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传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3611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尔斯泰传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托尔斯泰传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托尔斯泰传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托尔斯泰传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托尔斯泰传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托尔斯泰传 教案.docx

《托尔斯泰传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尔斯泰传 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托尔斯泰传 教案.docx

托尔斯泰传教案

托尔斯泰传

罗曼·罗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传记文的基本体例与特征;

2、锻炼对较长文章的阅读能力;

3、了解传主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理清托尔斯泰的思想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托尔斯泰的伟大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精神;

2、从文章中汲取人生的养分,思考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

1、能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托尔斯泰的思想发展历程;

2、学习传记文学的叙事和写人技巧,了解本文中的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手法;

3、感知托尔斯泰的伟大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精神.

【教学难点】

1、能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托尔斯泰的思想发展历程;

2、能把托尔斯泰的伟大精神与当今社会现实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方法】

阅读探究与讲授相结合.

【课时安排】

4课时.

【板书设计】

托尔斯泰传

发现人生虚无、无意义痛苦、绝望、迷惘

认识到劳动民众的人生是人生本体

心路历程参加人口调查、发现现代文明的“疮痍”内疚、自责、苦闷情感脉络

社会剖析,自我反省,寻求“出路”

为实践信仰而战斗彷徨、苦闷、挣扎

结尾:

对比,盛赞托尔斯泰具有更纯粹的基督徒的灵魂

【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传》是罗曼·罗兰旷世名著《名人传》中的一篇,作者以满腔热情,精心刻画了自己的启示者、引路人与指引人托尔斯泰这样一个光辉的、思想复杂、情绪多变的伟大形象。

节选部分以托尔斯泰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大量引用托尔斯泰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原话,深入到了托尔斯泰灵魂斗争的深处。

(板书课题)

二、传记知识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真:

就是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据事“直书”,做到人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

信:

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只有做到取信于人,才能自成一家,擅名千载,传诸于不朽.

活:

活就是生动,传记写作即不能阿谀奉承,又要独具匠心,有内容,可欣赏,把传记写得有血有肉,情感丰满充沛,性格鲜明。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

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三、作者介绍

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

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传记:

《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3部英雄传记;

小说:

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

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

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

《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

其它:

《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

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

英雄组曲:

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家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名人传》的主旨:

利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纠正时代的偏向.选择了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19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为他们立传,是希望这些艺术巨匠的精神能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

《名人传》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组成,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四、托尔斯泰简介

全名为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之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

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基础知识

1、注音

刈草yì憧憬chōngjǐng自缢yì骸骨hái虫蛆qū

酝酿yùnniàng憎厌zēng疮痍chuāngyí胡髭zī鬓毛bìn

不啻chì眩惑xuàn堕落duò助纣为虐zhòu忏悔chàn

拯救zhěng殚精竭虑dān畸形jī嗜好shì悫直què

鹭鸶lùsī挟着枪jiā

2、解释词语

胡髭:

嘴上边的胡子.(嘴下边的为“胡须”)

眩惑:

迷恋,沉溺。

助纣为虐:

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据传是暴君。

持斋:

信某种宗教的人遵守不吃荤或限制吃某种东西的戒律。

悫直:

朴实耿直。

不啻:

如同;不止,不只。

本文中指“如同"。

忏悔:

文中指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卑怯:

卑鄙怯懦。

憧憬:

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嚎啕:

同“号啕",形容大声地哭。

自缢:

上吊自杀。

颓丧:

精神萎靡不振,情绪消沉。

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殚,竭尽;虑,思虑。

根深蒂固:

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

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固,牢固。

毫不顾虑:

丝毫不顾及考虑.

欺诈:

用狡诈的手段骗人.

满目疮痍:

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创伤。

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境况。

疮痍,创伤。

第三、四课时

一、整体感知

节选部分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

托尔斯泰的迷失。

当一切都如愿的时候,当连续工作十小时不知疲倦时,托尔斯泰却突然陷入虚无,他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毫无意义,真理,或者说真相就是:

人生是不合理的。

也就是说,作者越是努力,越推进了不合理的人生,反而成了恶劣社会的同谋。

60年代,托尔斯泰痛心地看到地主经济的没落,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道路,托尔斯泰希望借地主和农民合作来缓和阶级矛盾,并把这种“不流血的革命”推广至全世界。

这种空想,很快就破灭了。

果戈理曾经用《死魂灵》对托尔斯泰的想法进行讽刺。

空想破灭后,托尔斯泰悲观失望,一下子坠入深渊,开始怀疑人生意义,甚至想自杀以寻求解脱。

他陷入了迷失,他呼酒买醉、藏起绳子怕自杀,家庭和艺术都不能排遣他的郁闷.中国的士大夫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归去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但要命的是,托尔斯泰的秉性决定了他绝不逃避.越是迷失,他越是要寻找。

哪怕迷失得更加厉害,也不管不顾。

这是托尔斯泰的矛盾所在,也是他的伟大所在。

⒈作者首先写人到中年的托尔斯泰,突然精神陷入迷惘和绝望,继而发现把生命和信仰结合于一体的生活才有意义,因此决定过劳动大众一般的生活:

在参加全国人口调查后,发现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和现代文明的疮痍,内心引发更深的烦恼和痛苦;自我剖析和道德反省后,毅然选择“平民化”生活.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不吝笔墨,将卢梭与托尔斯泰对比,从更深层次上揭示其博爱、谦逊、伟大的灵魂。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课文第1段引用托尔斯泰自己的话“我的生命停止了”。

可他“能呼吸,吃,喝,睡眠”表明他并不是真的生命停止,而是借“生命停止”的说法表达内心情感。

请找出表明托尔斯泰“生命停止"所指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

他曾尝试各种方法寻求解脱,可都未能奏效,请概括他寻求解脱的方法有哪些,并体会托尔斯泰的内心情感。

①“生命停止"的含义:

并不是真的生命终止,托尔斯泰有一颗博爱的心,不希望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但个人的力量又不能改变现实,所以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内心痛苦,觉得生命失去了意义,就像生命停止了一样。

②寻求解脱的方法:

自杀,买醉,家庭,艺术。

③内心情感:

空想破灭后,托尔斯泰悲观失望,开始怀疑人生意义,甚至想自杀以寻求解脱。

2、“最坏的,是我还不能退忍.我仿佛是一个迷失在森林中的人,极端愤恨着,因为是迷失了,到处乱跑不能自止,虽然他明白多跑一分钟,便更加迷失得厉害……"从以上这段话中,能看出托尔斯泰什么样的个性?

托尔斯泰尽管陷入了迷失,但他绝不逃避。

越迷失,他越是要寻找。

哪怕迷失得更加厉害,也不管不顾.这是托尔斯泰的矛盾所在,也是他的伟大所在,从中能看出托尔斯泰的执著于信仰的坚毅个性。

第二部分(2—4段):

托尔斯泰迷失之后的求索。

这一部分写托尔斯泰的求索,他发现他的归宿所在依然是民众。

民众带给托尔斯泰的最大的震撼就是,与有闲阶级相比,民众从来都不会绝望,不会自杀,因为他们有一种与理智无关的纯粹信仰。

人首先得活着,活着就是民众的信仰.为了活着,就得呻吟流浪,穷途奔波,信仰就是生命的力量.托尔斯泰由此明白了,唯有信仰才能解决人生之谜,这是人类最深刻的智慧。

那么,这又产生了另一个追问,什么样的信仰才能解决人生之谜?

难道“思想圆到"之士与富人没有信仰吗?

他们不是都把宗教教义背得滚瓜烂熟吗?

托尔斯泰又发现,信仰不是知识,真的信仰应该与生命一致,信仰是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信仰就是生命。

只要生命存在,信仰就不会消失,或者说人的信仰比人的生命活得更长久.民众因为质朴,不圆到,反倒使得他们的信仰与生命充分一致,不做作,不虚伪,不矫饰,不虚夸.1、托尔斯泰求索发现,他的归宿所在依然是民众.他认为民众和过着绝望生活的有闲阶级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①不同之处:

民众从来不会绝望,不会自杀。

②产生原因:

因为民众有一种与理智无关的纯粹的信仰。

⑶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充.

求索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托尔斯泰不是自得自满的伪君子,不是自私自利的神秘思想家,而是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者,因此他的良心不得安宁,灵魂充满罪恶感。

⒉托尔斯泰发觉民众的生活“不是靠了理智”,而是靠了“不知有理智的信仰”这也正是作者之所以说托尔斯泰将归宿放在民众身上的原因。

请仔细阅读课文第2—4段,说说你对民众“不知有理智的信仰”内涵的理解,并弄清民众产生这种信仰的原因。

信仰的内涵:

人首先得活着,活着就是民众的信仰,信仰就是生命,只要生命存在,信仰就不会消失。

民众产生信仰的原因:

民众因为质朴,不圆到,使得他们的信仰与生命充分一致,不做作,不虚伪,不矫饰,不虚夸。

第三部分(5—11段):

托尔斯泰求索之后的确认。

他发现了民众的人生本体:

真理无需修饰,赤裸裸的,而民众最为质朴真实,赤诚坦荡;民众即真理,真理属于民众。

这个发现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先是托尔斯泰在调查人口中,发现了大都市的惨状。

认清了生活真相的大作家,陷入了癫狂,“人们不能这样地过活!

"他嚎啕着说,“这决不能存在!

这决不能存在……”因为他不是自得自满的伪君子,也不是自私自利的神秘思想家,而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托尔斯泰,他的博爱使得他的灵魂充满了罪恶感.他的良心得不到安宁:

一个口口声声的博爱之人,却享有魔鬼一样的特权,成了罪恶福利剥夺的共谋犯。

他必须要想办法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