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9739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GDP与GNP的关系是:

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GNP-本国居民国外投资净收益

GNP=GDP+本国居民国外投资净收益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根本方法

一.支出法:

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置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

以支出法核算总产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上各阶层居民的最终消费。

2、国内私人投资。

3、政府购置。

4、净出口。

如果Y代表总产出〔GNP或GDP〕,以C代表居民最终消费,以I代表国内私人投资,以G代表政府购置,以X代表出口额,以M代表进口额,那么以支出法计算的总产出可以表示为:

Y=C+I+G+〔X-M〕

二、收入法:

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以收入法核算总产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5、资本折旧。

Y=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第四节几个经济总量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

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局部。

3.国民收入〔NI〕:

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表达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置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当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个人收入〔PI〕: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

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

最主要的增加项有: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GNP或GDP减折旧;

等于——NNP、NDP

NNP或NDP减间接税;

等于——NI

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

加转移支付;

等于——PI

PI减个人所得税;

等于——DPI

第五节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消费〔C〕1000亿

商品和劳务

企业居民

生产要素

收入〔Y〕1000亿

 

消费开支900亿

商品与劳务

企业居民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报酬1000亿

银行

投资100亿储蓄100亿

总供给:

Y=C+S·

·

〔1〕

总需求:

Y=C+I·

〔2〕

〔总需求〕I=S〔总供给〕·

〔3〕

I=S〔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

I<

S〔总需求<

总供给〕经济增长收缩

I>

S〔总需求>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政府

税购支税

收.买生产要素报酬付收

企业居民

消费开支

Y=C+S+T·

Y=C+I+G·

〔总需求〕I+G=S+T〔总供给〕·

I=S+〔T-G〕·

〔4〕

I=S+〔T-G〕〔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

S+〔T-G〕〔总需求<

总供给〕经济增长收缩

S+〔T-G〕〔总需求>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关税支付

外国政府

政府购置

进出购收税支

口口买税收付

生产要素报酬

消费支出

Y=C+S+T+M·

Y=C+I+G+X·

总需求=总供给I+G+X=S+T+M经济增长均衡

如果我们把式〔3〕左边的G移至等式右边,那么有:

I+〔X-M〕=S+〔T-G〕

第六节总产出核算的校正

GDP平减指数: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或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运用当期市场价格计算的总产出。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运用某一基期市场价格计算的总产出。

二者的关系为:

名义GNP或GDP=实际GNP或GDP×

通货膨胀率

实际GNP或GDP=名义GNP或GDP/通货膨胀率

GDP平减指数=名义GNP或GDP/实际GNP或GDP

计算:

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亿美元〔其中1000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购置为2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国的GNP、NNP、NI、PI与DPI。

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

NNP=16000-1000=15000NI=15000-2000=13000

PI=13000+500=13500DPI=13500-〔3000-2000〕=12500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消费、储蓄与投资

一、消费函数:

国民产出决定讨论不同时期国民产出为何有变化以及不同变量的相互关系,根据Keynesism,国民产出主要取决于总需求,通过对总需求的构成及变动因素的分析,寻找出决定国民产出增长的动因,C、I是形成AD的主要变量。

表1、1998年的假设干统计指标及其关系

宏观变量核算指标

统计值〔亿元〕

GDP的比例

1.国内生产总值〔GDP〕

79396.7

100.0

+来自国外的劳动力报酬1

8.0

—支付国外的劳动力报酬

+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2

—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来自国外生产和进口税〔扣相应补贴〕

—支付国外生产和进口税〔扣相应补贴〕

2.国民生产总值〔GNP〕

98.3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4

—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

3.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98.7

4.最终消费

5.国民总储蓄(3-4)

6.资本形成总额

7.国民总支出(4+6)

8.货物和效劳净出口

3451.5

9.国内生产总值(7+8)

80253.0

1、消费与投资

均衡产出〔宏观经济分析中,均衡点是由AD单方面确定的,AS只起附属作用〕

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收入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

y=c+i(方案消费与投资),Y=方案产出+非方案存货投资

投资等于储蓄

均衡产出的条件为E=y,其中,E=c+i,y=c+s

那么c+i=c+s,即i=s

2、消费函数

现代消费理论试图揭示人们的消费规律,以寻找到经济增长的途径。

消费规律

现代消费理论〔Keynes,Duesenberry,ModiglianiandFriedman〕:

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人们的收入水平,而不考虑价格变动的影响,因实际收入独立于价格水平〔微观经济分析中,P是一主要经济变量,而宏观经济分析中,P变化根本被忽略〕。

即使两家庭收入相同,其消费支出内容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即消费结构呈规律性:

Engellaw

食物支出在消费中所占比重随收入水平上升而下降;

住房支出在消费中所占比重随收入水平上升根本保持不变;

奢侈品支出在消费中所占比重随收入水平上升会不断上升。

消费函数

1〕c=c(y)〔满足条件dc/dy>0〕C在GDP中所占份额最大,因国民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2〕线性消费函数

c=a+βy〔1>b>0〕a为根本消费:

人们对根本消费的理解会随经济水平提高而变化;

如收入不能满足a,那么需动用过去的s或向他人借贷援助。

β:

不同经济体因历史、文化的影响,β有较大差异,且在相对较短时期内,β值大致稳定。

APC=c/y=a/y+β

MPC=β,APC>

MPC。

二、储蓄函数

y–c=s,储蓄增加可增加未来时期的消费,高收入家庭储蓄多于低收入家庭,

储蓄函数s=s(y)s=y–c=y–(a+βy)=-a+(1-β)y

C,S

C=a+bY

E

a

S=-a+(1-b)Y

0450FY

ΔS

-aΔY

APS+APC=1MPS+MPC=1

三、消费理论:

1、绝对收入理论: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收入的绝对水平,当Y增加,其消费不会以同一绝对量增加,C占Y的比重随收入上升而下降〔现象:

低收入家庭会把其收入的绝大局部用于消费;

而高收入家庭的消费那么可能仅占其收入的较小局部〕。

从P49表中可看出,美国长达70年的长期经验数据并不支持绝对收入理论,因美国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根本上是呈固定比例的,其APC并没有随收入的提高而下降。

因此,人们认为绝对收入理论只说明了一种短期经济现象。

2、其他消费函数的理论:

侧重于消费者的长期消费行为的研究,包括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理论、Friedman的持久收入理论、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理论

四、投资、投资函数与投资的边际效率

1、投资: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

每年新增的资本应该是净投资,即投资减去磨损后的余额。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对磨损的补偿就是折旧,也称重置投资。

因此有:

净投资=投资-折旧〔重置投资〕或

净投资=期末的资本存量-期初的资本存量

但对宏观经济学来说,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

因为不管是净投资还是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

因此,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总共给和总需求的时候,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往往假定折旧为零。

如果折旧为零,那么投资和净投资就是同一个量。

以后的论述中,但凡提到投资的地方,除非作出特别的说明,否那么我们总是假定折旧为零,即把投资和净投资看作同一个概念。

2、投资函数:

投资规模与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I=i〔r〕〔满足条件di/dr<0〕

如果我们把该函数视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那么其表达式为:

I=e-dr

造成投资曲线水平移动的原因主要有:

厂商预期、风险偏好、政府投资。

3、投资的边际效率:

投资收益的增量与投资增量的比率,简称MEI。

如果我们以R代表投资收益,以I代表投资,那么有:

MEI=ΔR/ΔI存在dR/dI>0;

d2R/dI2<0。

假定某厂商有5个可供选择的投资工程,每个工程的投资量分别为:

A工程100万元、B工程200万元、C工程100万元、D工程300万元、E工程100万元,各工程投资的收益率依次为10%、8%、6%、5%、3%,那么该厂商投资的边际效率如下列图所示:

MEI〔%〕H

10

8

A

6

B

4

C

2D

EK

02468I〔百万元〕

由此可见,厂商的投资决策主要取决于市场利率水平和投资的边际效率。

当利率水平既定时,投资的边际效率大于或至少等于利率水平的投资工程都是可行的,但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

当投资工程的边际效率既定时,厂商的投资规模是市场利率水平的减函数。

即利率水平上升,投资量减少;

利率水平下降,投资量增加。

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说明投资收益率存在着一种递减的趋势。

其中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述外,还因为:

第一,在竟争性的市场中,一旦某种产品的生产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许多厂商都会增加对该部门的投资,结果使该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回落,从而导致投资收益率的降低;

第二,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如果许多厂商都增加对高收益部门的投资,结果还将使投资所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投入品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投资本钱的增大,即便产品的销售价格不变,投资的边际收益率也会降低。

资本边际效率MEC

第二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有效需求与充分就业

1.有效需求决定就业水平

有效需求:

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到达均衡时的社会产出总量和需求总量。

总供给价格:

指该社会全体厂商销售其产品时期望得到的最低价格总额。

总需求价格:

指该社会全体居民购置消费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

2.有效需求与充分就业的关系:

低水平的就业均衡、充分就业均衡、

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均衡

二、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Y=C+I·

C=a+bY·

〔2〕式代入〔1〕式,有:

Y=a+I/1-b·

例1:

消费函数C=1000+0.8Y,投资I=600亿元,求总产出水平Y。

解:

Y=1000+600/1-0.8=8000〔亿元〕

例2:

假设上述消费函数中自发性消费a由1000亿元减少至900亿元,投资I仍为600亿元,求总产出水平Y。

Y=900+600/1-0.8=7500〔亿元〕

例3:

假设消费函数仍为C=1000+0.8Y,投资规模I由600亿元扩大至650亿元,求总产出水平Y。

Y=900+650/1-0.8=8250〔亿元〕

在投资I不变的条件下,由消费变化ΔC引起的产出变化ΔY,根据式〔3〕来推导:

ΔY=Δa·

1/1-b 

在消费C不变的条件下,由投资变化ΔI引起的产出变化ΔY,根据式〔3〕来推导:

ΔY=ΔI·

〔5〕

式〔4〕中的1/1-b称为消费乘数,记作KC。

式〔5〕中的1/1-b称为投资乘数,记作KI。

假设边际消费倾向b=0.8,消费或投资扩大100亿元,那么由它引发的有效需求的变动为:

100+100·

0.8+100·

0.8+·

+100·

n-1

=100·

〔1+0.8+0.82+·

n-1〕=100·

1/1-0.8=500

2.有效需求的缺乏及其原因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第三节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

C+I+G=C+S+TI+G=S+T

比率税的改变会改变s+t(y)线的斜率,定量税的改变使s+t线平移

Y=C+I+G·

财政转移支付Tr,政府税收T,即:

Yd=Y+Tr-T·

消费函数为:

C=a+b〔Y+Tr-T〕·

把式3代入式1整理后那么有:

Y=〔a+I+G+bTr-bT〕/(1-b)·

1、政府购置乘数

ΔY=ΔG·

1/1-b

上式中的1/1-b就是所谓的政府购置乘数,记作Kg。

2、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ΔY=ΔTr·

b/1-b

b/1-b就是所谓的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记作Ktr。

3、政府税收乘数KT

ΔY=ΔT·

-b/1-b

4、平衡预算乘数Kb=1

eg:

假设某一经济状态有如下模型:

Y=C+I+GC=160+0.75YdYd=Y-TTG=400〔式中Y为收入、C为消费、Y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T为税收、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

试求:

该经济状态的有效需求、消费、投资、国家税收以及相应的消费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置乘数和税收乘数。

〔〕+100+0.1Y+400=735+0.7Y

Y=2450C=160+0.75*〔2450-390〕=1705I=100+0.1*2450=345

T=-100+0.2*2450=390KC=KI=4Kg=3,KT=-3

第四节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Y=C+I+G+〔X-M〕

M=Mo+mym为边际进口倾向

Y=〔a+I+G+bTr–bT+X-M〕/1-b〔1-t〕+m

对外贸易乘数Km=1/1-b(1-t)+m

第三章IS-LM模型

第一节IS曲线

一、商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

I=S·

I=e-dr·

(2)

S=-a+(1-b)Y·

把〔2〕式与〔3〕式代入〔1〕式,经整理有:

r=(a+e)/d-[(1-b)/d]Y·

(4)

假设令(a+e)/d等于A,(1-b)/d等于B,那么有:

r=A-BY·

r

IS

0Y

例题1:

消费函数C=200+0.8Y,投资函数I=300-5r;

求IS曲线的方程。

A=(a+e)/d=〔200+300〕/5=100

B=(1-b)/

IS曲线的方程为:

二、IS曲线的经济含义:

1、IS曲线是一条描述商品市场到达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2、在商品市场上,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即商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

反之,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即商品市场没有实现宏观均衡。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r

.A

B.

0Y

三、IS曲线的水平移动

如果利率没有变化,由外生经济变量冲击导致总产出增加or减少,可以视作原有的IS曲线在水平方向上向右or向左移动。

rIS2IS0IS1

r0

0y2y0y1Y

四、IS曲线的旋转移动

1、IS曲线斜率的经济意义:

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响越迟钝。

反之,斜率越小,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响越敏感。

rIS2IS0IS1

r1

0y0y1y2y3Y

2、决定IS曲线斜率的因素:

Y的系数〔1-b〕/d

如果d不变,边际消费倾向b与IS曲线的斜率成反比。

如果b不变,投资系数d与IS曲线的斜率成反比。

第二节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动机

〔1〕交易性货币需求:

指人们因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所需要的货币。

〔2〕预防性货币需求:

指人们为了应付突发性事件所保存的货币。

L1=f〔Y〕=kY

〔3〕投机性货币需求:

指人们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所动用的货币。

L2=f〔r〕=-hr

货币总需求L=L1+L2=kY+hr

r

L=kY-hr

0L2

流动性陷阱:

指利率水平较低、证券市场的获利空间较大时,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趋于无限大的现象,也称凯恩斯陷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