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练习.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903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练习.doc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练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练习.doc

必修一专题二复习练习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_

1、英国从《南京条约》的附件中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里“片面”的含义是

A.不全面 B.只包括政治不包括经济

C.不对等 D.只包括经济不包括政治

2、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败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专制军权受到强烈冲击

3、毛泽东说: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个社会的内部才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不包括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发生变化 

C.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变化

D.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D.外交主权

5、如右图所示:

臣子对皇上说: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

”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

6、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

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B.中西文化交流广泛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7、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中国

A.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开始向西方学习 D.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

8、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 B.军事武器的优劣

C.国民素质的优劣  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9、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10、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

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近8倍。

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马关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

B.《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C.《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D.《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11、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

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④ B.②③C.③④D.①②

12、“20世纪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中外民族矛盾汇流”基于

A.帝国主义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B.反动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D.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

13、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4、漫画是我们学习历史过程中一种比较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不同时期的漫画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象。

下列表述最能体现右侧漫画含义的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政府的负担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清政府把沉重的负担转嫁给人民

D.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15、《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A.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

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

16、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邱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邱逢甲这首诗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④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7、某檄文写道:

“痛哉!

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

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

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康有为在诗中写道:

“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①甲午海战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A.左宝贵的部队B.义和团

C.丁汝昌的部队D.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

20、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

下列有关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太平天国在此建都②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③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定都④南京的解放,标志着蒋家王朝的灭亡

A.①②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军队名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

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新四军②国民革命军③人民解放军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D.①②④③

22、1979年4月,在讨论经济特区的名称问题时,邓小平就说:

“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

”陕甘宁这个特区建立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

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

他率抗日义军振臂高呼: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乙:

他率致远号英勇抗敌,壮烈殉国。

丙:

他指挥百团大战,打击日寇。

A.林则徐、邓世昌、彭德怀

B.徐骧、邓世昌、彭德怀C.徐骧、左宝贵、彭德怀

D.刘永福、邓世昌、聂荣臻

24、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60%以上。

这突出地说明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最大

D.日本对外侵略的最大企图是占领中国

25、“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

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A.《甲午悲歌》 B.《日寇投降》

C.《珍珠港祭》 D.《台湾沦陷》

26、《东史郎日记》这样写到“战争是什么?

战争二字就是残忍、悲惨、暴虐、放火、屠杀等惨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性代名词。

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荼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肆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

”下列史实能证明其观点是:

①南京大屠杀②奴化教育⑨建立七三一部队④大“扫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7、下图是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

对此漫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准确的是

A.日本法西斯势力不堪一击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抗日力量占据绝对优势

D.日本侵略势力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8、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当年的奥运会,遭刘长春严词拒绝。

在张学良的资助下,刘长春孤身一人代表中国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

刘长春严词拒绝日本的理由是

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背离历史潮流

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

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

D.满洲属于中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9、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说法错误的是

A.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B.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C.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的全民族抗战

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一直奉行“不抵抗政策”

30、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

“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

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31、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这支军队是

A.八路军B.新四军C.义勇军D.抗日联军

3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其主要理由是①抗日战争足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②抗战前后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③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④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超过了反革命力量

A、②④B、③④C、①②④D、①②

CCBADCBDDBABDCADCADCCCBBBDBDDCBD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