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技术实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012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9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检验技术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生化检验技术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生化检验技术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生化检验技术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生化检验技术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化检验技术实验.docx

《生化检验技术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检验技术实验.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化检验技术实验.docx

生化检验技术实验

 

生物化学检验

 

2011级春季班

检验实验室编

 

实验一 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干燥

【目的要求】

学会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干燥方法。

【实验器材】

1.电热恒温干燥箱。

2.新购置的、日常用过的、被油脂类污染的以及假定被传染性标本污染过的容量瓶、刻度吸管、量筒、量杯、试管、烧杯若干;各种类型的大小毛刷若干。

【实验试剂】

1.清洁液(重铬酸钾洗液)称取重铬酸钾50g加蒸馏水50ml溶解后,将500ml浓硫酸缓缓加入上液中(切忌不可将重铬酸钾溶液倾入浓硫酸中),边加边用玻棒小心搅拌,以免产生高热而使容器破裂,配好放冷,装瓶加塞备用(防止浓硫酸吸水降低去污能力)。

2.2%盐酸溶液、2%次氯酸溶液。

3.洗衣粉。

【操作步骤】

(一)洗涤

1.新购置的玻璃器皿都附有游离碱,应先置2%盐酸溶液中浸泡2~6小时,以除去游离碱。

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后,置2%洗衣粉溶液中,用毛刷刷洗。

取出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淋洗2~3次即可。

2.日常用过的玻璃器皿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置2%洗衣粉溶液中用毛刷刷洗,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淋洗2~3次即可。

3.不能用毛刷刷洗的器皿如容量瓶、刻度吸管等,可先用自来水冲洗沥干后,再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过夜,沥干洗液后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2~3次。

4.对传染性标本污染过的器皿,应先将其中所含试样倒入盛有2%次氯酸溶液的容器中,先用水冲洗后,浸泡在铬酸洗液中过夜,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

吸管、滴管类器皿用后应立即放在盛有消毒液(如过氧乙酸)的玻璃筒内浸泡,次日取出,流水冲洗,滤干后,浸泡在铬酸洗液中过夜,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

5.被石蜡、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污染的玻璃器皿要单独洗涤,洗涤前,首先去油脂(将器皿倒放于具有强吸水力的几层厚纸上,置100℃烤箱中烘烤半小时,使油脂熔化由厚纸吸收,再置碱性溶液中煮沸趁热洗刷,即可去除油脂),然后再按一般洗涤要求进行。

(二)干燥

1.自然干燥将洗净的不能用高温烘烤的器皿,如量筒、量杯、容量瓶、吸管等倒挂在晾架上,待其自然晾干。

2.烘烤干燥除因高温使玻璃变形,改变容积,影响实验结果的玻璃量器外,其它玻璃器皿如试管、烧杯、三角烧瓶等,均置于100~120℃左右烤箱中烘烤干燥。

【结果报告】

 

【讨论分析】

 

实验二 吸收曲线绘制及721型分光光度计波长校正

【目的要求】

1.了解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2.学习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学会吸收曲线绘制及波长校正方法。

【实验原理】

光源通过棱镜色散成连续光谱,转动准直镜使色散光谱中某一部分由出光狭缝射出而成一单色光束,该光束的主波长由随同准直镜转动的波长刻度盘指示。

刻度盘读数与出射光束实际波长是否相符,可通过测绘已知吸收峰波长的标准溶液或标准滤光片(如镨钕滤光片)的吸收曲线而确定。

不同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差异,对光谱吸收的特性不同。

吸光度最大时的波长称为特征波长,以吸光度对波长所作的曲线叫吸收曲线(A-λ),吸收曲线可作为定性分析的理论依据。

镨钕滤光片在可见光区内有许多固定不变的吸收峰,通常选择529nm的吸收峰(λmax为529nm时吸光度最大),如果偏离529±2nm(超过允许误差波长)时应进行波长校正。

【实验器材】

721分光光度计(结构见图1-2-2),分光光度计配件——镨钕滤光片、滤光片支架,白卡纸,螺丝刀,坐标纸。

图1-2-2 721型分光光度计结构

1.光源室;2.电源变压器;3.稳压电路控制板;4.滤波电解电容

5.光电管盒;6.比色室;7.波长选择磨擦轮;8.单色光器组件

9.“0”粗调电位器;10.读数表;11.稳压电源功率管

一、吸收曲线绘制

【操作步骤】

1.接通仪器电源,预热20分钟。

2.待仪器稳定后将镨钕滤光片(水红色)固定于滤光片支架,置于比色皿座上。

转动波长调节旋钮,使波长刻度盘读数为520nm,以空气调零、调“T”旋钮至100%,将镨钕滤光片推向光路并记录吸光度值(每一波长重复测定3次)。

3.按表1-2-1中各波长,重复上述步骤(每次均须重新调零和调100%),记录数据。

表1-2-1 不同波长处镨钕滤片的吸光度

λ(nm)

A1

A2

A3

λ(nm)

A1

A2

A3

520

532

522

534

524

536

526

538

528

540

530

【结果处理】

1.取方格坐标纸,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每1小格为0.01A)建立直角坐标。

2.将不同波长处测得吸光度的平均值按相应波长在坐标纸上标出。

3.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所测标准滤光片的吸收曲线。

4.观察指定吸收峰波长(实测值)与标度值是否相符,若不符合,即两者存在偏差。

偏差值在±2nm以内,波长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偏差的绝对值>2nm(超过允许误差),则应进行波长校正。

二、波长校正

【操作步骤】

(一)粗调

1.接通仪器电源,预热20分钟。

2.选择开关置于“T”位,旋转波长至580nm。

3.将白卡纸放入比色室暗箱光电管一侧,转动光量旋钮,直至白卡纸上的光斑清晰可辩。

观察光斑的形状应为边缘整齐、着色均匀的长方形,光斑呈黄色。

4.若光斑边缘不齐、着色不均应考虑调整光源灯位置,若光斑呈色偏绿、偏红则说明波长不准。

(二)精调

1.光源灯的更换和调整 721分光光度计的光源灯采用12V30W钨灯,更换钨灯时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附件中的扳手旋松钨灯架上的两个紧固螺丝,取出损坏的钨灯,戴上手套,换上新钨灯后,将波长选择在580nm,开启主机电源开关,移动钨灯上、下、左、右位置,直到成像在入射狭缝上。

观察光斑的形状应为边缘整齐、着色均匀的长方形,光斑呈黄色即可,最后将两颗紧固螺丝旋紧。

2.镨钕滤光片直接校正法 该法操作简便易行。

(1)接通仪器电源,预热20分钟;

(2)将镨钕滤光片固定于滤光片支架,置于比色皿座内,旋转波长至528(或530)nm处,以空气调零、调“T”旋钮至100%;

(3)用螺丝刀卸下仪器侧面板上的四颗固定螺丝,按说明书指示找准波长调节螺杆;

(4)手握螺丝刀,缓慢转动波长调节螺杆,同时观察读数表盘上吸光度变化(吸光度下降应反向转动)直至调至最大(透光度则为最小)为止;

(5)读取特征波长附近各10nm(间隔2nm测定一次)的吸光度值验证无误后,上好侧面板。

【结果报告】

 

【讨论分析】

实验三 缓冲液离子强度对电泳速度的影响

【目的要求】

1.学习电泳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

2.观察并比较不同缓冲液离子强度(I)对电泳速度的影响。

【实验原理】

根据Stoke定律,带电颗粒在电场中,受电场力作用向着电性相反方向移动的速度,与颗粒所带电荷量与电场强度乘积成正比,与颗粒半径成反比。

同种物质在电场强度、电泳时间、缓冲液pH相同条件下,电泳迁移率与缓冲液离子强度成反比。

【实验器材】

1.实验器材新鲜人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CAM),滤纸,竹镊子,血清加样器。

2.仪器电泳仪(0~300V,0~50mA),普通电泳槽。

【实验试剂】

1.巴比妥盐缓冲液

(1)巴比妥盐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 称取巴比妥钠(C8Hl1O3N2Na)12.76g、巴比妥(C8H12O3N2)1.66g,加蒸馏水约500m1加热溶解,待冷至室温,用蒸馏水加到1L。

(2)巴比妥盐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3) 取

(1)液用蒸馏水稀释一倍即成。

2.氨基黑10B染色液 称取氨基黑10B0.5g,加冰醋酸10ml,甲醇50ml,充分研磨溶解后用蒸馏水补足到100ml。

3.漂洗液 甲醇(或乙醇)45ml,加冰醋酸5m1,蒸馏水补足到100ml。

【操作步骤】

1.薄膜准备将醋酸纤维素薄膜裁成2×8cm大小,在膜的粗面上距膜一端1.5~2.0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点样线,标明编号;将薄膜分别置于离子强度0.06和离子强度0.03的缓冲液中,大约20分钟,浸透为止。

加样前取出,用滤纸吸去表面多余的缓冲液。

2.点样用血清加样器沾取血清少许,垂直印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点样线上,立即将醋酸纤维素薄膜分别放入相应离子强度的电泳槽支架上,用滤纸作盐桥与缓冲液相通,注意将点样面朝下,点样端置于阴极端。

3.平衡盖上电泳槽盖,使醋酸纤维素薄膜通过滤纸桥吸足缓冲液约5分钟。

4.电泳电压100~150V,电流0.4~0.6mA/cm宽。

通电约40~50分钟,待白蛋白移动距离约2~3cm时,记录电泳时的电压、电泳时间,关闭电源,测量支持介质的有效长度。

5.染色取出薄膜,可直接浸入染色液中,染2~3分钟后取出,再用漂洗液漂洗数次,直到背景干净为止。

【结果分析】

1.利用所记录的电泳电压(V)、支持物有效长度(l,单位为cm)、电泳时间(t,单位为s)和白蛋白移动的距离(d,单位为cm),分别计算用离子强度0.03和0.06的白蛋白的迁移率,判断离子强度对电泳速度的影响。

迁移率计算公式如下:

===(cm2.V-1.s-1)

图1-3-1 血清蛋白CAM电泳图谱

2.比较离子强度0.03和0.06的缓冲液的电泳图形,判断在哪种离子强度下进行蛋白质电泳较好。

血清蛋白CAM电泳图谱如图1-3-1。

3.观察CAM电泳可将血清蛋白质分成几种成分?

各成分的区带位置及相对含量高低。

【结果报告】

 

【讨论分析】

实验四 血糖测定

一、葡萄糖氧化酶法

【实验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GOD)催化葡萄糖氧化生成葡萄糖酸和H2O2,H2O2在过氧化物酶(POD)催化下,将无色的色原4-氨基安替比林和苯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

其颜色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的含量成正比,与同样处理的标准管比较,即可求得标本中葡萄糖浓度。

其反应式如下。

【实验试剂】

1.0.1mol/LpH7.O磷酸盐缓冲液 取无水磷酸氢二钠8.67g,无水磷酸二氢钾5.3g溶解于约800ml蒸馏水中,用1mol/L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至7.0,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

2.酶试剂 取GOD1200U(国际单位)POD1200U,4-氨基安替比林10mg,叠氮钠100mg,溶于上述磷酸盐缓冲液约70ml中,调pH至7.0,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1。

置冰箱保存,至少可稳定三个月。

3.酚试剂 称取酚100mg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红色,可先配成50g/dl的溶液,贮于棕色瓶中,用时稀释)。

4.酶酚混合试剂 临用前取酶试剂和酚试剂等量混合,置冰箱内可存放一个月。

5.12mmol/L苯甲酸溶液 取苯甲酸1.4g,加蒸馏水约900m1,加热助溶,冷却后加蒸馏水至1L。

6.100mmol/L葡萄糖标准贮存液 取无水葡萄糖置80℃烤箱内干燥恒重,移至干燥器内冷却后,准确称取1.802g用12mmol/L苯甲酸溶液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再用12mmol/L苯甲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移入棕色瓶中,置冰箱内保存。

7.5mmol/L葡萄糖标准应用液 准确吸取葡萄糖标准贮存液5.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12mmo1/L苯甲酸溶液稀释至刻度。

【操作步骤】

取试管3支,按表1-5-1操作。

表1-5-1 GOD-POD法葡萄糖测定操作表

加入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