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9503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关于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关于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关于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关于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行政副职对分管范围内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管理工作负责;

驻矿安监处长负责监督检查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副总工程师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对分管业务范围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

业务科室对分管范围内的业务保安工作负责。

4.严格执行制度规定。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管理规定;

严格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总局19号令)、《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总局28号令)、《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国家总局58号令),必须确保通风系统可靠、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必须落实井下探放水规定、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

必须保证井下机电和所有提升设备完好,严禁非阻燃、非防爆设备违规入井;

严格遵守《安徽省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办法》(皖政办﹝2011﹞62号)《安徽省煤矿防治水和水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皖经信煤炭﹝2013﹞128号);

严格执行《淮北矿业“一通三防”管理特别规定》(淮矿通﹝2013﹞211号)、《关于淮北矿业水文物探队伍建设与物探装备配置的通知》(淮矿地测﹝2013﹞235号)等制度规定,强化重点安全事项监管;

严格执行矿“一通三防”和防治水相关规定和制度。

5.健全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符合上级及集团公司规定的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组织机构,按规定配齐相关人员。

瓦斯办为专门的防突职能部门;

矿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下设防治水办公室,为专门的防治水职能部门。

严格执行集团公司“严禁将人员定位、通讯联络、核子秤、视频等信息类系统交给通风区管理”的规定。

6.强化技术支撑作用。

坚持“治得好、治得快、治得省”的防治理念。

按照“准确掌握条件,分类分级治理,科学制定方案,工程措施有效”的要求,以及“措施等级与技术条件对应”的原则,以“安全技术经济一体化”论证为抓手,加强技术方案决策的过程管理,科学合理制定技术方案,努力做到矿井“生产系统可靠,生产布局合理,生产准备主动,生产组织科学,治理工程到位”,切实发挥技术业务保安作用。

7.确保治理资金投入。

认真落实公司统筹安排的瓦斯综合治理、水害防治及供电保障等工程、项目,确保治理资金投入使用到位;

矿根据生产安排,编制瓦斯综合治理投入计划,在专项资金和成本中安排资金额度;

按照集团公司《“一通三防”总工程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安排总工程师专项资金400万元,由矿总工程师负责按规定掌握使用,用于仪器仪表、安全装备购置,技术测定及技术创新。

8.强化隐患排查整治。

落实隐患排查制度及责任;

每月召开一次安全技术分析例会,排查重大安全隐患和监控管理重点,指导、督促整改落实;

每周一开展集体上岗安全隐患,并实行闭合处理,重大事项必须上报集团公司;

开展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专项检查,全面剖析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制定措施,限期整改。

9.加强应急处置管理。

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及责任,确保应急预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应急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技术装备、应急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

积极开展预案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严格落实《关于印发淮北矿业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淮矿生﹝2013﹞27号)要求,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做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充分发挥其防灾、抗灾、减灾作用。

三、加强技术管理,充分发挥技术业务保安作用

10.查明开采技术条件。

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探查测试仪器,全面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瓦斯赋存、瓦斯突出参数、地压、煤层自燃倾向性等安全技术条件,建立各类技术条件基础资料数据库,为科学合理制定治理技术方案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地测科要提供并及时分析修订采掘头面前方的预想剖面;

技术科要认真分析井下应力集中区的分布与变化情况;

瓦斯办要超前进行采掘头面防突预测和瓦斯变化趋势分析。

11.夯实技术管理基础。

抓好技术文件编制、逐级审查把关和责任追查追究“三个环节”;

要定期开展各类技术文件的检查,重点检查是否符合安全管理新规定、新要求,是否符合现场生产实际,是否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重要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要上会讨论,严格执行会签制度;

要把技术规程、规定和措施的落实作为技术管理的重点,加强过程跟踪,坚决防止“两张皮”现象。

12.合理组织采掘生产。

采掘生产布局与生产准备要为瓦斯治理、防治水工程实施创造充足的“时、空”条件,实现瓦斯治理“掘、抽、采”平衡和防治水工程“准、钻”平衡;

作业计划要根据采场条件进行编制,有保有压,力求实现均衡生产;

生产组织要充分考虑通风系统能力、治理工程实施和治理效果;

治理达标方可安排生产,消除生产过度集中和边治理边生产现象。

13.加强“一通三防”管理。

科学合理制定矿井“一通三防”技术方案;

矿井通风系统建立与调整必须提前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分步实施;

坚持“应抽必抽、能保必保、以用促抽、区域治理、一面一策”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方针;

严格落实瓦斯抽采效果周分析、月总结制度,细化瓦斯抽采管理;

区域瓦斯治理抽采计量装置要根据评价单元的抽采量、仪器量程,合理选型;

坚持“超前预警、控堵结合、灌注一体、综合防治”的防治自然发火原则,确保防火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4.强化防突技术管理。

按规定开展煤层瓦斯压力(含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等煤与瓦斯突出参数测定;

新水平、新采区设计前,必须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开拓前预测),否则不得进行方案设计;

切实做好各类防突专项设计的编制、审批、执行与修订工作;

认真编制瓦斯地质图、防突预测图,做好防突预警工作。

15.严格防治水技术管理。

科学合理制定矿井水害防治“一面一策”;

坚持“预测预报、超前探查、综合治理、安全评估、验收审批”防治水工作程序;

完善防治水技术基础资料,规范防治水工程设计和采掘工作面准入安全性评价;

坚持优先选取岩巷集中探放老空水措施,不具备岩巷集中探放条件的,在老空区位置、积水范围、积水量清楚的情况下可实施沿空“无压”放水;

控制近灰岩布置巷道层位设计,近太灰含水层的掘进巷道距灰岩安全隔水岩柱不得小于25m;

底板灰岩含水层改造工作面采用机风巷交叉布孔方式,改造治理范围超过工作面开采范围30m;

对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中的物探异常区、放水试验发现太灰与奥灰有水力联系的区域,未保护区巷道掘进期间要采取“物探超前,递进掩护,有掘必探,有疑必钻”的防范措施;

采煤工作面投产前,采用坑透或震波CT等手段开展超前探查工作。

16.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积极推广ZDY4000LF大功率履带钻机,以及综掘工作面使用50m加长油管ZDY1500S型钻机,提高打钻效率;

地质探查钻孔推广随钻测斜技术,提高探查精度;

试用多级局部通风机,着力解决长距离、大断面、高瓦斯掘进工作面通风问题。

受突水威胁的下山采区排水泵房要做到无人值守,实现远程监控集控排水;

依托集中注浆系统采用粘土浆、粉煤灰浆注浆工艺;

推广使用井下测井、物探超前探测仪等先进适用设备;

探索试验采用水平定向钻机治理太灰水技术。

按规定对大型固定设备及其他安全设备进行技术测定,重视技术测定结果的应用,以指导对设备或系统进行改造或者大修。

17.开展技术难题攻关。

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加大技术成果推广力度。

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破解安全生产技术难题。

开采技术。

开展开采方向、11软岩开采、沿空留巷技术、端头支架、围岩支护控制技术攻关,着力研究复杂条件下的安全高效开采工艺,建立软岩保护层开采成套技术体系以及合理有效的围岩支护体系。

防治水技术。

积极应用太灰水超前物探探查与防治技术;

实施Ⅲ一、Ⅲ二采区太灰水探查工程,查明太灰含水层的富水性。

开展近灰岩掘进巷道高密度电法连续监测技术研究。

瓦斯防治技术。

推广应用“全程筛管+超长带压注浆封孔技术”,规范钻孔封孔管理;

完善“钻、冲、采、运”一体化冲煤卸压增透工艺,强化冲孔过程安全性研究;

继续开展特厚煤层穿层孔跟管钻进,坚决实行全程下筛管工艺,提高抽采效果,消除滞后喷孔问题。

18.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技术人员培养,强化岗位日常培训。

各单位要建立培训与考核管理机制,促使技术人员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做到“技术上当专家,管理上当行家”。

加强特殊工种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创新和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强化过程管控,确保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19.通风系统管理。

严格落实《盲巷、微风巷道、易堵巷道及硐室管理制度》,定期排查巷道失修情况,及时安排修复,因技术设计或施工造成的盲巷由施工单位负责及时封闭;

通风设施的构建、拆除等要有设计、有措施、有验收,并经通风副总批准;

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不得随意连通;

严禁二次串联通风,严格控制一次串联,矿井不得同时出现两个及以上地点串联通风;

采煤工作面未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前严禁切眼刷大作业;

地面主要通风机倒机、检修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备用风机设备要及时进行检修,确保完好。

20.局部通风管理。

严格执行局部通风系统验收制度,保证局部通风系统合理;

采用“三专三闭锁”供电;

每天进行一次主、备局部通风机单向自动切换试验,并有记录可查;

局部通风机必须指定专人看管,做到持证上岗,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局部通风机司机只能在局部通风机附近活动,严禁远离,以确保掘进工作面供风正常;

防突揭煤掘进工作面、煤巷防突掘进工作面和长距离煤巷掘进工作面,积极推广大功率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和双路风筒供风,提高供风能力;

定期进行漏电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及自动切换等试验。

21.瓦斯管理。

加强现场瓦斯管理,杜绝空班漏检、假检、假汇报现象;

采煤面跟班、掘进头班长要坚持班中瓦斯三汇报制度;

严格落实《瓦斯监测监控信息分析制度》;

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时常处于临界状态的必须补充治理措施,采煤工作面过高位钻场、老塘埋管过渡期间要强化抽采措施,防止瓦斯超限;

不用的老峒、老巷要制定措施及时回收封闭;

采掘工作面透情况不明的老峒、老巷、钻孔等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瓦斯超限严肃追查处理;

对巷道内有积水或冒顶不能一次排放到位的,要另行制定排水、巷修和瓦斯排放措施;

优化施工组织,减少巷道启封排放瓦斯次数。

22.瓦斯抽采管理。

定期分析瓦斯抽采参数,优化调整钻孔布置、封孔参数等,合理分配地面永久抽采系统与井下移动系统的服务范围、抽采类型,提高抽采效果;

抽采系统必须实现双回路供电,抽采泵房环境监测瓦斯传感器调校时,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地面瓦斯抽采泵站“三防”装置要落实管理责任,严禁抽采管路与带电物体接触;

采煤工作面上出口20m范围内的抽采管路由生产单位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同时要有防止杂散电流进入采空区措施;

落实抽采钻孔视频验收,推广打钻冲煤卸压措施,完善穿层钻孔全程下筛管、递进掩护等打钻防喷措施;

加强抽采计量管理,细分计量单元,不断提高打钻抽采效率和治理效果。

23.防突管理。

贯彻落实《淮北矿业石门揭煤防突管理规定》,执行公司、矿两级验收规定;

加强防突环节、节点的过程管理;

严格采掘工作面地质探查、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预测)“三个超前距”管理,要现场分类设点、编号、挂牌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