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1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3369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1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1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1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1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1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1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1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1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1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

5、二月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主要经过

1、《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2、七月流血事件——教育了人民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1917年11月6日—7日〕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衩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长会。

〔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3、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4、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寻求解放的道路。

〔五〕启示:

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考点例题一:

〔2018年海南高考历史〕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

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

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B

考点变式训练一:

〔2018届陕西省交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第四次诊断考试〕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

”列宁在二月革命结束后不久时也承认:

“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

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临时政府代表了广大俄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

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题眼:

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最自由的国家

解析:

此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

1、背景:

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质极度匮乏

2、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后期幻想真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3、内容:

〔1〕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

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3〕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劳动,实行配给制。

4、评价:

〔1〕积极:

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消极:

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

〔1〕经济形势严峻,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

(2)政治危机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

为迅速恢复补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1)农业: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工业: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

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商业:

允许自由贸易。

4、作用:

(1)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2)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5、实质:

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6、“新”的含义:

重视市场和商品经济,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

7、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考点例题二: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1921年开春、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

此题难度适中,考查新经济政策,题目的时间提示是1921年,所以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

新经济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利用货币与市场关系来发展生产,仍然坚持的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选项与题意无关。

D

考点变式训练二:

〔2018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

……的情绪的支配。

”“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他〔〕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

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自由放任

(三)“斯大林模式”〔1936年正式形成〕

1、形成原因

〔1〕国外:

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国内:

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3〕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2、主要表现

〔1〕经济方面:

①以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②推行单一的公有制;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

〔2〕政治方面:

以党代政,权力集中,个人高度专权。

3、作用

〔1〕积极方面:

①高度集中的体制,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经济,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方面: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④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⑤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生产过很大影响。

①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②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也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后来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5、经验教训: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只有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反复实践,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考点例题三:

〔2018年广东高考文综〕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工业化,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此题难度适中,属于材料分析理解型的题目,由工业化可知是斯大林模式而不是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毕竟达到目标,可知是看到了斯大林模式的积极面。

C

考点例题四:

〔2018山东高考选取部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表达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那么……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6分〕

〔2〕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分〕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6分,每点2分〕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

济危机。

〔4分,每点2分〕

〔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马乔夫改革

1、苏联改革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主要改革活动

〔1〕赫鲁晓夫改革〔20世纪50年代〕————把苏联改乱了

①背景: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造成工农业生产发展迟缓

②措施:

首先从农业开始:

调整农业政策,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③评价:

A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B但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一次局部调整,改革失败。

(2)勃列日涅夫改革〔20世纪60、70年代〕————把苏联改残了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②内容:

将工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国营企业中推行一系列改革

A苏联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

B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停滞。

(3)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80年代〕————把苏联改死了

①方针:

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A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B经济改革陷入困境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政治改革,从而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结局:

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

3、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

〔1〕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2〕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原因;

〔3〕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4、教训:

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那么,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考点延伸知识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2、主观原因:

〔1〕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

〔2〕革命得到人民的支持,广大的贫困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3〕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4〕革命有成熟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和杰出的领袖领导

〔5〕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

〔二〕沙皇专制〔1917年之前〕——苏俄〔1918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

〔三〕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类型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西方模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

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私有制

工业化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农业制度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资本主义大农场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

人大制,政党制度

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

〔四〕关于苏联的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1928年-1932年〕——把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二五计划〔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三五计划因卫国战争被打断〔1938年〕

2、异:

〔1〕内容:

侧重点不同:

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

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

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

〔2〕结果:

取得成效不同,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

〔3〕失败原因:

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原有斯大林模式进行修修补补。

后者失败是因为对所有制和管理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突破斯大林模式,但却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仿真高考---模拟高考

【一】选择题

1、〔2018届江苏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

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

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

以下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礼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现代化模式、“资本主义化”

此题难度适中,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2018年山东烟台高三诊断性测试〕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

据10月份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它地区几乎要拖延一整年时间。

这一政策的实施〔〕

A、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B、说明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历史使命

C、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D、标志着苏联新经济体制的建立

1920年夏秋、小新经济政策”

3、〔2018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月考〕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913年-1925年

此题难度适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1918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1921年,新经济政策是1921—1929年,斯大林模式是在列宁去世后,才开始涌现的,列宁是在1924年去世,所以答案只能选①②③。

4、〔2018年江西省九江市一模〕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

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

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

此题难度适中,A选项说法是不正确的,不能说哪一种模式更先进,这是没有可比性的,最重要是要适合国情,排除A;

新经济政策时间范围是1921年-1929年,随着列宁去世,就逐渐被放弃了;

D选项不是苏联的原因,与题意无关。

苏联走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5、〔2018届江苏无锡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以下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1958、1963、1973、1978年

此题难度适中,考查二战后苏联的改革,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早在1928年就开始了,A选项说法不确切;

赫鲁晓夫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在位,而且侧重的是农业方面,下台是在1964年,而且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的原因应该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排除B;

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总统是在1985年,1978年苏联的总统是勃列日涅夫,所以排除D;

6、〔2018届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高三12月检测〕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烂叶子剥掉、一直到剥光

此题难度适中,属于材料分析型的选择题,一直剥光指的应该是导致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二】非选择题

〔浙江省绍兴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测+2018年河北省涿鹿中学高考预测文综历史改编〕

1987年6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全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主要是:

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单位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企业拥有相应的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打破单一的计划调节格局,充分发挥商品货币关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

企业摆脱对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依附。

国家对企业的活动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即从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的直接干预转为靠协调经济利益加以引导;

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管理各种利益和通过各种利益进行管理。

…由于困难重重,经济改革难以奏效。

——摘编自许新等《超级大国的崩溃》

材料二:

第6条土地及其蕴藏,水流,森林,工厂,矿井,矿山,铁路运输,水上及空中运输,银行,交通工具,国营大规模农村企业〔国营农场、机器拖拉机站等等〕,城市与工业地点公用企业及主要住房,概为国家财产,即全民财产。

第11条苏联之经济生活,受国家所定国民经济计划之决定及指导,以期增进社会财富,一贯提高劳动民众之物质及文化水准,巩固苏联之独立并加强其国防能力。

(1)材料一中,苏共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经济模式的内容,并指出这一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8分〕

(3)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结果的主要原因。

(8分)

此题考查苏联经济改革

学生一般漏了市场机制这一要点。

〔1〕

方面:

企业的经济地位;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

〔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突出特点: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2〕

内容:

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7年,农业逐步集体化方针;

1928年起,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

〔3〕原因: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斯大林模式长期积累的弊端;

政治改革,社会动荡,无法建立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

QQ显微镜:

助学助考助你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