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吉利学院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9044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吉利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吉利学院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吉利学院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吉利学院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吉利学院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吉利学院Word格式.docx

《北京吉利学院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吉利学院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吉利学院Word格式.docx

六、学生学习效果…………………………………………………07

(一)学生评教情况……………………………………………………07

(二)本科生毕业环节及学士学位授予权申请情况…………………08

(三)参加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获奖情况……………………………08

(四)就业指导和服务…………………………………………………09

七、校企合作与产教协同…………………………………………10

(一)加深与吉利集团的校企合作……………………………………10

(二)幼儿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1

(三)开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11

八、特色发展………………………………………………………11

九、与其他院校的合作交流………………………………………12

十、国际交流与合作………………………………………………12

十一、需要解决的问题……………………………………………13

(一)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13

(二)拓展学校创新创业项目,进一步改善教学经费紧张问题……14

(三)专业自我评估指标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14

2017年北京吉利学院围绕“服务首都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办学方向和定位,在学科专业布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规范管理、师资培养、教改科研、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由于我校于2014年升本,目前正处于高职向本科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报告中包含部分高职教学内容。

一、目前专业设置和在校生情况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依托吉利集团办学优势,围绕首都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布局。

(一)专业设置

学校现设置有17个本科专业,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5个、管理学5个、经济学1个、文学2个、艺术学2个、教育学2个。

2017年新增“艺术教育”、“学前教育”、“物联网工程”、“动画”四个专业。

(见下表):

北京吉利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制

专业

人数

所属

学科

设置时间

1

080207

车辆工程

四年

81

工学

2014

2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

101

3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95

4

120202

市场营销

96

管理学

5

120601

物流管理

73

6

050201

英语

196

文学

7

汽车服务工程

23

2015

8

020307T

经济与金融

118

经济学

9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15

1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55

2016

11

120204

财务管理

98

12

120801

电子商务

40

13

130501

艺术设计学

78

艺术学

14

040105

艺术教育

教育学

2017

15

040106

学前教育

70

16

080905

物联网工程

17

130310

动画

合计

1363

2017级本科计划500人,实际报到注册442人,实际报到率88.4%,其中55.7%(246人)为北京生源。

目前,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338人,其中本科生1363人,高职专科1975人。

全校各类学生分布情况见下表:

北京吉利学院本科生数及所占在校生比例

学生类型

在校人数

所占比例

本科

40.83%

高职专科

1975

59.17%

3338

(二)专业结构调整

按照《北京吉利学院学科专业规划2015—2019》学校将围绕汽车技术、商贸管理、文化创意三大领域进行建设,调整专业层次和结构,重点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

学校根据首都经济建设规划和吉利集团发展需求,近几年稳步增加本科招生专业,2017年共设置本科专业17个,同时减少高职招生专业,目前高职招生专业已从2014年29个,减少为2017年12个。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专职教师171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70人,占教师总数的40.9%;

硕士以上学位105人,占教师总数的61.4%。

目前担任本科专业教学的专职教师156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66人,占本科专业教师总数的42.3%;

硕士以上学位96人,占本科专业教师总数的61.5%。

我校现有教授22人,其中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21人,占全校教授总数95.5%(未含副教授)。

(二)教师培养

组织教师参加科研、教学改革、教育评估等专项培训和考察交流,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工作水平。

截止目前,我校共组织教师参加第67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项目选题论证和高水平论文撰写发表能力提升研讨会)(6人次)、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方法专题研修班(5人次)、高等教育评估发展新趋势专题研修班(4人次)、北京高校教师发展战略与实践研讨会(4人次)、SPSS软件应用实训班(4人次)、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1人次)、2017-2018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课题主持人培训会议(1人次)、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理论与实践专题研修班(2人次)、新能源汽车技术及教学转化研修班培训(8人次)、工业4.0与智能制造工程师培训(2人次)、吉利维修技师认证初级技师培训(5人次)、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举办的美国高校考察(2人次)、商科实践教学解决办法研讨(1人次)、ARM微控制器与嵌入式系统培训(2人次)、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实践培训(1人次)、2017年全国商务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研讨会(1人次)、考察西安三所民办高校(西京、欧亚、西译)(8人次)、第六期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培训(3人次)、区块链在中国的应用创新与产业发展主题论坛(1人次)、财务转型与管理会计实践培训(1人次)、山东高校考察学习学院办学及专业培养(9人次)、高等教育评估发展新趋势网络培训(4人次)、北京市创新创业教育峰会(2人次)、京津冀出入境服务领域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论坛(1人次)、第三届欧亚教师发展论坛(2人次)、考察西安高校校的办学情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8人次)、新常态经济下的税收优惠政策培训(1人次)、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教学管理干部培训会(7人次)、2017年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专题研修班(1人次)、LYNK&

CO技术老师TtT培训(1人次)、2017年全国商务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研讨会(1人次)、外语教学量化研究方法研修班(2人次)、2017年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专题研修班(1人次)、第六十四期北京市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培训(1人次)、英语语音教学能力提升与研究研修班(1人次)、2017年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论坛(1人次)、2017-2018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课题主持人培训会议(1人次)、丹麦历史、文化、社会、幼儿教育课程培训(4人次)、英皇乐理一级考试(1人次)、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示范培训(1人次)、麦可思高校管理论坛(1人次)、2017中国民办教育投融资论坛(1人次)、2017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年会(1人次)、第三届北京高校教师发展战略与实践研讨会暨北京高校教师发展联盟2017年会(3人次)、2017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1人次)、2017-2018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课题主持人培训会议(1人次)、“设计概论课程”和“外国美术史论课程”教学(1人次)、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1人次)、北京高校教学管理干部培训会(6人次)合计124人次的专项培训和交流考察。

为拓展教师视野,了解学科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展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及相关行业协会会议,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征文活动。

2017年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校教学改革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5人次)、2017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征文活动(1人次)、第十一届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管理国际会议征文活动、第二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5人次)、北京吉利学院学术文集征文活动(9人次)、高校管理与评价实践案例征文(1人次),共计23人次参加征文活动。

(三)教学经费投入

1.教学经费支出

2016年学校教学经费支出合计1945.17元,其中教学日常经费支出1118.83万元,教学改革支出156.14万元,专业建设支出140.5万元,实践教学支出215.39万元。

2.教学经费收入

2016年本科专业学费收入2275.49万元,高职专业学费收入3217.21万元。

2017年本科专业学费收入3305.94万元,高职专业学费收入3050.885万元。

3.学生获奖助学金情况

2016年我校本科专业学生获得各类奖助学金(含政府、学校奖助、国家助学贷款等)295人次,资助金额总计266.48万元。

2016-2017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本科专业学生评出15人,每人5000元,一次性发放,资助金额7.5万元。

我校2016-2017学年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本科专业学生一等奖学金获得者15人、二奖学金获得者51人、三等奖学金获得者56人,共计发放本科专业学生奖学金8.68万元。

(四)教学条件

学校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自身不断持续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截止2017年12月,本科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有16个,本科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8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164.38万元,2017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9.4万元,可基本满足校内教学与实训需要。

图书馆阅览室总座位数3000个,纸质图书67万册。

另有电子图书126万种,纸质期刊325种,数据库5个。

三、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进一步规范了毕业环节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2017年9月,学校启动了201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学校出台了《北京吉利学院毕业实习管理规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等文件,对毕业环节实习实训,以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撰写、中期检查、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鼓励学生开展以行业企业真实项目或案例为基础的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指导环节实施“双导师”制,除校内安排导师外,还邀请校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增强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性,提高质量。

另外,为加强诚信机制建设,培养学生学术研究中科学引用文献资料的良好习惯,杜绝抄袭、拷贝等学术不端现象,学校还引入“维普论文检测系统”,发布“关于对2018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展“查重”检测的通知”,以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二)切实落实学业预警制度,推进学风建设

2016年,学校开始颁布并实施“学业预警”制度,教务部坚持每学期对学生课程不及格情况进行统计和通报,符合预警条件的学生按照“课程预警、留级预警、留级处理”三级预警处理机制,由学院下发学业警告通知单至学生本人及与学生家长联系,以起到学业学习警示作用,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2017年,共预警2523课次,共有7名学生(本科1名、高职6名)达到留级条件,被给予留级或退学处理。

目前,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学风有了进一步好转。

(三)探索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

英语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在于加强实践运用。

目前我校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且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采用传统教师课堂讲授方式,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使课堂上和课后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是学校一直探索的课题。

经过市场调研,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了来自欧洲的德国数字出版股份集团推出的“SPEEXX高校多语种学练平台”,该系统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级别清楚、可以监控,既有读、写内容,也有听、说环节,全方位进行练习。

在英语课程考核中,要求学生必须每天在课余登录“SPEEXX高校多语种学练平台”上练习至少一个小时,作为课程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成绩中,平时成绩不合格则该课程就不合格,从考核制度上,“强迫”学生每天均需进行英语学习和实践。

经分级测试及第一次月考成绩对比分析,49%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至少1个等级,达到B1.1及以上水平的学生由1%增加到18%,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取得较满意的阶段性效果。

(四)组织教师技能大赛和经验交流,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

2017年5月23日,组织举办我校第十一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共有来自博雅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商学院、人文与设计学院等四个教学单位的十位教师参加。

参赛教师通过能力目标项目化等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合理设计项目和工作任务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了实处。

2017年5月9日,教务部组织全体教师,举办了“应用型课程建设交流分享会”。

分享会邀请了刚参加教育部第六期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培训的三位老师:

汽车工程学院肖军老师、商学院赵源老师、人文与设计学院李春燕老师,带回了深刻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教学案例,分享了各自的学习体会,并与全体老师进行了交流。

王海燕部长还在会上做《聚焦课程改革 

聆听大学的声音》主题发言,引导教师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实践教学和改革,并在课程组织上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以进一步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五)开展“双创教育”,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学校构建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涵盖创业师资、创业课程、创业社团、学生创业科技园、创业基金、校友企业等,为学生能够进行创业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目前,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已将创业管理课程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创业教育师资,一大批优秀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目前已有一位教授、两位校友被评选为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导师,超过1000家校友企业在各个领域展露头角。

2016年学校成立了占地500多平米“北京吉利学院学生创业科技园”,发布《北京吉利学院就业创业管理办法》,通过就业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信息发布等新媒体宣传方式加大就业信息的宣传,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

目前有三家创业社团入驻,带动创业学生人数近百人:

“梦幻单车”、“五五农特产品”、“吉利传媒工作室”。

三家企业都已进入运营阶段,目前“梦幻单车”已取得工商局营业执照,正式运营上线。

这是我校就业创业工作的一个“新里程”。

四、科研工作

(一)制度建设

学校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吉利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吉利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北京吉利学院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科研管理工作。

学校设立年度专项科研经费,设立校级科研项目,同时对纵向科研项目予以支持;

设立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专项资金,对学生科研项目予以支持。

学校还设立专项科研培训基金,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科研骨干教师,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二)课题管理

2017年学校积极拓展各种渠道,收集各类项目信息,及时组织老师们申报各类纵向、横向项目申报。

目前已经获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课题4项,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与企业现已签订3项。

对于已经申报获批的课题,我校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先后组织开展2015-2016校级教改、科研课题结题评审,2016-2017校级教改、科研课题开题答辩,同时,加强对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管,组织开展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剩余经费使用协调会,着手清理2007-2015北京市民办教育发展促进项目经费使用状况,严格经费管理,确保经费合法、合规、合理使用。

(三)科研成果

2017年,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校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2017年全年共发表论文48篇,其中CSSCI论文1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获得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教材8部,出版《创新与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文集1部。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公布的2017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优秀社会调研成果评选中,我校教师陈葆华主持的课题《新常态下北京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合作情况调研分析与建议》、闫跃红主持的课题《大学生创业调查》、刘艳红主持的课题《首都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研》、刘聚梅主持的课题《北京地区民办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实践研究》、王巍主持的课题《2017年北京高校电商物流发展调研报告-以昌平区为例》、郭丽主持的课题《中关村智能制造的现状调研及对策分析》、杨漾主持的课题《基于民生类舆情的城市转型路径的调查研究及改进建议》、张艳萍主持的课题《首都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调查》8个项目荣获二等奖。

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17年我校加强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确定了我校质量保障制度的总体架构,制订《北京吉利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实施方案》,并以其为核心,修订、完善了《北京吉利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按照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要求,重新定义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能,新增了《北京吉利学院学生信息员管理办法》,上述制度已发文执行。

(二)督导员与信息员队伍建设

初步建立起由校聘专家和优秀教师组成的校级教学督导评价组,并按照新出台的《北京吉利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开展教学检查和评价工作。

学生信息员工作稳步开展起来。

根据《北京吉利学院学生信息员管理办法》,全校非毕业班每班选聘一名学生信息员,每学期填报教学信息汇报表四次。

学生信息员按时提交汇报表,积极反映情况,提出了宝贵意见,学校针对学生反应的情况,能够有针对性的安排听课检查,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教学单位。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评教情况

学校每学期期中组织全体学生利用教务系统教学评估模块对该学期所学课程打分评价,评教题目涉及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效果等方面;

学生既可以参加在学校机房统一组织的评教,也可以自行在宿舍或在校外上网进行评教打分。

2016-2017学年我校学生网上评教全校平均参评率69.6%,全校评教课程覆盖面82.6%,评教优秀率93.3%,评教分值平均每学期为95.06分。

数据统计显示近三年,学生网上评教分值平均每学期为95.66分。

(二)本科生毕业环节及学士学位授予权申请情况

1.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与实习单位评价情况

我校自2014年招收本科专业学生。

2018年我校首届6个本科专业(14级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英语)165名学生即将毕业。

学校非常重视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通过深入研究讨论,进一步规范了毕业环节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校、院两级设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落实和督查毕业环节各项工作,要求指导教师全面指导,并及时进行检查监控,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在选题方面,通过教师拟题、选题公示、学生报选、教研室初审、学院(系)专家评议、审批等步骤,对论文题目与生产和社会实际联系的紧密程度、难度、专业属性体现等方面均有规范要求,严格把关,提高选题质量。

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校内教师须讲师及以上职称,实行一生一题,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

学校对毕业环节实习实训,以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撰写、中期检查、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鼓励学生开展以行业企业真实项目或案例为基础的毕业设计(论文),在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一下,保障毕业设计(论文)顺利进行。

据统计,有5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实习单位对我校学生专业能力评价较好,据2017年本科毕业生实习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学习能力、信息感知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相关工作能力评价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

2.学士学位授予权申请情况

我校已提交学士学位授予权申请,待2018年接受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目前,学校正积极筹备迎接首批6个本科专业的学位授予权评审。

(三)参加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学校组织和推荐校级以上学生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在2016-2017学年学校共组织了23项校级职业技能大赛及学科竞赛,并通过学校建立的“校级—市级—国家级”三级竞赛选拔平台,从校级竞赛中选拨优秀学生参加北京市教委举办的各项技能、学科竞赛,其中包括了“新媒体设计”、“物流技能”、“导游服务”等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北京市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9个,优秀奖若干。

在2017年北京市大学生数字媒体设计大赛中,本科组由施一飞、曹芳等老师带队,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陈浩挺、陈霆宇、宋子良、吴迪、田宇五名同学组成的学校代表队,荣获市级二等奖。

2017年9月份我校参加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该大赛主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运用数学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王京亮、邢云枫、陈龙3名学生获得北京市本科组二等奖。

2017年11月参加华北五省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

该大赛围绕“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为主题,主要锻炼学生编程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等,是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最高竞技水平的比赛平台之一。

我校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陈浩挺、陈霆宇、宋子良、吴迪、田宇5名同学组成的团队,在46所学校的96支代表队中凭借优秀的作品获得本科组二等奖。

201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