未肯求人断一肢。

二祖寺---

二祖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境内的司空山。

司空山海拔1227米,方圆35平方公里,山势奇特。

“一峰玉立,丹笔鬼工。

南望端岩,如画照海。

西瞻卓绝,若峭壁插天。

迤东绕北,则移步换形,变幻莫测。

相传战国时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司空,此人一生为官清正,后隐居此山,故得名“司空山”。

司空山渊源于周,开发于汉,盛极于唐;

西汉末,梅福(字予贞因上疏削王氏权柄,未成其愿,后便挂冠出游,归隐在此山赤壁下炼丹。

李太白游司空山有诗道“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读”即指此。

3、三祖僧灿

三祖寺乾元禅寺--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天柱山中。

天柱山在周武王时称“晚山”,因纪念晚伯执政之德,又更名为“皖公山”。

西汉武帝曾于元封五年登天柱山,封为“西岳”。

汉元封五年冬,武帝南巡在此设台祭岳,敕封为“南岳”;

人群高呼万岁,又有“万岁山”之称。

天柱山山势绵延逶迤,东接绵亘大别山,南有皖水,西有潜河,两水夹一山,山因水流,水随山转。

4、四祖道信

四祖寺,古称幽居寺,原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四代祖师道信大师的道场,它位于黄梅县城西北15公里的西山之中,寺庙创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70年的历史,是中国禅宗第一所寺院。

它不但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印度、韩国、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5、五祖弘忍

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于唐咸亨三年(672年)创建,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

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之地。

它既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

6、六祖慧能

六祖惠能寺位于四会市贞山风景旅游区内,原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历史。

于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时,六祖惠能寺的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墙杉木瓦结构。

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门、前殿、后殿及左右辅以的厢房、廊庑及小巷构成一体。

寺庙四面环山,山势峻俏,景色宜人。

与六祖惠能寺相邻的山间,还有“六祖惠能池”、“佛堂顶”、“仙人路”、“烂布衣”等与六祖惠能当年行迹有关的地名和山名。

四、佛教常识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其浓缩了670多部经卷,5000字《金刚经》之精华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

整段话的概略意思是“透过心量广大的通达智慧,而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径”。

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共260字。

2、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乘:

指车子,或泛指交通工具。

‘大乘’的语意,谓大型的交通工具。

小乘,意指采用劣小的交通工具。

大乘佛教指自觉觉他,自利利人,自度度人;

小乘佛教指自觉、自度、自利。

3、禅宗“一花开五叶”

禅宗始祖达摩大师传法给二祖慧可时,曾有一偈诗: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比喻禅宗在中国扎根以后,至六祖慧能及其门下,形成了南禅五家,以后的禅学发展,大抵是不出这五家的范围的。

他们是:

一、沩山灵枯和仰山慧寂开创了“沩仰宗”;

二、黄檗希运和临济义玄开创了“临济宗”;

三、云门文偃开创了“云门宗”;

四、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开创了“曹洞宗”;

五、清凉文益开创了“法眼宗”;

以上,就是“一花开五叶”的意思。

4、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拼音发音为:

nāmó

āmí

tuó

f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

那谟,亦译作“南谟”。

为梵语“昄依”的意思,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的名称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如南无喝罗、南无三宝等。

南无阿弥陀佛拉。

“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字,名字来源于梵语音译,“阿弥陀”在梵语中为“无量”或者“无穷大”的意思,“南无”。

南无阿弥陀佛在广义上是指:

向一切有觉悟的人致敬。

5、合十礼

合十就是合拢十指,为什么要合拢这十指呢?

这就是要表达我们的恭敬。

十指代表了种种妄想散乱的心理状态,而合拢这十指,就是表示我们要收摄这种种的妄想散乱心,转变为一颗清净虔敬的心,以此来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敬意。

佛教中如法的合十姿势应该是怎么样的?

合十,顾名思义,就是把双手合拢,并齐十指,放在胸前。

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要真正做到位,就要注意好多细节。

首先要注意,这并拢的十指一定要朝向上方,眼睛向下看,要能看到无名指的指尖方才叫做标准。

其次要注意合掌的虚实问题。

标准的合掌,两掌心是会自然有些微虚的,既不是用力地让两掌心完全并紧,也不是刻意地让两掌心放虚,而是当我们指尖向上两掌合拢时自然呈现的一种微虚状态。

如果双臂打开了,双掌的位置自然就会在当胸的正前上,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一个细节。

再就是,要保持挺胸、收小腹,合十的双掌以不靠在自己的身上为宜。

如果是站立式的合掌,就更要注意双脚的开合距离,一般是“前八后二”,也就是双脚前边的分开距离是八寸左右,后边的距离为二寸左右。

6、上香

上香本身的意义:

修持戒,定,慧、恭敬佛、法、僧。

香代表”戒,定,慧“,烧香供佛,意味着发愿”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因此,一般上香最多不宜超过三支。

三支可用来代表戒定慧。

其实一支细长的小香就已经足够了。

上香主要是为了表达:

-向佛菩萨问好

-用香气薰去自己身上所带的世俗恶味

-比喻燃烧自己,普度众生

例举几种错误的上香方式:

(1).举着一大捆香一起烧。

认为香越多越好

(2)烧特大型号的大粗香

(3)上香时双手像作揖般,于胸前上下晃动

(4)拿着香拜佛

(5)认为不同的香有不同的用处,比如[发财香],[学业香]

以上都是在寺院十分常见的事情。

常常会导致环境污染,容易失火,烫伤他人,以及加重寺方清理香炉的负担等等负面影响和潜在的危险。

正确的上香姿势是,双手将香举到眉毛的高度,双手大拇指按住香的尾端,香尾端对准自己的眉心。

香的顶端对准佛像。

保持这个姿势,心中默念:

(1)自己问候的这位佛菩萨的名号。

比如[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对佛菩萨行注目礼。

(2)默念上香偈:

“愿此香云,普遍十方。

供养三宝,护法龙天。

普薰众生,同入佛智”

(*这个是专业的上香方式,比较适合在寺里工作的人使用。

然后,把香插到香炉中。

再返回佛前,于佛两边的拜垫(蒲团)上跪下,合掌向佛诉说心中要说的话。

然后三拜。

起身问讯,再离开。

专业佛寺工作人员则可在念完上香偈后持香离开,把香插在指定的地方。

如出食台,往生殿等。

7、进殿

进殿礼仪:

(1)进寺院:

要从左往右绕,不可从右往左绕,这叫右绕塔寺。

(2)进大殿:

要往左进,要抬左脚进门。

要往右进,抬右脚进门。

不可在正中间拜佛,因大殿里中间的拜垫,是寺院方丈或当家师主法用的,其它人不可。

(3)进殿堂:

不可在正中间问寻(既鞠躬)必须到两侧方可。

因中间只有方丈及当家才可。

(4)烧香:

最好在寺院殿堂外面的大香炉烧香,因寺院大多数使用木料建筑,再殿堂里烧香,如有不当会烧坏寺院物品。

但是到寺院里,每个殿堂都会有”香灯师“有什么事情也可问”香灯师“。

8、出家人的称呼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

在我国寺院中,一般有“住持”(或称“方丈”,是寺院负责人)、“监院”(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务)、“知客”(负责对外联系),可尊称“高僧”、“大师”、“法师”、“长老”等。

佛门弟子依受戒律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出家五众和在家两众。

出家五众是指:

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

在家两众是指:

优婆塞和优婆夷。

佛教徒出家的俗称“和尚”(僧)和“尼姑”(尼),最好尊称“法师”、“师太”。

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称“居士”。

9、供养佛像

(1)供佛像有两个意思:

第一意思是:

报恩。

一切众生于我们都有恩,恩德最大的无过于老师,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接受佛菩萨教诲,这才真正觉悟,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供养佛菩萨是纪念老师,感恩不忘。

第二意思最重要:

见贤思齐。

佛是凡夫修成的,供养他的形象,提醒我向他学习,也要成佛。

要学佛的存心立愿,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样样向佛学习。

不能把佛菩萨当神明看待,那就迷信了,就错了,就把佛教变成宗教,就不是教育了。

(2)供品

香:

香表信,代表戒定真香,见到香,闻到香,知道自己要修戒、定、慧是修学的目的。

灯:

象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每个人都要有奉献精神,舍己为人,为社会服务。

灯也代表智慧光明。

水:

佛前供一杯水,要想到我们的心象水一样清净、平等。

花果:

佛前供花果,代表修善因,得善果。

提醒我们要深信因果,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10、其他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度(六波罗蜜):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禅宗六祖:

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

汉传佛教:

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

六、我们与禅

1、为什么要修禅?

禅,虽然是古老的遗产,但更是现代人美满生活的泉源,因为禅的功用可以扩大心胸、坚定毅力、增加健康、启发智能、调和精神、防护疾病、净化陋习、强化耐力、改善习惯、磨练心志、理解提起、记忆清晰。

尤其禅能令我们认识自己,所谓明心见性,悟道归源,

学僧问洞山禅师:

“寒暑来时,如何躲避?

洞山禅师答说:

“何不向无寒暑处去?

学僧再问:

“如何是无寒暑处?

洞山禅师道:

“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

学僧反驳道:

“你不是说到一个既不寒又不热的地方,为什么又寒杀热杀呢?

洞山禅师终于明白的说道:

“寒冷时用寒冷来锻炼你自己,热恼时用热恼来锻炼你自己。

所以禅者不逃避人间,永远活跃在社会每一阶层,在寒暑冷暖、荣辱苦乐、贫富得失、是非人我中不动心。

‘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这就是禅者人间的社会性格。

“春城无处不飞花”,同样的,“人间到处有禅机”。

从禅的名称,可以看出禅的社会性,如禅食、禅衣、禅床、禅座、禅灯、禅味、禅话、禅行、禅悦、禅喜、禅友、禅眷、禅用、禅心……人间社会里,哪里没有禅呢?

真正的禅者,山林水边,陋巷闹市,不分僧俗,不计男女,人人可参禅,人人可问道,所谓“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

禅者的云游行脚,就是那么人间化、社会化。

禅者的社会,亦即是禅者所住的禅林,他们对工作和合分工,同道间参访互助,修持上严格精勤,处众时上下平等,生活里朴素无华,心地中统一归真。

2、如何修禅?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

(1)信具足

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深切的信心,一切的问题,都是不必谈的。

对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信仰,信仰的中心是佛法,佛法能使我们离苦得乐,所以要信仰。

佛法是由佛说的。

佛法是由僧众结集(编辑)、传流、住持、弘扬的,所以也要信仰。

合起来,便是信仰“佛、法、僧”,称之为三宝。

信仰的入门,便是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将整个的身心,无条件地汩没在三宝的光辉与恩德之中,皈依三宝之后,便能从三宝的启导之下,得到人生大道的指归——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

(2)戒具足

主要是指五戒——不杀生(不杀动物,而非即是吃素)、不偷盗、不邪淫(不与夫妇之外的异性交媾)、不妄语、不饮酒。

五戒本是三皈弟子的必修德目,皈依三宝与受持五戒,本不该看作两个阶段的两层意义,如果皈依了三宝而不受持五戒,好比只向学校登记注册,而不真去上课求学,那只是种善根而得不到现实的利益。

五戒十善是人天道中的人天业,如果不能受持五戒,那就连人天道中的人天果位都保不住,岂能解脱生死?

如果向往出家生活,而又为现实环境之所不许,那也不妨于五戒之外,可以另于每月阴历的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后两日),受持以一日一夜为期限的八关戒斋,所谓八关戒斋,是指:

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淫。

4、不妄语。

5、不饮酒。

6、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

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

7、不坐卧高广大床。

8、不非时食(俗称持午,过日中之后,只许饮水,不得进食-这一条戒的详细内容,请参阅拙着《律制生活》一书中的〈佛教的饮食规制〉)

有关八关戒斋的详细内容,请参阅拙着《戒律学纲要》第四篇〈了生脱死的门径〉。

如果修菩萨道的居士,另外可以加受菩萨戒,这虽不是《阿含经》中的规定,但在大乘佛教的居士,确有受持菩萨戒的必要,因为受戒一事,相似于宣誓,且比宣誓的意义更庄严,比宣誓的效用更宏大。

戒的力量乃是抗恶性极强的防腐剂。

菩萨戒的主要内容,请参阅《戒律学纲要》第七篇〈三世诸佛的摇篮〉。

(3)施具足

施的内容,是以尊敬心供施父母、师长、三宝;

以悲悯心布施孤苦、贫病;

以公益施舍促成社会大众的福利。

(4)闻具足

持戒、布施,是重于福德的培养与经营,若要求得佛法的正知正见,并期如理奉行佛法的话,那就必须从闻法入手。

看经也是闻法之一,但是,经义博大精深,亲近善知识,“往诣塔寺,专心听法”的点化讲授,仍是必须。

这也是居士进寺院的最大目的。

(5)慧具足

这是对于真谛的体会或领悟,也是从闻法的精进实践而得的一种实证经验。

佛陀时代,每对俗人说一次法,便有很多人,由闻法而见谛,证得初果,那就是慧具足的典型。

3、坐禅

(1)坐禅的准备

坐垫

四方形宽大松软以及圆形高约四寸的坐垫各一个。

场所

整洁、寂静、肃穆庄严的室内。

时间

精神饱满之每晨,起床漱洗之后最佳。

每日定时进行,每次二十分乃至四、五十分钟。

在饱食、暴饮、激烈运动之后,以及疲倦欲睡、正午中夜之时,不宜坐禅。

饮食

每餐以八分饱为佳,食后暂作三十分钟休憩,开始坐禅。

(2)调身法

总得来说,禅修不怎么讲究坐的姿势。

很多禅师和老师的教导方法,都只是腰挺直,其他的只要舒适能让自己长时间打坐就好了,没有特别的要求!

特别是葛印卡老师的内观传承,根本就不讲如何坐的问题,寻找出最适宜自己的姿势了就可以了。

A、习禅首先要学会怎样打坐,摆好恰当的禅坐姿势,您需要牢记以下两个重要原则:

(a).姿势务必使您放松,并感觉舒适。

(b).姿势务必使您保持警觉和清醒。

两个原则都十分重要。

如果感觉不舒适,则无法习禅,那是因为不舒服。

如果不能放松,那么就无法体验习禅的乐趣,同样重要的是,您无法抛弃那些造成身体压力的潜在情绪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