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之观察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6821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方法之观察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教育观察法:

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直接性

(2)情感性

(3)重复性

教育观察法与日常观察法的区别

教育观察法虽然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即以日常观察为基础,但它

(1)不是自发的、偶然性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2)观察对象与方法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经过选择与策划的;

(3)是需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的。

因此,教育观察法是日常观察法的高级形式。

1、缺乏控制

观察法的行为发生在天然环境里,在天然环境中,观察研究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资料的外部变量难以控制。

2、难以用数量表示

观察研究中的测量一般采取非数量表示的知觉形式,而不采用调查研究和实验法中常用的定量测量法。

3、样本数小

调查研究法可以选择较大的样本,而观察研究很难选择很大的样本。

研究结果容易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例子:

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4、需获准进入

5、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

2.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

观察研究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变革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如实地观察法,这种观察法称为自然观察法。

控制观察法:

观察研究是在控制情形下进行,如实验室观察研究法,这种观察法称为控制观察法。

例:

研究中的反应性(实验观察法)

罗森塔尔效应:

实验人员的期望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霍桑效应:

被试因知道自己参加实验而引起的积极性提高。

约翰.亨利效应:

对比组师生对实验组实验措施的暗中模仿或“较劲”。

生成效应:

由于教育实验过程较长被试身心成熟产生的效应。

(2)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

直接通过感官考察研究的方法。

间接观察法:

人的感官通过仪器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3)结构性观察法与非结构性观察法

结构性观察法:

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非结构性观察法:

大多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观察目的也只限于对观察客体的一般性了解。

(4)系统观察法和随机观察法

系统观察法:

是把观察客体视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便是一个有一定便捷范围和逐级阶梯体系的系统——并对这个整体进行观察研究。

随机观察法:

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基本原则,从观察总体单位中科学地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研究,搜集资料并以此推断整个观察总体的一种方法。

(5)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

观察者深入到观察的客体中去,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参加其中的活动,使该集体中的人们把他视为集体的一员,以相应的态度对待他,观察者便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观察客体的深层结构及其关系,了解有价值的资料。

非参与观察法,就是指观察者纯粹扮演观察的角色。

音乐课,许多学生没带口琴。

这是上午最后一节课。

下课后,教师说:

“带口琴的先走,不带口琴的留下。

”教师让留下的27名学生写检查,写完检查写保证(此时的规范是:

不带口琴的学生要留下写检查、保证)。

学生们起哄、怪叫。

教师:

“我们上的不仅仅是音乐课,还要对你们进行教育。

”学生们:

“我们没带笔。

”教师让其中一位女生去办公室拿笔。

过了几分钟,去办公室拿笔的学生仍未回来,学生们叫道:

“她自己逃走了。

”并一起起哄。

教师:

“不要发声音。

”在学生们的吵闹声中,教师边记录学生的学号,边不断说:

“不要起哄。

”6分钟后拿笔的学生回来,报告说办公室里面没有老师。

学生们高兴地:

“啊——”教师仍在记学号。

学生们大吵大闹,哄笑。

教师似乎不再有兴趣批评他们了。

学号记录完毕,教师让没有参与吵闹的9位学生先走(此时的规范是:

虽然不带口琴,但没有参加吵闹的学生可以不必受到惩罚),并质问留下的学生为什么吵个不停,学生们揭发是一个男生在说笑话。

教师让其他学生都离开,只留下了这个讲笑话的男生(此时的规范是;

虽然不带口琴,还参与了吵闹,但只要不是主犯,就可以离开)。

“你讲过笑话吗?

”男生:

“讲过的,但是他们先骂我。

”教师:

“难道你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三分钟后,音乐教师(在学校食堂吃饭。

(最后的规范是:

虽然不带口琴,虽然参与吵闹,并且是主犯,但只要教训一下就行了).

二、教育观察的常用方法

1.实况详录法

实况详录法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

观察者的目的是无选择的记录行为系列中的全部细节,获得对这些行为的详细、客观的描述,不加以主观推理解释和评价,犹如描绘一幅反映现实生活的全景系列图。

能够提供详尽丰富的有关儿童行为及其发生环境、背景资料。

同一资料有多种用途,经济实用。

对记录技术的要求高。

2.日记描述法

日记描述法,又称儿童传记法,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长期跟踪并进行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的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

优点:

方便易行,能记录详细而长期的资料,能反复利用,并可与常模参照。

通过长时期的日记描述,能够了解儿童发展的确切次序和行为的连续性

缺点;

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难以做出有意义的概括;

运用日记描述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3、轶事记录法

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

他不仅便于观察与记录儿童显著的新行为或语言反映,还可以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任何可表现儿童个性或某方面发展的行为情景。

取样记录法

这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较之描述观察,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

既可获得可靠的观察资料,又节省人力、物力,减少记录所需时间。

取样记录可分为:

时间取样、事件取样

时间取样法

即在统一确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时段观察预先确定好的行为或预先规定好的行为分类系统将行为归类。

优缺点

在一定程度上,可摆脱观察者的主观选择性和主观判断,使观察到的行为具有客观性和代表性。

简化观察过程与资料分析过程,可收集到有关行为频率的资料,提供定量结果。

仅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

仅适用于观察外显行为

难以得到关于环境、背景的资料

难以考察行为的相互关系和连续性。

4.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注重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

可做预先的计划安排与准备,获取较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

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行为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得到关于事件的环境与背景资料。

可用于对比较广泛行为事件的调查。

缺乏测量的稳定

5.行为检核法:

在观察研究中,行为核查表是研究者用来核查某种行为是否发生或出现的一种简表。

有助于观察目地的具体化,使观察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检核表编制方法:

1.列出重要项目

2.根据主要项目分解出具体项目

3.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项目,编制出行为检核表

三、教育观察法的实施

(一)观察法的实施要求

1、明确观察的具体目标与要求

2、准备好观察手段

3、进行多次反复观察

4、客观、全面、典型、有计划地进行观察

5、要掌握好观察方法与技术

6、及时分析、处理观察所得的材料

(二)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准备工作

1、制定观察计划与提纲

观察提纲包括:

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who,what,when,where,how,why)

2、准备观察所用的辅助工具

记录表格、记录方式、仪器设备

3、确定观察途径:

访谈、听课、参观、参与

4、训练观察人员

观察提纲

尽可详尽记录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性记录。

观察时要注意这样6个方面的记录:

(1)谁:

行为者和行为对象;

(2)何地:

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场景、地点;

(3)何时:

日期、时间;

(4)何事:

什么行为或事件;

(5)怎样:

行为或事件的具体表现及过程;

(6)为什么:

行为或事件的原因。

选择合适有效的记录方法

三种方法:

评等法、频数记录法和连续记录法

评等法:

对观察对象所表现的特征,按所属等级,在表格中画圈或其他记号。

频数记录法:

以符号记录对象某项行为出现的次数或数量。

连续记录法:

用笔记的方法在现场作连续记录,也可用录音机、摄像机等将整个过程加以记录,事后再转记到笔记本上。

实地观察记录

实施观察

先熟悉环境,再建立和谐关系,最后正式观察

要求:

(1)灵活地执行计划

(2)抓住观察重点(3)注意做到看、听、问、查、思考相结合(4)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四、教育观察法案例及评析

案例:

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研究计划)*

课题名称:

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研究

研究人员:

×

×

协作人员:

与幼儿、小学生有关的教师、家长配合。

前言: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跟小学的衔接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作息制度等许多问题。

根据小学低年级老师和家长反映,学生入学后学习负担和思想负担较重,健康状况下降,对小学学习生活不习惯的现象十分明显,儿童入学前后活动安排上的差别已成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上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们拟通过对幼儿园大班幼儿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在24小时内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获得数量资料,为幼儿园与小学儿童活动安排的衔接问题提供依据。

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

在本区九所幼儿园大班幼儿中随机选择50余名幼儿,并从本区五所小学中,选择50余名去年从这九所幼儿园中毕业、现在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小学生。

与家长联系,排除一小部分由于其他原因使家长无法配合观察的对象。

原则上定为幼儿与小学生各40—50名。

研究方法:

(1)观察内容为一天24小时内的全部活动内容。

(2)儿童在幼儿园或小学内的活动情况由教师跟踪观察并作详细记录,在园外、校外活动情况由家长进行观察记录。

(记录草表附后)

(3)观察日期不统一定为哪一天,但是,对每一个儿童的观察,教师与家长,应在同一天进行。

观察日子应排除星期天、幼儿园或小学组织半天以上校外活动的日子,小学还须排除周六。

(因为那天下午不上课)

(4)为了熟悉观察分类与要求,并形成及时记录的习惯,要求观察者特别是家长在正式观察前三天之内至少应试观察一小时以上。

儿童活动名称及归类标准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记录时间准确到分钟。

(2)资料汇集后,先制成对比图表,然后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组织工作:

(1)课题由×

同志全面负责和协调。

(2)由幼儿园或小学班主任根据抽取的对象与家长商量,落实观察事宜。

定于×

月×

日前全部收回观察记录资料。

观察表的印制与数据的分析处理由×

落实。

年×

日×

24小时活动观察记录表

第页

观察对象姓名所在小学、幼儿园班级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