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4265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是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中的一位。

在世界十大著名的军事家中,仅中国人就有两位:

一位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一位是毛泽东。

毛泽东,当时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国民党多次在报纸说他已经击毙了。

当时,作者斯诺他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脑子里总是在想,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想答案和谜底,惟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亲自到红色根据地去走一趟。

斯诺解释说,可是这种办法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

后来,斯诺凭着一张徐冰教授开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到达陕西,成功采访了毛泽东。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独领一代风骚的毛泽东用他的信仰、毅力,用他的理论实践营构了一个充满血与火、汗与泪、阴霾与阳光、痛苦与欢乐的独特世界。

他那些绽放着生命华彩的壮美篇章能够穿越历史风云,不断照耀我们,引领我们不断地追寻人生的最高境界。

现在就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走进伟人的峥嵘岁月吧!

二、了解传主:

1、传主名片——读其书,识其人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2、背景资料——台前幕后的故事

(一)早期革命活动

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的新军。

②1913-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③1919年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

④1920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⑤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二)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①1923年6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

②1924年参与中共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活动。

在国民党一大、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任宣传部代理部长。

③1926年主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1月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④1927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三)建立革命武装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时间

革命活动

1927年

①汉口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②会后到湘赣边界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后率领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

①与朱德、陈毅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

②5月,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委书记,后任中共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③7月,在中共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此期间,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1930年

1936年

①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

②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

③从1930年12月到1933年2月,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④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⑤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⑥1936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担任这一职务直至逝世。

(四)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毛泽东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写了《论持久战》等著作,指明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途径。

1942年号召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使中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高度的统一,为战胜困难和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领导人民解放战争

1945年

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946年

全面内战爆发

1948、9---

1949、1

指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1949年

①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发起渡江战役,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大西北,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②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③6月,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及其内外政策。

④9月,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当选为主席。

⑤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功绩与过失

新中国成立初期

领导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1953年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选举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

1958年-

1966年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在此期间也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

20世纪

70年代

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并且开始打开了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完整,维护世界和平。

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拜和尊敬。

世界各国的领袖们纷纷高度评价毛泽东:

美国总统福特发来唁电说:

“在任何时代成为历史伟人的人是很少的。

毛主席是其中的一位。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说:

“毛泽东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的一位出类拔萃的人。

他不仅是一个完全献身的、注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的诗人。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发表声明道:

“毛泽东主席是一位人类的领袖、历史的推动者。

他是名垂史册的人物。

法国总理雷蒙·

巴尔说:

“毛泽东主席将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而载入史册。

英国首相卡拉汉这样评价毛泽东:

“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的疆界,无疑他将作为世界闻名的伟大政治家而被人们所缅怀。

巴基斯坦总理阿里·

布托发表声明称:

“毫无疑问,毛泽东主席是巨人中的巨人。

巴基斯坦总统乔德里称毛泽东是“中国革命之父”。

三、了解作者

1、作者名片——读其书,识其人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

斯诺(1905—1972),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一个出版印刷业主之家,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

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主要作品:

《远东前线》《活的中国》《西行漫记》《为亚洲而战》《人民在我们一边》《红色中国杂记》《复始之旅》《今日红色中国》《漫长的革命》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正在上海,目睹1932年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

在这以后,他在北平燕京大学担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

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还和鲁迅、宋庆龄以及一些中国地下党员有所接触。

他编译了一部英文的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联系与帮助下,斯诺与在上海行医的马海德医生,冒着生命危险,从北平出发,经西安赴陕甘宁边区,是第一个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记的西方记者。

7月8日在安塞百家坪遇见周恩来。

经周恩来安排,于11日抵保安会见毛泽东。

斯诺记录了毛泽东给他留下的印象: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他觉得在毛泽东身上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在“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斯诺形容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

在保安的采访活动中,斯诺知道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16日夜,斯诺就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等问题同毛泽东进行长谈。

后来许多夜晚,毛泽东回答了关于他个人生活经历和中国红军的历史。

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本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中译本又译作《西行漫记》)终于诞生——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党派色彩,通过亲自采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任。

抗战期间,斯诺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把中国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组织、发起、宣传“工合”运动,支持中国的战时经济;

如实报道中国抗战实况;

开展大量的国际宣传,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以自己的行动,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对中国进行了三次长期访问。

这在美国政府对新生的中国实行孤立政策和武装支持台湾蒋介石的年代里,对一名美国人来说,真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

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

1960年,斯诺访问北京,他意识到中国领导人希望他的到来,可能有助于建立起一座中美两国的友谊桥梁,他表示:

“前途是艰险的,但桥梁能够架起,而且最后必将架起。

”斯诺后来成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

1972年2月病逝于日内瓦。

遗嘱中要求把一部分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学校园内一个小花园中。

遗嘱中写道:

“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中国”。

【图片展示:

1937年10月,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发行。

1938年2月中译本改名《西行漫记》,在上海用复社名义出版。

此后,1939年、1960年6月、1965年初、1970年10月,斯诺多次来华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1970年12月18日,斯诺和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也是最后一次的谈话。

1972年2月15日,埃德加·

斯诺在日内瓦逝世,弥留之际说“我热爱中国”。

根据斯诺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于1973年10月19日运到北京,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和斯诺及夫人在天安门城楼上。

同年12月,在和斯诺的谈话中,表示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改善中美两国关系。

四、解题与了解文体

1、解题:

问:

课文的题目“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诗句引自哪一首诗(《沁园春·

长沙》)。

是什么意思?

(不寻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毛泽东青年时期与何叔衡、蔡和森、张昆弟等革命挚友一起谈论天下,探求革命道路。

或撰文评论时政,或下乡访问农夫,或读书寻求真理,或泛舟抒发豪情,这便是“峥嵘岁月”。

2、文体:

口述自传作为自传的一种,最特别的地方当然在于“口述”。

毛泽东的这篇自传就是毛泽东与记者斯诺之间的访谈整理。

因为斯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毛泽东回答,因而自传中的条理是相当清楚的,但又不乏口头交谈的痕迹,以及毛泽东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发挥”,因此非常生动。

《西行漫记》在当年之所以极为轰动,与这种生动真实的文风也有很大关系。

而斯诺对毛泽东个人经历的询问,也同当时外界对毛泽东的好奇相关。

这里展现出来的毛泽东形象,成功地颠覆了当时国民党对毛泽东及苏区的“妖魔化”宣传。

关于传记:

1.经书的注释。

2.泛指记载的文字。

3.文体名。

亦单称传。

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

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

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传记的基本要求。

人物传记的种类,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话的传记,等等。

一、自传体传记。

这是某一个人物自己写的记载自己的生活经历的文章。

记载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的一般称为自传,如《马克·

吐温自传》,爱新觉罗·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等。

有些是以记载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片断或某一方面的经历为主,这一般称为自述,如《彭德怀自述》。

二、回忆体传记。

这类传记的作者往往是被立传者的亲属、朋友、同事或部属,他们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回忆记载被立传者的生平与事迹。

三、采访体传记。

这类传记的撰写人,一般与被立传者原来并无交往,或者是与被立传者相隔几代的后人,他们主要靠采访被立传者的亲友,搜集被立传者的各类资料,然后经过作者取舍、创造,形成传记。

如罗曼·

罗兰的《名人传》、魏巍的《邓中夏传》等。

四、自传体传记和采访体传记融汇在一起的传记。

如闻名于世的瑞典电影明星英格丽·

褒曼和美国作家阿伦·

吉伯斯合作写成的《英格丽·

褒曼传》。

五、在传统的散文体传记外,还有一些特殊体例的传记。

比如80后诗人、学者风来满袖所著的《被隐喻的四月——徐志摩诗传》就是我国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体传记。

五、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整理文中字词。

第二课时

一、认识重点生字词

笃(dǔ)信/嗷嗷待哺(bǔ)/溥(pǔ)仪/不屑(xiè

揶揄(yé

)/濯(zhó

)足/怂恿(sǒnɡyǒnɡ)蹩(bié

)脚/恽(Yù

n)代英

/负债累累(lěi)监(jiān)工/给(jǐ)予/提(dī)防/驻扎(zhá

二、速读课文,疏理核心信息。

[整体·

感知]

本文选取伟人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如实地记叙了毛泽东性格的叛逆性,按时间顺序叙述毛泽东不辍深入的读书、实践活动,讲述他由一个有着反抗精神的孩童靠着执着的精神,不断地学习尝试,思想上逐渐成熟,一步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历。

[文脉·

梳理]

[文本·

层析]

一、阅读从“我八岁起就在本村一个小学读书”到“这是我第一次成功的‘罢课’”;

从“我家里有‘两个党’”到“在那种易受感动的年龄时读它们”,回答问题。

1.如何看待毛泽东的逃学和欲跳水经历?

[对应考点:

分析传主性格]

【都表现了毛泽东的强烈叛逆性格。

正是这种叛逆性格引导着毛泽东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世界,成为生生不息的奋斗动力,最终使他坚定地走向马克思主义,走向革命。

2.为什么毛泽东认为《岳飞传》《西游记》《水浒传》等书使他深受影响?

[筛选文中的信息]

【这些所谓的“禁书”并不是坏书,只是讲了一些关于造反的故事,毛泽东很喜欢,在他心里埋下了反抗的种子,为他将来走上革命道路进行了启蒙教育。

这培养了少年毛泽东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

3.我家里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我的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工人也在内。

不过,在反对党的“联合战线”之中,意见并不一致。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这些是家庭内部的矛盾,毛泽东却用“执政党”“反对党”这样的政治术语来表示,既是一种幽默的体现,同时也是这位伟人高度的政治性的表现。

二、阅读从“当我在长沙的中学读书时”到“必要时我现在还可以做一篇‘清通古文’”。

1.长沙读书时,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

筛选文中的信息]

【①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倾向民族主义派;

②剪去辫子,有反清情绪;

③决定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

2.如何看待毛泽东的多次择校?

【毛泽东走马灯似的换学校求学,一是因为他当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二是到学校后发现有的学校自己不适应,有的学校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换校求学,在行动中寻找自己的目标,在探索中发展自己。

这些不平凡的经历都磨炼了毛泽东,使其思想逐渐成熟,逐渐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3.“这里有个国文教员,绰号‘袁大胡子’”,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表达特点是什么?

毛泽东对其态度如何?

鉴赏表达技巧]

【这里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用特征代本体,使人物生动、形象。

毛泽东对其表示感谢,说明持肯定的态度。

4.从“我开始留心报纸上的广告”到“这仅仅是一种友谊”这几段中,找到毛泽东报考或退出这些学校的目的。

学校

目的

警官学校

“我并没有特别的标准来判断学校,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制皂学校

“制造肥皂有伟大的社会利益,可以富国富民。

法律学校

“保证学成可以立即做官。

商业学校

“国家正在作经济战争,目前迫切需要的就是能够建立国家经济的经济学家。

省立第

一中学

“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太少,而规则繁琐。

并且在我读过《御批通鉴辑览》以后,我断定还是单独求学的好。

”在湖南省立图书馆中阅读自修。

湖南师

范学校

“我做了五年学生,并且居然拒绝了此后一切广告的引诱,最后我真的毕业了。

在湖南师范学校中,我的生活上发生了许多事件。

在这一时期,我的政治观念开始确定,并且在校中初次得到了社会行动的经验。

三、阅读从“回转长沙以后”到文末,回答问题。

1.毛泽东这段时间主要从事了哪些活动?

【①编辑《湘江评论》,发表文章推动学生运动;

②利用文化书社、新闻社及湖南建设协会等组织宣传推动政治运动;

③领导学生大罢课运动来反军阀,用马克思主义组织领导工人。

2.对这个时期自己政治活动的叙述表现出毛泽东怎样的特点?

[分析传主性格特征]

【思想上坚定,政治活动有热情,充满对未来的信心。

三、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1、[写法·

借鉴]第一人称的运用

这篇传记是毛泽东与记者斯诺之间的访谈整理。

文中不乏口头交谈的痕迹,以及毛泽东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发挥”,因此比较生动。

全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

第一人称是叙述人称的方式之一。

在记叙、抒情一类文章中,叙述人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自称的即第一人称。

文中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本文是一篇传记,“我”肯定是毛泽东本人),或作品中的虚构人物;

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用第一人称:

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我的老师》记的是真人真事(这一点与本文极为相似),通过第一人称的手法,很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蔡芸芝先生“慈爱”“公平”之心的敬仰。

《故乡》是小说,文中的迅哥(“我”)有作者的影子,文章通过第一人称手法,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深刻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衰败和萧条,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渴望。

由于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因而也为作者直接表达(或宣泄或流露)感情提供了方便。

写法指点:

(1)写作时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2)“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对人物、事件等起到说明或见证的作用。

2、[迁移应用]请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一篇介绍自己的小短文。

300字左右。

【参考示例】我天生就一假小子模样,别人都以为我是男孩。

一次,我去理发,理发的阿姨问我:

“小弟弟,剪什么发型呀?

”我差点没气晕。

好不容易熬到小学毕业,以要好不好、要坏不坏的成绩考入了初中,更大的挑战还在等着我呢。

初中要学那么多课程。

我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不停地转。

初一我边玩边学,成绩居然还行。

到初二,我干脆玩,不学了,成绩于是一落千丈。

初三开始恶补,把什么时间都用上了,才跌跌撞撞进了这所高中。

来到这所陌生的学校,面对不一样的同学,我有了不一样的心情。

这里有着更难的挑战,我该怎么办?

不过,我的个性就是向上冲,我相信:

我行!

第三课时

一、在学生编写节选部分毛泽东同志的大事年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