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解释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8545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解释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解释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解释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解释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解释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解释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解释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解释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解释部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B.《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散文集

C.《风筝》——《野草》——散文诗集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且介亭杂文》——杂文集

(解析:

A.《故乡》——《呐喊》——小说集。

1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D)

A.《乡愁》——余光中——台湾

B.《水调歌头》——苏轼——北宋

C.《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英国

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

二、名著阅读。

(一)《艾青诗选》

1.下列对于《艾青诗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发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C.《艾青诗选》中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真切感和表现力。

D.绘画出生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A.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原名蒋正涵,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D)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修辞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

D.这首诗借景抒情,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3.阅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1)节选部分有哪几个细节描写了母亲深爱乳儿?

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①年节里为乳儿切冬米糖;

②把乳儿画的画贴在灶边的墙上;

③对邻居夸口赞美乳儿。

(2)大堰河做了个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

既然“不能说”,为什么“我”知道她梦的内容?

不能说是因为:

①大堰河自知地位低下,没有资格参加乳儿的婚礼;

②大堰河深爱乳儿,不愿让人知道自己和乳儿的关系,怕给乳儿带来不好的影响。

“我”知道母亲的梦是因为儿子理解母亲,两人之间有突破血缘、突破阶级的母子深情;

儿子结婚成家是做母亲的最大梦想,参加儿子婚礼是母亲最大的幸福。

4.阅读艾青的《镜子》,回答下列各题。

镜 子

艾 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1)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本诗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实”“不隐瞒缺点”“谁都从中发现自己”表现了镜子的率直与忠诚。

(2)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地刻画了人们对于直言之士的种种态度,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赞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

(二)《水浒传》

1.《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从下列人物、主要性格、主要事件中选出搭配不当的一项(A)

A.武松——疾恶如仇——怒杀阎婆惜

B.李逵——直爽率真——元宵闹东京

C.林冲——循规蹈矩——雪夜上梁山

D.鲁智深——粗中有细——大闹五台山

2.根据《水浒传》的叙述,梁山好汉议事的大厅,原来称“聚义厅”,宋江任寨主后改为“忠义堂”。

3.《水浒传》中,梁山泊先后有三任寨主,晁盖之前是王伦,晁盖之后是宋江。

4.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杀富济贫,造反起义的故事。

在这些好汉中,有两位打虎英雄,在景阳冈打虎的是武松,在沂岭杀四虎的是李逵。

5.《水浒传》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6.“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

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生死可同。

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

心情肝胆,忠诚信义亦无差。

”由此可见梁山好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除暴安良,行侠仗义,虽是异姓,但亲如兄弟,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义”。

7.(苏州中考)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梁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

请简要说明。

鲁智深得知林冲被高俅所害,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将他护送到沧州。

为此遭高俅追杀,只得在二龙山落草,最后投奔梁山。

8.鲁达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中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下图就是其中一个精彩的场面,请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请概括图片内容。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根据该故事情节简要概括鲁达的性格特征。

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等。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

“贤弟保重。

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言罢,便瞑目而死。

(1)后来“捉得射死我的”人是卢俊义。

(2)晁盖因何事受重伤致死?

征讨曾头市,被史文恭射伤。

(3)简述“他”没有做“梁山泊主”的两个原因。

①宋江手下李逵等人不服;

②宋江与卢俊义抓阄分别攻打两座城池,先攻破者为梁山泊主,结果宋江先攻下两座城池。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他是梁山好汉,每有战斗,就赤膊抡斧,冲锋陷阵。

他不止一次大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

直到最后喝了毒酒,他还说“死了只是哥哥身边一个小鬼”。

(1)“他”是李逵,绰号黑旋风。

(2)请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示例】黑旋风斗浪里白条、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李逵打死殷天锡、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李逵元夜闹东京、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任选其一即可)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武松乘着酒兴,走上冈子来,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

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转身再回酒店……

②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力气,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

(1)上文节选自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

(2)作者要塑造武松“打虎英雄”的形象,却为何写武松胆怯,想转身回去?

以人搏虎,本就危险,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3)武松从柴进庄上出来,就一直将哨棒带在身边,作者也时时提起它,读者满以为定当靠它打虎,结果却没有用上,这样写有何作用?

制造悬念(平添波澜)或突出武松徒手打虎的高强本领。

1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

“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

”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

林冲顶礼道:

“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

”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

……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1)选文选自《水浒传》(著作),作者是施耐庵。

(2)林冲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其形象鲜明。

面对高氏父子的欺压,他忍气吞声,被刺配沧州后仍安于现状,对未来充满幻想。

请找出文中体现这种性格特点的句子。

”(或“林冲顶礼道:

‘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

’”)。

(3)选文中有两处对雪的描写:

“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

请写出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两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一把汗。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

“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乙】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

……那老虎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

(1)

【甲】【乙】两个文段均选自《水浒传》,文段中“洒家”和“他”分别指鲁智深、李逵。

(2)结合你读该名著的感受,说说“洒家”和“他”性格的共同点。

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

1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你看我命苦么!

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

”小校道:

“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

”林冲道:

“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

”……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林冲正没好气,……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1)这段文字选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朝代)人。

(2)林冲的绰号是什么?

“那汉子”是谁?

林冲“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什么?

结果怎样?

绰号:

豹子头

那汉子:

杨志

原因:

林冲投靠梁山,王伦担心他会强占梁山,于是刁难林冲交纳“投名状”。

结果:

二人不分胜负,被王伦等人制止(或“杨志前往东京,林冲如愿坐了梁山第四把交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