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学习材料由经济看党建盘点建党90周年90件经济大事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4910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建学习材料由经济看党建盘点建党90周年90件经济大事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党建学习材料由经济看党建盘点建党90周年90件经济大事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党建学习材料由经济看党建盘点建党90周年90件经济大事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党建学习材料由经济看党建盘点建党90周年90件经济大事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党建学习材料由经济看党建盘点建党90周年90件经济大事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建学习材料由经济看党建盘点建党90周年90件经济大事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党建学习材料由经济看党建盘点建党90周年90件经济大事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建学习材料由经济看党建盘点建党90周年90件经济大事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建学习材料由经济看党建盘点建党90周年90件经济大事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事件回溯:

  1923年2月7日,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的经济组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正式成立。

1925年9月21日,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恩勾结军阀,武装包围工人俱乐部,至此,工人消费合作社被迫“关门”。

  合作社最早实施营业员聘用制。

为筹措所需资金,合作社发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经济实体最早的股票,第一张红色股票诞生。

消费合作社印发的股票、铜元票是中共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和对股份制最初的尝试。

  历史影响: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全国第一个和当时仅有的一个工人消费合作社,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

  2.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工农兵大联合

  1925年5月1日—9日,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和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同时举行。

五一劳动节上午,两个大会偕同广州市全体工人、四郊农民和青年革命军士,举行了十万人以上的大示威游行,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农兵大联合。

  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它代表166个工会,共拥有有组织的工人54万人。

  总工会为行将来临的大革命风暴做了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大会闭幕后不到二十天,就爆发了惊天动地的“五卅”运动。

  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1月4日—2月5日,毛泽东同志用32天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充分肯定了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阐明农民斗争同中国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

指出: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这个报告还指出了建立农村民主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具体阐明了中国革命中的“农民同盟军”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政策,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起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反革命政权,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根据共产国际指示和党内同志的要求,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教训作了深刻的总结,确定了以武装暴动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和屠杀政策的方针、决定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

  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使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5.井冈山《土地法》制定

分土地

  1928年12月,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经验,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主要内容是: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

分配土地的数量标准、区域标准;

山林分配法;

土地税之征收;

乡村手工业工人,如自己愿意分田者,得分每个农民所得田的数量一半;

红军及赤卫队的官兵,在政府及其他一切公共机关服务的人,均得分配土地,如农民所得之数,由苏维埃政府雇人代替耕种。

  井冈山《土地法》对土地政策的原则规定,为各个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依据。

  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

代理国库、发行钞票

  1932年2月1日,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会,下设分行、支行、兑换处等。

资本由国库于预算中拨给,除办理抵押、贷款、存款、票据买卖贴现、汇兑、发行钞票、代理国家金库外,还发行革命公债及经济建设公债。

初创时包括行长在内只有5名工作人员,启动资金20万大洋(购买力折合现今人民币约600万元~700万元),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

  国家银行当年为发展苏区经济,改善、保障民生,支援革命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7.《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发表

经济政策调整

  1931年11月7日—20日举办的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作为制定当时苏维埃经济政策的根据。

决定中提到:

工业方面,将操在帝国主义手中的一切经济命脉收归国有;

商业方面,不应干涉经常的商品市场关系与非苏维埃区域的贸易,不实行“对外贸易垄断”,但禁止大小商人以商会名义垄断价格;

财政与税则,实行统一的累进税则;

市政方面,改良贫苦人民的居住条件等。

  《决定》中提到的经济政策,代表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萌芽标志。

  8.《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颁布

集体经济

  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关于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

条例主要阐述了合作社的性质、作用和组织方式。

合作社系由工农劳动群众集资组织,种类有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三种,富农、资本家及其他剥削者,均无权参加;

合作社社员不仅兼股东,且是该社的直接消费者、生产者、借贷者。

  合作社实质就是群众股份集资的集体经济,是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的一个主要方式。

  9.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适当发展私有经济

  1934年1月24日—25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指出,要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建设,以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政策,并阐述了对不同性质经济的地位和对待原则,提出了适当发展私有经济。

  此政策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根据地的扩大建立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10.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经济政策

保护富农

  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作出《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决定》,提出:

在国民党统治区,应联合整个农民,造成广泛的农民统一战线;

故意排斥富农(甚至一部分地主)参加革命斗争是错误的;

富农所经营的(包括雇工经营的)土地、商业以及其他财产则不能没收,苏维埃政府并应保障富农扩大生产(如租佃土地,开辟荒地,雇用工人等)与发展工商等自由。

  此政策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11.“利用外资”思想提出

利用外资

  1936年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阐明中国共产党是欢迎外资的,但是否认一切足以影响中国独立主权的外国投资。

他提出如何吸收利用外国和华侨资金的方式,明确指出吸收利用外资的先决条件:

“只有在中国取得真正的独立和民主之后,才有可能把大量外资用于大规模地发展生产事业。

”1944年,毛泽东接见美国记者福尔曼时,提出“中国必须工业化”,并且“在外国资本帮助之下才能做到”。

  毛泽东利用外资的思想不仅着眼于中国,而且也是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这个问题的,它对今天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践仍有深远的影响。

  12.战时财政经济纲领

财政政策、经济政策

  1937年8月25日,《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宣传提纲发布,其中关于经济方面的两大纲领是:

财政政策以有钱出钱和没收汉奸财产作抗日经费为原则。

经济政策是:

“整顿和扩大国防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保证战时生产品的自给。

提倡国货,改良土产。

禁绝日货,取缔奸商,反对投机操纵”;

“改良人民生活:

改良工人、职员、教员和抗日军人的待遇。

优待抗日军人的家属。

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

救济失业、调节粮食、贩济灾荒。

  该财政经济纲领的提出,对于动员和团结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抗战,为红军实现战略转变,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提供了物质上的重要保障。

  13.精兵简政

节约人力物力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实行精兵简政,要求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切实进行整顿,精简机关,充实连队,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并把精兵简政确定为1942年全党全军的中心工作之一。

  精兵简政实质上是一场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初尝试,其提出的理由和指导思想,确立的原则和具体办法,是人民民主政权行政立法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4.边区货币政策

准备金

  193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提出边区货币政策应根据以下原则:

一、边区应有比较稳定的货币,以备同日寇作持久的斗争;

二、边区的纸币数目,不应超过边区市场上的需要数量;

三、边区的纸币应该有准备金等,指导边区金融建设。

  边区通过货币发行达到两个目的:

一个是支持财政填补收入之不足,满足军队的供给,军需品购买以及其他财政支出;

另一个是支持生产,向农民、手工业者、合作社等提供维持物资的生产和流通所需资金。

  15.新战时财政经济政策

吸收民资与外资

  1938年10月12日—14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实行新的战时财政经济政策,渡过战争难关。

政策内容涉及有计划地在内地重新建立国防工业,吸收政府、民间与外国三方面的资力,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物质待遇等。

  新的战时财政经济政策通过公私合作、公私兼顾的方法,有效地则增加了财政收入,提高了生产,有力地推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国防实力,使边区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

  16.《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发表

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1940年1月15日,延安发表的题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的文章提出:

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将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准备必要的前提。

它在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保证多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起了重要作用。

  17.抗战时期经济政策

减租减息、交租交息

  1940年12月25日,题为《论政策》的党内指示指出:

关于劳动政策,必须改良工人的生活,才能发动工人的抗日积极性;

关于土地政策,一方面,应该规定地主实行减租减息,另一方面,要规定农民交租交息;

关于税收政策,必须按收入多少规定纳税多少,不应该将负担完全放在地主资本家身上;

关于经济政策,应该积极发展工业农业和商品的流通,应该吸引愿来的外地资本家到抗日根据地开办实业。

  这些政策的制定最大限度地尊重和照顾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确保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18.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生产自给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遵照“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指示,在旅长兼政委王震的带领下,分三路浩浩荡荡开进了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荒地南泥湾,进行大生产运动。

  在“南泥湾精神”的鼓舞下,边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9.《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报告发表

经济决定财政

  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

1942年12月毛泽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阐述了重要的经济思想,如经济决定财政;

确定以农业为第一位,工业、手工业、运输业与畜牧业为第二位,商业则放在第三位和发展合作事业;

提倡股份经济,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等观点。

  《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着重批判了那种离开发展经济而单纯在财政收支问题上打主意的错误思想,和那种不注意动员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度过困难而只注意向人民要东西的错误作风。

  20.减租运动

彻底减租

  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要求各根据地的领导机关必须责成各级党政机关检查减租政策的实行情况。

凡未认真实行减租的,必须于年内一律减租。

减而不彻底的,必须于年内彻底减租。

同时指出“减租是农民的群众斗争,党的指示和政府的法令是领导和帮助这个群众斗争,而不是给群众以恩赐”。

  当年检查减租政策的实施程度,并实行彻底减租,充分发扬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了未来的对敌斗争,推动了未来的生产运动。

  21.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基础”

工厂与合作社

  1944年8月31日就《解放日报》社论草稿,毛泽东指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的与私营的)与合作社,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

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

  这一定义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基础的论述为党的经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22.《论联合政府》发表

鼓励私有资本

  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论联合政府》报告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在土地问题上,“耕者有其地”。

在工商业问题上,主张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种方式组成,对国计民生的企业由政府主办,私有资本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鼓励存在,还涉及工业发展和金融建设等其他事情。

  《论联合政府》论述了发展工业与建立统一的民主联合政府之间的关系。

还论述了发展文化教育和建设知识分子队伍的重要性。

  23.土地改革与工业化

土改

  194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提出要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实行土地改革与工业化,奖励私人企业(除了那些带有垄断性质的部门应由民主政府国营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欢迎外人投资与发展国际贸易,推广群众教育,消灭文盲等经济建设方针。

  这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一方面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4.《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发表

减租、促生产

  1945年11月7日,毛泽东在《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一文中指出:

我党当前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站在自卫立场上,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保卫解放区,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

为达此目的,使解放区农民普遍取得减租利益,使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取得酌量增加工资和改善待遇的利益;

同时又使地主还能生活,使工商业资本家还有利可图;

并于1946年发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新老解放区开展了大量的反奸清算斗争和减租减息促生产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恢复和发展了农业及其他产业的最根本动力源。

  25.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二次土改”

  《中国土地法大纲》于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

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和乡村在土地改革以前的一切债务;

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所有权归农户所有。

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

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本法公布前已平均分配的地区,农民不要求重分,可不重分。

  1952年年底至次年春,土地改革运动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外,在全国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缴纳的约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

  26.明确“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三大经济纲领

  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把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明确概括为:

“没收封建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其中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指出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以及革命胜利后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

  27.《关于工商业政策》发表

保护民族工商业

  1948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工商业政策》指出:

应当将消灭地主富农的封建剥削和保护地主富农经营的工商业严格地加以区别,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正确方针同片面的、狭隘的、实际上破坏工商业的、损害人民革命事业的所谓“拥护工人福利”的救济方针严格地加以区别。

  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28.西柏坡财政统一

货币统一

  1947年春,随着战争形势的急剧好转,华北、西北、华东解放区逐步扩大,各解放区之间贸易联系日益增强,但由于货币不统一,比价不固定,造成贸易上的重大障碍。

为此中央决定筹建华北财经办事处,迅速调整各解放区的货币、贸易关系,并着手开展货币统一工作。

1948年9月8日西柏坡会议上关于财政统一问题指出:

以华北政府的财委会统一华北、华东及西北三区的经济、财政、贸易、金融交通和军工。

  关于统一财政的一系列措施不仅起到了当时保证战争的需要,还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财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9.引私人资本入轨

利用私人资本

  1948年10月26日,毛泽东指出:

决不可以过早地采取限制现时还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经济的办法,要引导私人资本纳入“国计民生的轨道之上”。

他解释说:

“就我们的整个经济政策说来,是限制私人资本的,只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才不在限制之列……这些私人资本虽然已经纳入这条轨道,他们总是想脱出去的,所以限制的斗争将是经常不断的。

  利用和限制私人资本的政策,充分调动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使新中国在极其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迅速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0.中央银行成立

中国人民银行

  1948年12月1日,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银行和法定本位币。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着手建立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

  31.七届二中全会

“两个务必”

  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

  七届二中全会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生产建设,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做了政治、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等多方面的充分准备。

  32.企业国有化

没收官僚资本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先后没收了占我国工业固定资产80%的官僚资本企业共2858个,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到1949年底,没收的官僚资本工业企业共有2858个单位,拥有生产工人75万多人。

在金融业方面,没收了庞大的银行系统及各省市地方银行系统,共官办银行2400多家。

官僚资本的铁路、公路、航运、邮电等交通运输企业,也陆续转移到人民政府手中。

  由于没收官僚资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掌握了最大的银行,几乎全部的铁路,绝大多数钢铁工业,其他重工业的主要部分以及轻工业的某些部分,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奠定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33.全国财政经济统一化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

  针对新中国面临的财政困难,1950年2月13日—25日,中财委召开全国财政会议,研究克服我国财政经济困难的政策和措施。

全国财政会议详细地讨论了全国财政收支、贸易、粮食、金融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决定节约开支,整顿收入,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以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和金融物价的稳定。

  1950年4月—5月间,全国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