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医治疗技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4831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彝医治疗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彝医治疗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彝医治疗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彝医治疗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彝医治疗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彝医治疗技术.docx

《彝医治疗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医治疗技术.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彝医治疗技术.docx

彝医治疗技术

彝医治疗技术

第一章彝医敷疗法

第一节彝医水膏药疗法

彝医水膏药疗法是彝族医药外用中的一种,根据患者病情或伤势、病变部位而灵活采用相应的彝族药细粉或鲜品药,用水(溶剂)将药物调制成糊状,涂在棉纸或纱布的一面,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该疗法简便廉验,无创无痛无苦,疗效持续时间较长,便于携带,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州余惠祥副主任医师是国家级传承人,杨本雷主任医师是省级传承人,余秋虹和杨舒雅是州级传承人。

一、适应证

1、中彝医适应证:

痹症、头痛、腹痛、外伤、疮痈疔疖等。

2、西医适应疾病:

风湿性腰腿疼、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及软组织损伤后遗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颈椎病,腰椎病、腹痛等。

二、治疗方法

1、操作程序

(1)需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器皿中,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宜的溶剂(常用溶剂有冰雪水、井中凉水、地表长流水、温水、烟筒水、草药液等)调制成糊状。

(2)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竹片等适宜工具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3)将摊好水膏药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4)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5)疗程:

2-3日换药一次,3-7次为一个疗程。

2、水膏药应用举例:

(1)治疗肝火上冲头痛如裂,暑热头昏头痛。

药物:

岩芎20g紫金龙10g芒硝30g真金草20g

用法:

上药研细粉,加深井中凉水调拌成膏糊状,滩涂于两块5×5cm的棉布上,敷贴在左右太阳穴。

(2)治疗关节扭伤肿胀疼痛,风湿肿痛。

药物:

小铜锤20g滑藤30g见肿消30g生草乌10g五爪金龙20g

用法:

上药共研细粉,加温水调拌成膏糊状,外敷于伤

痛处,包扎固定。

(3)治疗无名肿毒,蛇虫咬伤,疮疡初起红肿热痛。

药物:

重楼20g五爪金龙15g大黄花10g蜈蚣2条

拔毒散叶20g

用法:

上药共研细粉,取适量加陈烟筒水调拌成膏糊状,敷贴于患处。

3、配方筛选举例:

筛选出临床应用时间长、疗效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五种配方,分别为

(1)治疗风湿性腰腿疼、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初拟方:

青骨藤,透骨草(借麦凶),小五爪金龙,菊三七等。

(2)治疗跌打损伤及软组织损伤后遗症

初拟方:

五香血滕、金刚散,虎杖,接骨丹,四块瓦等。

(3)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

初拟方:

白云花,岩芎,紫金龙,大黄,五除叶,四块瓦等。

(4)腹痛

初拟方:

艾叶,五除叶,木姜子,樟等。

(5)颈椎病,腰椎病

初拟方:

四块瓦,吴茱萸,青骨藤,红半夏,虎杖(苗笛哩)樟等。

三、注意事项

1、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2、敷药过程中出现水膏药干结,可根据医嘱加水、油、酒等进行湿润。

3、患者出现痒、通、起泡等不适,应及时去除膏药,到医院就诊。

四、禁忌

1、皮肤过敏者禁用。

第二节彝医鲜药外敷疗法

彝医鲜药外敷疗法是指将新鲜彝药、中彝药如见肿清、血当归、韭菜、柳树皮等切碎、捣烂,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

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该疗法廉便效验,适应证多,易于推广;还可减缓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弥补内治法疗效的不足。

一、适应证

1、中彝医适应证:

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2、西医适应疾病:

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疾病。

二、治疗方法

1、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药臼。

2、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3、新鲜中草药须切碎、捣烂,平摊于棉垫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4、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三、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5、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6、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7、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9、敷药疗法为辅助疗法,应作为临床明确诊断及遵医嘱治疗的补充。

四、禁忌证

1、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2、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3、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第三节彝医冷敷疗法

彝医冷敷疗法是用浸泡过中、彝药红半夏、五香血滕、重楼(扭拍勒)、草乌等的冷毛巾类物体作为用具,放置在人身体的某个部位上,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收缩,起到散热、降温、止血、止痛及预防肿胀等作用的一种疗法。

一、适应证

1、中彝医适应证:

热证、血证等。

2、西医适应疾病:

高热、跌打外伤急性期等。

二、治疗方法

治疗时,病人取合适的体位(既能暴露需要冷敷的部位,又能舒适地保持一段时间),将预先准备好的冷敷用具放置在患处,每次冷敷大约20分钟。

如果使用冷巾、冷袋者,4-6分钟更换1次,以保证冷敷效果,可延长冷敷时间约至30分钟。

冷敷完毕后,用于毛巾将冷敷部位的皮肤擦干。

三、注意事项

1、作冷敷时,要了解病人的感觉,观察患处皮肤的反应,如果有感到不适或疼痛,皮肤发灰,出现紫斑或水泡时,应立即停止冷敷。

2、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0分钟为好。

如果需要长时间冷敷时,应在每冷敷20分钟后,停敷1小时左右再冷敷,使局部有恢复的时间。

3、对老人、幼儿、身体极虚弱者,或失去知觉,或瘫痪病人要特别小心。

4、一般冷敷不在肢体的末端进行,以免引起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缺血缺氧。

5、对有伤口或手术后以及眼部冷敷,冷敷用具一定要严格消毒使用,以防止污染,引起交叉感染。

四、禁忌症

1、感染病灶局部区域,不能再作冷敷。

2、炎症的后期,不宜冷敷。

3、已有水肿者,不能作冷敷。

4、禁止在心前区(即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处)附近作冷敷,以避免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发生危险。

5、眼病患者,角膜发炎时,冷敷会加重病情,故不宜用冷敷疗法。

第四节彝医湿敷疗法

彝医湿敷疗法是将无菌纱布用彝药、中彝药五香血滕、樟脑、草乌、火把花、芒硝、贯众(乌卯那)、红藤(乃牛)等煎煮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适应证

1、中彝医适应证:

疮、痈、疔、疖,跌打损伤等。

2、西医适应疾病:

皮肤病、外伤、静脉炎等。

二、治疗方法

1、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2、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将药液倒入弯盘内,将敷布放入药液中浸湿后取出,敷于治疗部位。

(4)用无菌镊子间断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敷部湿润。

(5)操作完毕,取下敷布,擦干局部药液,整理用物。

(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三、注意事项

1、治疗前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是否适宜治疗。

2、首次治疗时,应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并酌情处理。

四、禁忌证

1、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2、对治疗药物过敏者不宜使用。

3、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者不宜使用。

第五节彝医湿热敷疗法

彝医湿热敷疗法是用被彝药蒸煮过的热毛巾作为用具,放置在患者治疗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温热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配以中彝药祛风除湿,杀寒止痛,舒经通络等作用。

一、适应证

1、中彝医适应证:

风寒湿痹症、腰痛、头痛、痿证、胃脘痛、痛经、跌打外伤后期、症瘕积聚等。

2、西医适应疾病:

关节炎、关节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胃痛、子宫肌瘤、痛经、跌打外伤恢复期等。

一、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将配好的中彝药装入布袋内与毛巾一起放进蒸锅中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煮沸10分钟,取出毛巾放在上层蒸笼中备用。

治疗时根据病情,协助患者选取舒适的治疗体位,暴露病变治疗部位,并向患者解释敷疗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局部皮肤涂上院内制剂血竭外用药酒(苏格带泽者清)(范围不大于热敷面积),取出蒸笼中的热毛巾拧至半干抖开,用手腕掌侧试温度,以不烫手为宜,折叠后敷于治疗部位,使用红外线灯照射,以维护温度。

如患者感到烫热,可揭开敷布的一角散热,,每4~8分钟更换1次敷布,治疗时间为15~20分钟。

湿热敷完毕后,用干毛巾将治疗部位的皮肤擦干。

一、注意事项

1、要根据病情选择正确的敷疗部位,敷疗才会有效。

2、每次敷疗后都应观察敷疗部位的皮肤情况,有无红肿痛痒、皮肤变色发硬以及皮疹,以便及时发现烫伤、组织变性及过敏等不适合湿热敷患者。

1、要严格控制毛巾温度,太低则疗效不佳,太高则易烫伤皮肤。

2、热敷部位行封闭疗法后,应停止热敷一天,以防止针眼处感染;除此之外,封闭药物多含有麻醉剂,可掩盖病人对热痛的感觉,易引起烫伤,进行敷疗时应特别注意。

若在湿热敷治疗过程中,患者有不适反应,当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处理。

二、禁忌证

1、敷疗部位皮肤破损者禁用。

2、急性软组织损伤3天内禁止湿热敷。

3、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4、对所用药物过敏者禁用。

第二章彝医按摩疗法

第一节彝医王氏腹部按摩疗法

彝医王氏腹部按摩疗法是以祖国传统医学的按摩、导引、彝医药理论及内功推拿手法为基础,与现代腹部生理解剖、人体力学及胃肠蠕动规律相结合,通过深入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结合长期临床按摩推拿实践,总结创立出一套独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特效手法。

能强健腹部肌肉、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循环,改变胃肠蠕动频率、增加消化液的分泌、纠正胃肠功能紊乱、恢复消化吸收功能。

一、适应证

1、中彝医适应证:

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纳差、肥胖等。

2、西医适应疾病:

腹痛、腹泻、胃炎、胃溃疡、肠炎、消化道溃疡、便秘、内分泌紊乱等。

二、治疗方法

1、揉腹:

是以掌部附着于腹壁,前臂放松,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以脐为中心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在摩腹时以脐左下侧为起点,稍加压力向上推,放松压力,向右侧平摩,然后施加压力向下推,放松压力向左平摩,如此作环旋运动。

根据患者疾病性质,施以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

动作要求用力缓和、速度均匀,具有理气和中,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正所谓“后天之本在脾,调中者摩腹”。

2、振腹:

是将手掌附着在腹壁或腹部穴位上,以前臂屈、伸腕肌群为主的肌肉协调性的收缩、舒张而产生高频的腕关节振动,通过手掌将振颤传到治疗部位,具有消食导滞,调节胃肠功能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等作用。

3、点震法:

是点法与振法相结合的复合手法,有别于传统振法,故用“震”字,而不用“振”字,它避免了点法的强刺激,吸取振法的深透性,要求使用内力,力量由轻到重,禁用迅猛暴力,力量逐渐向组织内深透。

主要点震腹背部俞募穴为主。

具有祛瘀消积、解痉止痛、开通闭塞、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

4、推揉手法:

是推法与揉法并施的复合手法,在揉法基础上顺着腹部及背部经脉循行的方向进行推移,综合了揉法的轻柔和缓及推法的缓慢均匀有力,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舒经活络,增强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三、注意事项

1、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手法治疗必须分清补泻。

2、操作时让患者感到舒适,避免生硬、疼痛,要做到“法之所施,使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