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3460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蝉声、鸟声”靠音调区分

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音

C.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

D.诗句“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中“笛声”是靠笛子传播进入人耳的

【答案】C

A.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区分声源,故诗句中“蝉声、鸟声”靠音色区分,故A错误;

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故B错误;

C.声音由振动产生,诗句中“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诗句中“笛声”是靠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5.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A.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空气中不同温度时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15℃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6.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故B错;

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她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过来的,故C错;

声带不振动是不能发声的,故D错;

应选A.

7.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的响度和音色相同B.甲、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A.乙和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音色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甲和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B错误;

C.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C正确;

D.丙和丁的振幅不相同,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8.己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2>

v1)(  )

A.钢轨的长为

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C.钢轨的长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

【答案】AB

AC.设钢轨的长度为L,由

知道,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是:

时间间隔是:

故解得钢管的长度是:

故A正确,C错误;

B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是:

故B正确,D错误。

9.我国一艘潜艇在执行任务时在水面下某处静止不动,声呐系统发现在正前方3.8km处有一艘不明潜艇匀速驶来。

声呐系统立刻再次发出超声波,经过5.0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

声呐系统接收到声波后立刻向不明潜艇发射直线运动的鱼雷,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鱼雷的平均速度是80m/s。

求:

(1)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

(2)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

【答案】

(1)20m/s;

(2)37s

(1)不明潜艇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据我方潜艇的距离为

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为

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20m/s。

(2)鱼雷与不明潜艇相向而行,其相对速度为

20m/s+80m/s=100m/s

从第二次超声波接触到不明潜艇,至第二次超声波返回我方潜艇,不明潜艇前进的距离为

发射鱼雷时两艇的相对距离为

3750m-50m=3700m

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

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37s。

答:

(1)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20m/s;

(2)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37s。

10.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__。

(3)本探究实验中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F

100

B

0.89

G

80

1.02

C

H

尼龙

D

I

E

J

 

【答案】ABCADF801.02控制变量法

(1)[1][2][3]为了验证猜想一,即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B、C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长度相同,都是60cm,只是横截面积不同;

[4][5][6]为了验证猜想二,即音调高低可能与长短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D、F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横截面积也相同,长短不同;

(2)[7]为了验证猜想三,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G、H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是材料不同,和J作对比,只需要长度也是80cm、横截面积也是1.02mm2即可;

(3)[8]本探究实验过程中,三个变量,保持其中两个量不变,对比第三个量的变化与音调高低的关系,这是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11.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

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变大

(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

10■,d图实验声音为1.2×

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_____变小

(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____改变.

【答案】振动响度Hz音调音色

(1)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

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即两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尺子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102,d图实验声音为1.2×

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Hz,即声音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音调,所以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

(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产生的声音波形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波形的细微变化,决定的是声音的音色,所以可知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

12.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杯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音调最高是图________。

用小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图________。

【答案】甲丁

[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从图中可以看到,图甲的空气柱最短,那么它的音调最高;

[2]用小棒敲击瓶子时,振动的是瓶子和瓶子里面的水,水越少,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丁的水最少,那么它的音调最高。

13.往7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最右边瓶发出的是_____(填“1”“2”“3”“4”“5”“6”“7”)音。

【答案】相同“1”

[1]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瓶子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2]最右边瓶子装水最多,瓶子和水的质量最大,最难振动,振动最慢,音调最低,所以最右边瓶发出的是“1”音。

14.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

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某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信息 响度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进行防空警报演练时,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

本题考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声波的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15.在音乐会上,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放声高歌,其中音调高的是________歌者,响度大的是________歌者(选填男、女).

【答案】女男

[1]我们所说的“男低音、女高音”,都是指声音的高低,即指的是音调的高低;

音调高的是女高音;

[2]我们所说的“放声高歌、轻声伴唱”,都是指声音的大小,即指发出声音的响度,故响度大的是男低音。

二、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6.假设我们手里现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标准大气压下,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27℃,则所测液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  )

A.24℃B.25℃C.26℃D.27℃

由题意可知,不准的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用此温度计测得液体的温度是27℃,则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故ACD错误,B正确。

17.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装有大量的碎冰块,把装有少量碎冰块的试管插在大烧杯的冰块中,在烧杯底部用酒精灯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烧杯和小试管中的冰同时熔化

B.小试管中的冰先熔化,大烧杯中的冰后熔化

C.大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小试管中冰才开始熔化

D.小试管中冰始终不能熔化

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若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将升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所以能熔化.故C正确.

故选C.

18.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水温分别为20℃和70℃,现将一温度为80℃的金属球放入甲容器中,热平衡后水温升高到40℃,然后迅速取出金属球并放入乙容器中,热平衡后以容器中水温为(不计热量散失和水的质量的变化):

A.65℃B.60℃C.55℃D.50℃

当将金属球放入甲容器中时,金属球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即:

Q金=Q水

设金属球的质量为m金、比热容为c金、水的质量为m水、水的比热容为c水,则:

Q金=c金m金(80℃-40℃)

Q水=c水m水(40℃-20℃)

因为Q金=Q水,所以

c金m金(80℃-40℃)=c水m水(40℃-20℃)

化简得:

当将金属球放入乙容器中时,乙容器中的水放出的热量与金属球吸收的热量相等,即:

Q水′=Q金′

由于甲乙容器中的水的质量相等,又是同一个金属球,所以仍设金属球的质量为m金、比热容为c金、水的质量为m水、水的比热容为c水,此时两者共同的温度为t℃,则:

Q水′=m水c水(70℃-t℃)

Q金′=m金c金(t℃-40℃)

因为:

Q水′=Q金′所以

m水c水(70℃-t℃)=m金c金(t℃-40℃)

由于:

可得:

2(70℃-t℃)=t℃-40℃

解得t=60℃,故选B.

19.质量相等的两金属块A和B长时间放在沸水中,将它们从沸水中取出后,立刻分别投入甲、乙两杯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当甲、乙两杯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时,发现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两杯水吸收的热量Q甲____Q乙,两金属块比热容cA____cB(均选填“>

”“<

”或“=”)

【答案】<

<

[1]当甲、乙两杯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时,达到热平衡,金属块的末温等于水的末温,因为此时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所以金属块A的末温比金属块B的末温低;

两金属块使水温升高,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则甲杯水升高的温度小,而两杯水的质量相同,由Q吸=cmΔt可知甲杯里的水比乙杯里的水吸收的热量少,即

Q甲<Q乙;

[2]两金属块都从沸水中取出、初温t相同,对于金属块A来说有:

cAmA(t-tA)=c水m水(tA-t水初)…①

对于金属块B来说有:

cBmB(t-tB)=c水m水(tB-t水初)…②

因水的质量相同,由①②得到

tA<tB,

tA-t水初<tB-t水初,

cA(t-tA)<cB(t-tB),

由于

t-tA>t-tB,

所以

cA<cB.

20.煤、石油、天然气的过量开采使人类面临能源危机.某县在冬季利用地热能为用户取暖.县内有一口自喷状态地热井,出水温度为90℃,出水流量为150m3/h.

(1)每小时流出的水是多少kg?

(2)求每小时流出的地热水温度降低到50℃,所放出的热量.

(3)这些热量如果用天然气蒸汽锅炉供热,且天然气蒸汽锅炉的热效率为90%,则利用上述地热能供暖一小时可以节约多少天然气?

[ρ水=1.0×

103kg/m3,c水=4.2×

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4×

107J/m3]

(1)1.5×

l05kg;

(2)2.52×

1010J;

(3)700m3

(1)每小时流出水的质量

m=ρV=1.0×

103kg/m3×

150m3=1.5×

(2)水放出的热量

Q水放=cmΔt=4.2×

103J/(kg•℃)×

1.5×

105kg×

(90℃-50℃)=2.52×

(3)这些热量如果用天然气蒸汽锅炉供热,则

Q有用=Q水放=2.52×

1010J,

天然气需要放出的热量

Q放=

=2.8×

天然气的体积

V=

=700m3.

(1)每小时流出的水是1.5×

(2)每小时流出的地热水温度降低到50℃所放出的热量为2.52×

(3)利用地热能供暖一小时可以节约700m3的天然气。

21.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比较图乙中BC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温度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①装如图丙的实验装置时,对M、N两个铁圈高度的定位,_______(选填:

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先固定铁圈_________(选填M或N),再固定另一铁圈的高度;

②你指出图丙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8

③第3min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上面戊图中的_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④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有同学认为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沸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__(填“高”或“低”);

(3)生活中使用的电烙铁的烙铁头是一种合金.所谓合金就是不同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融合物或冷却后的固态.如表列出了几种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其中难以与表中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

熔点/℃

1535

1083

419.5

962

1064

沸点/℃

2750

2567

907

2212

2807

【答案】固液共存不变需要N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96a不变低锌

(1)[1]该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是熔化过程;

[2]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2)①[3][4]因要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好能给烧杯加热,所以需要先点燃酒精灯,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先固定铁圈N,再固定铁圈N上面的部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

②[5]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

③[6]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6个小格处,读作96℃;

[7]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是因为水沸腾时上下温度一致,气泡在深度大的水中受到的压强比在深度小的水中受到的压强大造成的,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是因为下面的水比上面的水温度高,热胀冷缩的缘故,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④[8]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9]温度计从水中取出读数,由于空气温度低于液体温度,所以示数会下降,导致所测温度偏低;

(3)[10]由于金属锌的沸点低,小于其它金属的熔点,因此锌和其它金属无法完成液态时混合.

22.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

先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另一个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关于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的说法中,不必要的是______

A.食用油和水的质量相等B.两套装置中的烧杯相同

C.两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相同D.两酒精灯内酒精的质量相等

(3)实验中食用油和水从20℃升温至45℃,______(水/食用油)所需时间较长,_____(水/食用油)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_____(水/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4)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______(大于/小于/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______(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较多,______(水/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答案】BD水水水等于食用油水

(1)在安装、调整如图(甲)的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B,再调整固定A,因为底部的距离应是固定的,而上部可以根据下部的情况进行灵活调节;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

酒精灯中火焰的大小、水和食用油(ρ水>

ρ食用油)的质量和初温度、烧杯等,酒精灯中的酒精多少不一定相同,D错误;

(3)食用油和水从20℃升温至45℃,水所需时间较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水吸热能力较强.(4)加热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