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9045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周

活动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正确认读1个多音字“磨”。

3.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背诵一些古诗,最后背《望洞庭》:

1.解题,了解诗人:

(1)板书课题:

望洞庭。

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

(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2)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2.初读:

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正音:

潭、磨、螺。

齐读。

3.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1)“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

(秋天的夜晚:

“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

(湖光与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2)“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

(未:

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

(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

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

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

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

“一青螺”呢?

再看插图。

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

(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2)延伸:

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

总结

能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意,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长安秋望………………………【唐】杜牧

(2)周

2.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大屏幕介绍杜牧

二、听古诗朗诵录音,猜想这首诗的主题。

三、自由读古诗,试着画出停顿。

四、指名读古诗。

五、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大屏幕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把读懂的内容批注在古诗旁边,并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

六、在小组内练习朗读,互相提建议。

七、小组派一名代表读古诗。

男女生对读。

读不好的地方老师范读。

最后配乐齐读古诗。

八、练习背诵古诗。

九、拓展学习杜牧的其它名篇,推荐给同学们欣赏。

十、最后借助画面和音乐一起背诵这首诗。

能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感悟诗句的意思。

洛桥晚望………………………【唐】孟郊

第(3)周

1、大屏幕介绍孟郊。

2、听古诗朗诵录音,猜想这首诗的主题。

3、自由读古诗,试着画出停顿。

4、指名读古诗。

5、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大屏幕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把读懂的内容批注在古诗旁边,并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

6、在小组内练习朗读,互相提建议。

7、小组派一名代表读古诗。

8、练习背诵古诗。

9、拓展学习孟郊的其它名篇,推荐给同学们欣赏。

10、最后借助画面和音乐一起背诵这首诗。

山中……………………………【唐】王维

第(4)周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春色。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1、故事导入:

给小朋友讲家里来客人的故事,并教育学生学会招待客人,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讲述。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

(学生自由回答);

  3、在草房子门前你们看见了什么啊?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画上有一位大诗人王维,他的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走了,大诗人王维非常想念他。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

  5、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教师讲解诗的大意: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呀你能不能回归?

)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

  6、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

教师朗诵第一遍。

小朋友你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

(山中送别)

  7、请学生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

  8、教师朗诵,学生边看图片,边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9、教师指导学生读古诗的方法,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

  10、老师可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分组朗诵等。

  板书设计: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第(5)周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关于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

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

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

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 

,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3、内容:

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

5、代表诗人:

孟浩然 

王维 

储光羲 

常建 

祖咏

二、学习《宿建德江》

(一)、孟浩然之生平:

(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 

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1、主要内容:

1)隐居山林的逸趣:

《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

《岁暮归南山》

3)客居在外的愁思:

《宿建德江》

2、艺术风格:

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三)、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

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

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

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 

四)、基本解读:

1、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

(主旨) 

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2、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

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

“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

日暮,黄昏时分。

“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3、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

“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

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

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

“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

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

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三、小结:

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四、作业:

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

二、学习《终南望余雪》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祖咏(699一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

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

曾南游江南,北上蓟(jì

)门。

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

《全唐诗》编诗一卷。

《终》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

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

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城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的小诗。

(二)、基本解读:

1、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

2、前二句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3、后二句中,“林表明霁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

“城中增暮寒”,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又临黄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

可见结句写实之妙,结得确实“意尽”。

(三)、思考讨论:

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 

,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明确:

没有。

诗人这样写是写初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

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的特点。

2、古人讲究炼字,请你谈谈“霁”“明”二字的妙处 

1) 

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

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

2)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

(四)小结:

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忧虑。

三、学习《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一)、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6一约762),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yǎn)州(今属山东)。

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

曾隐终南山。

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

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后贬死。

《全唐诗》编诗四卷。

1、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

2、“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

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

3、“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

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

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

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

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

4、“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明志之语:

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

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

(三)、鉴赏要点:

1、艺术特色:

诗风质朴自然,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

2、知识点回顾: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

在诗歌中,指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四、学习《终南山》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是韩愈的诗友,被时人称为“孟诗韩笔”,早年屡试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

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阳尉。

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

孟郊一生,生活贫困,仕途潦倒,诗歌内容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

诗歌主要风格特征是:

凄苦冷涩,奇崛险怪

1、这首诗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2、“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四句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

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此处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

仰望,山与天接;

环视,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看不到山外尚有何空间。

日月并提,并非写日月并“生”’而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看起来确实似从山石中“生”出。

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

接下来,“高峰夜留景”,“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仔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

“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

与王维写终南山句“阴晴众壑殊”应是同义。

3、“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二句,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

“中”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方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

“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

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平坦。

4、“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二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

山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的枝叶都向一个方向倾斜,可见“驱”的力量。

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

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

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

5、结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句,颇有言外之意,即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3、鉴赏要点 

此诗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

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

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

韩愈《荐士》: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的特色。

(三)、艺术特色:

1、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2、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的特色.

五、作业:

课后练习题。

雪………………………【唐】柳宗元

第(6)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孤”这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导入:

  两个星期前09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老师用相机拍下了校园里的雪景。

大家一起来欣赏。

(播放雪景图)

  这雪景美吗?

  同学们,古人云:

景随情至,情由景生,我们的感情和心绪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看到的景物。

看到这场早雪,同学们感受到的是一份美丽、惊喜和欢乐。

同样是看雪景,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却和我们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揭示诗题。

师、生一起写诗题,根据诗题你应该知道这首诗是写哪里的雪景?

  二、新授:

  1、自由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2、(出示幻灯片)谁来读给大家听。

3、我们初读了古诗,你对哪个字或哪个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生上黑板质疑)

  3、谁能来解决?

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蓑笠,强调两个字的偏旁:

蓑是蓑草编的,笠是竹叶编的

  4、谁来说说前面两行诗的意思?

  5、如果这两行诗里没有“绝”“灭”,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大家看一看(幻灯片)7、

  但是加上绝和灭呢,(幻灯片)看到这截然不同的两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6、原本热热闹闹、生机勃勃的场景因为一个“灭”和一个“绝”字变得格外冷清。

板书:

绝、灭。

  7、谁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生读,评价,读出了冷清和寂静吗?

  一人读,四人读,全班读等

  8、同学们读的很有味道,古人写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前两行诗,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了呢?

让我们动笔把它写下来吧。

  (生动笔)

  指名说,边评价边简笔画山、路

  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飞鸟躲进巢里,山间小路也因为厚厚的积雪更加人迹罕至。

大家齐读前两行

  9、这是同学们想到的画面,同样也是诗人柳宗元眼中看到的画面,这幅画面里什么生命也没有吗?

你怎么知道只有他一个人呢?

贴图(孤舟)板书:

孤独

  谁来说说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解释倒置为了押韵将雪放在后面

  10、默读三四两行诗,你感觉老人的心情如何?

这样一位老人为什么要来独自垂钓呢?

你猜想一下。

  11、老翁真正是出于什么原因在这里独自垂钓,我们无从考证。

但是看着画面千山万径,飞鸟绝迹,人迹湮没,读着古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们却能强烈的感受到老翁所处的环境是非常的恶劣。

  老人被这种恶劣的环境吓倒了吗?

  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

  仅仅是老渔翁一个人有这样的精神吗?

还有谁?

  12、诗其实就是作者的心情,只有读懂诗人的心,才能真正读懂诗。

当时柳宗元的心情如何呢,我们来看一看(幻灯片)

  13、这个时候,柳宗元是什么样的心情?

指板书孤独,是一般的孤独吗?

我们来琢磨一下每一行的第一个字,我们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他是借渔翁寒江独钓来表达自己孤独冷清的心情,抒发自己坚强不屈的决心呀!

  14、此时你脑海中又浮现出什么画面?

我们再用笔记下来。

  生汇报,师生评价

  14让我们伴着音乐读读全诗,感受一下柳宗元的这种心情

  15、让我们看着这幅画面把这首诗再来回味一下。

谁会?

  16、学古诗,我们不仅可以读之、诵之,还可以歌之舞之。

诗歌读的时候是一种韵味,唱的时候又有一番风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根据《江雪》谱成的歌曲。

第一遍听,第二遍站起来唱

  三、布置作业:

  搜集柳宗元的作品,选择喜欢的摘抄下来。

山居秋暝……………………【唐】王维

第(7)周

知识目标:

深刻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一、导语设计  

在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两首古体诗之后,今天我们转入近体诗的学习。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

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二、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

其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苏轼曾赞: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三、课文讲解  

(一)讲解近体诗的相关知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

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等几种,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

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